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 >

第30部分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第30部分

小说: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公又端起酒爵对管仲道:“侯伯来之不易,没有仲父的治国方略,就没有齐国的强盛;没有仲父的霸策,也就没有侯伯。仲父之言,百不失一;仲父之功,可盖天地。为此,寡人决定,于小谷(今山东东阿)筑城,作为仲父采邑之地。来,寡人向仲父敬酒一爵!”

  管仲忙道:“主公过誉了,主公对臣如此厚爱,臣不胜感激,齐国强盛,上有主公英明,下有众大夫齐心协力,主公为臣封小谷之邑,臣不敢接受!”

  众大夫齐声说:“仲父为齐国立下齐天大功,应该得封!”

  桓公笑道:“仲父不必推辞,寡人主意已定,来,大家一齐干了!”

  桓公与众大夫一口喝干,管仲也只得干了。

  桓公又举起酒爵,对鲍叔牙道:“寡人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谢寡人的师傅。这些年,亚相为振兴齐国呕心沥血,不胜操劳。这几个月又游历诸侯各国,阅尽天下大事,亚相辛苦,来,美酒一爵,寡人恭敬!”

  鲍叔牙举爵道:“臣周游列国,浪迹天涯,所到之处,无不对大齐有口皆碑。主公仁至义尽,亲盟诸侯,扶贫济倾,匡正王道,乃先贤所为。天下臣民,交口称赞,颂歌盈耳。”

  齐桓公听得心花怒放。

  鲍叔牙又道:“臣这次离开齐国不到半年,可回来一看,只觉耳目一新,但见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五行八作,百废俱兴,大齐之地,无乱鸟飞禽,而有凤凰献仪;无旱魃水魅,而有五谷丰登。此乃主公恩德点化,得天意,顺民心。”

  桓公更加高兴,高高举起手中的酒爵,喜笑颜开,道:“亚相周游列国,走遍天涯,经多见广,敢对齐国如此溢美之词,寡人殊感荣幸,此乃天赐大齐洪福。寡人蒙仲父教诲,亚相点拨,受群臣协力,才得以如今之势。来,借此良机,寡人再敬诸位!”

  群臣豪饮。

  饮酒间,宁戚站起,来到鲍叔牙跟前笑道:“久闻亚相乃大齐勋臣,名播青史,特敬亚相,聊表寸心。”

  鲍叔牙认真地端详宁戚,赞许地说:“宁戚大夫乃齐之栋梁,主公得之辅佑,是齐国幸运。前几天老夫路过牛山,还听到牧童、农夫们赞美大夫的山歌。”

  桓公一听,十分感兴趣地笑道:“是吗,亚相何不唱来听听。”

  鲍叔牙满意地看了宁戚一眼,笑道:“那好,老臣就唱唱。”

  他清了清嗓子,唱道:

  宁戚贩牛在峱山,

  举火授爵大司田,

  本是布衣桑麻客,

  一曲唱尽换朱颜。

  桓公听罢,连声道:“好,唱得好!来,为亚相献歌大家喝酒!”

  隰朋站起来,对鲍叔牙道:“久违亚相,隰朋特敬亚相美酒一爵!”

  王子成父、宾须无、公孙湫、竖貂、开方等臣同起身,端爵道:“敬亚相!”

  鲍叔牙激动地望着隰朋等人,道:“今日登上大殿,真令人激动不已。有主公这样的明君,仲父这样的贤相,众大夫如此同心同德,大齐天下无敌!来,为了齐国雄风常驻,干!”

  桓公与群臣一齐喝干。

  桓公大声道:“今日意气风发,当有鼓瑟相和歌舞相庆,来人——”

  管仲起身打断桓公的话道:“主公!”

  桓公看着管仲问道:“仲父何事?”

  管仲道:“亚相行程万里,造访过名山大川,见识过芸芸众生,不妨让亚相尽兴而谈些奇闻趣事。主公与臣等且伴美酒,足不出户便可神游八方,岂不乐哉?”

