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短篇小说(第二十二辑) >

第47部分

短篇小说(第二十二辑)-第47部分

小说: 短篇小说(第二十二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同学。她毕业后,没有考研究生,分配到附属医院的骨外科当了一名医生。她和
方殿的关系看上去更像是一对兄妹,对事业有共同一致的认识:“把科研成就用在
临床,重在应用,对病人有痊愈的结果。”王芳在医院收治了不少的腰腿痛的病人,
这种疾病常影响到人的机体功能。可它在一些医生的眼里往往不予重视,就像是对
待一些陈谷子烂芝麻一类的旧事。她却认为,重要的事往往是最普通和普遍的。她
想弄清楚这种病的源头。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方殿。那段时间,他俩只谈这个,
不谈别的,谈出了目的和意义。方殿自然就成了这件事的主要当事人。在这一点上,
他俩可谓黄金搭档。他在医学院的实验室里寻找真相;她把他定性了的成就用在临
床。想到此,他去了一楼的实验室,准备取一些他为这个课题准备的资料。

    他的实验室跟他讲课的大实验室毗邻,里面设施简单实用:一台带锯,一个躺
式冰柜是他从省重点学科的投资中争取到的。除此之外,水泥筑成的解剖台和一把
木制椅构成了这里的全部家当。他绕过解剖台,去窗台那里取了资料。出实验室时,
他发现一个中年男人在走廊里站着,与他照了面,点头致意的样子类似鞠躬。这人
的外表长得单薄,目光阴沉,骄傲。他似乎是发觉方殿在观察自己,没有言语,折
身朝楼梯口走去。

    他上楼的步子显得已熟悉这里的环境,腰部鼓鼓的,像是在衬衣的里面塞了样
东西,扁扁宽宽的,一本书?他上了楼梯,进了解剖学的办公室,转悠着,尔后,
用低沉的声音说了声:“尚可。”

    “要帮忙吗?”方殿随后走进办公室时与他打了招呼。

    “我找迟业宗先生。”他客气地说,“我有要紧的事找他。”

    “迟主任正在给学生上课。”能够听到他惊讶的声音:“他还兼课?堂堂的室
主任,兼课?”待他的惊讶慢慢地耗尽,他问方殿:“解剖学教研室的人才情况是
怎么样的?是金字塔结构呢?还是倒金字塔?!”

    方殿琢磨了一下,在没有弄清楚他的身份之前,回答他,算不算泄露机密什么
的。“我问的是职称,咱教研室有教授职称的人吗?”

    “咋?”这下子,方殿懂了,自己和他很可能有同志关系。心想,他有啥背景,
他端详了他,反问:“你是谁?”

    “我叫池田。现在,你能回答我的问题了?”他在回答中现出他的性格,说,
金字塔结构。

    “塔尖是谁?迟业宗,他有教授的职称?”方殿把拥有一连串问题的池田带进
资料室,指着沈先生的遗骨说:“他就是我们教研室的教授,解剖学专家沈先生。”

    “久仰。”深深地一鞠躬,池田转身匆匆地走出资料室,落座在办公室唯一的
沙发,从衬衣的里边取出不是一本书,而是类似书一样的本子,颇有把握地翻着,
说,我正在著一部书,一本研究人体解剖的书。到时,我会赠送给你,后会有期,
方殿老师,你能告诉我,迟业宗现在哪里?我耍的是具体的地点。

    下午,第二个课时的铃声响过之后,迟业宗随着下课的学生走出教室时,被院
长派出来的人叫住,通知他,“院长请你到他的办公室。”他把落了一层粉笔末的
白大褂脱了下来,拎在手里,去了医学院的主楼。

    院长的办公室设在主楼的一层,用不着敲门,院长已经敞开门等他了。“请坐。”
他从迟业宗的手里接过白大褂,挂在墙上的衣勾,转身,面对迟业宗,微笑了。
“你看,迟主任,我老是找你,我也懂得——”他说到这里打住。迟业宗也懂得,
他的微笑里时常汇聚着他的指示。他不便追问,笑了一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全
神贯注地望着院长。

    “嗯?你不准备坐下来吗?”等迟业宗落座,他回到自己的桌子前,接着方才
突然打住的话题说,“懂得你的困难,所以,我准备把条件好的教师派到解剖学教
研室。”有了这番话,迟业宗的脸上随之涌现出了像是在展望前景的表情。往教研
室输送人才,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尤其值得高兴的是,院长说这位教师是自愿教解剖学的。他瞧着院长微笑着从
办公桌的右上角,一个文件夹子的里面抽出一份资料,掂了掂手里的资料,像是举
行了一场隆重的交换仪式似的,把资料交换到迟业宗的手里,说道:“这位教师的
名字叫池田,是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博士生。在日本的医学院,他能当上大教授,有
大好的工作条件,大量的收入,他会拥有一幢大房子,得到舒服的汽车。可是,他
回来了。回到了祖国,落户在咱这,甘愿当一名普通的教师。他来报到的时候,没
有提额外的要求,只要求了住处,院里已经在专家公寓给他解决了三居室,至于他
的教学任务,你统筹安排就是。一周后,他就去教研室报到。对于他的到来要予以
重视。”迟业宗点了点头,问院长,“还有什么指示?”

