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生的定义 作者:大江健三郎 >

第13部分

生的定义 作者:大江健三郎-第13部分

小说: 生的定义 作者:大江健三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却没有哀悼的情绪。埃克库拉泰斯,你问我为什么吗?我以为他挺幸福。我从他的表情和
他的话里,清楚地感到这一点。实话实说,那态度是多么泰然自若啊,那才是慷慨就义呢。
于是我想,他去见哈得斯①时,神也得另眼相看,也就是说,一定得到神的关照。所以我
想,他一到了那里,一定幸福,能受到神关照的人,最合适的莫过于他了。事实上就是因为
这个,置身于那令人悲痛的场面的人,按理说当然感到悲伤,但是我却根本没有哀悼的情
绪。不过,话虽这么说,想起往常跟着他求知识的活动中度过的时间——事实上那一类的谈
论也曾有过——那种高兴劲儿也不会再有了。啊,反正这么说吧,我是被莫名其妙的感情一
直支配着的。我觉得他幸福,所以心里高兴,但是想到他过不了多大工夫就会死去,又心里
痛苦,总而言之,从来没有过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包围了我。我想也可以这样说,我这种
心情是当时在场的人共有的。有时我想笑,可是有时却立刻泪流满面。”
    ①希腊神话中主宰阴间的冥王——译注。
    派顿如此生动的叙述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成灵魂不灭、灵魂不散不失,魂有归处,以
及重新托生的思考——我逐渐地希望它朝着密教的观照方向发展——而成为对柏拉图思想核
心之一《梅诺翁》上论述的回忆,从而作为灵魂不灭的论证。人通过行为之美以及强有力的
谈论,才能彼此深刻理解,不论教育者或者被教育者一起达到颠峰,如此境界的乐趣才是非
同寻常可比的。
    不过现在我想明确的是和本来的情节有些脱离,也就是对于有关传达苏格拉底的动作或
表情的描写。据派顿说,苏格拉底用那些动作、表情本来是为了使谈论的对方的思考活跃起
来,所以才用和思想语言难以区别的行动进行的。
    在这之前,因为要延期执行死刑,派往泰罗斯岛的祭使之船回来了,获悉执行死刑的日
子到来的朋友们,一大早就跑到监狱,任刑务委员的11人给苏格拉底松了绑,告诉他,接
到通知说今天还让你活一天。派顿就是其中之一。
    一进去就看见,刚松了绑的苏格拉底和他旁边的库桑梯贝——您当然知道啦——抱着他
的孩子坐着。库桑梯贝看了看我们就哭了,这种场合女人总是有许多话要说的。/“啊,苏
格拉底,这是最后一次见面啦。这些亲朋好友有话要跟你说,你也有话想跟他们说。”于是
苏格拉底瞧了克里顿一眼,然后说:“克利顿,哪一位都行,请你把她带回家去。”于是克
利顿的随从们就把那捶胸顿足哭喊着的女人带走了。苏格拉底从躺椅上坐起,屈一条腿,用
一只手揉它,于是边揉腿边说。/“诸位,人们通常所称的快乐,实实在在够奇妙的了。它
和通常称之为它的对立物的痛苦,不可思议地与生俱来一般连在一起。……直到刚才,脚镣
把我的脚脖弄得痛苦不堪,可现在呢,痛苦劲头一过它倒舒服起来了。”
    随后便是苏格拉底和他的谈话对手高谈阔论,甚至使对方为之笑出声来。这样,关于灵
魂不灭的论证越过了一座山之后,在论理上虽然有些不够精细之处,但直率而且大胆发言的
青年人西米阿斯提出了反论。“于是苏格拉底像往常那样,瞪大了眼睛,而且面带微笑,然
后说:‘西米阿斯说的对。不过,在这儿的诸位之中,有没有比我更好地打开一条道路的?
啊,没人回答?这就是说,实际上你们已经看到,西米阿斯对我们以往的议论已经进行了非
同寻常的攻击啦。”对于苏格拉底作为一位教育者别具一格的态度,派顿曾经直接对他的谈
话对手埃克库拉泰斯评论过。内容无非是长时间的愉快谈论彼此意见已经取得一致,但随之
另生龃龉,有所反复而遇到暗礁,为此而感到不愉快时苏格拉底是怎样处理的。
    苏格拉底使我感叹不已的事,在这之前那是很多的,不过,像我在他身旁时那样打动人
心的情况还从未有过。当然,像他那样的人,回答时从不理屈词穷,本来已不是什么值得一
提的事。我之所以对他特别敬佩的,首先是因为对于那两个年轻人的议论他的确是心情舒
畅,以满怀善意和赞赏的态度接受下来这件事。还有就是我们由于这两个人的议论,大家是
一种什么心态呢?说来的确是感到尖锐的,但是治好了我们的毛病。说起当时的我们,简直
像吃了败仗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士兵,结果被召唤回来,重新加入战斗行列,朝着考察议论的
