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抒情的回声 >

第1部分

抒情的回声-第1部分

小说: 抒情的回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人
    同是天涯徜徉客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说起徜徉客,大概会使人想起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李白、林逋……他们是拢攘
人世的徜徉客,他们任自己的心灵不受拘羁地徜佯。
    早有无名的诗人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
柏》)人生是匆忽的,人生是短暂的。而古时的徜徉客却不愿身与心都那么步履匆匆。
也许,他们想的是:人生本来就很短促,何必还要慌张急迫。
    更古的徜徉客,是孔夫子的一位较年长的学生曾晳。有一次孔子几位学生各言其志,
《论语》中如是记述。
    ……(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寻,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显见异于其他门徒,也异于他的老师,他是个散淡的人。经常东奔西颠栖栖惶
惶的孔子,听罢曾皙毫不壮伟的志趣不禁感慨地赞同,看来孔老夫子内心深处有时也感
到活得挺累,偶尔也是想当一下徜佯客的。
    早已不复是田园牧歌的时代,更何况,“大潮”来了,生活节奏愈见加快了。
    那么,今人还能否悠然徜徉?这世界是否还容得下徜徉客?
    在当今之世,像五柳先生那般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恐怕是无法仿效复
制了;欲步古典徜徉客的后尘不仅难,而且也显得有点滑稽。
    然而,徜徉的意识和欲望并没有泯灭,即使是现代人吧,也还会有需要徜徉的时刻,
尤其是心灵的徜徉。
    比如,那在“大潮”中身手不凡的弄潮儿,他不可能年年、月月、日日、时时都岿
然地“涛头立”,他总得有时从涛头走下来,松弛一下,憩息一下,或者在海边悠然徜
徉一番。
    碌碌竞逐会使人心浮气躁,精神高度亢奋之后难免疲惫不堪:人们的心灵往往冀求
一片能自在徜徉的芳草地,犹如跋涉于沙漠中渴望一小块绿洲。
    也许,正是生活中的劳顿、竞逐、困迫、疲惫、浮躁、焦灼以及种种压力,更使人
们希求身心的徜徉。以获得一时半刻的轻松平衡。不然的话,人真是活得太累太累了。
    徜徉与弄潮并非是绝对格格不入。动与静,张与弛,该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翼。
    杜荀鹤诗云:“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窍禄人,”如果不是“窃”——鼠窃狗
偷的勾当,而是凭智力、能力觅得了利禄之类,自当心安理得,是无须怕什么,也不必
以为羞赧的。毫不言利地一味“闲吟” 

,若不是有现成的家财或遗产之类。恐怕连生存
也成问题。生而为人,毕竟还须食人间烟火。
    但生而为人,又不能只是争利逐禄的动物。一个人要看鼻底下碗盆中的食料,袋里
的钱币,有时也该看看头顶之上的星星和白云:得关注身外的物质世界,也须回眸凝视
自己的心灵宇宙。一个人若是遗忘、抛却了精神家园,他一生劳劳碌碌、勿匆忙忙,岂
不是有很大的缺憾么?
    在弄潮中可以展示人自身的潜力和价值,而徜徉则能使人心智宁恬、澄明,从而细
品深味人生的妙趣和真谛。
    于是,就有了“徜徉客随笔”丛书——
    或在男男女女的“伊甸园”中徜徉:
    或在大自然的清籁和艺术的妙籁中徜徉;
    或在情感与哲思的世界中徜徉;
    或在美乡乃至梦乡之中徜徉……
    著书者并不是纯然的徜徉客,但当他们将随笔文字流泻于方格纸上时,他们的心灵
确是在徜徉着。
    而且,他们还意欲执子之手,与君同来徜徉呢。
    在文苑之中,“随笔”或许也可以喻为文章中的“徜徉客”吧,因为它自由恣意,
少拘羁。无格律,不必使循什么八股之类。无疑,随笔是最适宜于心灵徜徉的。
    以写随笔(Essal3)而名垂于世的蒙田,曾自述道:
    “如果我希求世界的赞赏,我就会用心修饰自己,仔细打扮了才和世界相见。我要
人们在这里看见我的平凡、纯朴和天然的生活,无拘束亦无造作,因为我所描画的就是我
自己。”
    这也正是“徜徉容随笔”意欲勉力为之的。

