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宋词鉴赏大辞典 >

第159部分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159部分

小说: 宋词鉴赏大辞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写景的同时又将人物的情思富于其中。接着,“夜悄花无语”,进一步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悄”,点明了夜深人静,“花无语”以花喻人,实写人无语,即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之意,均以“无语”形容惆怅心情之极尽,不过这里化实为虚,手法更婉曲罢了。“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上句,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绪牵人愁肠。《阳关》,指名曲《阳关三叠》,是流传最广、传唱最久的送别曲,这里却说“莫听”,不忍听也。盖因其辞情、声情皆悲凄,此刻反增离人痛苦,故不忍听,离愁的深重难遣自不言喻。无可奈何,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于是“拚酩酊花深处。”“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着一“拚”字,这就十分形象而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出他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这样的描写,比柳永词中“都门帐饮无绪”效果更强烈,更能震撼读者。以上所写,不过是未别之情景,却使人凄然欲绝。
 
  过片宕开一笔,推想别后情景:“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用芳草写离情,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便是以无尽的芳草喻绵长的离恨。这句却以常术奇,自铸新词,使蕴意更加深厚。你看,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却想象是人走春尽。这样,由芳草和离愁想象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联系,便使他忽东奇想:如果能够阻止春天的脚步,不就可以留住远行的人了吗?那么什么能够留住春天呢?作者想到了似蘼,这是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朵,苏轼《杜沂游武昌以茶蘼花菩萨泉见饷》说:“茶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又有诗说:“开到茶蘼花事了。”待花事将尽再来花放,延长了花期,不就等于留住了春天?人要能象茶蘼这样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后一刻该多好呢!可惜,人世间每每事与愿违,“不似茶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独步”是“独一无二”的意思。春花到此时已剩茶蘼,故云“独步”。但纵使茶蘼开晚,能“着意留春”,又能留得几分?何况“不似”乎!两句婉转地说“强欲留春春不住”(欧阳修《渔家傲》)。留春计,暗指留人无计,词到此戛然而止。下片写的是人物心中的一段痴想,虽不可能实现,却动人而又真挚地表达了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与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真实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读之使之回味无尽。
 
  段痴想,虽不可能实现,却动人而又真挚地表达了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与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真实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读之使之回味无尽。 


 

                                                        


赵彦端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赵彦瑞(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宗室。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1142)任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迁建州观察推官。历知饶州馀干县,充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傒办公事。隆兴元年(1163),除国子监丞,迁吏部员外郎,出知江州。乾道三年(1167),除直显谟阁、江南东路转运副使。五年,移福建转运副使,迁左司郎中,除太常少卿。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改提点浙东路刑狱,坐衢州帐历稽期,削两秩,主管台州崇道观。淳熙二年卒,年五十五。韩元吉为撰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一),谓其“力学能文,风度洒落,词辩溃{”,“闻其诗词一出,人嗜之往往如啗美味”。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介庵词》一卷。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愁无据。
 
  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赵彦端词作鉴赏
 
  不知此词作于何时何地,管倅身份也不详。(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从词中所叙的情况可以知道,作者与管倅是好友,他们在途中相逢,不久又分手。作者客中送别,感到格外凄怆,便写了这首诗。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憔悴,困苦貌;天涯,这里指他乡。“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特别是当两人都处在困苦的境遇中,久别重逢,深情似旧,其乐可知。作者极言相遇之乐,目的正在于引出下文的别离之苦。这叫做“欲抑故扬”,乃一种为文跌宕的妙法。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唐代诗人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云:“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云:“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更有明朝恨,离怀惜共传。”都细致地表达出那种因乍见时大喜过望而别离时却悲苦加倍的心情。赵彦端也不例外。
 
  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无据,即无端、无边无际之意。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清人吴衡照说得好:“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沉流美之致。”(《莲子居词话》卷二)否则,若只是“愁呀!愁呀”地唠叨不停,就难免有粗俗浅露之弊了。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佳构。 


 

                                                        


王千秋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千秋生平事迹不详。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流寓金陵。有《审斋词》一卷,毛晋《审斋词跋》称其词“多酬贺篇,绝少绮艳之态”。《四库总目提要》则谓其词“体本《花间》,而出入于东坡门径,风格秀拔,要自不杂俚音。南渡之后,亦卓然为一作手”。集中有《水调歌头。呈梁次张》词。次张名安世。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衡山令时,赠审斋诗有“中州文献儒一门,异县萍逢家百口”、“岂无厚禄故人来,为办草堂留野叟”诸句,盖其科举不第,其时或旅食长沙其词《瑞鹤仙。寿韩元吉》有“却借乘轺,布宣宽政”句,似为乾道二年(1166)间元吉为江东漕时作。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
 
  萧萧卧听鸣幽屋。
 
  窗明怪得鸡啼速。
 
  墙角烂斑,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
 
  丹唇冰面喷馀馥。
 
  遗珠满地无人掬。
 
  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
 
               王千秋词作鉴赏
 
  这首《醉落魄》造语工丽、用意生新,在结构上多巧思。词人抓住清晨时个人对外界物象的一些感受来细致刻画,用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上片描写词人刚睡醒时独卧室中的所闻所见,下片想象外面歌楼夜宴归来的情景,两相对比、烘托,表现了自己闲适的心境。这首小词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含义,它只巧妙地把一个个镜头剪接起来,构成奇物的意象,上片跟下片所描绘的两组画面是截然不同的,读者必须凭自己的想象将它们联系想来。
 