    “暂时没有。”院长凭直觉,能够对一个人的思维走向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他有把握地考虑到,迟业宗会以他出色的协调能力,继续付出在基础部主任的位置
上。事实如此,他离开院长办公室的时候,没有再提辞掉主任的事。

    是的,迟业宗握着手里的资料,满心的爱才心切。回到解剖学的办公室,立即
把池田博士的资料翻开,他想,在他没有到达教研室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资
历。他希望他能以出色的解剖学理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像沈先生一样,他喜爱有
真才实学的人。

    他开始翻阅资料,首先,他想知道同胞池田是哪省哪个地方的人。资料上有
“籍贯”一栏,里面工工整整地字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籍贯的地点是“老家”。
是的,是的,像他那样的年轻人常把籍贯称为老家的。经历呢,资料上提供,他在
去日本之前,在老家的一所医学专科学校里任基础课的教师,职称曾为讲师。

    他知道,医学专科学校的教师没有医学院那么专职,那里的教师常兼任各门基
础课。说明他有多种学科的理论基础。当然,。资料里夹带着一份关键的东西,池
田的学历证书。从证书上看,他就读于日本——校名的前个字他认得;后一个字他
不认得。查了一下字典没查出这字的读法,就暂时读作“取”吧。尔后,他从资料
上知道,池田博士的婚姻状况是离异。

    他通盘考虑,对他的到来,要做哪些准备?按规定,他需要试讲,听课的自然
是教研室的全部教师。在解剖学教研室里,对绝对私人领域的事情,大家保持距离,
尊重个人的隐私;但在专业范畴内,他们侧重知己知彼,以便在配合上互补。

    作为解剖学教研室的主任,迟业宗的想法深一层,池田博士能否在教学上挺得
住,能否得到同行的认可,试讲是他的第一站。

    除此之外,要不要开一个欢迎会?他对这类事的例行公式了解甚少,得找人商
量一下,想到周珏良的时候,他才发觉,他已有几天不在办公室。通常,这个点,
他除了呆在技术员的工作室,就是呆在这间办公室。这些日子,他行色匆匆,在忙
什么?

    他拿起话筒,通过院里的总机把号码拨到技术员办公室。“他不在。”接电话
的另一位技术员说:“他可能在动物饲养中心。”他撂了话筒,琢磨了他的去向,
思路一下子跳到了不久前,他和周珏良之间的一次对话。那天,他问他,“我交给
你的那篇论文,你修改得怎么样了?”他说,“迟主任,我已经把论文寄到解剖学
杂志,不过……”他欲言又止,仿佛对自己的事情有把握的表情凝望了迟业宗,尔
后继续说,“从自身价值之中,我懂得事业有成的重要。这得靠我自己。当然,我
成就的目标会紧跟在你的后面,不会出界的。”回味了他的说法,迟业宗百感交集,
心想,他很可能带着某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着手于某个课题。照那次对话的内容,
他不会出界,以此类推,他的课题方向亦会定在神经系统的范畴之内。“我能帮他
做点什么呢?”他想,“总得帮他做些什么。””

    整个下午,周珏良呆在医学院东北角的动物饲养中心,就像笼子里的动物似的,
情绪摇摆亢奋。是的,他的思想活跃,突然被有所成就的渴望控制;并且不让其他
的想法取代。整个暑假,他在替别人制作标本的过程亦不在考虑。自己究竟能做点
什么?除去制作标本,他想像方殿那样,在课题上站住脚,受到同行们的认可和尊
重。可条件呢,有言道:“条件是自己创造的。”也许有道理。那么,他为自己创
造了哪些条件?经过分析累积,认为自己对课题的研究具备了与自信有关的基础。
直接或间接的,他从迟业宗的研究领域里得到启示,他接受人体有一个大脑中枢,
一个神经系统中枢,若干个脏器和远古时期就有的206块人骨和难以计数的肌肉群。
人体具备的所有,在世界的范围内只有一个版本;而这个版本得供所有的医学者研
究。他承认,人体的结构已被无数的学者探寻过。他执拗地认为,唯一没有被彻底
探寻过的地方就是大脑;是大脑的机能,不是简单的结构,就像方殿在讲课中说的
那样,大脑在成活的时候,机能方面是个谜。思来想去,他勇敢地把课题方向定在
揭穿谜底。这个决定立刻把自个吓了一跳。在有所成就的路上走得那么久,就像在
旷野的一片漆黑里摸索了那么久,天空裂了缝,阳光从缝隙里透出一丝灿烂,尽管
自己的胆量大了一点,想有所成就的步子快了一点,尽管如此,他还是为自己的决
定大声喝采。

