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武林奇侠黄飞鸿正传 >

第26部分

武林奇侠黄飞鸿正传-第26部分

小说: 武林奇侠黄飞鸿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    
    到后来,麒英的病更加重了,飞鸿以父亲病重为由,想辞去其军中之职。吴全美不允,飞鸿就向吴全美请假,专门侍侯父亲。他四处找名医来为麒英治病,但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有什么疗效。尽管如此,飞鸿仍在四处打听名医,希望能将父亲从死神那里拉回来。    
    麒英自知难逃大劫,就让飞鸿坐在他的病床边。他对飞鸿说:“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这是谁也免不了的。我年纪这么大,死了也不算短命。你现在也到而立之年了,又创了一定基业,我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但我有些话,还是要告诫你。我们父子俩在江湖上沉浮多年,才摆脱街头卖艺的生活,开馆授徒,过上安定的日子。”    
    飞鸿对麒英说:“我在听你讲,你慢慢说。”    
    麒英接着说:“尽管现在我们衣食无忧,但终难出人头地,这一点你要有清醒认识。我已把治疗跌打损伤的药方教给了你,你已懂得治伤技术,并且替人家治了这么多年伤病,也有一定的经验。我认为,以治病为业,要比靠拳头混饭吃更好。    
    “靠拳头挣饭吃,打打杀杀,结怨必然很多;以治病谋生,积善积德,可以广结人缘。我想让你放弃教武艺,经营药店同时给人治伤为生。因为教武艺得到的学徒费有限,一个徒弟跟你学一个月下来,才给几钱银子,而你却要花很大心血去教。    
    “退一步说,即使不计较收入低这一点,作为教人练武的师傅,经常还要被徒弟所牵连。”    
    飞鸿知道父亲这话的意思,并不仅仅因为教武的收入低,的确有不少徒弟武德差,出去肇事往往使他们的师傅受到连累的。有的是师傅为徒弟出头,结果自己挨打;有的则是徒弟在外斗殴,师傅赔钱还坏了名声。    
    麒英语重心长地说:“我靠武艺谋生数十年,在江湖上也有一定名气,但我从来没有开武馆教徒弟,只把武艺传授给了你一个人,我的良苦用心你应该理解啊!”    
    麒英还提到飞鸿的徒弟梁宽,说不知道他在香港怎么样了,还说常为他喜欢惹事这一点担心。而后,麒英回到前面的话题上:“我很多次想跟你说,放弃教人练武的职业,但在你还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时,我想你也不一定会接受,所以想说还是没说。”    
    “现在你已经在武林中小有名气了,生活也比以前安定了许多,我才提出来。”麒英说他分析自己所患的病症,一天比一天厉害,估计离开人世已不会太久,所以在未死之后,更觉得有必要把此事向飞鸿提出来。    
    临终之前,麒英再一次叮嘱飞鸿:“一定要放弃教武这行当,转到经营药店上来。卖药虽利润较薄,也要比教武更有保障,更让人放心。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希望你不要忘记做父亲的对你说的这些话。”    
    飞鸿毕恭毕敬地听着,不觉流下了两行泪水,父亲一生对自己百般呵护,临终前还在为他后面的生活道路进行指点,怎能不令人动情呢!当时飞鸿就含泪表示,一定谨记父亲的教诲,改武从医。    
    过了几天,麒英病逝。飞鸿悲痛欲绝,他按当时的风俗礼仪,举行了丧葬仪式,将父亲安葬在广州白云山麓。    
    按照父亲生前的遗嘱,飞鸿忍痛关闭了第七甫水脚的武馆。林世荣和邓秀琼等徒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武馆,临走前林世荣问飞鸿:“为什么非关闭武馆不可?”飞鸿只好如实相告。戚继宽、邓秀琼等人表示:“我们永远是您的徒弟,希望师傅有空时继续指导我们练功。”    
    飞鸿拉着林世荣的手说:“你师公的话说得有道理,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个武馆停办了,你正好可以自己独立开馆。跟我学了这么多年武艺,你的功夫,还有云阶、殿标他们的武技都很不错,完全可以独立门户。”    
    飞鸿转身对他教的女徒弟邓秀琼说:“你对习武那么执着,精神可贵。今后要坚持习武,就算是强身健体也行。不懂的地方,可以去向师兄求教,也可以直接来问我。”    
    邓秀琼眼眶潮潮的,她懂事地点了点头。    
    陈殿标问:“师公生前让你改行开药店,你准备在哪里开?”    
    “还没考虑好,现在你们的师公刚走,我哪有心情考虑这个问题,过段时间再说。”


第四部分悬壶济世(2)