自序
    提到抒情,现在大概颇有些人会不以为然:现代人,脑子里思考的是商品经济,眼
睛里看重的是钱,有什么情可抒?这种想法,我想大概也只能代表一部分人。人类社会,
如果丧失了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同情,如果丧失了对美好事物的羡慕、向往和
追寻,如果丧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依恋,如果丧失了对崇高理想的憧憬和求索,那将
是何等的可悲,何等的可怕。好在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忧,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
物,其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根本特点,便是有感情有思想,假如仅仅只有物质的追求,那
便和一般动物无异。人类当然不可能倒退回动物时代。所以抒情和思考永远是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内容。即便是最乏味最冷漠的人,也会面对着突然出现在他眼前的美妙景象发
出情不自禁的惊叹。生活中有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行为,这是高尚的激情在一瞬间的
迸射和奔泻。也有众人围观落水者见死而不救,便有人因此得出结论:现代人的冷漠和
寡情已经无可救药。说无可救药当然是激烈之辞。我常常想像那些看人作垂死挣扎却未
能伸出救援之手的人,事后,他们会不会回想着垂死者痛苦的表情而无法入睡?会不会
睡到后半夜被梦中的呼救声惊醒?……我相信其中有很多人终会感觉到羞愧,会受到良
心和良知的谴责。这种认识和情绪的跌宕转折,难道不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尽管这种
流露并不灿烂。
    艺术和文学的抒情,决不是对生活的抽象,音乐家作曲唱歌,美术家绘画雕塑,文
学家赋诗作文,全是激情使然,而生活永远是生长这些激情的土壤,不管这生活是辉煌
是黯淡是宁静是喧嚣。贝多芬的《欢乐颂》,为什么现在唱来仍然使人热血沸腾,使人
忍不住流泪?这是因为《欢乐颂》所抒发的感情并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贝多芬在
音乐中向往的境界,依然为现代人所向往,而这样的境界,离我们还是那么遥远……
    不错,在现时的很多人心目中,物质很大,精神很小。泛滥的物欲如滔滔洪水,俺
没了很多灵魂的峡谷。如果未来的世界物质丰富而精神贫瘠,那将是我们这代人的耻辱。
有时候,在大街上或者饭店里,看着那些身穿昂贵的名牌服装、脖子上缠着亮闪闪的金
项链,然而却口出秽言的年轻人,心里不免发怵:这会不会成为我们后代的一种模式?
物质充裕而精神空虚的灵魂,只能是一些可怜的灵魂。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可能把地球
上所有的沙漠都改造成绿洲,科学的发展为这种幻想提供了可能。然而我们怎样在精神
领域充实完善自己,不让沙漠的荒芜侵袭我们的心灵呢?
 17世纪,一个物质匾乏的时代,然而当时的一位哲学家帕斯卡,却曾以极抒情的文
字记录下这样的思想——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其本质十分脆弱;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
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
他,人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而宇宙却丝毫不知
它对人所具有的优势。
    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我们必须在这方面,而不是在我们所无法填充
的空间和时间方面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我想,三百多年前来自远方的这种告诫,到现在还没有过时。当我们在呼唤真情、
渴求理解,当我们竭尽全力以自己的方式拆除心灵间的篱笆时,不正是在维护这样的原
则?
    读着帕斯卡的这段话时,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很久以前我常常见到的芦苇荡。那是在
杨子江畔,浩瀚的江水哺育着一片又一片生死不绝的野生植物。我观察过它们生命的全
部过程,从初春钻出冻土时柔嫩的芦苇,到深秋在风中满天飞舞的芦花,每一支芦苇都
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地展现自己的形态和颜色,它们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美丽。芦苇
是无意识的,它们的美丽是因为我的感情和思索所致。那时我喜欢做的事情是,采下一
片芦叶卷成一个小小的芦哨,然后面对茫茫苇海吹我自编的曲子,吹我的欢乐,吹我的
惆怅,吹我天真的梦想……这时候,思绪飘飞得很远很远,我仿佛在悠扬的芦哨中拥有
了整个世界。少年时代的这种抒情方式,虽然幼稚,现在想起来却依然使人怀恋。我想,
