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花间一壶酒 >

第13部分

花间一壶酒-第13部分

小说: 花间一壶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亲约汉妥约旱挠白釉诖蚣堋5比嗣峭葱挠谡饫嘣帜咽保切爸圃炷Ч恚删陀⑿邸钡恼渭遥忝鞘遣皇且灿Ψ垂晕剩俊
  即使最狭义的恐怖主义,根源也在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一手遮天。我们低估什么也不能低估了美国的作用。大道理总是管着小道理。 
  目前,最狭义的恐怖主义,即国际主流定义的恐怖主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基本特征上,反而回到了最原始的形式。巴勒斯坦人用石头打坦克,这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考古学家说,石头是最原始的武器(老百姓没有历史)。它和列强手中日新月异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是鲜明对照。还有,我们不要忘记,恐怖战术的出发点是不怕死(对方的说法,反而是“懦夫”)。这也非常原始。它常常让我想起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家吴起。 
  吴起是儒家,他以兵机见魏文侯,是儒冠儒服,而且以爱兵如子而著称。但中国的恐怖战术,只有他讲得最清楚。他有一个比方,“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照他设想,假如有一支五万人的军队,个个都像这种“死贼”,恐怕就是天下无敌了(《吴子·励士》)。 
  吴起后来死在楚国,死在楚悼王发丧的仪式上。当时,因改革而失落,埋恨已久的宗室大臣把他团团围住。他不愧是军事家,死到临头,还玩兵法,竟厉声大喊,我倒要叫你们看看我是怎样用兵。说罢,往楚王的尸体上一趴,乱箭穿身,楚王也稀巴烂。楚国法律,凡是用兵器伤及王尸者都是死罪。所有参加围攻吴起的人,几乎都被满门抄斩(《吕氏春秋·贵卒》、《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他以一死证明了他的兵法。 
  吴起也是一位劫持者。他劫持的不是活人,而是死人——而且是用一个死人杀掉了很多活人,有如厉鬼复仇(经常是在活人的梦中复仇)。我只听说过“自杀性袭击”(最能欣赏自杀美的日本人深通此道),没有听说过“被杀性袭击”(很多动物,含毒带刺,是用这个方法)。 
  这是最令人惊奇的事。 
  2004年8月4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附记一】 
  我曾说过,世纪之交,无禧可庆。近来的反恐战争,不但未能制止和削弱世界上的恐怖事件和暴力冲突,反而愈演愈烈。拙稿写成后,在俄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别斯兰事件(9月3日)。谨以此文纪念丧生于这一事件的所有无辜死难者。 
  2004年9月9日。 
  【附记二】 
  我在这篇文章中说曹刿和曹沫是同一个人,有些读者在网上说我搞错了,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实并没有错。为了解除读者的误会,我写过一篇小文:《为什么说曹刿和曹沫是同一个人》,因为文章枯燥,这里不再收入,读者有兴趣,可查《读书》2004年9期,129-134页。但我确有硬伤,而且很严重。比如一不小心,竟把身为国家领导人的布莱尔错写成克莱尔,现已纠正。又《读书》杂志编辑部转来黄力民先生的信(1月19日)。黄先生指出,我把《音调不定的号角》的作者写错了,他的作者其实是泰勒,不是麦克纳马拉。这本书,我还是当中学生时读的,当时是内部读物。40多年后,记忆散漫,产生混乱,而又失于核查,我很感谢他的纠正。另外,我应补充说明一下。二战时期,美国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和他们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对结束二战起了很大作用,因而战后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50年代,美国曾醉心于大规模报复战略。但朝鲜战争受挫,迫使他们重新思考。泰勒此书就是反省大规模报复战略,并提出用灵活反应战略代替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的战略千变万化,然而,在西方战略传统的影响下,对于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来说,大规模报复始终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想法。   
  中国历史上的恐怖主义(8)   
  2005年3月10日。   
  战争启示录(1)   
