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坐在黄河岸边的小镇上品饮 >

第7部分

坐在黄河岸边的小镇上品饮-第7部分

小说: 坐在黄河岸边的小镇上品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的盎然绿意,给人以一种傲雪凌霜的生命的勃发的情境,复吃之,便觉得其立意不凡。    
    我品味到的是,萝卜的老辣与辛烈。如此初初萌芽的萝卜苗,在它处养育,也就逃不了豆芽菜的清新与娇柔,唯其老辣与辛烈,只有那极坚韧的青皮中老年萝卜方有,然此青苗于口中,便能够品味到萝卜的一生才能抵达的境界,着实是给人以突兀之感。因是佐的白砂糖,辛辣之间,甘甜作为一种基味贯穿其中,方满足了品尝萝卜的全部历程。    
    自然,这客萝卜苗的制作不在厨间,植菜大棚完成了它的主要制作。萝卜苗是无土种植,肯定要从控制微量元素作手,辅以光照、温度与湿度,培育时间亦必须精确计算。我印象中萝卜是喜欢钾肥与磷肥的,它们细微的比例是为重要。而这样的种植培育,比较之刀功、火候、佐料云云,难度系数更大得多了。因此,从桌面上看,此是一种大简的吃法,从其本质来看,则有大繁存在。凡自古至今,美食的源头直达种植或养殖之初。由此我就想再三表达,要完成吃这个审味艺术活动,也必须走出厨房这方寸之地,在广大的乡间,有真味与珍味永存不绝,它像爱情,在相逢间认识、领略和引爆激情。


第三部分  黄蓿菜第17节 黄蓿菜

    黄蓿菜生长在黄河入海口的盐碱地上,它是由小而大,一簇簇地生长,至多时生长了一小块绿洲。黄蓿菜的叶子有时候呈红色,在黄河入海口的平原上,仿佛一片落地霞光。黄蓿菜更多的时候是呈绿色的,它的叶子如小杉苗的枝叶,放射状四面伸展。黄蓿菜属于多浆汁叶,如同马齿苋,饱满的锥形的叶子里充满浆汁。唯这样的浆汁具有盐碱地的品性,它是高含量的卤水,咸涩和微苦的。    
    黄蓿菜是一种朴实的植物,它只生长在黄河入海口的盐碱地上,在河口的大风中波伏,高扬着青葱的绿意。我曾亲口品尝了它,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与这块土地关联的命运。河口人都喜欢吃黄蓿菜,它具有降血压及清浊气的功能。黄蓿菜的制作工艺十分简单,食者们扯起黄蓿菜梢端,即为嫩苗的部位,清水洗去沙土,用开水烫,嫩叶一烫即熟。然后撒上一点盐和蒜蓉,河口人喜醋,也可以佐上一点醋的。    
    制作好的黄蓿菜,比生长着的黄蓿菜更绿,是为一种深绿。它质地绵软,细微感受处叶梢仍有一些脆意,隐约有一些糙质对味蕾进行轻微擦刮,以志野生之物。我住在黄河三角洲的垦利县时,每餐都要点上这样一个黄蓿菜。细微的质朴的黄蓿菜,隐含着普通日子的青芳。现今在黄河三角洲的宾馆里,一般是可以点到黄蓿菜的。但是,黄蓿菜在历史的更深处,曾是垦荒者或落难者维系生命的食物。    
    据说朱元璋是吃过黄蓿菜的,当上皇帝以后,也让御厨给做黄蓿菜吃,如果是真的,估计不是因为忘不了革命老本,而是要品味那逝去的悠远的青春时光。那些来黄河口垦荒的人,以及最先来勘探石油的人,均是吃过黄蓿菜的,它在大河滔滔流去的岁月,曾是黄河口的唯一。一种生命依赖于一块特质的土地,它是有足够的影响力令我关注的。我喜欢这样唯一的样子,它在轻风中拂摇,默默地将茎叶伸展,挂着河口的露珠与朝霞,悄然间度过成长的季节。    
    黄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是十分阔大的,它是一望无际的平川,有黄蓿菜、柽柳和芦苇的生长,长河落日,大海奔流,在野荒的风中,我感觉到在此行进中的苍凉。故我肯定:“白日依山旧,黄河入海流”这位诗人没有到过黄河入海口,真正的黄河入海,是一种大潮奔波涌,横空出世的雄豪,然此无山。在无山之处,看河口大水滔滔,奔流入海,黄蓝交接,广阔的芦苇荡白鹤纷飞,落日的余辉经久地在黄河的上游溅起凉暮时分的绚丽。吃过黄蓿菜罢,在黄河入海口留下过吻印,自是心中有过如凿的心灵刻录。