    凌云阶和林世荣都说:“师傅要注意身体,节哀顺变吧!”    
    徒弟们走后,飞鸿一个人呆在房里,他回忆起儿时与父亲一道上街卖艺的情景。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父亲说走就走了,看着父亲留下的一些物品,睹物伤情,他禁不住又流下了眼泪。    
    父亲不主张自己以授武为业,飞鸿决定辞去军中技击教练一职。可是怎样向吴全美开口呢?在飞鸿看来,吴全美待自己不薄,突然提出辞职,他难以开口,吴全美也未必会答应。    
    飞鸿犹豫之间,不觉过了一个月,当他打定主意向吴全美开口提出之时,吴全美也患重病在身。没几天,吴全美去世,距麒英辞世仅一个多月。这样,飞鸿就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军中技击教练一职。    
    接连遇到亲人和朋友去世这种事,飞鸿的心情很不好。家人见他不开心,就建议他出去走亲访友,游览风景散散心。飞鸿觉得有道理,就往佛山投亲访友。    
    佛山米商的儿子吴友梅,是飞鸿的一个熟人,飞鸿到佛山拜访他时,他正躲在家里不敢出门。飞鸿一问,才知道他被地痞徐华敲诈。    
    原来吴友梅喜欢看戏,在看戏时认识了徐华。徐华与烟花女子三姑娘相好,知道吴友梅家有钱,就想敲他一笔。他有意介绍吴友梅与三姑娘认识,设下圈套让吴友梅钻。    
    三姑娘以让吴友梅教她写字为由,不断用身体去撩拨吴友梅。晚上又留吴喝酒,喝得有几分醉的吴友梅,与三姑娘欢爱在一处。徐华敲门,进来后三人都很尴尬。此后徐华不停地向吴友梅“借”钱。开始几次,吴借给了他。后来识破了他的诡计后不借给他,徐华便原形毕露,称吴友梅横刀夺爱,勾引朋友之妻,如果每月给他百金就不把此事张扬,否则不但张扬出去,还要用尖刀奉陪!    
    开始徐华还按月要钱,到后来十天就来要一次。吴友梅没法支付了,他就对吴说“我的尖刀已经磨好了,你只要一出门身上就会被扎几个孔!”吴友梅从此便不敢出门。    
    飞鸿听了吴的叙说,批评吴不自重,同时出于朋友情份,表示愿意出面为吴摆平此事。飞鸿告诫吴友梅,此事解决之后你要好自为之。    
    而后飞鸿让吴出去喝茶,将徐华引出来,吴友梅只好照办。果然徐华很快就盯上了吴友梅,他把刀往外一拔,吴吓得想逃走。    
    飞鸿见他拔刀,立即出手握住了徐华持刀的手臂,徐华感到被握的手臂像被锥刺一样痛,手中的刀坠落在地上。飞鸿警告他说:“你这混小子用杀鸡都杀不了的钝刀,想吓唬我的朋友,有我在,你就休想放肆!”    
    徐华瞪大眼睛看着飞鸿。飞鸿告诫他:“我是什么人,谅你也不知道。现在可以明白告诉你,我是广州的黄飞鸿!”徐华一听,立即惊慌失色,他早闻飞鸿大名,知道其武艺高强,绝非等闲之辈,当时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见徐华脸色吓青了,飞鸿对他说:“你不必如此害怕,我又不会吃人。我无非是要调解你们俩的纠纷罢了。你为何要设陷阱诈我好友之财?为一个浪荡女人而想杀人,杀人偿命,难道连这点道理你都不懂吗?”    
    徐华不敢吭声,飞鸿警告他:“你不要再起事端,否则我一动手,你就会体无完肤了!”徐华获知吴友梅是黄飞鸿的好友,哪敢再生事,只有唯唯诺诺点头答应。    
    一切纠纷就这样化解了。吴友梅千恩万谢,非要留飞鸿在佛山多住几日,飞鸿只得由他。    
    从佛山回到广州,飞鸿开始筹划开办药店一事。药店与武馆不同,选址更为重要。作为营业商铺,需要考虑人流量多少,还要考虑患者买药是否方便等。太繁华的地段房租高,太偏僻的地方又没生意。考虑来考虑去,飞鸿决定地点还是放在一个适中的地段为妙,这样便选中了广州仁安街的一处商铺。    
    商店都有名号,许多“老字号”凭名号就可产生可观效益,给自己的药铺取个什么名字呢?朋友们结合他医馆的特点,给他提了不少名称作参考。飞鸿也认为要能体现自己药店的特色即治跌打损伤为主的草药店。想来想去,他后来确定以“宝芝林”作为医药馆名称。    
    1886年的一天,“宝芝林”医药馆在广州西关仁安街隆重开业。林世荣带着飞鸿的其他徒弟前来舞狮祝贺,陈泰钧提督也到场,加上其他朋友捧场,开业庆典搞得热热闹闹。    
    医药馆门上写着“宝芝林”三个字的牌子熠熠发光,门前悬挂着一副对联,左联为“宝剑出鞘”,右联为“芝草成林”。    
    陈泰钧问飞鸿为何选择在西关的仁安街开办“宝芝林”,飞鸿说:“因为曾在西关开过澜桥武馆,这一带知道我黄飞鸿的人多,再说这里商业发达,适合开店。”    
    陈泰钧又问:“你父亲黄麒英与你祖父黄镇江曾开设‘泰康堂’,专营医药,你为什么不用祖上药店之名呢?还有旁边这副对联,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四部分悬壶济世(3)

