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细述金瓶梅(节选) >

第22部分

细述金瓶梅(节选)-第22部分

小说: 细述金瓶梅(节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改编
  1920年
  《清宫珍宝丽美图》(画册) 无名氏作。共五册,一册四十幅画图,共二百幅,以崇祯本回目为题,而有别于原崇祯本。插图另加描绘,扉页盖有“太上皇帝之宝”大印三章,民国年间(大约1920年前后)由富晋书社影印出版。另有一种节选本行世。其画笔细腻,突出人物,然其人体比例也往往有失调处。
  1926年12月
  《魔镜》 这是一出独幕话剧,杨晦著,载《沈钟》杂志第六号。1926年12月出版。主要人物有潘金莲、孟玉楼、平安、贲四和魔镜老头五人。演《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八回“乞腊肉魔镜叟诉冤”事。与小说的故事情节稍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潘金莲的善良性格。
  1928年6月
  《潘金莲》 这是一出话剧,欧阳予倩著。载《新月月刊》第十卷第四期,1928年6月出版。全剧共五场,上演潘金莲故事。
  该剧一反视潘金莲为“淫妇”的旧传统,塑造了一位“个性很强,聪明伶俐”,具有某种冲击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女性形象。在“五四”文学新潮的荡涤下,用艺术的语言,对潘金莲作了新的评价,颇为当时人们所注目。
  1935年9月
  《潘金莲》 这是一套连环画。郭同绘,纪诗撰文,共六十一页,1935年9月在上海千秋出版社出版。这本连环画颇具新意,不同于旧版《金瓶梅词话》之插图。
  1936年6月
  《金瓶梅全图》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画册本。全称题为“曹涵美画第一奇书金瓶梅全图”。1936年6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发行。内封为时代图书公司介绍。卷首有邵洵美、贺天健序,卷末有作者跋,共出二集。本集半页为画,半页文字,画面美丽,笔致精工,人物传神,布局奇特,自成一家风骨,是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
  1948年
  《绘物语金瓶梅》 这是一本美丽的画册,由日本高泽专一绘,全一册。1948年由镜书房印行。
  1951年8月
  《武大郎之死》 这是一出京剧,王一达著。载上海出版社《大众戏曲丛书》第十一种。1951年8月出版。主要描绘《金瓶梅词话》前五回中潘金莲和西门庆、王婆等勾结情状,“药鸩武大郎 ”之事,共二十五场,表现了邪恶势力对善良人性的压迫摧残。《金瓶梅书录》有著录,可参考。
  1957年7月
  《潘氏挑帘》 这是一出俗曲,无名氏著。《清音曲词选》选录,该书于1957年7月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叙述《金瓶梅词话》第二回潘金莲挑帘识得西门庆之“风流”韵事。
  1985年9月
  《金瓶梅三部曲》 这是一部电影剧本文学集,李翰祥编导。于1985年9月,由中国香港奔马出版社出版。此书共收入《金瓶双艳》、《武松》、《惠莲》三部作品。《金瓶双艳》共十一场,描写潘金莲与李瓶儿的“风流艳事”。《武松》共五十七场,《惠莲》共二十七场,皆为描叙《金瓶梅》人物命运之作,有一定影响。
  1985年10月
  《潘金莲》 这是一本小说。中国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魏子云编写。1985年10月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潘金莲为经,《金瓶梅》的情节为纬,加以适当的艺术想象创造,用现代汉语改写。共33则,三十万言。努力于潘金莲的心理分析和个性刻画。作者认为,潘金莲是这样一个女人:第一,她的聪明只在嘴上;第二,她只生了一个妒心;第三,她只求汉子对她诚实,凡事都不瞒她;第四,她喜欢男人占有她,不管是谁。所以,只要男人对她表示好感,或者接受她的挑逗,她就忘了一切。她就是这样死在武松刀下的。这部小说就紧紧地扣住这一点,使读者能感受到潘金莲内在的欲望与激情。
  另有一部同名改编小说,由张凤洪改编,1988年由时代文艺社出版,书中多想象之词。
  1985年秋
  《潘金莲》 这是一出川剧,魏明伦著。全剧根据《金瓶梅词话》中的潘金莲故事加以重新创作。在艺术上采用“荒诞剧”的形式,又穿插了吕莎莎、安娜?卡列尼娜等形象。剧中的潘金莲,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天真无邪的弱女子,她在封建制度和宗法观念的摧残下走向沉沦的道路,是对吃人的封建社会的控诉。由于该剧刻意求新的精神,强烈的将现代意识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追求,敢于向旧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思维模式、伦理道德、审美情趣、表现手法等进行无畏的挑战,深受观众欢迎。自1985年秋,由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上演已来,轰动了全国,先后在成都、南京、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公演,座无虚席。各大媒体也都及时作了报道以及进行专题讨论。
  但,亦有观众认为此剧不是一部好戏。
  1988年
  《李瓶儿与西门庆》 这是一部历史言情小说,共十九回,由张凤洪编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为同一作者《潘金莲》的姊妹篇。
  故事主要描述宋代美女李瓶儿父母早亡,寄居在姐姐李美娘家中,遭姐夫王炳麟百般挑逗。后王炳麟为谋官职,将李瓶儿送给梁中书当小妾。梁中书因北京失守而被问斩,太监花子无乘机骗娶李瓶儿给其弟花子虚。花子虚生理有缺陷,李瓶儿被色鬼西门庆玩弄之后受冤自杀,以悲剧告终。除李瓶儿外,小说还描述了妓女春梅、王炳麟之妾金凤的悲惨命运。
  1988年10月《金瓶梅外传》 这是一部改编故事的小说。由刘巽述、冯沛龄编著。共收故事69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书中故事大多为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武大郎、吴月娘、庞春梅、应伯爵、花子虚等人物之间的明争暗斗,争风吃醋,以及各种恩恩怨怨,也涉及《金瓶梅》的作者、续书、流传等问题。文字朴实流畅。书称这些作品都是民间流传的故事,然据其内容,有的作品显然据书面材料编写、拼合、润色、加工而成。