  桓公点头道:“仲父所言甚是,那就请亚相讲讲见闻吧!”

  鲍叔牙起身道:“老夫今日登堂,见四壁辉煌灿烂,君臣喜笑颜开,无方寸之乱,无丝缕之忧。老臣非分,想说点弦外之音。常听人言,物极必反。如今齐国外盛内强,主公切不可高枕无忧,众臣切不可沉湎于美梦佳景。纵观六合,尚有东夷窥视大齐,戎狄觊觎中原,更有南方蛮楚,依仗汉江天堑,与我大齐匹敌。中原诸侯,虽也有北杏之会,鄄、幽之盟,可究其内心,却各怀芥蒂。和盟诸侯,仁义感化,不在一朝一夕。贵在以恒,贵在始终如一。齐国既施仁义,却又纳诸侯贡品,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礼节之数,有来无往。久而久之,必得诸侯反戈,望主公深思。虽说齐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天行无常,如遇淫风荡雨,颗粒不收,国内无备,秋贮耗尽,齐国岂不重蹈穷途?昨日老夫见市井臣民,挥金如土,不事节俭,趾高气扬,一味炫耀。日久天长,必成骄纵淫奢,一败国风,二伤国力。由是观之,老臣斗胆妄言,臣愿主公不忘出奔莒国,兵败长勺;愿仲父不忘槛囚之客,荣辱柱上曾有生死较量;愿宁戚不忘贩牛山下,朱颜华贵不忘衣衫褴褛;愿众大臣不忘盔甲在身,却难抵曹沫手剑相劫……河满则溢,月盈则亏,齐国骄傲,霸业必毁一旦。老夫谵语妄言,主公宽恕,众臣体恤。”

  大殿上一片静寂……

  桓公若有所思的脸上盘桓着淡淡的不快。

  群臣互使眼色,表情各异。隰朋、宾须无、宁戚以为然。

  竖貂、开方等嗤之。

  桓公略显尴尬地举了举手中的酒爵,道:“大家同饮,同饮!”

  管仲抓住时机,道:“主公,鲍叔之言发自肺腑,难得一片真诚。今日君臣聚会,一醉方休,何不用韶乐虞舞,以享时光?”

  桓公一拍即合,道:“对!起舞!起舞!”

  随着乐声响起,舞女们上殿翩翩起舞。桓公脸上复现了笑容。

2.战略调整

  退朝之后,桓公把管仲召到内殿。

  桓公心中不快,劈头问管仲道:“亚相今日是怎么了?”管仲道:“亚相的脾气,主公还不了解?他就是这么个人,心直口快,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前些日子他患病时,把臣也骂了一顿。”

  “怎么,他还骂你?”桓公似乎不太相信。

  管仲笑道:“是骂了我一顿,骂我生活太奢侈,骂我家里有照壁,骂我堂上有反坫!不过,他越骂我越高兴,我太了解他了,他骂我就是爱我,骂得越痛,爱得越切。”

  桓公笑道:“真难得管鲍之交啊!”

  管仲正色道:“不过,亚相在大殿上的一番言语,确实发自肺腑,出自一片真诚。臣心中早就耽心一件大事,需要主公认真考虑。”

  桓公忙问:“什么大事?”

  管仲道:“现在,主公是天下公认的侯伯,中原诸侯各国甚本安定,但却不稳固,尤其是中原四周并不很安宁。东夷还稍好一些,离齐国近,不会出大乱子。可西方的山戎,北方的赤狄,南方的荆蛮,不断地侵扰中原各国。如果不对夷戎狄蛮的侵扰予以打击,那中原各国就不会安宁,主公的侯伯地位也不能牢固。”

  桓公赞许道:“仲父所言极是,寡人的方略是应该作出重大调整了。”

  管仲道:“过去,中原各国互相争斗,没有统一的意志,现在情况不同了。主公身为诸侯领袖,就不能不管不问了。好在齐国兵强马壮,完全有力量对付狄蛮。”

  桓公击掌道:“寡人把尊王称霸调整为尊王攘夷,仲父以为如何?”

