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隋末仙侠传 >

第7部分

隋末仙侠传-第7部分

小说: 隋末仙侠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说也想跟着你一起去江都。”喜豹低下头不敢看石基:“因为她特喜欢花,听说你是去做琼花太守,她也想去开开眼,看看琼花是啥模样。”声音如蚊子般哼哼。
    嘿嘿!这小姑娘啊,好奇心还真强,谁都想看。石基听了低头想了一下,这青儿昨天刚开罪了宇文惠及,若留在长安又要受欺凌,那坏家伙一定不肯善罢干休,绝不会放过她。要是跟了自己去江都,也许会好些。反正身边还有师兄和喜豹陪着,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他这里正寻思着,那边喜豹已经跑出去把人给喊了进来。小姑娘一见柳石基,到是落落大方地微微屈身拜过,柳石基赶忙站起身来回礼。喜豹站在门口,趁机在后面推了推青儿,意思要她说话。
    “哦,我想好了,青儿如果想去看琼花的话,到是可以跟去一游,只不知你家里人可同意呢?”柳石基笑问。
    他不问到好,他这一问,却把小姑娘的眼泪给问下来了。大家正诧异间,她身后的喜豹替她开了腔。于是石基和小雨这才知道,青儿是个孤儿,她的父母早年就去世了,她是跟着邻家爷爷长大的,不久前,老人家也离她而去了,她现在只有靠卖花为生。
    听了青儿不幸的身世,石基决定将她带走。
    正文 第十一章 奸臣施计 唐公锁眉
     更新时间:2009…12…4 15:59:41 本章字数:2527
    话说石基一行四人,奉旨带兵先去了江都扬州不提。
    不日,朝厅派往江都去的差官星夜兼程,也带回了江都地方官报告异花的表章,原扬州羊离观确有琼花开放,与柳石基说得一字不差。隋炀帝愈加喜不胜收,恨不能一下就过到八月十五这日,飞到江都琼花观,一赏这梦中的绝世奇花。
    于是便升殿,招集群臣们商议去江都赏花之事。奸臣宇文化及早就谋算好了计策,想趁机大捞一笔之余,更想显能逞威。便上前奏本道:“启奏圣上,长安到江都是旱路,行程起来不但劳乏而且缓慢,若因此而错过了花期,岂不是可惜。不如走水路,即省去了鞍马劳顿,又欣赏了两岸沿途的风光,此乃一举两得,不知圣上以为如何。”
    杨广一听,频频点头:“爱卿说得有理,孤也是想早日到得江都,一观琼花之奇妙俊美。”又道:“爱卿可有什么高见否?不妨说来一听。”
    宇文化及心中得意,连忙一躬身,愈加奏道:“圣上可传一道玉旨,开凿运河,已便龙舟行走。”
    隋炀帝听了大嘉赏识,即刻命人拟旨传召,下令开渠造舟,并令魏国公李密作督工官,将军麻叔谋做开河总管,征集民工百万余人,自龙池起工,修凿那举世闻名,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通济渠,并沿途增建离宫,以候圣驾。
    再说柳石基等带着一千兵,晓行夜宿,马不停蹄,这日正走至山西地界,探子飞马来报,前面已地处太原府,留守李源派人前来迎接琼花太守。
    行不多时,果见一座高大的城池矗于山川之间,城门洞开,几匹雄健的战马立于当头,后面站着数十名军兵,个个手持红樱长矛,挺首俏立,好不气派。再看马前为首的一匹战马之上,正傲然坐立着一位少年将军,顶盔贯甲,手握一对金锤,甚是威风。
    柳石基并未骑马,他不会。只身坐于一顶四平八稳的蓝盖大轿中,而后面却跟着一乘斜纹细缎小轿,内坐卖花女青儿。