第三部分  黄蓿菜第18节 渤海鲈鱼

    去年的冬天在《世界美食论坛》讨论过吃鲈鱼,我历来主张河鲜至美,海鲜次之,山珍次次之。有网友论及鲈鱼,并上传鲈鱼图片数十帧,看上去鲈鱼是一种猛鱼,我就相信它会好吃。猛鱼肉质坚细,味鲜而清爽,是不同于猛禽,猛禽与猛兽,皆有强烈之腥臊气息,如鹰,其肉啖之,大失所望。我曾经有过一次品尝鹰肉的经验。而尝猛鱼,失望的例子并不多见。    
    吃猛鱼,我以淡水鱼为参照系,其中有鳜鱼、鲶鱼、黑鱼、黄咕丁鱼等,我觉得它们都十分可爱,是上苍赐予。鲈鱼好像也吃过,或者根本没有吃过,以往吃宴,不大过问菜名,如读书之不求甚解。故鲈鱼吃过与否,在我的人生阅历中仍是一个谜。    
    此番吃鲈鱼,在黄河口的海边上,数十米外就是此地最大的渔港,东道主乃水产收购站的负责人之一。计有五人,上了一桌全海味,对虾、皮皮虾、文蛤、梭子蟹、鲈鱼。上菜伊始,我的眼睛一只盯着对虾发光,一只盯着梭子蟹发光,鲈鱼略受冷遇,因为它的一袭青鳞纹印,如西人着了一身黑色礼服,严肃而刻板,不似对虾一身红艳的热烈,亦不如梭子蟹一身橙黄的暖意,鲈鱼是冷色调,而东方人素喜大红大绿。好在同道中皆为导食,指点我一定要吃清蒸鲈鱼,且将鲈鱼定位在我的杯前。    
    这条剑侠佐罗似的家伙,它即便成为盘中之菜,亦挺胸昂首,超然风范,我伸出筷子挑开它腮下的一块肉,极其白细的肉质,略蘸了一些汤汁便悠然入口,在口中含化片刻,感觉它不及鳜鱼细嫩,肉质也不曾有武昌鱼的那样一种柔软滑糯,然它给了我的味觉一样清甜,新鲜的,断然绝然的大海的鲜气,它是一种直露式的鲜,剑侠佐罗式的利落、爽快与超然,它不是悠游回味绵绵不绝。继而我品出了鲈鱼的真味,我把这条鲈鱼凌迟似的一点一点地吃完了,一丝也不曾浪费。    
    吃鲈鱼果真是一样快乐,设若每周固定吃一条鲈鱼,于写作生涯及饮酒生涯都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京城枯燥的空气里,能够因知鲜而弥补心灵中一些灵气的,当然鲈鱼不是随时可以吃到,这个世界仍是白鲢和鲤鱼们一统天下。我在吃过鲈鱼之后,便开始了对鲈鱼的怀念。我脑海里总映现鲈鱼佐罗似的躺在白瓷盘里,一身铁青的冷光,微张的口里暴露出利齿张扬其本性,凝视的目光永远冷漠地审视着食者。于此,我还生发了另外一些想法,西人的几何曲线,似从海味而来,如鲈鱼的线条;中人取线,估计发端于河鱼,如黄河鲤鱼。中人画线喜欢饱满圆润,西人则剑走偏锋。