    飞鸿回答说:“父亲和祖父开的‘泰康堂’主要经营生草药,药店的影响不大,所以我想另起炉灶。至于对联的含义,你我都是习武出身,自然不如读书人理解得快。前一联,大意是说我这个开药店的是一介武夫,所经营的药也和跌打损伤有关;后一联的‘芝草’是用灵芝来作比,大意是我这小店里有些治病的良药。是不是不够谦虚呀,让提督大人见笑了。”    
    “哪里,哪里!黄师傅治跌打损伤,是祖传绝技,在广州乃至整个广东都鼎鼎有名。我相信,你的‘宝芝林’一定会兴旺发达的!”    
    “谢谢提督吉言,飞鸿敬您一杯!”    
    飞鸿的父辈开药店时,就将百姓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对待。麒英开生草药店时为缺衣少食的穷苦人看病,分文不取还送药。这种乐善好施的美德,使飞鸿从小就受到影响。现在他自己当家作主开药馆了,怎么能失掉祖传的美德呢?    
    “宝芝林”开业后不久,飞鸿体谅穷苦大众生活的艰难,就向社会献出跌打药酒良方。在“宝芝林”门前的小广告牌上,常贴着这样的药方: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半风荷1两,宽根藤1两,田七5钱,金耳环5钱;以上诸药浸酒1斤5两,15天后可用于骨头未折,皮肉未开之一切跌打肿痛及练功积瘀、跌打损挫之伤。药方还注明,此药方的功效在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飞鸿贴出的这张药方用药不多,但胜在少而精,它配搭合理,恰到好处。相传这是少林派拳师陆阿采传给麒英,再由麒英传给飞鸿的。此后由飞鸿传林世荣,由林世荣传他的弟子关坤等。该方药简而效验,故一直沿用至今,为伤科通用良药,治疗练功中的伤瘀有奇效。    
    因为这个药方用药不多,使老百姓能用最少的钱达到治好伤病的目的。飞鸿不但公布药方,还教他们如何泡制使用,许多广州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药方,西关一带的苦工都打心底里感谢飞鸿,因为他们卖苦力常常免不了损伤,因而经常用到这个药方。    
    一心一意悬壶济世的飞鸿,对祖传的一些药方也加以研究,不断改进。经过他的努力,“刀伤散”和“武夫大力丸”的疗效大大提高,其医术和医德,深得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称赞。“宝芝林”开办不久,声名就大振。尤其是其医治新旧患跌打创伤的“武夫大力丸”,与当时著名的李广海跌打丸、何竹林的跌打风湿膏、梁财信的跌打膏药并称为伤科“四大名药”,享誉省港澳。    
    林世荣、邓秀琼等徒弟经常到“宝芝林”来看望师傅,有时也向飞鸿讨教武技上的事。徒弟们都很关心师傅,看到飞鸿还是孤身一人,都劝他要成个家。邓秀琼说:“要是有师母关照您,我们也就不必老为您担心了。”    
    飞鸿苦笑着说:“我谢谢你们的关心,你们不是不知道,师公刚去世不久,按风俗我也得守孝呀!重孝三年,这是规矩。这事只有以后再说了。”    
    林世荣告诉飞鸿,他想开武馆授徒,为了生计,也为了不使师傅教的武技绝招失传。飞鸿表示:“我一向支持你开馆授徒,如果有什么困难,我能解决的都会帮你解决。只是你要记住一点,要让你的徒弟们不要恃武滋事。”    
    问及他的武馆准备开在哪里,林世荣说:“我想离师傅的‘宝芝林’近一些,就在西关附近吧!这样有什么问题要向师傅讨教,也更方便些。”    
    飞鸿表示赞成,并让林世荣稍坐几分钟等他一下。他自己找了纸笔,抄了两张药方给林世荣。林世荣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达摩药洗方之一:地骨皮1两,食盐少许;以上二药用水煮之,洗浴淋身,可滋养肌肤,通畅血脉。    
    达摩药洗方之二:蛇床子1两,生甘草1两,地骨皮1两;以上三药用水煮之,洗浴下部,亦可滋养肌肤,通畅血脉。    
    飞鸿交药方后告诉林世荣:“第一方药的功用,凡修炼硬功,须逼力外泄,故容易动火,火升则血枯。用这个药方的好处在于,地骨皮可清洗泄热,加盐软坚导滞,这是练功的人必备良方。至于第二方药的功用,主要在于练腰马下盘功夫时,用此方洗用,效果显著。”    
    林世荣过去也用过这些方子,但那时自己练功,没有关注具体的药。现在要开馆授徒了,师傅想得如此周到,令他十分感激。    
    按下飞鸿师徒的事不表,单说黑旗将军刘永福进广州城后的事。这位大名鼎鼎的将军在一次出巡时,意外坠于马下,跌断了腿,动弹不得,整天卧在床上,痛苦异常。军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