  三 专著文集(1)

  1940年8月《瓶外卮言》 这是一部论文集。由姚灵犀编撰,1940年8月由天津书局刊行。卷首有江东、魏病侠序两则,另有署名“上谷王伯龙”的“题词”七律诗一首。正文有:《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跋》、《谈〈金瓶梅词话〉》、《〈金瓶梅〉版本之异同》、《金瓶梅与水浒传、红楼梦之衍变》、《红楼梦扶微》、《金红脞语》、《金瓶小札》、《金瓶集札》、《金瓶词曲》。此书基本上反映了民国时期《金瓶梅》的研究成果,是《金瓶梅》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48年8月《金瓶梅附录》 这是一本研究《金瓶梅》的论文集。日本东京东方书局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出版。刊有日本著名学者研究《金瓶梅》的学术论文,内容多为探讨思想内容,也涉及版本和语言问题。共四册。
  第一册:《闻〈金瓶梅〉新译本的刊行》(石田千之助)、《向密林挑战的精神》(千田九一)、《色情和文学》(荒正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金瓶梅》(小野忍)。
  第二册:《〈金瓶梅〉和社会的制约》(仁井田升)、《彻底性的胜利》(左左木基一)、《〈金瓶梅〉的色情描写》(小野忍)、《译语》(千田九一)。
  第三册:《〈金瓶梅〉的版本》(长泽规矩也)、《〈金瓶梅〉的一个断面》(饭冢浩二)、《肉体的问题》(武田泰淳)。
  第四册:《门外寸感》(木多秋五)、《随笔》(福田恒存)、《〈金瓶梅〉和明末的淫荡生活》(长泽规矩也)。
  1963年5月《金瓶梅特集》 这是一份杂志的“研究专号”即特刊也。日本《大安》第九卷第五号。东京大安出版社1963年5月版。
  该“特集”刊登了日本著名汉学家撰写的九篇论文和《金瓶梅》参考图版12种,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初,全日本研究《金瓶梅》的概况和取得的成绩,颇引人注目。
  论文目录和作者是:《〈金瓶梅词话〉影印的经过》(长泽规矩也)、《论毛利本〈金瓶梅词话〉》(上村幸次)、《论大安本〈金瓶梅词话〉的价值》(饭田吉郎)、《〈金瓶梅〉北京影印本评注》(太田辰夫)、《〈金瓶梅〉年代记》(乌居久靖)、《〈金瓶梅〉研究小史》(饭田吉郎)、《〈金瓶梅〉概要》(飘仙外史)、《〈金瓶梅词话〉译本后记》(小野忍)、《〈金瓶梅〉备忘录》(奥野幸太郎)。
  1965年6月《金瓶梅》 这是一部日本学者对《金瓶梅》研究的论文集。见《中国的八大小说——中国近世小说世界》一书。该书由日本东京平凡出版社于1965年6月出版。该集发表了日本五位著名汉学家研究《金瓶梅》的论文:《〈金瓶梅〉概要》(千田九一)、《〈金瓶梅〉的时代背景》(后藤基己)、《〈金瓶梅〉的文学》(小野忍)、《〈金瓶梅〉的语言》(乌居久靖)、《〈金瓶梅〉研究资料》(泽田瑞穗)。
  1968年《金瓶梅词话语汇索引》 这是一部工具书。此书由日本明清文学语言研究会会员饭田吉郎、宫田一郎、乌居久靖、太田辰夫、长田夏树、望月八十吉、香坂顺一郎等共同完成,于1968年油印发行,其所用《金瓶梅》底本是“大安本”。
  1977年1月《闲话金瓶梅》 这是一部论著,东郭先生撰。台北石室出版公司1977年1月出版。
  全书对《金瓶梅》的思想、艺术、人物及语言等作了较广泛的论述。文笔活泼生动。各章的标题为:(一)所谓“闲话”;(二)暴力荒淫的没落世纪;(三)文学上人性的低姿势;(四)说本话本到词话;(五)故事节奏的营造;(六)西门庆的嘴脸和发迹;(七)婚姻爱情与性的主题意识;(八)肉欲的典型潘金莲;(九)赤裸裸的性爱与淫具;(十)社会的众生相;(十一)娼妓与酬酢;(十二)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活面;(十三)语汇及方言的争论;(十四)禁书余波及其他。
  1978年2月
  《金瓶梅的艺术》 这是一部专论集,孙述宇撰。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于1978年2月出版。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该书重在探讨《金瓶梅》的艺术成就,内容是:(一)国人忽略了的小说;(二)各种真假缺点;(三)写实艺术;(四)活力的表现,几个小妓女;(五)应伯爵;(六)讽刺艺术,《儒林外史》的先河;(七)宋惠莲,表里之别;(八)德行,吴月娘和武松;(九)痴爱,李瓶儿;(十)嗔恶,潘金莲;(十一)庞春梅,《金瓶梅》的命名;(十二)西门庆,贪欲与淫心;(十三)平凡人的宗教结局。
