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何厚铧家族传 作者:佚名 >

第15部分

何厚铧家族传 作者:佚名-第15部分

小说: 何厚铧家族传 作者:佚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正在沙河戏院演出《苏小妹三难新郎》。何贤即刻跑到沙河去观看,尔后,又去看他的看家好戏《柳毅传书》。看完家宝的戏,保贤真的吃惊不小,他感到无比欣慰。归途中,何贤对陈琼说:“家宝虽然耽误了10多年,看来还未丢荒,声音还可以啊!”

  1980年,罗家宝与粤曲名伶李丹红结婚了。那时日罗家宝只有一个10平方米的小房间,令他好不为难。恰好何贤又到广州,他便将这个最烦心的困难告知了何贤。何贤一听,非常干脆道:“我在西关有一间屋,空着没人住,可以借给你。”

  何贤带着罗家宝径直来到昌华街多宝南横28号。天哪!这哪是一间,房子相当宽敞,三层共有七百多平方米!何贤说,这所房屋当年是用343万港元买下的。罗家宝无言,只有闪着泪花点头感激。何贤说:“这房屋得略为装修一下。”说罢,掏出一千多元连同手上的钥匙,一并交给罗家宝。



  






何厚铧家族传48、垫支巨资拍电影






48、垫支巨资拍电影

  倘若说,“文革”以前,何贤组织省港澳的艺术活动和演出交流还带有冒险尝试的意味,那么,到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开放政策之后,何贤就更可以大胆地组织内地和港澳间的艺术交流活动,也更能敞开心扉地和艺人们频繁交往了。

  1978年冬,中国艺术团访澳,1979年春,东方歌舞团访澳,1980年春,中央乐团独唱奏乐组访澳,何贤都曾热情地接待过他们。而1980年6月,广东粤剧团一行59人赴澳门演出,更是轰动一时,此次活动从始至终,演出、宴会、游览,所有的节目何贤都亲自过问,安排妥帖。

  如此看来,何若“贤哥”活至今日,可谓一个出色的“演出经纪人”角色。更令艺人们不能忘怀的是,1983年7月,何贤又邀请了罗家宝、卢秋萍等到香港演出。可那时他已确诊患了肺癌,决定要到美国治疗了。

  人们劝何贤:“你抱病在身,又不在家,谁来接待他们呢?不如取消这次邀请吧!”

  何贤执意不肯:“不可这样做,既然邀请信已发出,就不要改变计划。我不在家,由厚铧代我接待。”

  临上飞机前,何贤仍放心不下,还反复叮嘱儿子厚铧和联艺公司经理霍强要做好接待工作,不要出岔子,尤其不可冷落怠慢了人家。何贤啊何贤,对待工作竟是如此细腻;对待朋友,对待艺人竟是这般恩深似海,情重如山!

  何贤不但对粤剧界的“老字号”们怀有深情厚意,对待年轻的“小字辈”艺员,也是关怀备至。他对龙剑笙像对弟弟一样地呵护,对麦炳荣、凤凰女、谭倩、林家声、吴君丽、黄炎等,也都给予过得力支持,卢秋萍,更是在何贤的葬礼上哭得死去活来……

  何贤的义举,还体现在体育界和电影界。“贤哥”历任澳门乒乓球总会、篮球总会、排球联会、泳联总会及港澳各大体育会的名誉会长。50年代,澳门举办的各种体育活动所需经费、奖品,多由何贤赞助,尤以乒乓球赛项最多。1954年,澳门举办以工人为主的澳门游泳竞赛,何贤不仅赞助了全部费用,而且答应主持开幕式。可开幕前夕,却发现国民党特务有意对此次活动进行破坏,气氛十分紧张,大家都估计“贤哥”不会在运动会上露面了。出乎人们所料,“贤哥”不仅准时到会主持开幕式,还声色俱厉地发表了别具一格的开幕辞:“这次游泳竞赛,澳门各界都踊跃参加,有人却要搞破坏,我们不怕!有胆的就放马过来,我何某奉陪到底……”

  他的举动,深得澳门各界人士的敬佩。老球迷应该记得,“贤哥”也是搞过足球队的。多年以后,何贤与人开玩笑中,无意间泄露了他鼎力参与文体事业的辛苦与艰难。他对人开玩笑说:“若是你同哪个人有仇,想致他内伤,就叫他搞球队兼拍戏啦!最好搞上两只球队,再拍上两套戏,这样你就什么仇都报啦!”

