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闺秀 >

第22部分

闺秀-第22部分

小说: 闺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九章  四太太是厉害的滚刀肉
        这边说着,就到了吃饭的时间,李府的主子们难得齐聚一堂,灶下自然好好表现了一次,贺大娘亲自下厨,做了两桌上等席面出来。
        顾二一直在贺大娘旁边打着下手,经过这个把月的操练,顾二也像模像样了,切墩备料无所不知,只是还少了实战经验,贺大娘有意让她在一旁观摩。
        贺大娘知晓今日非比寻常,使出了浑身解数,有意要卖弄卖弄,果然,顾二在一旁看的连连咂舌,没想到这吃的东西上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两桌席面,女眷一桌,男主子一桌,因了吃的人不同,贺大娘做的菜也就分别有所侧重,女眷一桌,多是滋阴之物,男主则重在补阳。
        女眷这边就在老太太屋里摆了桌子,老太太身前摆了炕桌,每样菜都单盛出一小碟,身边只留了几个孙子孙女和涟姐陪坐。
        李府的孩子们教养都很好,姐儿哥儿们也都没有被惯坏,一个个乖巧地守在祖母身边,让丫鬟婆子喂饭。
        只有涟姐拿了双银筷子,又在热茶里烫了下,端起一个碟子,看着老太太的脸色,一发现老太太有注意的菜品,就赶紧夹过来,若是鱼肉还要把刺剔了,若是猪肉就用筷子捣烂。
        老太太先还一把揽住她,笑骂道:“你们这群懒丫头,还让涟姐儿服侍我这个老太婆不成?!”
        吓得映红在内的丫鬟们一脸惨白,赶紧上前要抢过涟姐手里的筷子,涟姐却不依:“我难得见到外祖母,就让外孙女儿表表孝心吧。”
        一句话说的映红退了三步,老太太就笑呵呵地任由涟姐儿服侍。
        李府的大太太和三太太都是有子女的人,本来还以为自家孩子不错,这次却被涟姐生生比了下来,两个人面色一沉,都打定主意要好生教导教导子女了。
        大太太膝下有两子一女,长子李思齐已经婚配,娶妻齐氏,三小姐萱姐儿也已经订了亲,转过年就要出嫁,七少爷怀哥儿还小,只有七岁。
        三太太不算肚子里这个,两子两女,刚好是两个好字,应了好事成双的喜头,二少爷明哥儿已经十五岁了,只是父母不在身边,所以还没有订亲;
        四小姐蔁姐儿和五小姐蕙姐儿都还没有及笄,平日里也都和兄弟们一起读书;
        六少爷彦哥儿比七少爷大了两岁,却已经跟小大人似的,满嘴之乎者也。
        老太太被涟姐儿哄的心花怒放,心道,这才是大家闺秀,看府里这几个孙女,简直就上不了台面,哎,当初自己嫁的低了,娶的儿媳妇就更低了,倒是把几个孙女儿耽误了。
        这么一想,老太太看着二姑娘,笑道:“你既然要多住些日子,不妨教你这几个侄女儿一些大户规矩,萱姐儿明年就要出阁了,蔁姐儿和蕙姐儿也该议亲了,你就好好教导教导她们吧。”
        二姑奶奶自然是满口子答应下来了,三太太和大太太面色一缓,没等她们二人有所反应,四太太已经端起酒杯,笑盈盈地对二姑奶奶说:“那我做婶婶的就替这几个侄女谢谢二姐了。”
        三太太和大太太都是一愣,四太太谢个什么劲儿,压根没她什么事情好吧。老太太冷眼旁观,看的门清,这几个儿媳妇是越娶越差了。
        妯娌几个大太太出身最好,父亲是个五品知州,又是正室出的嫡女,自幼被教导的知书达理,对三太太的小家子气是嗤之以鼻的,对四太太的目光短浅更是深恶痛绝。
        三太太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弟子里很是出了几个小官,只是她年少时过的清贫,亲眼见到父亲的清高没有给家里带来任何好处,随后把母亲的泼辣学了个十成十。
        四太太是本城里陈百万家的庶女,见识短不说,尤其好面子,若不是带来的嫁妆足够多,李府,她是进不来的。
        大太太抽出帕子,掩住了嘴角,四太太要出丑,就让她去好了,等宴会散了再安排人给二姑奶奶送上一份厚礼就是。
        三太太却是个不肯吃亏的,眼珠儿一转,举起手里的茶盏,盈盈一笑,仿着四太太说话道:“既然如此,那三嫂以茶代酒,代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女儿谢谢弟妹的照拂了。”
        四太太一怔,她也不是个傻瓜,当然就听出来了,三太太这是不满意了。四太太绝对不是个肯吃亏的主,当下就含笑举起了酒杯和三太太碰了一碰,笑道:“这是我做婶子应该做的,三嫂子太见外了。”