    这次南下扬州,喜豹到是一马当了先,率众前驱,到象他是太守一样,鞍前马后的喝呼着,出尽了风头。而细眼小雨即不骑马也不乘轿,这些在他眼里都是凡夫俗子用的可笑之物,他又性急好玩,想早去江都一游,顺便打探古镜的下落,便和柳石基商议定,在扬州琼花观碰面。
    此刻,随着一声:落轿。有人上前打起轿帘,柳石基一低头,不紧不慢地从大轿里走将出来。他抬眼向前望去,正迎上那手持金锤的小将,只见他年方十二,生得尖嘴缩腮,却给人以力贯穹顶之气。
    石基脑中忽得闪现出隋唐的一个英雄人物,不知此人是不是他。正当他鼎目相照之时,那员小将在马上首先抬手一抱拳:“在下太原守官李渊之子李元霸,请问前面可是圣上玉奉的琼花太守么。”
    果然不出石基所料,与他猜想中的一样。来人正是隋唐第一条好汉,李渊的三公子--李元霸。他父早已接到皇上的圣谕,琼花太守柳石基领兵一千于扬州琼花观,途经各府各县郡,逐命接迎款待。
    面对这个小时候就崇拜的英雄偶像,石基不觉肃然起敬,今得一见,真是三生有幸。于是也上前一步,照样拱手一礼:“柳石基,拜见小将军。”短短两句答言,但所含敬意由表。
    李元霸闻言飞身下马,上前又一施礼,说是奉父之命,在此恭迎琼花太守进城,前往太原府安马将歇。
    柳石基听了,随即传令军兵人等入城,还未及府门,就见一干府尹、县尉簇拥着一位全身花团锦簇,腰束骥带的将军,早已远远恭候于府门之外,见琼花太守到来,大步上前,彼此通名见礼。柳石基这才知道,他就是名垂史册的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果然名不虚传,气度非凡。当然,这时候他乃是大隋的唐公,镇守太原的大将。
    进得府里自不必说,因是皇上特谕迎接的使臣,所以柳石基等自是受到了贵宾般的接待。席间他看李渊虽热情周到,但面带忧容,心里十分不解,难道他有什么烦心之事么?
    柳石基见席上众多人等,也不便问他。待到酒散人去,李渊陪同着去府后西跨院休息时,石基这才提及。
    李渊深叹一口气,才要说话,只见一个形容极为俊秀,身材殷长,英气盖人的青年走来,对李渊说建造宫殿的所有材料及用度都已采备齐全了,就等父亲一句话,好定下方案,早日动工:“工匠师傅说,这要在三个月之内竣工,非鲁班在世不能。”
    “知道了。”李渊更是愁眉不展,对他一招手,让他过来与柳石基见礼,原来他就是名操后世的唐王李世民。
    柳石基内心又是一阵激荡,自己前生哪辈子修来的福啊,得遇此种穿越,亲见历代古皇的风颜帝貌,这事隔在从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呀,唔,根本就是做梦。
    李渊哪里知道石基心里的活动,随即便唤世民一旁随同陪伴。这才转脸对柳石基说道:“柳太守有所不知,圣上前两日传下旨谕,说要在太原建造一所离宫,名为晋阳宫。可时限太紧,要在八月十五前竣工。你想,这不到三个月的时辰,如何能完成。就打地基来说,最快也得化上大半个月的时间,唉!真正愁煞本公了。”说完紧锁双眉。
    石基听了李渊所说,猛然想起杨广传旨时,令他由山西太原下扬州。当时他心里就犯嘀咕,为何让他舍近求远,近路不走反绕远道,敢情问题出在这啊。
    莫不是隋炀帝不放心,故意行此令,想让他这个琼花太守顺带监督一下李渊的行径,好待日后查问?他知道,历史上说杨广和李渊可是结怨很深的啊。说不定这背后,隐藏了一个不可告人的密秘。
    “哼!修什么离宫,候什么圣驾,这个狗皇帝若来,我一锤就把他打烂,父亲你做皇帝就是了。”这时,走在一旁的李元霸紧握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怒睁环眼,狠狠地说道。
