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 >

第37部分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第37部分

小说: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一兵一卒;以服楚而凯旋,岂不是一件庆幸的好事吗!”

  宋伯将信将疑地说:“恐怕楚王不会这样听咱们安排吧。”

  管仲道:“咱们拭目以待。”

6.召陵定盟

  楚成王熊恽听蔡穆公说齐桓公率八国之兵讨伐楚国的消息,又惊又怒,骂道:“齐侯小白欺人太甚,自以为当上了中原霸主,便不可一世了。寡人要让他在汉水之畔栽个大跟头,让他见识见识寡人的厉害!”他拜斗子文为大将,厉兵秣马,在汉水以南屯扎,摆开一副决战的架式。听了大夫屈完的禀报,楚成王极为恼火,骂道:“齐侯小白简直莫名其妙,难道为了区区一车青茅,就兴八国大军来侵犯?”

  屈完道:“虽然一车青茅不值钱,可是对周天子的态度,齐侯以此来犯,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这时,探子来报:“齐侯率八国大军,在陉山屯扎。”

  楚成王冷笑道:“哼,寡人看,齐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当了霸主,自以为得意,打着尊王的旗号,肆意胡作非为,蔡国不就是例子吗?什么也别说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寡人要与齐侯决一死战!”

  子文道:“齐相管仲,精通军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既然齐侯倾八国之兵来侵犯,为什么在陉山屯扎,而不发动进攻呢?这里边定有阴谋。”

  楚成王一听也有道理,他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是啊,齐侯不是号称十万雄兵吗?为什么不进攻呢?”

  子文想了想说:“君上,依臣之见,我们充分做好战斗准备,还应该再派使者前往齐营,摸清虚实,察其意图。从这个阵势上看,似乎齐侯不象是非要打仗不可。问明情况后,或战或和,再作决定。”

  楚成王点点头,表示同意:“派谁去合适呢?”

  子文道:“还是派屈完大夫。屈大夫学识渊博,精明过人,又十分智慧,已经与管仲打过交道了,定能不辱王命。”

  楚成王道:“既然如此,就请屈完大夫再辛苦一趟。”

  屈完道:“臣有一个建议,望君上采纳。”

  楚成王道:“屈大夫有话请讲。”

  屈完道:“楚国不向周室进包茅之贡,是楚国的错误,臣已替君上承认了。君上如果承认这一点,那就没有必要打仗,答应齐侯的条件就行了。如果是这样,那臣就再去齐营,臣当努力化解楚、齐两国的矛盾。如果是去下战书,臣不能胜任,可另派别人。”

  楚成王道:“寡人派屈大夫为特使,有权处理任何重大事情。战也好,和也好,由屈大夫根据情况自裁。”

  屈完道:“君上如此信任屈完,屈完决不辱王命!”

  屈完再至齐军,见到王子成父道:“吾乃寡君特派使者,求见齐侯,有要事相告!”

  王子成父暗道:“仲父真神人也!”他让屈完稍候,急忙奔进齐桓公大帐,说道:“君上,仲父果然神机妙算,楚王又派使者来了。”

  管仲笑道:“楚使复来,必是求和无疑,请君上以礼相待。”

  宋桓公惊疑地看着管仲,佩服得五体投地:“寡人今日亲见,管相国真乃神仙下凡,连楚蛮也乖乖地听调遣!”

  齐桓公笑道:“仲父神谋,百不失一。”转头对王子成父道:“请楚使进帐!”

  屈完进帐,向桓公叩拜道:“参见齐侯。”

  桓公回礼:“屈大夫平身。不知屈大夫来此有何见教?”

  屈完道:“寡君因没有按时向周王室进包茅之贡,引发齐侯率八国大军来征讨,对此,寡君已知罪了。请齐侯给寡君一个知过改过的机会,退兵三十里,寡君定唯齐侯之命是从!”

  桓公道:“寡人此次率军征讨,就是因为楚国不尊王室,只要楚国知罪改过,寡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好吧,寡人退兵三十里,在召陵屯扎,以待消息。”

  屈完返回郢都,向楚成王禀报道:“齐侯已答应臣的要求,退师三十里。臣已代君上答应立即向周天子进贡包茅,君上不可失信。”

  楚成王冷笑道:“齐侯那么容易就退兵了?一定是害怕了吧!哼,这一车包茅事小,可丢寡人的面子事大。”

  屈完气愤地说:“君上授权臣去齐营讲和,现在却又出尔反尔,如此反复无常,定当引人耻笑!”

  子文也道:“齐侯等八国之君,尚不失信于一名楚国的大夫,难道能让屈完大夫食言于君上吗?君上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楚成王苦笑着点了点头,说:“好吧,屈完大夫,可带八车金帛,前往召陵犒劳八国兵马,再准备一车青茅,让齐侯等人验收之后,直接向周室进贡就是了。”

  屈完带着八车金帛,一车青茅,飞速赶到召陵,来见齐桓公。

  齐桓公向各国诸侯下令道:“将各国兵马,分为七队,分列七方,齐国兵马屯于南方,与楚军正面相对,等齐军中战鼓一响,其他七路兵马一齐鸣鼓,器械盔甲务必要十分整齐,让楚人开开眼界!”