  一、序说 
  西方的军事传统,特点是崇尚武器,崇尚实力,崇尚大规模的杀戮和报复,崇尚对外的侵略和征服。他们谈论战争,总是喜欢把根子追到两件事上。一是人类的暴力活动,与男人有很大关系,与男人的暴力倾向,特别是性侵犯,有很大关系。二是人类的暴力活动,和动物有关,和打猎有关,和打猎后用猎物作牺牲,进行血祭有关。 
  关于第一点,我们要注意,西方以M打头的字,有不少和暴力倾向有关。如:man是男人,male或masculine是男性,macho或machismo是阳刚之气或男子汉气,martial art是武术,military art是兵法。他们说,男人来自火星(Mars),火星是战神,总是喜欢强加于人。一个国家把它的男人派到另一个国家,杀死所有男人,包括老人和小孩,强奸和虏走所有女人,这就是古典意义上的战争和男人心目中的胜利。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英文原名叫The Rape of Nanjing,rape的特点就是强加于人,它的原始含义是强抢,另一个意思是强奸。它不仅可以涵盖日军在南京的烧杀抢掠(后来有所谓“三光政策”),还特别指他们对中国妇女的暴行。日本老兵手里有很多反映这类暴行的照片。他们的文化中有强烈的大男子主义,大家很熟悉。 
  第二点,也很有意思,古代的猎人和牧人是男人,他们和动物的关系很密切。贵族武士都爱打猎,打猎是原始的军事训练,到处如此。他们用猎物献祭,祈求神祐,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第一,是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敌人比为野兽,可以任意杀戮;第二,自己的手段也非常动物,虽“饥餐”、“渴饮”也有合理性。古代杀俘献祭,就是模仿这种血祭。我们都知道,动物有捕食类(predator)和被捕食类(prey)。鹰狮虎狼是前者,驼马鹿羊是后者。前者吃荤,后者吃素。中国古代把贵族叫“肉食者”,人也分吃荤吃素。“文革”后,有人说,西方先进,是因为吃肉多;中国不行,是因为光吃粮食不吃肉。如果真是这样,那匈奴、蒙古、爱斯基摩才是最先进的文明。这当然不对。但战争确实不吃素,征服者皆以虎狼自居,没人说我比兔子跑得快。 
  手边有本书,叫《血祭》(Barbara Ehrenreich; Blood Rites; Origins and History of the Passions of War;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pany; 1997),就是从这类话题说起,讲战争的激情,战争的非理性,即“兽性大发”,人的邪火和怒气都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在荷马史诗中,英雄血脉里都有一种叫lyssa的东西,经学者考证,就是“豺狼一般的狂暴”(布鲁斯·林肯《死亡、战争与献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鲁威仪的《早期中国的合法暴力》(Mark Edward Lewis,Sanctioned Violence in Early China,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是近年来讨论中国军事传统的名著,其中也有不少笔墨是花在讨论这类问题上面。 
  下面,我想谈谈中国人的战争观念,和他们做一点对比。 
  二、人道先兵 
  中国重人道,人与人斗的学问特别发达。 
  战国末年,杀人盈野,是中国兵学的黄金时代。 
  《鹖冠子·近迭》有段话: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人之道何先?”鹖冠子曰:“先人。”庞子曰:“人道何先?”鹖冠子曰:“先兵。”庞子曰:“何以舍天而先人乎?”鹖冠子曰:“天高而难知,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避,法天则戾。地广大深厚,多利而鲜威,法地则辱。时举错代更无一,法时则贰。三者不可以立化树俗,故圣人弗法。”庞子曰:“阴阳何若?”鹖冠子曰:“神灵威明与天合,勾萌动作与地俱,阴阳寒暑与时至。三者圣人存则治,亡则乱,是故先人富则骄,贵则嬴。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是故人道先兵。”(《鹖冠子·近迭》) 
  战国秦汉时期,齐鲁之地,最有传统的祭祀是围绕八主祠。八主祠的遗迹至今犹在。八主者,即天主、地主、兵主、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时主。其中天主、地主、兵主是相当于天、地、人三才。兵主祠,祭战神蚩尤,就是相当人主祠。 
  三、血气 
  欧洲兵法的黄金时代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这场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理性在当时很时髦。后来,人类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提出疑问:战争是一种理性行为吗?我们真的摆脱了动物性吗?这在今天仍然是一个问题。 
