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明史 作者:张廷玉 >

第554部分

明史 作者:张廷玉-第554部分

小说: 明史 作者:张廷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
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
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
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
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
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
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尝偕诸学士
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
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
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
    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
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
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
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
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
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
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
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揭
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
    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
以宁与硃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
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
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
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补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
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
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
史藁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
    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
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裕伯,字景容,大名人。仕元,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遭世乱,弃官,客扬州。久
之,复避地上海。居母丧尽礼。张士诚据姑苏,遣人招之,拒不纳。吴元年,太祖命中
书省檄起之。裕伯对使者曰:“食元禄二十余年而背之,不忠也。母丧未终,忘哀而出,
不孝也。”乃上中书省固辞。洪武元年复征,称病不出。帝乃手书谕之曰:“海滨民好
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后悔。”裕伯拜书,涕泗横流,不得已,
偕使者入朝。授侍读学士,固辞,不允。与张以宁等扈从,登钟山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甚见宠待。二年改待制,旋为治书侍御史。三年始诏设科取士,以裕伯与御史中丞刘基
为京畿主考官。裕伯博辨善论说,占奏悉当帝意,帝数称之。出知陇州,卒于官。
    赵壎,字伯友,新喻人,好学,工属文。元至正中举于乡,为上犹教谕。洪武二年,
太祖诏修《元史》,命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官,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祎为总裁
官,征山林遗逸之士汪克宽、胡翰、宋僖、陶凯、陈基、曾鲁、高启、赵汸、张文海、
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著、谢徽为纂修官,而壎与焉。以是年二月,开局天界