  管仲想了想,道:“好,主公英明,尊王攘夷,太好了,要高高举起这面旗帜!”

  桓公拍案而起,道:“仲父所言甚合寡人之意,依仲父之见,尊王攘夷的第一步该从何开刀?”

  管件不假思索地说:“山戎入侵燕国十分火急,昨晚燕侯派使者来齐告急。”

  桓公思索了一会儿,道:“燕庄公盛气凌人,与我大齐素不往来……”

  管仲道:“燕使求救,这不是不请自来了吗!齐国一出兵,一可让燕庄公感恩于齐,从盟于我,重修昔日召康公之政,尊周室,敬天子;二可长驱直入,一举歼灭山戎,免我中原骚扰。主公既为盟主,此举责无旁贷。”

  桓公下了决心,道:“仲父选定吉日良辰,出兵燕国,消灭山戎!”

3.救燕

  公元前六六四年冬天。

  浩浩荡荡的齐国大军,威风凛凛,斗志昂扬地开进燕国。

  一面杏黄色的大幡赫然醒目:“侯伯”,另一面上绣着“尊王攘夷”。齐桓公与管仲身披铠甲同乘一车。

  没等齐军到来,山戎已闻风而逃。留下的是燃烧不息的烟火,狼藉的土地,残破不堪的燕国城墙,以及城墙上那烧黑的歪斜的残缺不全的燕军旗帜,一片被洗动后的残败景象。桓公叹道:“山戎蛮横,让我中原遭此劫难,令人心痛!”

  管仲道:“燕国城墙不可谓不厚,城门不可谓不坚,可一旦山戎燃起烽火,擂响鼙鼓,燕国便溃不成军,毫无招架之力,令人深思啊!”

  桓公问道:“仲父所言,道理何在?”

  管仲笑道:“燕侯不施仁政,骄横无道,人心涣散,纵有金戈铁马,也只能落到这般下场。”

  古城门外,失魂落魄的燕庄公率领朝中大臣、众百姓,箪食壶浆,翘首以待齐军到来。昔日威风十足,以傲慢出名的燕庄公,如今再也端不住那不可一世的架子,一见齐桓公到来,当即跑倒在地,群臣、众百姓也一齐跪倒。

  “无颜罪君,叩见齐侯。”

  齐桓公急忙下车,搀扶起庄公道:“燕侯请起。”

  燕庄公仍长跪不起,道:“寡人有罪,不敢。”

  齐桓公看着燕庄公,心头掠过一丝得意的喜悦,问道:

  “燕侯何罪之有?”

  燕庄公羞愧满面地说:“身为一国之君,不能抵御外敌入侵,使生灵涂炭,此罪一;身为中原诸侯,不受天命,不从盟于大齐侯伯,此罪二;燕国有难,有劳侯伯亲率兵车千乘,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此罪三。”

  齐桓公面露喜色,心里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双手搀扶起燕庄公,道:“寡人受王室之命,扶危济倾,保卫中原,此乃天职。燕国有难,也是大齐危急,此所谓唇亡齿寒。

  燕侯请起。”

  燕庄公起身。

  齐桓公对跪在地上的群臣、百姓道:“诸位免礼,请起!”

  众人齐声道:“谢齐侯!”

  桓公问庄公道:“戎人现在何处?”

  燕庄公答道:“戎人在燕烧杀抢掠已有数日,闻听侯伯驾到,昨日已闻风而逃。”

  桓公志得意满地笑道:“不战而逃,戎人乃鼠辈。”

  燕庄公奉承道:“侯伯声名显赫,戎人闻之丧胆。寡人令国人箪食壶浆,杀牲烹畜,犒劳侯伯和众将士鞍马劳顿。”

  管仲问燕庄公:“山戎国距燕国多远?”