    情绪变化得多快啊,万一不成呢?他想,同行同事们会不会觉得他不知深浅,
一个普通的解剖学技术员竟然……几经磋跎,他安慰自己,即使没有结果,过程也
挺重要。至少,过程能让他的心理稍许平衡。有了此等的宽慰,有关课题的想法在
他的大脑深处总算是播下了种子。具体的研究对象也和种子的性质差不多,是细胞;
是大脑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细胞,取材于伟大或者渺小的思想们的发源地——大脑的
上丘部分,通俗一点说,是大脑的指挥部位。

    独自想到这些,他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啊。激情和干劲
随之产生。他号召自己要立刻着手投入。

    落实到实处时,他对自己的课题环境当然一清二楚。他没有经费,没有院科研
处的指示,动物饲养中心的动物与他无缘。这无所谓,他就是要彻底地靠自己。好
在他的研究对象消费很低,选择的动物是存活特质明显的金黄地鼠。

    立刻,他急匆匆地朝北山市场奔去。他用私藏下来的200元垫底,在北山市场嘈
杂的叫卖声中,他毫不犹豫地用这笔钱换回了20对地鼠。他要让他它们交配、受孕、
产仔产生的第二代才是他的课题目标。谁也不能说他残忍,他需要它们有大脑。从
出生的第一天到第15天的活脑。他想知道它们的大脑是如何从零开始的变化。

    原本想把这些动物带回家,养在阳台,以便观察它们的受孕和生产时间。这个
想法实际上自生自灭。若寒是不会容忍这种东西进屋的。于是,他决定委托动物饲
养中心的师傅照看。

    等这一切处理妥善,这个充实的下午接近尾声。在地面铺得平平整整的城市里,
此时正是一年当中金黄的秋天。林荫大道上的杨树的叶子仍然绽着绿,一缕阳光像
是凝结在绿叶的上面,像是凝结在周珏良的周围,他希望它延续。

    进得家来,在走廊暗淡下来的光线里,他发现妻子若寒的微笑。

    但是周珏良求她稍等片刻,凭借经验,他猜测——别人的东西总比自己的好—
—有可能已经有办法把别人的东西通过货币交换的渠道归于自己。这种猜测非同一
般,他拿不准,她会派他做什么?她有时把钱称之为货币,这种称呼在她看来显得
文明一些。她文明的微笑暗喻着她的想法。用不了多久,她会说,“珏良,我们得
谈谈,就你和我。”

    周珏良换了拖鞋,进得厅屋,落座,一副现在不想谈的姿态从口袋里掏出一份
表格,铺在厅屋的餐桌上,试图转移若寒的注意力。果然,它吸引了若寒的目光,
“这么说,迟业宗实质性地培养你了?派技术员做课题,新鲜。”仔细地望了一遍
表格,她疑惑地间周珏良,“你的研究项目是什么?院里的科研处能派给你多少科
研经费?”用不着他回答了,她突然变了声调说。“珏良,谁给你的表格,照我的
眼力,表格是复印的。”他拿她怎么办?她聪明极了,一下子,哪壶不开提哪壶,
搅乱了他的心绪。他沮丧地说:“是方殿的申请表,他复印备用的时候,我跟他要
了一张。”听到这话,她像自己人一样地可怜起他的尊严。“周珏良同志,”她说,
“我真是搞不懂你,非要挤进人家的队伍里当尾巴,找没趣是吧。”她随后高傲地
告诉他,“你有你的强项。”听上去总有些想知底的渴望,他用咨询的口吻问若寒,
“我的强项是什么?说真的,我不明白。”

    “解剖。整个解剖学教研室,论技术,谁能比过你。”若寒的肯定,有些遗憾
地跟她的希望的结果相反。周珏良听后叹了一口气,就那么轻描淡写的口吻说道:
“那不过是一门手艺。”

    “珏良,这可是你说的,你既然承认解剖技术不过是门手艺。我问你,手艺可
不可以转变为生产力……”弯来绕去;弄得他像个弱智似的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这一回,她没在意他的态度,她说,“你整个暑假都在替教研室打工。教学用的标
本、人家做课题用的标本,五成以上,是你的手艺换回来的。你的事呢?谁关心你
的事情?”周珏良很想从这种围剿当中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