寺,取元《经世大典》诸书,用资参考。至八月成,诸儒并赐赍遣归。而顺帝一朝史犹
未备,乃命儒士欧阳祐等往北平采遗事。明年二月还朝,重开史局,仍以宋濂、王祎为
总裁,征四方文学士硃右、贝琼、硃廉、王彝、张孟兼、高逊志、李懋、李汶、张宣、
张简、杜寅、殷弼、俞寅及壎为纂修官。先后纂修三十人,两局并与者,壎一人而已。
阅六月,书成,诸儒多授官,惟壎及硃右、硃廉不受归。
    寻召修日历,授翰林编修。高丽遣使朝贡,赐宴,乐作,使者以国丧辞。熏进曰:
“小国之丧,不废大国之礼。”太祖甚悦,命与宋濂同职史馆,濂兄事之。尝奉诏撰
《甘露颂》,太祖称善。出为靖江王府长史,卒。
    始与壎同纂修者汪克宽、陶凯、曾鲁、高启、赵汸、贝琼、高逊志并有传,今自宋
僖以下可考者,附著于篇。
    宋僖,字无逸,余姚人。元繁昌教谕,遭乱归。史事竣,命典福建乡试。
    陈基,字敬初,临海人。少与兄聚受业于义乌黄溍,从溍游京师,授经筵检讨。尝
为人草谏章,力陈顺帝并后之失,顺帝欲罪之,引避归里。已,奉母入吴,参太尉张士
诚军事。士诚称王,基独谏止,欲杀之,不果。吴平,召修《元史》,赐金而还。洪武
三年冬卒。初,士诚与太祖相持,基在其幕府,书檄多指斥,及吴亡,吴臣多见诛,基
独免。世所传《夷白集》,其指斥之文犹备列云。
    张文海,鄞人,与同里傅恕并入史馆。
    徐尊生,字大年,淳安人。《元史》成,受赐归,复同修日历。后以宋濂荐授翰林
应奉,文字草制,悉称旨。寻以老疾辞还。
    傅恕,字如心,鄞人。学通经史,与同郡乌斯道、郑真皆有文名。洪武二年诣阙陈
治道十二策,曰:正朝廷、重守令、驭外蕃、增禄秩、均民田、更法役、黜异端、易服
制、兴学校、慎选举、罢榷盐、停榷茶。太祖嘉纳之,遂命修《元史》。事竣,授博野
知县,后坐累死。
    斯道,字继善,慈溪人,与兄本良俱有学行。洪武中,斯道被荐授石龙知县,调永
新,坐事谪役定远,放还,卒。斯道工古文,兼精书法。子缉,亦善诗文。洪武四年举
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傅著,字则明,长洲人。史成,归为常熟教谕。魏观行乡饮酒礼,长洲教谕周敏侍
其父南老,著侍其父玉,皆降而北面立,观礼者以为盛事焉。历官知府,卒。
    谢徽,字元懿,长洲人。史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寻擢吏部郎中,力辞不拜,归。
复起国子助教,卒。徽博学工诗文,与同邑高启齐名。弟恭,字元功,亦能诗。
    硃右,字伯贤,临海人。史成,辞归。已,征修日历、宝训,授翰林编修。迁晋府
右长史。九年卒官。
    硃廉,字伯清,义乌人。幼力学,从黄溍学古文。知府王宗显辟教郡学。李文忠镇
严州,延为钓台书院山长。洪武初,《元史》成,不受官归。寻征修日历,除翰林编修。
八年扈驾中都,进诗十章,太祖称善,为和六章赐之。已而授楚王经,迁楚府右长史。
久之,辞疾归。廉好程、硃之学,尝取《硃子语类》,摘其精义,名曰《理学纂言》。
    王彝,字常宗,其先蜀人,父为昆山教授,遂卜居嘉定。少孤贫,读书天台山中,
师事王贞文,得兰溪金履祥之传,学有端绪。尝著论力诋杨维桢,目为文妖。《元史》
成,赐银币还。又以荐入翰林,母老乞归。坐知府魏观事,与高启俱被杀。
    张孟兼,浦江人,名丁,以字行。史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刘
基尝为太祖言:“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其次即臣基,又次即孟兼。”太祖颔之。孟
兼性傲,尝坐累谪输作。已,复官,太祖顾孟兼谓濂曰:“卿门人邪?”濂对:“非门
人,乃邑子也。其为文有才,臣刘基尝称之。”太祖熟视孟兼曰:“生骨相薄,仕宦,
徐徐乃可耳。”未几,用为山西佥事。廉劲疾恶,纠摘奸猾,令相牵引,每事辄株连数
十人。吏民闻张佥事行部,凛然堕胆。声闻于朝,擢山东副使。布政使吴印者,僧也,
太祖骤贵之,宠眷甚,孟兼易之。印谒孟兼,由中门入,孟兼杖守门卒。已,又以他事
与相拄。太祖先入印言,逮笞孟兼。孟兼愤,捕为印书奏者,欲论以罪。印复上书言状,
太祖大怒曰:“竖儒与我抗邪!”械至阙下,命弃市。
    李汶,字宗茂,当涂人。博学多才,史成,除巴东知县,移南和。晚年归里,以经
学训后进。
    张宣,字藻重,江阴人。洪武初,以考礼征。寻预修《元史》,太祖亲书其名,召
对殿廷,即日授翰林编修,呼为小秀才。奉诏归娶,年已三十矣。六年坐事谪徙濠梁,
道卒。
    张简,字仲简,吴县人。初师张雨为道士,隐居鸿山。元季兵乱,以母老归养,遂
返儒服。洪武三年,荐修《元史》。当元季,浙东、西士大夫以文墨相尚,每岁必联诗
社,聘一二文章钜公主之,四方名士毕至,宴赏穷日夜,诗胜者辄有厚赠。临川饶介为
元淮南行省参政,豪于诗,自号醉樵,尝大集诸名士赋《醉樵歌》。简诗第一,赠黄金
一饼;高启次之,得白金三斤;杨基又次之,犹赠一镒。
    杜寅,字彦正,吴县人。史成,官岐宁卫知事。洪武八年,番贼既降复叛,寅与经
历熊鼎俱被害。
    徐一夔,字大章,天台人。工文,与义乌王祎善。洪武二年八月诏纂修礼书,一夔
及儒士梁寅、刘于、曾鲁、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并与焉。明
年书成,将续修《元史》,祎方为总裁官,以一夔荐。一夔遗书曰:
    迩者县令传命,言朝廷以续修《元史》见征,且云执事谓仆善叙事,荐之当路,私
心窃怪执事何忄卷忄卷于不材多病之人也。仆素谓执事知我,今自审终不能副执事之望,
何也?