        话罢,举起杯子,先干为敬。
        遇到这么个厚脸皮的,三太太也没辙了,再牛的泼妇也怕滚刀肉啊,讪讪地把茶杯里的清水喝了,闷闷的坐下了,一旁的大太太心里直乐,真是一物降一物啊,只觉得当年被三太太赶出门的一口恶气都出了来。
        场上一时间安静了下来,尴尬的听得见老太太嚼东西的声音,这人老成精,她是乐得看媳妇出丑的。
        老太太吃东西的速度似乎更慢了,涟姐伺候的很是周到,见外祖母慢了下来,也就缓了给老太太夹菜的速度。
        下面的几个儿媳妇如坐针毡,二姑奶奶倒是稳如泰山。
        恰好这时,帘子被人打开了,一个外面伺候的媳妇喜气洋洋的提了食盒进来,一进来就笑道:“老太爷说这道羊肉萝卜汤做的好,问了下,知道里面没有,叫奴婢给老太太送来呢。”
        说着,从食盒里取出一个青色的大萝卜来,萝卜皮上雕了福寿禄明文篆字,看上去很是精致,又用手拽着萝卜樱子把上面轻轻提开,立刻看见丝丝白色蒸汽飘散了出来,带着浓郁的香气飘到了屋子各处。
        老太太眼睛一眯,鼻子抽了抽,赞道:“果真很香,这羊肉怕是炖了至少五个时辰了。”
        那媳妇连忙应了,笑道:“正是,据说是把山楂和核桃剁碎碎的和羊肉一起焖的,一点膻味儿都没了的。”
        这媳妇话音刚落,席上站起了两个人,大太太又气又恼的看向四太太,这伺候婆母自然是长媳分内事,四太太还真不知道廉耻了。
第五十章 世事岂能尽如人意
        第五十章  世事岂能尽如人意
        四太太仿佛没看到大太太的脸色,笑盈盈地走到那媳妇旁边,素手拿起旁边的汤碗,仔细地打了一碗汤,莲步轻移,到了老太太面前,双膝微曲:“母亲请喝汤。”
        老太太昔日里出身豪门,很是瞧不起四太太一身的平民作风,见她今日里越来越过分了,有心给她个教训,就不去伸手接那汤,却跟大太太说话:“老大家的,你妹妹住的地方可都安排妥当了?”
        大太太面上一喜,婆婆还是向着自己的,忙答道:“妥妥的了,就住在姑奶奶出嫁以前住的怜江阁里,伺候的婆子丫鬟也都安排好了,暖炕烧起来了,媳妇又叫人送了两个火盆去……”
        大太太恼恨四太太方才不知礼节,此时故意喋喋不休的说上一堆话,连马桶是崭新的这种细节都提到了,就想叫四太太屈膝多站一会儿。
        老太太咳了两声,大太太立刻止住了滔滔不绝,老太太对大儿媳的识相表示满意,表扬道:“老大家的,辛苦你了。”
        大太太马上表示多亏了婆婆的精心栽培,都是婆婆教导有方,婆媳二人又相互谦让一番,老太太这才伸手接过四太太手里的汤,直把四太太恨得要死,心里也不知道骂了多少个老不死的了。
        老太太喝着汤,几个媳妇就在旁边奉承着:“这么大年纪了,还像父亲和母亲这样恩爱的,压根就没见过。”
        大太太一时感触:“大爷对我,有父亲对母亲一半就行了。”话一出口,惊觉暴露心事,迅速的用帕子掩住了嘴。
        四太太已经接上了话:“是啊,我家四爷也是。”
        三太太口上不说,心里亦是如此想,老太太就不乐意了,这不是说她儿子不好吗?当下就恼了:“你们相公哪里不好了?这满城的富贵人家里,有谁家像咱们家似的,爷们没一个纳妾的。”
        几个儿媳面上露出受教的神情,心里同时腹诽,大太太恨恨地想,对,大老爷是不纳妾,他恨不得连正室都一脚踢开,好表白自己向道心诚。
        三太太另有一番苦楚,嫁个相公跟养个儿子似的,要时时的哄着,还要三不五时的板起脸教训一通。
        四太太最是委屈了,四爷不纳妾,也没少逛窑子啊,身边的丫鬟有点姿色的都被他惦记着呢,上次还说看上老太太身边的映红了。
        又闲话了几句,老太太就叫儿媳们回去了,想着二姑娘一路舟车劳顿,就叫她带着涟姐也早点回去休息。
        因了二姑奶奶出嫁前住的怜江阁离老太太住的暖阁不远,映红提了一盏八宝灯前面引路,二姑奶奶搂着涟姐儿在一群丫鬟婆子的簇拥下步行过去。
        到了怜江阁前,映红行了个膝礼,笑道:“奶奶进去吧,一切都打点好了,奴婢这就回了,老太太哪儿还需伺候着。”
        二姑奶奶对身后的婆子使了个眼色,婆子从袖子里摸出一个荷包塞到了映红手里,笑道:“给姐姐买茶吃。”
        映红正要推辞,二姑奶奶淡淡地道:“你应该叫映红是吧,这是赏你伺候老太太辛苦的。”
        映红一僵,勉强笑了笑,打着灯笼回去了。
        二姑奶奶把涟姐放在了地上,牵着她的小手,看着灯火通明的怜江阁,一时感触万千。涟姐儿看出她的心思,拽了拽她的手,脆生生的问道:“这就是母亲以前住的地方么?”