  1979年4月
  《金瓶梅探原》 这是一部论著。台北师范大学教授魏子云撰。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79年4月出版。全书根据现有资料,论述了《金瓶梅词话》的作者、《金瓶梅词话》的成书年代、袁中郎与《金瓶梅》、袁小修与《金瓶梅》、沈德符与《金瓶梅》、袁中郎《觞政》之作、论明代的《金瓶梅》史料、《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玉娇李——我国文学史上的幸运儿》、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叙跋,论《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等问题,前有“端引”和“序”,后有“补述”及“参考书目”。这是作者研究《金瓶梅》第一本专著,重点在探讨《金瓶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经过较为详尽的考证,论定《金瓶梅词话》是小说的初刻本,纠正了吴晗、郑振铎、鲁迅等人的“金瓶梅初版于万历三十八年”的误说;否定了前辈学者们的“作者必山东人”的臆测和成书于嘉靖时代的旧说。由小说中的语言、饮食、生活、风俗以及习尚等,持断作者乃江南人。
  1980年
  《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 这是一部专业论著。由台北师范大学教授魏子云撰,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0年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问题的研判,下编是证见的推断”(《弁言》)。
  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吴晗与郑振铎开拓的《金瓶梅》研究道路上,寻找证言,经过详尽的考证,推译出“两种《金瓶梅》说”和“政治讽喻”说。前者是指现存的《金瓶梅词话》是明泰昌和天启年间的改写本,在它之前,还有一部《金瓶梅》的原刻本,然细情未知;作者乃说《金瓶梅》的原刻本,是一部有关“政治讽喻”的小说,这在第一回中的情节上留下了相当明显的痕迹。当时无人敢于刻印,故有人据其改写,大量删削有关“政治讽喻”的情节而成《词话本》。在小说的作者问题上,本书从否定“王世贞”作的旧说出发,较详尽地论证了这一传说的由来和发展,廓清了“嘉靖说”的不合理性,并推翻了历来认为《金瓶梅》的作者是山东人的成说,提出了江南人和“沈德符”说,因而在《金瓶梅》的研究上大大迈进一步,影响颇大。
  1980年10月
  《金瓶梅考证》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部较系统研究《金瓶梅》的专著,由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星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全书对《金瓶梅》的作者、版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与《红楼梦》的关系、历史地位等均有所论证。
  这一部论著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金瓶梅》的研究专著,第一部由大陆出版的论著,因此对现实社会影响颇大。但由于当时受到种种历史条件的限制,此书存在的问题亦不少。
  1980年12月
  《金瓶梅词话注释》 这是一部诠释性的论著,由台北师范大学教授魏子云撰。台湾增尔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12月出版。全书认《金瓶梅词话》回目为题,逐一诠释有关于字、词汇、句、诗词、名物、典章、风俗、职官、俚语、饮食、服饰等,近三千条。其中虽有一些臆测失误之辞,但整体来说,内容丰富,足资参考,对于初读《金瓶梅》甚有裨益。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重印出版,对该书曾有“少量地删削了一些不必要的条目”。
  1981年1月
  《金瓶梅新证》 这是一部专业论著,张远芬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