  冬日的清晨。词人拥衾高卧。听,外边传来阵阵扑翅之声,是谁把眠鸥惊起?寒风蓦地吹过,萧萧的馀响顿时,回荡在幽屋中。一起二语,先从听觉落笔,那是人刚醒来时的第一感受。“卧听”两字,带起全篇。“窗明”句,兼写听觉和视觉。“怪得”,惊诧语。
 
  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人已经开始思想活动了。埋怨鸡啼之“速”,可想见一夜睡眠的安适。“墙角”二句,已是推窗所见。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的确是一幅笔墨洗炼的图画,使人想象到墙外充满生气的一切。
 
  “歌楼管竹谁翻曲”,下片首句即来个转折。画面不断地跳跃,变换,似乎与上片全无干系,其实仍是紧接“卧听”写来。歌楼中通宵达旦地宴乐,还依稀听到歌女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新曲。“翻曲”,按照旧曲谱作新词。“丹唇”二句,是在幽屋中的词人进一步发挥想象。“丹唇冰面”,形容歌女唇红肤白。“喷馀馥”,即所谓“吐气若兰”。“遗珠”句,极写宴乐时的情景。歌女头上的球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不难想象主人的放纵与豪奢。“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写宴罢归去。“玉”,喻月色。苏轼《西江月》:“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的白月互相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对照。一静一动,一淡一浓,表现了各异的情趣。
 
  此词在写作手法上是颇具特色的。上片写惊鸥,写鸡啼,写松绿,写风声日影,都是眼前景物;下片写歌楼,写歌女,写遗珠,写红靴白月,都从想象得之。词人是通过个人主观感受去表现这些事物的,其实,词中所强调表现的,是作者真实的内心生活。这跟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征有某些相似之处。词人欲以巧胜人,着意造境设色,移步换形,给人以新异不凡的感受,而词的意旨却变得晦涩难明了。这种特殊的艺术技巧,在宋词中似不常见,也可以算是词人的独创吧! 


 

                                                        


李吕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李吕(1122…1198)字滨老,一字东老,号澹轩,光泽(今属福建)人。屡试不中,遂弃科举,著《易义说》,尤留意《资治通鉴》,有论著数百篇。尝立社仓,朱熹为作记,叹其不遇。庆元四年卒,年七十七。
 
  周必大为撰墓志铭(《平园续稿》卷三五)。有《澹轩集》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澹轩诗馀》一卷。
 
               ●鹧鸪天·寄情
 
                 李吕
 
  脸上残霞酒半消,晚妆匀罢却无聊。
 
  金泥帐小教谁共?
 
  银字笙寒懒更调。
 
  人悄悄,漏迢迢。
 
  琐窗虚度可怜宵。
 
  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
 
               李吕词作鉴赏
 
  此词认妍丽之笔写丝幽闺春夜的情思,明艳妩媚,尤觉动人,颇有晏几道的风姿。
 
  起二句,写入夜后的情景。醉意初消,闺中人脸上的晕红渐褪;她晚妆匀罢,感到百无聊赖了。“脸上”句,犹小晏《木兰花》词“脸边霞散酒初醒”意。“霞”,指脸颊因酒力而透出了红晕。由于“无聊”,才要喝酒,而醉后初醒、更觉无聊。纵使重理残妆,又有何意绪?于此轻点一笔。“金泥”二句,补足“无聊”之意。“金泥帐”,用金粉涂饰的床帐:“银字笙”,笙上以银字标明音色的高低,故称。白居易《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金泥”句,写闺人独处寂寞无侣之恨。一“小”字,入木三分。帐小而无人与共,自怨自艾,实为下片“琐窗”句作铺垫。“笙寒”,笙为簧管类乐器,簧片须烘暖后发音方能圆正。簧片既冷,又懒得去烤热它,重新吹秦,盖因赏音之人不在也。两句极写女子索居寥落的情态。
 
  过片两句,运笔入虚。全仿小晏《鹧鸪天》“春悄悄,夜迢迢”句式。黑夜,总是那么漫长,静听着迢迢漏声,孤独的人闭置在琐窗之内,无人相伴,又辜负了一个美好的春宵!“琐窗”句,用唐诗“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见《太平广记》),概括为全词主旨所在。下片三句,顺笔写来,豪不着力。末二句忽作转折,点出题面“寄情”之意。“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情酣意满,余韵不尽。“丁香结”,指丁香缄结未开的花蕾。李商隐《代赠二首》之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以丁香之“结”,喻心情郁结不开,愁恨满腹。“豆蔻梢”,语本杜牧《赠别二首》之一:“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生于岭南,其苗如芦,其叶如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微带红色,叶展花开。南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称为“含胎花”。杜牧诗中用以比喻“娉娉袅袅”的美女。本词中亦以“丁香”、“豆蔻”设喻。上句谓女子自与情人别后,终日牵摆,以至相思成灾,无法解脱。下句谓一别数年,虚度了多少个春宵,也辜负了多少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