第三部分  黄蓿菜第19节 鲁菜要革命

    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潍坊的萝卜皮。此言可否当真无妨,坊间流传能够说明,山东这地方对菜十分看重,鲁菜是四大名菜之一,原在北京一霸,名流贵族皆要食鲁。然时至今日,鲁菜声名大不如从前,这可以算是没有与人们味觉与时俱进相关。鲁菜重油重酱重芡,被戏曰黑乎乎咸乎乎面乎乎之三乎,需要一个向清淡转型的革命历程,我这样理解。    
    鲁菜其实有两大板块,以味觉细分,大抵可划出鲁菜区和齐菜区,设若以鲁文化和齐文化区域来观照,恰好味觉版图与文化版图相重合。齐菜是鲜咸口味,在味觉上的表达精确而直观,较之复合型的鲁菜口味,它是精致主义的存在,不论传统意义上的蛤蜊汤,还是近时流行海边的烤鲜虾,给我感觉皆是一种直陈式,清鲜而细爽,区别于鲁菜复合型的宏大叙事。久长时间以来,齐菜在鲁菜盛名之下,被包含在鲁菜大系之中未获得独芳地位。我认为,适当之机也不妨打一下齐菜牌。鲁菜主香,齐菜主鲜,鲁菜有混沌之美,齐菜有清晰之鲜,齐菜在今时是很合时宜。    
    诚然,鲁菜有鲁菜之妙,以至今天我也喜欢那一道“九转肥肠”,然要逐广大现代口味而行,恐怕“九转肥肠”的道路已经十分崎岖了,就是重口味的新生代食客群崛起,他们也是热衷麻辣烫所波及的小麻辣了,我以为那是康师傅或统一方便面小调料的一份功劳,吃方便面成长的一代人,他们认识小麦文化是可以归入方便面与小调料的,那浓缩的一小袋调料,已经深刻地固化在少年一代的味觉记忆中。鲁菜革命,可以不必走出鲁菜,只用改重鲁轻齐为重齐轻鲁就合适,这也可以称之为内部口味革命,恰好今天也是海味盛行,不如从之,只要有利于食者之味觉,有利于食肆之生意兴隆,有利于鲁菜重新崛起的三个有利于,我以为鲁菜不妨革命一场。


第三部分  黄蓿菜第20节 周村薄饼

    周村薄饼是在青岛流亭机场发现,青岛是一个美食城市,可以吃遍海洋世界,发现周村薄饼十分纳闷,什么好东西,居然摆上流亭机场?我买了一袋,边等飞机边细细吃。周村薄饼很薄,约一毫米厚,发的白面,上面撒芝麻摊炕,干酥脆甜香,芝麻与面粉的香,可以做文人小吃,看书时,漫不经心随手送到嘴里细嚼,吃十张也是不会饱。好处还在于它不见油,不会污染了书页,这是一种好情操。吃了半袋,另半袋带回北京细细吃。再一次去青岛时,我买了两袋,八块钱一袋。此次不幸,为让周村薄饼不至于揉碎,我将它单拎着,上飞机先搁进行李箱里,再搁电脑包,外面搁外套。下飞机时,只记得拿外套和电脑包,两袋周村薄饼就忘在飞机上了。    
    将吃食忘掉,我不能释怀,因是想特意带回北京细品,一个去青岛做食评家的人,把食品都忘记了,这可以原谅么?我记起来为什么忘却,原来在青岛早上没吃饭,饿。就在流亭机场吃了一个汉堡,30元钱。原来想吃一碗面,面条35元钱,这价格稍贵了一点,世界上的事物,跟飞机沾点边都贵。心里面想着30元钱一个汉堡也没有吃出味道,就把周村薄饼忘了,巨可惜。回家,翻一翻电脑桌下的小柜,周村薄饼的袋子还在,内面有半张周村薄饼,就一边吃着一边在心里面悼念那两袋逝去的周村薄饼。再展平了包装袋看说明,却看到“糖酥烧饼”四个大字,不由心里面一惊,我是从哪记取周村薄饼的呢?居然有“糖酥烧饼”四个大字未记,偏记成周村薄饼了。    
    凭印象记一件事,出差错的可能性大,这事情决不能怨那一个昂贵的汉堡,早先已经吃过周村薄饼。反复检讨,我估计与博山烩菜有关。博山与周村,都是淄博的一个区,几年前去吃过博山烩菜。淄博是齐国都城,那里曾经有过三千食客,管子主政时搞过百家争鸣,而早年的食客,现在改称智囊了,就是一些专门给政府出馊主意的主,跟美食家没有关联。吃过博山烩菜,见到周村出的薄饼,顺里成章记成周村薄饼装脑海里了。话再说回来,糖酥烧饼也确实太难记了,它毫无方位感,即是搁了一点糖,此饼也绝不是因糖而美么,它是小麦与芝麻的对话,水溶火炕,成就一品岁月中的记忆。