  一切准备就序,齐桓公才与屈完见面。

  屈完呈上犒军之物的礼单,道:“寡君委派微臣带八车金帛,以犒劳八路兵马。”

  桓公不屑一顾地看一眼礼单,对管仲道:“仲父,速令人将楚国的礼物分送各路诸侯。”

  屈完又指着青茅道:“这是青茅一车,请齐侯检验。”

  桓公看看青茅,微微一笑,道:“好了,青茅由屈大夫收管,向周天子进贡就是了。”

  屈完道:“齐侯验过之后,今日即发往雒邑。”

  桓公不可一世地对屈完道:“屈大夫见过我中原之兵的阵势吗?”

  屈完道:“臣生于楚荆,长于楚荆,从未去过中原,也未见过中原雄兵。”

  桓公笑道:“请大夫同寡人同乘一车,开开眼界吧。”

  屈完登上桓公的战车,只见八国之兵,各占一方,明盔亮甲,十分威整,一字儿排开,数十里不绝。

  桓公举起鼓棰,在战鼓上击了一下,顿时,齐军鼓声大作,七路军马立即鸣鼓相和,鼓声震耳欲聋,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

  桓公喜形于色,对屈完道:“寡人有这样的兵马,要是战斗,那定稳操胜券;要是攻城,那定攻无不克!”

  屈完却不以为然,道:“君上之所以能为五霸之首,是因为君上能为周天子的利益辛劳奔波,能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伐山戎,封卫城邢,兴灭国,继绝世,以德威服诸侯。因此,才得到各路诸侯的敬服。如果君上依仗兵马强盛,那情况就不同了。楚国虽偏远弱小,还有方城为城,汉水为屏障。方城固若金汤,汉水深不可测,别说十万大军,就是百万,恐怕也难说百战百胜!”

  桓公听了,顿感惭愧,对屈完说:“大夫真是楚国的贤臣,见识过人,寡人愿与楚国修先君之好,大夫以为如何?”

  屈完道:“君上与楚国修先君之好,是楚国的福气,君上看得起楚国,寡君怎敢不为之鼓舞?请与君上订盟好吗?”

  桓公十分高兴地说:“好,明日就在召陵定盟!”

  当晚,桓公留屈完在齐营中歇息,由管仲设大宴款待。

  管仲举起一爵酒,笑道:“屈大夫学识可通天地,管仲佩服,来,为齐楚结盟,也为结识大夫,干杯!”二人同饮。

  屈完也举起一爵酒,笑道:“管相国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才得一见尊容,屈完三生有幸。管相国凭一车青茅不战而胜楚国,在下五体投地佩服!在下敬相国一杯!”

  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一直谈到深夜方息。

  第二天,齐桓公在召陵立坛,与楚国订盟。

  桓公手持牛耳,为主盟,管仲为司盟。

  屈完代表楚成王宣读了“自今以后,楚与中原各国世通盟好”的盟书。

  司盟管仲宣布歃血。

  桓公与屈完歃血,然后七国诸侯依次与屈完歃血。

  盟成。

  齐桓公神采飞扬地说道:“今日各路诸侯与楚国结盟,楚国从此每年按时向周王室进贡,任务已圆满完成,各路诸侯辛苦了!寡人与各路诸侯就此告别,请各自率兵马凯旋!”

  宋桓公御说临行前找到管仲,问道:“管相国,寡人有一事求教,楚国的罪过,在于目无周天子僭号为大,自立为王,为什么讨伐他却以区区包茅为理由?”

  管仲笑道:“楚僭号为王已经三世了,中原各国将其视同夷狄,如果以此为由进行讨伐,楚必然拼死抵抗,宁肯国破人亡也不会俯首帖耳听从调遣。这样,势必要进行恶战。即使我们胜了,也不能长久在此驻扎,待大军一撤,楚人肯定报复,这样以来,南北从此战祸就永远不能停止了。我们以包茅之贡为由征讨,楚人容易接受,区区一车包茅,楚人也不愿国破家亡,兵祸不断。不就是进贡一车青茅吗?可事虽小,罪过却大,楚人服罪就是我们的胜利,再与楚国订盟,这样,南方就可以安宁一段时间了。”

  宋桓公佩服得连声称妙,顺口吟道:

  “楚王南海目无周,

  仲父包茅善运筹。

  不用刀兵订盟约,

  从此中原无南仇。”





管子传第五章 稳固周室



第五章 稳固周室

1.群臣楷模

  伐楚归来,齐桓公好生得意。区区一车青茅,使蛮楚不得不降服,自此,南北诸侯,都归附侯伯。一匡天下的夙愿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件事对齐桓公震动很大,使他更明白了“名”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尊王室而令诸侯的战略,也更加佩服、信任管仲。为庆贺这次胜利,回到临淄稍事歇息,便大宴群臣。

  齐桓公意气洋洋地高擎酒爵,道:“此次联合八路诸侯,以攻蔡为名,行伐楚之实,责包茅之贡,灭蛮楚威风,可谓同心同德,上下一致。寡人谢仲父大聪大智,谋略胆识,也谢各位大夫尽心尽力。寡人已听仲父之言,派隰朋大夫前往洛阳,拜见周天子,禀报伐楚之功。今日,寡人设宴,庆祝胜利,也给众大夫洗却征尘。来,大家一齐干!”