方向走去。
    说这像演戏也未尝不可,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把谈论推向再次使大家确信灵魂不灭的
美好论证之后,苏格拉底仿佛朗诵神话一般谈了灵魂超越死亡住于另一世界的构造,把那足
以致死的毒药端起向神祈祷之后,一口喝光。“‘……仿佛从这个世界迁居于另一住处而高
高兴兴地上路一般……。这简直就是我此时此刻所祈祷的。事实就是如此。’”
    人们表现出哀思万缕的时候,对此给予责备的却是即将走上死亡之路的苏格拉底本人。
“他说,‘你们这是干什么!真让我吃惊啊,诸位!’‘老实说,我之所以把妻子打发回
去,就是不想看到出这种差错,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因为我知道,死最好是在静谧之中
完成。好啦,给我安静下来,要是不停止的话……。’/听了这话,我们也觉得脸上挂不
住,只好强忍住哭泣。他不停地踱步,过了一阵子,脚步显得沉重,于是按照执行人员的指
示行事……仰面朝天躺下了。”
    随后是阿斯克雷鲍斯把供医疗之神然而并未完成任务的那只鸡交给克里顿,告诉他苏格
拉底已死。到此为止,柏拉图立即结束了对话篇。尽管我引用了这么多,但是否很好地传达
出一位教育者典型的表情、举止,心里还是没底。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派顿的叙
述中所表现的柏拉图面对苏格拉底的像,总是说他这位一生中的老师是因为癌症去世的,在
他那异常深刻的印象中,是否能保得住客观的说服性,简直是无话可说。
    即便如此,在这次现职教师们的集会上,我想讲一讲对于《派顿》的上述理解。然后向
这些实际上已成专家的教育者们提出问题:这里提到的教育者、被教育者彼此之间的行为,
从古希腊到我国今天的教育界,活生生的鲜血是否依旧相通。
    因为——很难说没人称这纯粹是幻想,而且我也知道这有几分滑稽——我想起接触过以
柏拉图的对话为人的思考规范式模范人物,而且几乎经常地以苏格拉底勉励青年们,我自己
战后立刻住进位于森林中一个峡谷的村庄,在那里我经历的教育。讲演会之后的恳谈会上,
虽然有人不无嘲讽地说我的讲演是作家想象力的飞跃,但是我还打算谈一谈另一部足以给受
教育者增色的文学作品。
    这作品就是福克纳还没有收进他的短篇集——有时作为长篇的一部分,有时作为特别版
而收进别的作品之中,总之,未收录的理由多种多样,现在把这类作品汇编成一册
(“UnCcollected stories of W·F” Vintage Books)——的《早晨的赛跑》这个短篇。
内容描写的是:被双亲抛弃的十二岁的少年同收养他的农场主,为每年一次花两周时间的狩
猎进入大森林。他们发现一只大公鹿,与其说为了抓住这条公鹿,倒不如说他俩各自全力以
赴地展开一场竞走比赛。但是,追得这公鹿精疲力竭无法逃脱的时候,农场主却不想杀死眼
前的公鹿了。和农场主共骑一匹马的少年也认为应该如此。农场主以自然和人的关系教育了
少年之后,就和他们一同前来狩猎的伙伴分了手,后来两人之间的亲切谈话之中有这样一段。
    “对!”我这么说。“我们现在就必须动手的是明年种庄稼的准备工作,说话之间十一
月就到了。”/“你就别管来年种庄稼的事啦”阿奈斯特先生这么说。“你去上学!”/乍
一听我还以为听错了,所以我问:“您说什么?”“我?去上学?”/阿奈斯特先生说:
“对!”“你总得出息成个什么才行啊!”/我说:“当然。我现在就这么干哪。我现在既
是猎人又是农人,就跟你一样。”/“不对!”阿奈斯特先生接着说:“光这样已经算不了
什么啦。哪个男子汉不是农场的活干十一个月,半个月打猎?那也曾经是好时光哪。可现在
不行啦。现在只干农场和只会打猎已经算不了什么出息啦。你得干对人类有益的事才行!”
我问:“对人类?”
    战败不久的农村,新制中学的授课主要是农业。不仅上实业课的时间,就是新设的社会
课的时间也被农业课占用。此外还上新宪法课,还有少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事要做,垒球部
的事也得干。当时我还是一个少年,追公鹿打猎的事很吸引人,而且教育者的教师们全是外
行。但是,我觉得从他们那里听到的福克纳写的那些话,却对我决定自己以后的生活道路起
了重大作用。对于福克纳所说的作有益于人类的工作这句话,从来就是按该话的原意理解
的,勤勤恳恳地、谨谨慎慎地从事自己的工作,35年前是这么理解的,现在依然这样理
解……”You go to belong to the business of mankind.”
    