    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璹奏请撰时
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历。日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犹有《春秋》遗意。至于起居注之说,亦专以甲子起例,盖纪事之法无逾此也。
    往宋极重史事,日历之修,诸司必关白。如诏诰则三省必书,兵机边务则枢司必报,
百官之进退,刑赏之予夺,台谏之论列,给舍之缴驳,经筵之论答,臣僚之转对,侍从
之直前启事,中外之囊封匦奏,下至钱谷、甲兵、狱讼、造作,凡有关政体者,无不随
日以录。犹患其出于吏牍,或有讹失。故欧阳修奏请宰相监修者,于岁终检点修撰官日
所录事,有失职者罚之。如此,则日历不至讹失,他时会要之修取于此,实录之修取于
此,百年之后纪、志、列传取于此,此宋氏之史所以为精确也。
    元朝则不然,不置日历,不置起居注,独中书置时政科,遣一文学掾掌之,以事付
史馆。及一帝崩,则国史院据所付修实录而已。其于史事,固甚疏略。幸而天历间虞集
仿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是以前局之史,既有十三朝实录,又有此书可以参稽,而一时纂修诸公,如胡仲申、
陶中立、赵伯友、赵子常、徐大年辈皆有史才史学,{厂堇}而成书。至若顺帝三十六年
之事,既无实录可据,又无参稽之书,惟凭采访以足成之,窃恐事未必核也,言未必驯
也,首尾未必穿贯也。而向之数公,或受官,或还山,复各散去。乃欲以不材多病如仆
者承之于后,仆虽欲仰副执事之望,曷以哉!谨奉状左右,乞赐矜察。
    一夔遂不至。未几,用荐署杭州教授。召修《大明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
以足疾辞,赐文绮遣还。
    赵捴谦,名古则,更名谦,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与硃右、谢肃、徐一夔辈
定文字交。天台郑四表善《易》,则从之受《易》。定海乐良、鄞郑真明《春秋》,山
阴赵俶长于说《诗》,迮雨善乐府,广陵张昱工歌诗,无为吴志淳、华亭硃芾工草书篆
隶,捴谦悉与为友。博究《六经》、百氏之学,尤精六书,作《六书本义》,复作《声
音文字通》,时目为考古先生。洪武十二年命词臣修《正韵》,捴谦年二十有八,应聘
入京师,授中都国子监典簿。久之,以荐召为琼山县学教谕。二十八年,卒于番禺。其
后,门人柴钦,字广敬,以庶吉士与修《永乐大典》,进言其师所撰《声音文字通》当
采录,遂奉命驰传,即其家取之。
    乐良,字季本。迮雨,字士霖。赵俶,字本初。洪武中,官国子监博士。以年老乞
归,加翰林待制。
    张昱,字光弼,庐陵人。仕元,为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留居
西湖寿安坊,贫无以葺庐,酒间为瞿佑诵所作诗,笑曰:“我死埋骨湖上,题曰诗人张
员外墓足矣。”太祖征至京,悯其老,曰“可闲矣”,厚赐遣还,乃自号可闲老人。年
八十三卒。
    吴志淳,字主一,元末知靖安、都昌二县。奏除待制翰林,为权幸所阻,避兵于鄞。
    硃芾,字孟辨,洪武初,官编修,改中书舍人。
    陶宗仪,字九成,黄岩人。父煜,元福建、江西行枢密院都事。宗仪少试有司,一
不中即弃去,务古学,无所不窥。出游浙东、西,师事张翥、李孝光、杜本。为诗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