        二姑奶奶微微颔首,收回思绪,牵着涟姐儿的手进了屋子,见里面一桌一椅摆放莫不如她未出阁时,二姑奶奶心一动,大嫂倒是个有心的了。
        二姑奶奶却无心伤感旧事,丫鬟伺候了母女二人洗漱后,都退下了,二姑奶奶抱着涟姐儿坐在炕沿上,强颜欢笑道:“乖女,今天难为你了。”
        涟姐乖巧的靠在二姑奶奶的怀里,甜甜一笑道:“哪里委屈了,涟儿晓得母亲疼外祖母的,就当是替母亲孝顺的了。”
        她抿了下嘴巴,又道:“何况在家的时候,涟儿也是如此服侍祖母的了。”
        二姑奶奶见女儿如此懂事,一阵心疼,泪水忍不住就落了下来,那个杀千刀的,若不是惹出这种祸事,她何须带着女儿避了出来?!
        想着女儿小小年纪,却为这件事情伤了名声,也不知道能不能寻上一门好亲,二姑奶奶就心如刀绞,她柔声道:“你几个表哥都是好的,你无事和他们多多亲近。”
        涟儿乖巧的应了,却不知道二姑奶奶打定了主意,若是实在找不到什么好亲事,就把涟儿嫁给一个侄子,至少自己兄弟还会疼爱涟姐儿一些。
        顾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今日里贺大娘上灶时的样子,贺大娘手一偏,灶火就进了油锅,瞬间窜起了三尺高的火苗,真是骇人呢。
        也不知道贺大娘是怎么弄的,一只手握住锅边转上两圈,锅里的菜就乖乖的打起了滚。
        怪不得贺大娘老说自己学的还不够,这做菜的功夫还真是博大精深啊。只是贺大娘却不肯教她掌勺的手艺,说是小姑娘家家的会把胳膊练的粗了。
        顾二不明白,粗了就粗了呗,像是贺大娘那样壮壮的,就没人欺负她了吧?小丫头暗暗下了决心,贺大娘不允,她就偷着学,贺大娘会的,她都要会,半晌过后,顾二想的累了,自睡去了。
        第二天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七,灶上的婆子媳妇们难掩满脸喜色,今天是府上许诺了发双倍月钱的日子。
        昨日里几个主子吃的十分尽兴,早有相好的婆子来通风报信,虽然是贺大娘主灶,其他人也觉得与有荣焉,拿这钱就不觉得手短了。
        贺大娘在几个资历老些的婆子的再三催促下,慢悠悠的向着临安堂行去,这却是大太太打理家中琐事的地方。
        其他各院的管事早早就来了,一个个领了钱袋子往回走,碰见贺大娘都躬身行礼让过一边,贺大娘开始还嗯的应声,到了后来索性一个都不搭理。
第五十一章 二姑奶奶的苦衷
        第五十一章  二姑奶奶的苦衷
        二姑奶奶早上起来,在丫鬟的伺候下净了面,调匀了胭脂,找出件半新的藕荷色锦裙穿了,又从丫鬟捧来的盘里选了朵淡黄色的千叶菊戴了。
        涟姐儿也已经起身了,二姑奶奶亲自给她梳了两个双包,别上同色的小朵千叶菊,看着煞是可爱。
        母女二人打扮妥当,二姑奶奶领着涟姐儿去老太太那里请安,涟姐儿很有规矩的给外祖母磕了个头,喜的老太太一把将她搂在怀里。
        老太太就叫映红摆了早饭,也不叫二姑奶奶再回去了,祖孙三人一起用了。等吃了饭,几个儿媳妇又来请安,想着年关近了,大太太正忙着,老太太也没多留,叫她回去理事。
        说了一会子话儿,二姑奶奶见老太太有些疲了,带着涟姐儿退下了,三太太和四太太也趁机告退。
        出了门,二姑奶奶说要带涟姐儿转转,请嫂嫂们各自去忙,婉拒了四太太的好意,二姑奶奶独自领着涟姐儿逛起园子。
        也没有什么目的地,母女二人随意的逛着,二姑奶奶随手指着各处景致,讲些儿时趣事给涟姐儿听:“那时候,你四舅舅不爱读书,总是跑出来,就躲到那边的假山上,每次都被我抓到,他也不长记性,下次还往这里面藏。”
        说着,二姑奶奶故意叹了口气,对着涟姐儿挤眉弄眼的道:“你说,你怎么就有这么笨的舅舅呢?”
        涟姐儿捂住小嘴呵呵乐个不停,二姑奶奶见女儿高兴,自己也跟着欢喜了,走走停停,突然看见对面来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妇人,二姑奶奶立时唤道:“贺妈妈!”
        贺大娘闻声望了过来,面露困惑,这个妇人看着很是面生,二姑奶奶赶紧牵着涟姐儿迎了上去,上前却弯腰低头先行了个拜礼,这是见了家中长辈才会行的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