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宋词鉴赏大辞典 >

第326部分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326部分

小说: 宋词鉴赏大辞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蛩暗语。
 
  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
 
  恨无据。
 
  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
 
  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
 
  情丝恨缕。
 
  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暗凝伫。
 
  近重阳、满城风雨。
 
               周密词作鉴赏
 
  周密身处南宋末年,凭他词人的敏感,他自然感受到北元兴起而南朝衰败的景象。又加上作者京城失意,思念故乡,这时偏逢九月初九重阳节,便有了这首《扫花游。九日怀归》。
 
  头三句“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描写重阳时节的典型景物江蓠,一种香草,出自屈原《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李商隐《九日》诗用过这个典故:“空教楚客咏江蓠”,这里也用为九月九日景物,开江蓠因幽怨而呈现碧色,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水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江蓠了。下面接“孤蛩暗语”句,转而写听到的声音蟋蟀正在孤单地暗自呜叫。姜夔《齐天乐》咏蟋蟀:“凄凄更闻私语”这里是指九月蟋蟀初鸣。下面两句:“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长安这里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长安乱叶句本贾岛送别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和周美成《齐天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形容落叶随风飞舞,飘落满地。“万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扌寿衣声”,家家用砧杵为将要远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齐天乐》也描写蟋蟀叫声“相和砧杵”。
 
  这两句点明了作者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氛围。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转入写客况凄凉。尘染秋衣一句,脱于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思是说在京城呆得很久了,衣裳已经被尘土染黑,却没有人来关心我这个满怀疲惫的异乡旅客。北宋晁端礼《水龙吟》“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也是这个意思上阕结尾三句:“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描写心中的乡愁无以依托,只有惆怅地眺望江上远去的归船和天边如烟的树木。词用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语,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遥望江上舟树以寄托乡思《古诗》“远望可以当归”即是这种心情下阕起首一句“心事曾细数”,统领以下各句,表明作者由写景寄情转入全写内心世界。“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怕水叶沉红”,是写红荷凋落。翁元龙《隔浦莲近》“沉红入水,渐做小莲离藕”,语意相近。“梦云离去”,语出楚王梦遇神女,及朝为行云的故事。这三句是说,作者心事重重,无法轻松,只担心美好的往事象荷花凋谢、梦云离去一样,再也不能重视了。下句“情丝恨缕”稍停顿一下。一语概括所有的心事,再细说“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是说像晋代苏蕙织锦字回文诗一样,将当时的离愁别绪,写成词章或书信。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接着上面两句的意思,转折了一下,说即使书信也装不了多少相思情雁只排成人字、一字,没有多少字,怎能写出多少相思,言外意是思无限。人们又常用鸿雁指书信。秦观《减字木兰花》有“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句,虽都用鸿雁作比,却用法相反,各从不同角度作出恰当的比喻。下阕结尾三句:“暗凝伫。近重、满城风雨。”作者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之后,又回到重阳节和那时景色上,首尾呼应。自己一个人伫立凝望重阳景象,却只见到满城风雨。这正同上阕“锦空洲渚”、“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等句同样凄清。“近重阳、满城风雨”一句来自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但只颠倒词序,例由豪放变凄凉。
 
  这首词凄而不惨,哀而不伤,很好地把握了重阳节的景象与作者自己的心情。词人铺陈上的抑扬顿挫也恰到好处,令读者心有戚戚焉。这首词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典颇多,句多出处,虽见研习前人之功,但亦略多了些。
 
               ●花犯·赋水仙
 
                 周密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沈烟熏以袂。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周密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咏水仙的词。南宋末咏水仙的词不少,这是其中较好的一首。
 