 
  








生的定义

八 “某种乐趣”及其相反



  
    
    中野重治是1979年夏季逝世的,初秋的葬礼,各种野花装点祭坛,那气氛的确符合
诗人中野,那红花使人觉得任赡派给了我,我便以中野重治的作品“某种乐趣”为题作了准
备。但是,刚读完作为讲话的前提而引用原作的几个段落,那位仿佛身居要津的文化官僚型
的司仪就发出已经没有时间的信号,结果主题落了空。今年秋季举行中野逝后五周年集会,
这次因为多给了一些时间,所以打算重新讲讲这个题目。
    “某种乐趣”这句话,不言而喻,是从中野重治的短篇作品中摘来的话,我以为像中野
那样坚毅的思想家,以这样单纯而朴素的表现,不仅显示出中野其人的骨骼,而且内容之有
趣也表明了这位文学家独特的风格。因此,我想通过这一小小的机会,以一个后进作家的身
分谈一谈对中野的看法。中野重治1960年发表了《日暮》和《某种乐趣》两个短篇。我
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敬爱这位作家,而同他见面是在反对修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美国如何
使日本更广更深地参加它的核战略,从载有核弹的托马霍克号军舰的入港问题就能看得十分
清楚——的群众运动的时候,当时参加这一运动的阶层非常广泛,文学家当然是此项运动的
参加者。我已经读了他这两个短篇,那时就觉得中野重治必须是这样的人!实际上他确实是
这样的人,而且超过了我的期待。所以我觉得文如其人,越发觉得《某种乐趣》更有意义,
以后凡是有中野讲话的集会,一定兴高采烈地前往。当时我的年龄正好是现在的一半,回忆
当时,倍觉亲切。
    不妨重读一下《日暮》。这部作品的中心内容是中野积累多年的一个男人内心世界,中
野写这篇作品时已经是五十八岁了。“‘不是什么日暮而道远。是道近了然而也日暮了。暮
色越来越浓……’/‘说到道,这道又是什么呢?无非是该作的事吧。既然这样,何必分远
近……’/‘道就在近处’这话我脑子里也有,可是连近的我也没有作。大概‘道远’的道
和‘道在近处’的道是不同的。连非常之近的道我也没有作到。”
    他在这之前不久,遇到一个面色苍白的三十二、三岁的男人,大衣的前胸处揣着一个沉
沉入睡的女婴,隔着不太远的距离向他打听去一个远地方该怎么走。他告诉那人之后站在那
里一直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禁心潮起伏。“那男人向我轻轻地点头道谢,然后飘飘然地走
了。他揣在胸前的女婴大概只有两岁或者两岁半,他整个身躯仿佛像个影子轻飘飘地走去。
看来他身无分文,即使早饭已经吃过,那以后肯定什么都没有吃。那孩子似乎也是空着肚
子,有气无力地沉沉地睡着。这是怎么啦?怎么回事?一定出了什么意外吧……”
    于是我就像往常惯例那样,把那男人的事搁置起来出了家门。“像往常惯例那样,这实
在是要命的毛病”,自己虽然这么想过,但毕竟毫无办法。那男人的脸色足够地显示战争与
战争刚刚结束时的营养失调。他已经没话了,实际上是此人本来就不爱说话还是有别的原
因,反正当时他就是这副模样。他说要去荻洼,可是他从哪里来的呢?看不出他那孩子是当
囮子用来骗人的……文化水平低,孤独,令人难以置信的不幸,干脆利落地全家自杀的人们
不断出现的低谷时期……总而言之,一个接一个,仿佛摩肩接踵似地跑去,我就是这副模
样,眼下该怎么办呢?论年纪不老不小,只好匆匆忙忙龌龌龊龊地往前奔吧。这么匆匆忙忙
龌龌龊龊,能说道近了么?能说是在道上么?是在道上呢,还是离开了道?连我本人也模模
糊糊看不清了。
    这位顾虑重重的汉子出了家门之后,打算思考与他处境相同者各种各样的问题,遇上了
也许是同样只顾外表不看实际而不得不奔波忙碌的旧朋友,于是站着说了几句话又匆匆道别
了。
    我从涩谷上车到新宿下的。/嗓子干得刷拉刷拉的,我想找个喝水的地方。/原来眼前
就有,我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这时,我看见一位姑娘比我快了一步朝那边走去。是个女学
生吧,也许是一位上班的姑娘。她穿着外套,一双黑皮鞋,大步走去。偏巧一个男人在那里
正喝水,水在不停地向上喷,那姑娘便不再等候上对面去了。/那姑娘来到那塔形的水盘式
饮水处停下来,弯下腰,用右手拧了一水龙头开关,使它弯过来,然后才嘴就着那开关喝
水。/我有些幸福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