  齐桓公一饮而尽,众大夫也一饮而尽。

  竖貂举爵道:“这次大胜楚蛮,全依仗主公英明决断,主公指挥八国十万大军,威镇汉水,那蛮楚不得不降,臣敬主公一爵。”

  管仲不等桓公回答,举爵道:“主公率领八国大军在前方打了个大胜仗,宁戚大夫在后方也打了个大胜仗,治国井井有条,丰收在望。来,宁戚大夫,老夫敬你一爵!”

  齐桓公忙道:“仲父说得好。寡人在南方打仗,毫无后顾之忧,多亏宁戚大夫。寡人提议,为宁戚大夫干!”

  齐桓公与众大夫各饮尽一爵。

  宁戚十分感动,站起来向桓公深深一揖,道:“蒙主公恩德,我大齐今年风调雨顺,无旱魃水魅,无蝗虫之灾,田野禾苗茁壮,丰收在即。特别是仲父颁布的相地衰征之策,使齐国百姓欢呼雀跃,干劲倍增。从庄稼长势看,今年将是前所未有的丰收年景,宁戚特向主公道喜。”

  桓公听了宁戚这番话,不禁喜上眉梢,笑道:“托众爱卿洪福,托仲父洪福,等到丰收时节,寡人定当举行盛典,以示庆贺。”

  管仲道:“丰收在望,与宁戚大夫干系甚大。宁戚身为大司农,上求乞于天地风雨诸神,下体察于黎民百姓之间,坚定不移地推行相地衰征大计,含辛茹苦,兢兢业业,才换来今日丰收景象。如此大臣,乃齐国栋梁,君臣楷模,主公应当为宁戚大夫加功进爵,以彰其劳。”

  宁戚诧异地看看管仲,道:“仲父所言,宁戚不敢当。望主公置若罔闻,众大夫不以此见笑。”

  齐桓公没有思想准备,给宁戚加封个什么职务?他用征询的目光看看管仲。

  东郭牙道:“臣闻听三乡五里的百姓对宁戚大夫有口皆碑。大夫身体力行,实为我辈典范。”

  王子成父道:“臣为一介武夫,只知欲行兵马,先有粮草,如今大齐五谷丰登,有足够粮草征服天下,臣佩服宁戚大夫。”

  齐桓公在这种场合不便与管仲商量,便说:“仲父及众卿之言,正合寡人之心思。宁戚大夫为大齐兴盛鞠躬尽瘁,寡人耳闻目睹,等五谷登场,大功告成,寡人定当给宁戚大夫隆重礼遇,以彰其功。”

2.“天下本无事,天子自扰之”

  隰朋从洛阳回来,带回一条周室将内乱的消息。原来周惠王长子名郑,是先皇后姜氏所生,已经立为太子。姜后死后,次妃陈妫得宠,立为继后。她也生有一子名叫带。母得宠子亦得宠,加上公子带又善于奉迎,周惠王十分喜欢他,想废世子郑而立带为太子。世子郑知书达礼,深得人心,而公子带骄纵淫奢,路人皆知,如果废郑立带,肯定会天下大乱。

  齐桓公听了隰朋的陈述,长叹一声道:“天下本无事,天子自扰之。废世子立次子,废贤明立昏庸,天子此举,可是有辱王室之风呀!”

  管仲沉思良久,对桓公道:“周室有乱,主公义不容辞。”

  桓公忙问:“仲父之意,此事该如何处理?”

  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臣有一计,可以定周。主公可致书周天子,言主公欲联合各路诸侯拜见世子。天子碍于主公之意,当不会断然拒绝。世子郑一出面,主公与各路诸侯以王者礼遇推崇世子。这样,君臣之名份就成定势,生米已做成熟饭。到时候,天子即使想废世子立次子,也就不能实行了。此举一可制止周室内乱,二可与诸侯互通消息,联络感情,巩固霸业。”

  桓公笑道:“仲父之谋,果然高人一等,那么,在什么地方会盟好呢?”

  管仲道:“卫国的首止(今河南睢县东)。”

  桓公道:“好,隰朋大夫立即起草文告传宋、鲁、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明年五月会盟于首止之地,拜见世子郑,并立即派人到首止建筑新馆舍,要华贵气派。”

  隰朋叩首道:“臣遵命!”

  隰朋走后,桓公留住管仲,说道:“仲父,寡人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