  上阕主要描写水仙的绰约风姿。起三句“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楚江,楚地之江河,此处应指湘江。湘娥,帝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湘水女神。水仙种于布小鹅卵石的水盆中,叶丛中挺生花茎,上开白色带黄的伞状花。根茎色白如玉,茎叶初生含绿色,上面也渗些水,便使人觉得浴露凌波,为之神爽。水仙这冰清玉洁的样子,便如湘江边上,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凌波现身一样,仿佛还在无言地落泪。下句说“淡然春意”。水仙花生于冬春之交,含有淡淡的春意,淡然也就是不粘滞于尘事,不着意于色相。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作问语,是从鉴赏者角度写的。水仙独临东风而立,美好的情思寄托给谁呢?自然是无所寄托的;拟人则是高洁难有知音。“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凌波,本指起伏的波浪,多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湘娥凌波微步,带起香云,描写水仙在水中的倩影。《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虽然不是秋天但凌波的水仙散出无限轻冷的寒意,在春天气氛中给人以秋感。
 
  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水仙花》:“有谁见罗袜尘生,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铢轻”,却嫌着色相。上阕结尾两句:“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看她凌波微步,观者的思绪不禁随之飘远,想起汉宫前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在明月下的亭亭玉影。
 
  下阕暂离水仙本身,主要抒写由水仙引发的联想,赞美水仙国色多情甘受寂寞的高洁。冰弦,指筝。《长生殿。舞盘》:“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众管音飘荡。”此处喻水仙,水仙如冰弦,弹来怨情更多。
 
  以有声的冷弦比无声的水仙,此种通感手法可收到奇效。赵闻礼《水龙吟。水仙》:“乍声沈素瑟”,又“含香有恨,招魂无路,瑶琴写怨。幽韵姜凉,暮江空渺,数峰清远”,比较这句写的辞繁,意思是一样的。张炎《西江月。题墨水仙》:“独将兰蕙入《离骚》,不识山中瑶草”,与此处用意相似接下三句:“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水仙春思悠远,韵味深长,但很少有人赏识这种国香风味。国香,指极香的花,一般指兰、梅等。亦用于赞扬人的品德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已寄此意。“相将共、岁寒伴侣”,尽管无人赏识水仙的国香风味但水仙并不由此改变心态,仍保持高洁心态,可与松、竹、梅岁寒三友媲美。
 
  “小窗净、沈烟熏翠袂”,水仙摆在明净小窗前,沈香的烟缭绕着水仙抽出的绿叶。翠袂,喻水仙叶。结尾两句别写一种意境:“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当人一觉幽梦醒来时,只见灯影中有一支一身上带有点点露珠的水仙花。如此清简隽永的画卷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诗词咏物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大凡咏物,此物必有可咏可赞可思可慕之物,或坚贞或高洁,名为咏物,实则寄托自己的感情。但也有只注重诗词技巧和感性体验的。诗咏物晚唐为多,词咏物南宋末为多。这种情况都是在难以干预政治衰亡情势下,以咏物作为排遣愁思、净化心灵的手段。水仙不过是盆景,词人想象为比湘妃还要美的水中仙子。这种凝神观照,摆脱凡思,运用想象和技巧去写词,好处是描写物象的清高再来鼓舞自己,缺点是可能因玩物而自失。南宋末咏水仙,境界多为幽峭,刻画是精细的。周密此词皆写水仙,然而没有出现“水仙”二字,每每以他物作比。而且命意用辞清远,如“淡然春意”,“凌波路冷秋无际”,这两句在传神方面很有独到之处。
 
                ●玉漏迟
 
             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
 
                 周密
 
  老来欢意少。
 
  锦鲸仙去,紫箫声杳。
 
  怕展金奁,依旧故人怀抱。
 
  犹想乌丝醉墨,惊俊语、香红围绕。
 
  闲自笑。
 
  与君共是、承平年少。
 
  雨窗短梦难凭,是几番宫商,几番吟啸?
 
  泪眼东风,首四桥烟草。
 
  载酒倦游甚处?
 