  燕庄公不认识管仲,看了齐桓公一眼,答道:“山戎距燕有二百四十里。”

  齐桓公春风满面,颇自豪地介绍管仲道:“此乃相国管仲,寡人拜称仲父。”

  管仲拱手道:“拜见燕侯!”

  燕庄公上下打量着管仲,道:“啊呀呀,久闻管相国乃匡世之才,今日得以相见,寡人不胜荣幸!”

  管仲微微一笑道:“燕侯过奖。”又对桓公道:“主公,山戎得意而去,狼子野心未泯。穷寇不追,必然后患无穷。依臣之见,兵马可稍事休整,然后长驱直入,直捣山戎老巢。”

  桓公道:“不灭山戎,中原不得安宁,寡人也于心不安。

  只是这山戎之国,山高路险……”

  不等桓公说完,燕庄公忙道:“侯伯欲伐山戎,为中原除害,寡人愿率本国兵马为先锋,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桓公道:“燕国已兵马困顿,寡人怎忍心让燕侯为先锋!

  燕侯愿为中原立功,可随后军,为寡人增壮声势。”

  管仲献计道:“山戎国地形险要,有一计可使,离燕东去八十里,有一小国名叫无终,虽也是戎人,却屡受山戎侵害,可令隰朋大夫前去游说,说服无终国主为我军向导。”

  桓公点头道:“好,就按仲父之计施行。”

  燕庄公惊喜地看着管仲道:“管相国初来乍到,怎么对这方地理国事如此熟悉,寡人佩服!”

  桓公自诩地说:“仲父神机妙算,可夺天工。”

  管仲自谦道:“管仲不敢。”然后向王子成父道:“传隰朋大夫!”

4.进军令支

  北戎是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山戎乃是北戎的一个大部落,中心设在令支。山戎西边紧靠燕国,东南与齐鲁为邻。令支界于燕、齐、鲁三国之间。国主名叫密卢,此人生性横蛮,身材伟岸,英勇无敌。他依仗人强马壮,凭借山高地险,为所欲为,经常向周边中原诸侯国侵扰,所到之处抢劫财物,掳掠妇女,烧毁房屋。燕国离它最近,屡受其害。密卢不仅骚扰中原,连他近邻的小部落也不放过,他以老大自居,不时向小部落要钱要物,稍不服从便以武力威胁。小部落也只好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这无终国就深受其害。因此,隰朋带着一万两黄金去劝其国主无终子共同剿灭山戎,无终于立即表示同意。并派大将虎儿斑率领骑兵二千,听凭齐桓公调遣。

  齐桓公大喜,重赏虎儿斑,令其为开路先锋。号令全军,向山戎纵深进军。前进了近二百里,只见山路越来越狭窄,地势越来越险要,便问燕庄公:“燕侯,这是什么地方?”

  燕庄公与齐桓公、管仲同乘一辆战车,随时介绍情况,道:“此地名叫葵兹,是戎人出入的必经之路。”

  桓公对管仲道:“仲父,山高路险,粮草、辎重行进不便,寡人欲将辎重分出一半,屯聚在葵兹。”

  管仲道:“主公英明高见,可在葵兹休整三天,令士兵伐木筑土为关,令鲍叔牙把守,随时准备调运。病号、伤员留下,只选精壮人马,这样,无后顾之忧。”

  桓公道:“就这么定了,仲父速去安排。”

5.剿灭山戎

  山戎主密卢早就听说齐桓公威名。所以,不等齐军到蓟门关,他就下令撤退。他认真地作了分析,齐军虽兵精马壮,但在山区却施展不开,且地形不熟,便成了盲兵瞎马。如果这次打败齐军,那他就会名震中原了。

  探子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