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1 >

第57部分

永乐大典 1-第57部分

小说: 永乐大典 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亦复岸此巾。徒守子云学,谩夸首阳仁。投畀息群愤,母令浼斯人。世无柳下惠,畴宽此夫薄。全生已亏行,奚用咨流落。词纵工丽,未足俾述作。边廷驰羽檄,扰扰夜喧柝。流血川谷殷,疮痍曷清廓。忠臣炳休光,鼠辈尚安托。经德贵不回,吾否悔宁晚。老去莫知非,暝行亦亡返。堂堂寻阳守,重义知所本。捐躯著忠节,欲救天步蹇。修名光简册,不愧巡与远。尔独恋乡井,归心入私忖。安成不可即,何计遂耕垦。谩补登山屐,徒怀浮海舟。孰抱乐毅才,谁卧元龙楼。往事成悒悒,来今怅悠悠。戈舸杂游卒,川途不可游。畴能念涂炭,积此巳十秋。人命亦可怜,焱欠入水上沤。皇风被九宇,讴吟良不休。《绝句》:飞来双粉蝶,还为落红迷。不惜余香在,随风过槛西。幽居偏寥寞,树午绿阴团。更有双飞燕,新巢次第完。闭门花落尽,稍稍觉春归。只忆山中好,云深笋蕨肥。缄情聊寄远,一望去程贝余。杳杳飞孤鹜,微茫近落霞。树色偏宜晚,涵烟接古城。伤心遥驻目,荆杞乱来生。昔时歌舞地,处处长蒿莱。黄说茅檐底,今朝有燕来。楚山不可极,楚水欲千重。雨逐飞云度,相从认去踪。长飙中夕起,空闺幽思多。忽闻啼杜宇,柰此单居何。飞花随雨急,欹树向风斜。不识春归路,愁来倍忆家。怪得春多雨,农家未力耕。云涛生近渚,驾得海舟轻。《谩成》:官柳摇青浅学眉,舞腰纤瘦似蛮儿。多情只解牵离思,剪尽烟中数尺丝。
  【杨叔能小亨集】
  《李太白诗》:长庚昔入梦,名与少陵齐。陈隋诸作者,稍觉气焰低。轩昂傲权贵,反为嬖幸挤。也一青蝇,安能点白圭。采芝谢家英,白骨埋黄泥。《效孟东野》闻昔有廉士,井饮投青钱。嗟余七尺身,眠食须人怜。夜归借卧榻,朝起寻炊烟。喟然长太息,俯仰羞前贤。曲肱一榻上,梦与汗漫期。或登高山颠,或步清溪湄。形开日已昃,身世交相悲。愿言长不寤,梦里心怡怡。我愿如蚯蚓,食土能充肠。我愿如鹪鹩,自然羽而翔。人生岂不贵,岁暮天雨霜。不知冬日短,但觉冬宵长。袍不息耻,恐污君衣裳。粝食不自难,恐辱君膏梁。青蝇点白石,白璧亦无光。一人向隅泣,一室皆感伤。《读徐汉臣诵雪诗》:颖守多宾客,玄冬燕赏时。聚星成故事,刻梓播妍辞。吾子追遐躅,儒官下绛帷。高吟三十韵,拟学二贤诗。前朝阀阅有光辉,南国衣冠欲奋飞。雨地因缘春梦断,百年事业壮心违。四民失职士为最,数口无依谁与归?鬓发苍浪五十一,天教去采故山薇
 
 
 