  这番话,怎么有点像前几年国内流行的一个电视剧开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同类的话语,“贤哥”在80年代初就倾吐出来了!他边说此话边笑着摇头,颇有个中复杂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之神态。然而,我们能体悟一个真实的何贤———他深爱着文体事业,又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然而他无怨无悔。

  已故著名电影小生十三哥张瑛,在香港开创华侨电影公司时,由何贤投资支持,拍了不少健康的影片。改革开放以后,为密切港澳和内地的联系,何贤对电影业也倍加关注。有一次,赴北京开会的何贤碰到了赴北京旅游的香港大导演李翰祥。问及电影方面的信息,两人谈得热火朝天,非常投机。

  何贤觉得李翰祥应当拍几部规模宏大的能反映中国气派的影片,便建议李导演说:“你为何不到故宫拍片呢?”

  “噢?到故宫拍片……”李翰祥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

  “你如果愿意同内地合作拍片,我可以帮助你,尽我的力量支持你。”回香港不久,李翰祥就自己成立了一间“新昆仑公司”,与大陆合拍摄《垂帘听政》和《火烧圆明园》。

  李翰祥拍片的大部分钱,都是先由何贤垫支的。据说何贤特地开了个帐户,借给李翰祥使用。



  






何厚铧家族传49、赌业竞争新霸主






49、赌业竞争新霸主

  澳门,这个巴掌大的弹丸之地,却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世界级赌城。有人说,是赌博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澳门。也有人说,博彩业历史悠久的澳门,其经济支柱还是赌博,赌博渗透澳门的每一个角落。

  自1937年起,由傅老榕、高可宁等人组成的泰兴娱乐公司,承包了全澳门的赌业经营权。到1961年签约期满后,澳门政府根据新的法令公开招投澳门赌博娱乐经营业务。泰兴娱乐公司,对既得利益自然不肯撒手,表示绝不相让,在投票时志在必得,霸气冲天。

  他们的竞争对手,也完全不能小瞧。要问鼎傅家赌霸宝座的,是一个“四大天王”的精英组合:霍英东、何鸿、叶汉、叶德利,这些人都是能摆上台面的响当当的大人物。

  霍英东和何鸿都是港澳屈指可数的富豪,又都堪称经营天才。

  在这样一个组合中,作为本世纪初雄霸香江的何东家族后人的何鸿,是个焦点人物。虽说他刚入赌界,但可以说惟有他是带着一股先天的王者之气进入赌门的。

  18年前,因为战乱而逃离故园,为重整河山,出人头地,何鸿孤身闯荡澳门,那时他身上只有10块钱,历尽相当多的危险与艰辛。8年前,因为恶势力威逼,何鸿忍痛离开了澳门走水道回香港,但那会儿他已坐拥两百多万的家财。再8年后,何鸿成为名噪港澳的千万富豪,踌躇满志地重返澳门打天下。

  他40岁了,到了“不惑之年”,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干得轰轰烈烈,一鸣惊世。何鸿涉足赌业竞争,完全出于偶然,据说是叶德利受了叶汉委托拉他入股合谋大业的。虽然经营赌业不是何鸿长期谋划的投资选择,但富有商业头脑的何鸿一听就知道,这当然是发大财的最好时机。

  何鸿最大的心愿,就是要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到澳门,洗掉昔日受过的逼逃耻辱。

  眼下,博彩业和黄金买卖,正是澳门的两大经济命脉。何鸿深知,倘若他们这方能投得赌业的专营权,那么澳门的两大命脉之一就有了他的份额,这才是最能够消除耻辱重振雄威的大业。所以,何鸿果断决策,拿定主意便义无反顾。

  由于考虑到自己和叶德利是亲戚,这样与叶汉结成三人组合埋下的隐患太多,因此何鸿又力劝霍英东加盟。霍英东既不同于“职业赌枭”叶汉,也不同于花花公子叶德利,更不同于出身豪门望族的何鸿。他出身贫寒,能由一穷二白变成千万富豪,那完全是靠个人奋斗,凭着血泪汗水累积成金的。所以,他尽管被何鸿说动加盟了,却持小心审慎的态度,并不情愿冒大风险做这类偏门事。

  但毕竟,在商言商,巨利是永恒的诱惑。

  澳门赌业是一块肥肉,谁都想争。

  由此不难想见,这四大天王凑到一起,矢志争夺澳门赌业的经营权,而他们的对手,是称雄澳门赌城长达24年的傅、高两大家族,双方旗鼓相当,无疑是场你死我活的龙虎之斗。

  傅老榕与高可宁都已作古,泰兴娱乐总公司的现任掌门人,是他们的儿子辈。傅、高家族的第二代均未经过赌业训练,但他们坐吃肥山金海,岂肯将二十多年的家族霸业拱手相让?一时斗起来,搭上数条人命也会在所不惜。因此“四大天王”可谓身负压力,“敌手”的势力比之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何鸿虽然最雄心勃勃,但他身负的压力也最大。因为他的对手,除了傅、高两家族之外,还有当年把他从澳门逼走的那帮势力。