  “血气”是人类的动物本色。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俗话说,少不读《西厢》(或《水浒》),老不读《三国》。年轻人好色好勇,不像老年人深谋远虑,一肚子诡计,主要是“血气”作怪,荷尔蒙分泌太多,肾上腺素来得太快。 
  中国人讲战争,也是从“血气”说起(参看鲁威仪书,第六章): 
  怒者,血气也。争者,外脂(肌)肤也。怒若不发,浸廪(淫)是为痈疽。(马王堆帛书《经法·经·五政》) 
  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包于六合之内,托于宇宙之间,阴阳之所生,血气之精,含牙戴角,前爪后距,奋翼攫肆,跂行蛲动之虫,喜而合,怒而斗,见利而就,避害而去,其情一也。(《淮南子·修务训》)   
  战争启示录(2)   
  兵者,圣人所以讨彊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史记·律书》) 
  上面说的“气”,既是“酒色财气”的“气”(见《金瓶梅》第一回),也是“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的“气”。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地陷,这种力量,谁也不可低估。 
  四、中国的战神 
  人类的武器,当以木石水火为最原始。石器时代,弓矢、投石器和舟楫被发明,但没有战马、战车和金属制造的兵器。青铜时代,有了快马轻车和利刃,杀人才变成一门艺术。驯化马和青铜兵器,这两项发明最重要。 
  中国的战争和马有关,古代的军事长官,商代叫“马”,两周时期叫“司马”,出兵前的祭祀叫“禡祭”(也叫“师祭”)。“禡祭”,照例要祭兵器和兵器的发明者蚩尤,或说还包括黄帝(《周礼·春官·肆师》郑玄注)。秦末,刘邦在沛县造反起事,自立为沛公(模仿楚县公),曾在县廷举行血祭,祠黄帝,祭蚩尤,用牲血涂染钟鼓和旗帜,钟鼓是红的,旗帜也是红的(《史记·高祖本纪》)。这种祭祀就是属于禡祭。 
  战争的特点是壁垒分明。中国古代神话也分好坏人,所有好人(五帝之类),黄帝是第一人;所有坏人(四凶之类),蚩尤是第一人。黄帝和蚩尤战于阪泉或涿鹿,是传说中最有名的战争:蚩尤是“邪恶”和“混乱”的象征,黄帝是“正义”和“秩序”的象征。这个神话最重要。 
  蚩尤是什么人?是黄帝六相(蚩尤、太常、苍龙、祝融、大封、后土)之首。黄帝六相是《周礼》六官式的一套职官。蚩尤掌天时,相当于天官(《管子·五行》)。但他背叛了黄帝,和黄帝作对,最后兵败身死,下场很惨,是个“失败的英雄”。《世本·作篇》说“蚩尤作兵”。蚩尤号称“兵主”,是以兵器的发明者而著称。秦八主祠,其中有兵主祠,就是祭祀蚩尤,据说在汉东平陆监乡(今山东汶上县西北)。汉高祖在长安,汉宣帝在寿良(今山东东平县西南),也都立过蚩尤祠。他是五兵的发明者。五兵都有哪几种?各书说法不同,主要是戈、矛、剑、戟、弓矢,或说还有殳、钺、铠、盾等等。 
  希腊的战神是雅典娜(Athena)和阿瑞斯(Ares),罗马的战神是马尔斯(Mars),他们手执剑、盾,有雕像在,不管是男是女,都是人的模样。 
  中国的战神是蚩尤。在沂南汉画像石上,我们见过蚩尤,他面目狰狞,有如怪兽,头戴弓矢,身穿铠甲,手执戈矛,脚执刀剑,胯下还立着一面盾,很像含牙戴角、前爪后距,凭血气作殊死搏斗的动物。鲁威仪的书,就是用这张图作封面。 
  五、风后、玄女的发明 
  黄帝伐蚩尤,据说九战九不胜,最初打不过蚩尤。蚩尤的优势,一是兵器好,二是能调动风伯雨师,呼风唤雨,兴云作雾。上面说过,他是黄帝的天官。黄帝转败为胜,是靠了两个人的帮助,一是风后,二是玄女。 
  风后,是黄帝七辅(和六相不同的另一套官职)之一。他的发明是指南车和八阵图(《太平御览》卷一五引《志林》和《风后握奇经》)。指南车是相当GPS这样的定位系统,比一般武器更厉害,特别是破蚩尤的风雨云雾。八阵图是属于阵法。这种图是按九宫类的式图来营兵布阵,与式法有关。 
  玄女,“主北方万物之始”(《太白阴经》卷十),单从名字即可看出,她是代表北方的女神。南方多雨,北方干旱。蚩尤作大风雨,黄帝从天上请来一位天女,叫“魃”(《山海经·大荒北经》),她来了,才止住风雨。这位干旱女神就是九天玄女。玄女授黄帝“战法”,其实也是式法。 
  中国古代讲式法的书很多都是依托风后和玄女。式法是军将的必修课。 
  黄帝和蚩尤斗法,还包括风角、五音,和《史记·律书》的内容有关,和“师出以律”的“律”有关(《易·师》)。这类技术,多与兵阴阳有关。 
  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分两门,其中一门叫兵阴阳。兵阴阳,是属于“知天知地”的大学问,即诸葛亮借东风能掐会算那一套,其中很多是属于占卜之术,今人视为迷信。 
  但在古人看来,兵阴阳才是当时的高科技。 
  黄帝伐蚩尤,主要就是在兵阴阳上斗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