  已换却、花间啼鸟。
 
  春恨悄。
 
  天涯暮云残照。
 
               周密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周密为其好友吴文英(号梦窗)的词集《霜花腴词集》而作,意在怀念亡友,追忆故国。吴文英词集题目原为《梦窗稿》,分甲乙丙丁四集,甲稿有《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一词。江昱按:“频洲渔笛谱《(按周密词集)有》玉漏迟。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山中白云《(按张炎词集)有》声声慢。题梦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意当时此曲盛传,遂以标其词卷也。”就是说,由于吴文英》霜花腴《一词广为流传,遂明之作为吴词集的代称。周密这首词起笔便写“老来”,下又回忆“承平年少”时,可以肯定作于宋亡之后下阕有“四桥”则又为作者倦游苏州时作(正与梦窗原词作地同)。
 
  上阕第一句称“老来欢意少”,奠定了全词的基调。那么为什么年纪大了欢乐便少了听?作者随之娓娓倾诉。“锦鲸仙去,紫箫声杳。”“锦鲸”句用李太白骑鲸仙去之事,写词友亡故。词本先有曲调,后有文词,紫箫,亦指按曲填词,“声杳”,描绘声音逝去貌“仙去”、“声杳”连贯,给人这样的印象:仿佛梦窗一搁笔,词坛从此寂寞。“怕展金奁,依旧故人怀抱。”“金奁”,存放吴词的匣子。“怕展”,豁怕睹物思人,可是如此怀念,情动于中,又不能不展开。“依旧故人怀抱”,看见词作如见故人,还是那样的情怀接着,作者便描绘了往日的美好时光。
 
  “犹想乌丝醉墨,惊俊语、香红围绕。”“乌丝”,即“乌丝栏”指精美的纸,“香红”,喻美丽的歌女。梦窗酒后赋词,情酣墨饱,字字珠玑,众人惊赞美女围看,那情景多么陶醉。“闲自笑”,描写自己,意思是说现在想起还私心窃喜。写到这里,亡友就仿佛在面前,作者直接与他话旧:“与君共是、承平年少。”“承平”,指宋亡前的太平时代。“与君共是、承平年少”这句感叹是他对太平时日许多美好情景的概括。这句感叹,含有对世道变乱、人生衰老、故人亡去的伤感。“老来欢意少”的意思就比较清楚了。
 
  上阕以回忆为主,下阕以对今日的感慨为主。
 
  “雨窗短梦难凭,是几番宫商,几番吟啸?”雨点噼里叭啦地打在窗户上,惊断了如梦往事。以前好友相会时,多少次吟啸,多少次唱和,但现在这一切都只能在回忆中冥想了。沉吟至此,无限怅惘。“泪眼东风,回首四桥烟草”,想到这里,不禁涕泗满襟。
 
  “四桥”即苏州甘泉桥,周密与吴文英当年都曾来此游赏,周密有《拜星月慢。春暮寄梦窗》写道:“一夜花落啼鹃,唤四桥吟伴。”梦窗《霜花腴》亦此地附近游赏之作。但现在四桥“烟草”依旧,只是昔日同游的朋友已经不在了对往昔是那般陶醉,看今朝却是如此伤心。
 
  前有“闲自笑”,后有“泪眼东风”,一笑一哭,作者伤怀之情令人唏嘘。“雨窗”、“泪眼”、“烟草”令人感到空朦、凄迷。“载酒倦游甚处?已换却、花间啼鸟。”提着酒壶,游光已尽,“我这是在什么地方?”作者恍惚之间不禁心生疑问。“甚处?”写出了他的极度迷惘,本是故地重游,而他却不知所处。“已换却、花间啼鸟”,脱化于王维“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从表面看似写游赏时间已长没了兴致但其中当含有痛感国破友亡的深意。“春恨悄。天涯暮云残照”,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漂泊无依,心情寂寥的景况。重游旧地,却生起如许春恨,但又无人诉说。暮云残照,既写景,亦是作者心情的写照。
 
  作者的空虚、孤零、对故国、亡友的思念,都借这晚晴之景透露出来了。下阕与上阕一样,从怀念亡友写起,越写越动情,以至身世之感、家国之念,一齐涌出。读罢全词。我们便明白了,似作者这般经历、这般心情,怎么高兴得起来呢?无怪乎会“老来欢意少”了。 


 

                                                        


张炎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六世孙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馀。
 
  张炎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因号曰张春水。与周密、王沂孙为词友。袁桷、戴表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