  那帮势力目前不仅盘踞在澳门,而且实力比当年更加强大。

  他们倘若知道何鸿踏足澳门,并志在夺取赌业经营权,那必将会极力破坏,甚至暗中与傅、高家族联手,进行疯狂的大反扑。

  投标尚未开始,气氛已是大兵压境、兵临城下,山雨欲来风满楼,阴云笼罩、闷雷滚滚了。



  






何厚铧家族传50.赌王干戈化玉帛






50.赌王干戈化玉帛



  






何厚铧家族传51、拯救生命施恩德






51、拯救生命施恩德



  






何厚铧家族传52、“文革”年代苦涩情






52、“文革”年代苦涩情



  






何厚铧家族传53、历尽沧桑返故园






53、历尽沧桑返故园

  1976年金秋十月,中共中央为民除害,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这是中国当代历史最最重要的转折关头,用共产党人的话说,叫“拨乱反正”。1977年夏天,何贤回到广州,又约了岳溪乡的干部,到广州人民大厦跟他见面,并一如既往地捐钱捐物,帮助家乡恢复生产。何贤也想跟县里领导联系,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摆脱昔日的阴影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从而改变对他的看法。

  你有情来我有义,心有灵犀一点通。事实上,番禺县领导也很想与何贤重新建立联系,特别是1978年冬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央接着召开了全国侨务会议,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统战政策和“三胞”(侨胞、台胞、港澳同胞)政策之后,更加迫切地希望尽快接触何贤,并通过他与番禺籍的港澳同胞建立起骨肉亲情的联系……

  1978年12月底,何贤因事回到广州。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和市政协、市侨办、市外经委等领导,在广州大三元酒家设宴招待何贤。

  番禺县统战部长卢开获此讯后,连忙拨电话给广州市委统战部,希望同有关部门联络,安排番禺两位领导参加此次宴会,给番禺提供一个接触何贤的契机,得到省市领导的批准同意。于是,番禺县委副书记李志恩和统战部长卢开,出席了这次富有历史意义的“大三元盛会”。席间,两位干部向何贤汇报了家乡落实政策的情况,他在番禺的亲属凡在“文革”中受过批判的,现在都予以平反。

  卢开又告诉何贤,何氏家族的祖屋“文革”时给人占了,现在已收回,准备修理之后就交还给他。

  临了,县委副书记还代表县委向何贤致以深深的歉意:“何贤先生,过去你对家乡建设出了大力,在‘文革’中的遭遇是不公正的!这是因为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希望何贤先生谅解。”

  何贤听罢,轻轻摇了摇头,而后平静地说:“这些我能理解。中央那么多老领导、老革命尚且挨批挨斗,我这个资本家自然难免喽!”他顿了顿又说:“批我骂我倒也罢了,只是连接待过我的同志也遭批斗就极不应该,极无道理的了。”

  十年浩劫,最深重的灾难恐怕还在于扭曲了人心与良知吧。千疮百孔的心灵遭际,能够得以迅速地复原么?他们原以为何贤会有许多怨气,甚至从此不理睬家乡的事……没想到他心胸这般开阔,完全不计前嫌,念的却只是他人的不幸与不公!

  此次会面后又一个月,也就是1979年春节前夕,何贤又回到了花城。花市的摊子摆满了大街小巷,春意盎然的景象,预示了一个好兆头。统战部长卢开,打听到何贤此次住在华侨大厦,就偕同副部长陈浩一起去拜访他。

  他们见了面,就向何贤汇报了继续落实华侨政策的情况,并且叙述了团结华侨和港澳同胞的计划,希望何贤能够带头并帮助做好几位港澳知名人士的工作。

  何贤听此一番话,坦然相告说:“这个工作是要做,只有消除坏影响,才能让人重新建立信心。我本人是没问题的,我对国内的情况知道得多些,容易理解。人家则不同,成见太深了,慢慢来吧,多做工作。”

  何贤说罢从口袋里拿出信封,问卢开道:“你们搞统战工作,有没有车子用呀?”

  卢开答道:“县里的车子较少,用车还有些困难。”

  何贤听罢,即刻写了“捐赠两台15座客车、两台9座豪华型小车”的字条递给卢开,并说:“送几台车给你们,有时港澳同胞回来也好有部车子接送。”

  卢开、陈浩等万般感激,感激的不只是几部汽车,更重要的是何贤赞成他们做好港澳同胞的工作,并且用实际行动“雪中送炭”地支持他们的工作。

  何贤对番禺做出的最大贡献,是把霍英东引回到番禺来。霍英东在80年代以前,跟番禺可以说基本没任何联系。霍英东没有祖乡,他原是水上人家出身,但他自己愿意承认自己是番禺人。论家财,霍英东比何贤多得多,何贤仗义疏财,比不得暴富之家,所以论出资,霍英东在番禺拿钱助建的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