 
永乐大典
 
 
卷之九百五
卷之九百五
  二支诗
  诸家诗目一
  李陵诗
  【苏东坡集】
  《跋李陵诗后》余本不识陈君式。谪官黄州,倾盖如故。会君式罢去,而余久废作诗,念无以道离别之怀。历观古人之作,诵约而意尽者,莫如李少卿赠苏子卿三篇,故书以赠之。春秋之世,三百五篇,皆以见意,不必已作也。
  王粲诗
  【文献通考】
  《王粲集》八卷。晁氏曰:后汉王粲仲宣也,高平人。为魏侍中。粲博物多识强记善算,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以为宿制,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今集有八十一首。按《唐·艺文志》,粲集十卷,今亡两卷。其诗文反多于史所记二十余篇,与曹植集同。
  张司空诗
  【文献通考】
  《张司空集》三卷。
  晁氏曰:晋张华茂先也范阳人。惠帝时为司空,为赵王伦所害。华,学业优赡,词藻温丽,图纬方伎等书,莫不详览。家有书三十乘,天下奇秘悉在。博物洽闻,世无与比。集有诗一百二十,哀词册文二十一,赋三。
  陈氏曰。前二卷为四言五言诗,后一卷为册祝哀诔等文。
  陶潜诗
  【文献通考】
  《陶靖节集》十卷。《诗注》四卷。
  【周紫芝太仓米集】
  周紫芝《书陶渊明归田园诗后》。
  陶渊明闲居则负耒而躬耕,年饥则叩门而乞食,益不可不谓贫矣。至于弃官而归,则易若脱屣,非其胸中自有丘壑,安能摆落世故如此。顷时杜祁公在政府,客有新第者,以所业献公,请学为政。公无一言,唯问生事厚薄。人有问公者,公曰:人有田园,则进退轻,乃可行吾志。祁公可谓知言矣。近时士大夫,多喜学渊明诗,皆故为静退远引之词,以文其歆羡躁进之失,譬犹效西子之颦,而忘其语意高远,不能窥此老之藩篱也。
  【黄庭坚豫章集】
  《书渊明诗后》: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反绵历世事,如决定无所用智。每观此篇,如渴饮水,如欲寐得啜茗,如饥啖汤饼。今人亦有能同味者乎?但恐嚼不破耳!
  《书陶渊明责子诗》:观陶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第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吴可藏海居士集】
  《五峰翁书渊明诗》:陶渊明诗,如向上祖师所受用处,无复余事。有欲学之,非饱于参寻莫能到也。思道平生刻意于诗,晚所造诣乃如此。当有明眼人,以予言为信。五峰翁挺士特书。
  【蒋璨】
  书靖节之诗,人不可学。然有不蕲同而同者,其妙至于不可言,当于此诗求之,说蜜为甜,与无舌人自不相领。阳羡蒋璨宣卿书。
  【苏东坡集】
  《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又《书颜生称为仁诗》:此陶渊明饮酒诗也。此饮酒中,不知何缘记得许事。元丰五年三月三日,子瞻与客饮酒,客令书此诗,因题其后。
  又《书渊明乞食诗后》:陶渊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谢主人,哀哉哀哉,此大类丐者口颊也。非独余哀之,举世莫不哀之也。饥寒常在身前,功名常在身后,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穷也。
  又《书渊明东方有一士诗尾》:此东方一士,正渊明也。不知从之游者谁乎?若了翁得此一段,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绍圣二年十二月,东坡居士饮醉食饱,默坐思无邪斋,兀然如睡,既觉、写渊明诗一首示儿子过。
  【晁无咎鸡肋集】
  《题陶渊明诗后》:诗以一事论工拙,如“身轻一鸟过”,“身轻一鸟下”,过与下,与疾与落,每变而每不易较也。如鲁直之言,犹石武之于美玉是矣。然此犹在工拙精粗之间,其致思未白也。记在广陵日见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以比石武美玉不类。崇宁三年十月晦日,晁补之题。
  【马碧梧玩芳集】
  《题注陶诗后》:陶公书甲子之事,后人盖为隐者之一节耳,不于其诗数数然附著斯意也。乡先生东涧汤公,始从而一二笺释之,谓其有感于兴亡之际,为之增欷而累叹焉!当涧为此论时,盖淳初元,国步小康时也。去之三十余年,余乃真践此境。山中恸哭之余,因取陶诗汤注诵之,痛国事之巳非,悼前贤之不作。因涧于彼时,预表斯指,岂亦陈了翁书杜陵哀江头之意耶?呜呼!岂不重可悲哉!是编每于世运变迁之语,数致志焉。至于二卷中,赠羊长史之篇,既欲考千载典坟之存,以求古人之心,复欲因九州舆图之一,以验圣贤之迹。而终之以经商山谢绮角之意。涧之言曰:南北虽合,而世代将易,但当与绮角游耳。呜呼!世代之易,犹可言也;夷夏之易,不可言也。岂不又重可悲哉!本心斋书。
  阮籍诗
  【文献通考】
  《阮步兵集》:陈氏曰: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嗣宗撰,其题皆曰《永怀》。首卷四言十三篇,余皆五言,八十篇。通为九十三篇。文选所收,十七篇而已。
  谢惠连诗
  【文献通考】
  《谢惠连集》一卷
  陈氏曰:宋司徒参军谢惠连撰,本集五卷,今惟诗三十四首。惠连得名早,轻薄多尤累,故仕不显。死时才三十七岁。
  鲍泰诗
  【文献通考】
  《鲍参军集》十卷。
  梁元帝诗
  【文献通考】
  梁元帝诗一卷。陈氏曰:即湘东王绎。
  文帝诗
  【文献通考】