第三部分  黄蓿菜第21节 想念沙葱

    2000年从兰州去甘肃景泰,老爷公共汽车喘着气在荒原上的公路上蹦蹦跳跳,荒原,生长着一簇簇耐旱的油蒿,它们将绿意点向天边。临近景泰时,看见一片一片胡麻地,胡麻地看上去是卵石滩,指甲盖大小的卵石密密麻麻,这石土地上长着约有二尺长的胡麻,胡麻秆浅红色,稀稀落落,表达土地的贫瘠与艰难,那时刻,残阳似血,胡麻如胭。    
    据说景泰有两个地方必去,一是黄河石林,一是五佛沿寺,五佛沿寺内有五尊大佛,依黄河西岸凿洞而成。在此看黄河东去,千里黄汤滔滔,晚霞铺天,亘古荒原之上有飞来的金砂片片。就饿,返回城里进餐。景泰的对岸,是甘肃靖远,所以在景泰,每个馆都有靖远羊羔肉,是红波滔天的火锅。我在兰州和叶舟、杨勇兄曾大啖过著名的靖远羊羔肉,到景泰见靖远羊羔肉,就说,满甘肃都是靖远羊羔肉。未想景泰人说,靖远的羊羔来自景泰,看来此地都是发的羊财。我说,景泰的羊羔都靖远了,景泰还有没有别的好吃的?一老汉告诉我,有啊,沙葱和苦苦菜,但是本店没有了。多纯朴的老汉,我就出店去找沙葱。    
    我去找沙葱,心里想着地方特产一定是可以找到的,一个馆一个馆地找,县城里重要的馆都找遍了,没有沙葱,人告诉我,吃沙葱要等下雨,一场雨下来,沙葱就长出来了。我想,从江南走到景泰,仍是需要有一场雨,也罢,我是等不到一场雨便要离开景泰的。就吃靖远羊羔肉。直到银川,我吃到了沙葱,它与江南的小蒜近似,但是实心的,嚼口里沙沙沙响,我以为沙葱由此得名。待走到内蒙古的乌拉特前旗,我在乌梁素海边的草原上看见了真正的沙葱,一望无际的沙葱,贴着草原向着漫坡生长,开着水红色的花,像一层胭脂的云霞铺展,白的羊和棕色马在坡上缓缓地吃草,心里默念:亲近草原,尤如羊儿马儿吃草,亲近草原,尤如离别景泰,伫立乌拉特前旗。后来见内蒙古作家邓九刚,他说,乌拉特前旗,你为什么念念不忘乌拉特前旗?我说,那里有一片沙葱。


第三部分  黄蓿菜第22节 槐花

    山东的槐花,五月便开了,黄河口胜利油田的孤岛,看过一种红槐花,是水红色泽,于绿叶间,柔润而清新,据说不能吃。二次去黄河口,便专程看十万亩槐林,我站在一座公路桥上拍了照,那是黄河冲积区一绿无边的槐树,无风。进林带,内面有许多放蜂人,他们将草棚搭在林道边,又在棚顶的槐树枝上挂起若干个白色塑料桶,它是出售蜂蜜时盛蜜用的,也是出售蜂蜜的招牌,真正的槐花蜜。继续前走,必定要走到一棵树,一棵树是黄河口绿化的标志物,一棵树已经死了,惟乘下一根树杆,我没认出它是什么树,相传勘探胜利油田时,一位工程师拄着一根树枝跋涉,离去时插在这里,它竟长成了一棵树。那时,辽阔的黄河滩只有这一棵树。后来,围着它砌了一个花坛,立了一块石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