我现在写的文字,其实和我儿时的芦哨一样,也是一种抒情,只是方式不同了,引发我
抒情的不仅仅是江滩上那些芦苇,而是茫茫人海,是我面对的更为广阔的世界。
    这本散文随笔集中收入的文章,写作时间的跨度差不多有十年,都是抒情或思辨色
彩较浓的文字,故题名为《抒情的回声》。可以算作是根据文章类型编选的一种选集。
出版社愿意印这样的书,读者愿意掏钱买这样的书,大概也是现代社会依然需要抒情的
佐证之一吧。
                1992年11月26日于四步斋
敲门
    笃、笃、笃……有人敲门。
    当你孤独一人,只有寂寞默默无声地陪伴着你的时候,你一定会很自然地把目光投
在那扇关着的门上——要是,要是有人来敲一敲门,那该多好!那轻轻的敲门声,会一
下子驱散寂寞,打破使人窒息的沉默,它将胜过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假如,你正在一间关着门的屋子里等着你要等的人,那么,这敲门声的涵义是明确
的。它会带来预期的相会,或许是老朋友久别重逢,或许是亲人间的欢聚……
    自然,不是所有预期的相会都是愉快的,也可能是抄电表或修水管人索然无味的造
访,也可能有人登门索债……你的门一千次被敲响,就会有一千次不同的结果。
    然而,更多的敲门声是涵义不明的。当你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听到关着
的门被人敲响了——这敲门声可能是沉着的、不慌不忙的,可能是羞怯的,断断续续的,
也可能是急促的、紧张不安的,甚至是粗重的、肆无忌惮的……这敲门声是一个带着问
号的预兆,在没有打开门之前,你无法知道它预兆着什么。于是,这种不期而来的敲门
声便有了一种神秘的、使人向往又使人畏惧的魅力。
    许多意想不到的幸运和欢乐,就是由这不期而来的敲门声带来的。当你应声打开房
门,门外可能是一张你日思夜想的微笑的脸,也可能是有人不动声色地送来一封看似普
普通通的信,就在那普普通通的信封里,装着使你欣喜欲狂的消息……就像做梦一样,
几声轻轻的敲门,一下子把你送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当然,也可能会有不幸和不愉快会随着这不期而来的敲门声突然降临的。这并不奇
怪,因为,生活并不是仅仅由欢乐的笑声组成。这不期而来的敲门声,曾惊扰了多少人
恬谧美好的梦境,曾使多少人平静的眼神里闪出由衷的惶乱,有时候,它竟是一场哀乐
的前奏!
    就这样,你的灵魂情不自禁会随着那在寂静中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怦然而动,即使敲
门者也许只是因为疏忽而走错了门的陌生人……
    有人会笑我:哪里的话!敲门嘛,还不是最平常最乏味的事情,值得你这么大做文
章么?
    好,朋友,我不想和你辩论。不过你不妨静静地回想一下,回想一下你所听见过的
敲门声——那些属于你的,与你的生活和命运密切攸关的敲门声。 
我相信,总有那么几
次敲门——你期待着的或者不期而来的敲门,会在你的心灵中留下巨大的回声,你一辈
子也不会忘记那声音,那几声既不婉转也不悠扬的平平常常的敲门,说不定就改变了你
的命运,使你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是的,敲门,往往是一种开始,是一种转机,是一种无法用言语代替的对未来的宣
言……
    笃、笃、笃……
    有人敲门。
    现在,让我们走到门外,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敲门者的心情。
    朋友,你也一定曾无数次面对着紧闭的门,举起你的手……
    在那些形形色色的门里面,总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在等着你,在你没有敲响那扇紧闭
的门之前,这是一个谜,谜底,被门挡得严严实实。
    也许,有很多次你只是不假思索地把门敲得咚咚作响,并且总是不费任何周折就敲
开了那些关着的门,敲门之后,并不会出现什么惊人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没有任何
戏剧性的变化,一切如常。你的敲门声转瞬间便消失在寂静之中,消失在人与人之间那
种千篇一律的问候和寒暄声里……
    但是——(又来一个“但是”!在一个又一个“是”之后,总会出现那么一个两个
“但是”,就像人生的路上总会有那么一个两个转折点,从而使笔直的坦途中出现了一
些曲线。假如永远是直线的话,将会多么单调和乏味!)——但是,有一天,你走到一
扇门前,却失去了往常的那种轻率和漫不经心,你紧张了,犹豫了,你的手举到了门前,
竟久久没有叩上去。在你面前的,可能是一扇精巧的小门,或者是一扇平平常常的木板
门,也可能是一扇沉重的铁门……
    想象一下吧——
    假如你是一个离乡背井几十年、又从未得到过家中信息的游子,这一天,你终于回
到了家门口。还是几十年前的那扇门,然而门里的人呢?他们是否还在这里住着?是否
还都活着?是否还记得你并且欢迎你?你多么渴望马上知道门里的一切,然而你又害怕
知道。于是你的手只是在门前颤抖着,久久叩不下去……
    再譬如,你正在热恋之中,你默默地、苦苦地爱着一个人,然而那个被你爱着的人
却一无所知。你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