  《梁简文集》五卷。陈氏曰:简文帝,纲也。按《隋志》八十五卷,唐已缺五卷,《中兴书目》只存一卷,诗百篇,又缺其三首,今五卷皆诗,总为二百四十四篇。
  柳文畅诗
  【文献通考】
  《柳吴兴集》一卷。陈氏曰:梁吴兴太守河东柳恽文畅撰仅有十八首。
  江总诗
  【文献通考】
  《江总集》一卷。
  陈氏曰:陈尚书令考城江总总持撰。总在陈为太子詹事,以宫端为长夜之饮。及后主即位,当权任日为艳诗,君臣昏乱,以至亡国。入隋为上开府,《唐志》集三十卷,《中兴书目》七卷,今惟存诗仅百首云。
  徐孝穆诗
  【文献通考】
  《徐孝穆集》一卷。
  陈氏曰:陈太子太傅东海徐陵孝穆撰。本傅称其文丧乱散失,存者二十卷。今惟诗五十余篇。
  阴铿诗
  【文献通考】
  《阴铿集》一卷。
  陈氏曰:陈散骑常侍南平阴铿子坚撰。才三十余篇。杜子美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今考之未见铿之所以似太白者。太白固未易似也。子美云尔,殆必有说。
  晁氏曰:陈阴铿子坚也,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工五言诗。徐陵言之于世祖,使赋安乐宫,援笔立成。累迁散骑常侍,有集三卷。隋已亡其二,今所存十数诗而已。杜少陵赏赠李太白诗,首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今观此集,白盖过之远矣。甫之慎许可乃如此。
  【韩驹陵阳集】
  《题阴铿诗》:右阴铿诗。铿与何逊齐名,世号阴何。今何逊集五卷,其诗清丽简远,正称其名;铿诗至少,又浅易,无他奇。其格律乃似隋唐间人所为,疑非出于铿。虽然,自隋唐以来,谓铿诗矣,故录之。
  吴均诗
  【文献通考】
  《吴均集》二卷。
  晁氏曰:梁吴均叔宰也,史称均。博学才俊,体清拔,有古气,好事效之,谓之吴均体。有集二十卷。唐世搜求,止得十卷。今又亡其七矣。旧题误曰吴均,均乃唐人,此诗殊不类,而其中有赠柳贞阳、周兴嗣辈诗,固已知其非均。又有萧子云赠吴朝请入东诗,盖在武帝时为奉朝靖,则知为均也,无疑矣。萧子云诗八,萧子显朱异平筠王僧孺诗各一附。颜子推讥均,集中有破镜赋,今已亡之。
  江淹诗
  【文献通考】
  《江淹诗集》十卷。
  何逊诗
  【文献通考】
  《何逊集》二卷。
  晁氏曰:梁何逊仲言也。东海人,终水部员外郎。逊少能诗。州举秀才。范云见其文,嗟赏曰:“观文人质则过懦,丽则伤俗,能清浊古今,见之何生矣”。沈约谓:“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与刘孝绰俱以文章见重于世,谓之何刘,王僧孺集其文为八卷,今亡逸不全。
  陈氏曰:本传集八卷。馆阁书目。今所传止此。
  庾开府诗
  【文献通考】
  《庾开府集》二十卷。晁氏曰:周庾信子山也。南阳人,梁元帝时为散骑常侍,聘西魏,遂留长安。孝闵时终司宪大夫。信在梁与徐陵文并绮丽,世号徐庾体。有“滕王辶卣序”。
  陈氏曰:信,肩吾之子,仕梁及周,其在扬都,有集四十卷,及江陵又有三卷,皆兵火不存。今集止自入魏以来所作,而《哀江南赋》,实为首冠。
  薛道衡诗
  【文献通考】
  《薛道衡集》一卷。
  陈氏曰:隋内史侍郎河东薛道衡元卿撰。诗凡十九篇。本集三十卷。所存止此。大抵隋以前文集存全者亡几多,好事者于类书中抄出,以备家数也。
  史言道衡每至构文必隐空齐,蹋壁而卧,闻户外人声便怒,其沉思如此。宋之问诗
  【文献通考】
  《宋之问考功集》十卷。
  晁氏曰:唐宋之问延清也。汾州人。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谄事太平公主,为考功员外郎。睿宗初贬钦州赐死。自魏建安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沈宋”。徐坚常论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其为当时所重如此。
  沈期诗
  【文献通考】
  《沈期集》五卷。
  晁氏曰:唐沈期云卿也,相州人。及进士第,由协律郎累迁弘文馆直学士,常侍中宗宴舞回波,为弄辞以悦帝,还赐牙绯。
  陈氏曰:自沈约以来,始以音韵对偶为诗,至期之问益加靡丽,学者号“沈宋”。唐律盖始于此二人。皆以附二张进之问尤无行。
  石林叶氏曰:黄大临云,鲁直晚喜期宋之问诗,以为与杜审言同时,老杜五言不惟出其家法,参得二人之妙也。责宜州,并不以书同行,箧中惟有《期集》一部。然鲁直文字中未尝及,当是不示人以朴也。吾尝问大临诗中所甚爱者,举“海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一篇,以为二十字中婉而有味,如人序百许言者然。今历论节气,有清明无寒食,流俗但以清明前为寒食,既不知清明,安能知寒食,此不可解也。
  杜审言诗
  【文献通考】
  《杜审言集》十卷。
  晁氏曰:杜审言必简也。襄阳人。预之后裔。擢进士。博才傲世,尝对武后赋《欢喜诗》,后叹重其文。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集有诗四十余篇而已。
  又《杜必简集》一卷。
  陈氏曰:唐著作郎襄阳杜审言必简撰,工部之祖也。唐初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以平仄失眼为忌。审言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