    “糊说,放肆!”李渊忙喝令他住口:“你还嫌不够乱,还在那添枝加叶的搅腾。”说时,拿眼角略扫了一下身旁正走着的柳石基,石基也察觉到了,不禁暗笑,怕我去皇上那儿告密?呵呵!还不至于,他有这个心,我可没那个意,但我到要亲眼看看这个大隋江山是如何被这父子一干人拿下的。
    正文 第十二章 石基献计 茅山斗宝
     更新时间:2009…12…4 15:59:41 本章字数:3055
    柳石基见李渊训斥儿子,便不好参与进去,似觉李渊查于他的神色,他更是转头假装欣赏园中的景致,却一面想着如何才能为这个未来的唐高祖解围。
    正沉思默想间,只听李世民开了口:“父亲,三弟说的虽是过激之话,但也不全无道理。我看这事定又是那个宇文化及从中作祟,报当年诛杀陈后主的两个亡妃之仇,若是这样,造得成造不成都是死罪,不如不造,落个痛快,说不得反了,自立为王,那又怎样?况。。。。”
    “大胆的孽障,当着琼花太守的面,是越说越不成体统了,都给我滚了出去,还在这里,难道想气死我吗?”李渊这回可真着了急,一甩袍袖,径自蹩转脸面向一边生气。
    柳石基知道李世民所说何事,史书中原有记载,说的是当年陈后主兵败建康,带了张、孔二妃,为避隋军羞辱,躲进一口枯井里。后被隋军用绳子吊上来,仍不免陈朝灭亡的下场。而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听说其中的张妃美貌,便差人来取张妃,当监的李渊不允,说二妃是亡国的祸根,便下令双双斩首。来人回报了晋王,杨广大怒,从此两下里结了深仇。
    再加上后来杨广想夺权谋反,刻意派人去行贿于李渊,想拉他下水,遭到了李渊的拒绝后,报仇之心更甚,决意要杀其血恨。
    此中根源不去追究,石基因见他们父子口角争辩,转眼去观看花木,眼光不禁落在一处极为别致的亭阁上,不觉心中一动。那亭虽小,却修造得玲珑小巧,珠翠玉莹,看去十分雅致美观,落落大方。
    于是他心生一计,便转头要同他们父子言说,却看见李渊侧立一旁,满脸的怒容,而适才冒犯他的两个儿子,则垂手站在一旁,羞愧中面面相觑,在父亲的盛怒之下,想走又不敢动,要劝更是无言以对。
    正两下里不可开交,柳石基转身,对他俩笑了笑,为缓和气氛又眨了眨眼,接着走到李渊的跟前对他说道:“唐公不必生气,下官到有个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话一出口,不仅李渊转怒为喜,立时转身求教当面,就连他两个闯祸的儿子也凑近前来,想听一听柳石基有什么高招。
    石基先是咳了一声,转身用手指向刚才见到的那处亭阁,问他们:“你们看那小小的亭子间,有什么想法没有?”
    见他们脸上困惑不解,便转脸对着李世民,想看看这位英明盖世的后主可有什么高见。
    李世民见石基看着他,便出言:“此亭子间平中有致,小而不陋。”然后又补充道:“这与建造晋阳宫有什么关系呢?”
    “说得好!”石基赞道,果然聪明伶俐,与众不同,于是接着道:“晋阳宫跟这亭子间本没有什么瓜葛,但在筑造方面到可以效仿一二。”
    “哦?”李渊看了一眼石基,见他虽年纪不大,说话却老成持重,这样讲,想来必有他的缘由,不禁手捻胡须,微微点了下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于是石基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圣上下旨造殿,可并未说宫殿的大小,即然时间有限,何不酌情造起一座来,只要多多铺就金玉秀石,以显华贵、俊美之气便可。不知下官所说意当如何?”
    李渊听罢,不住地点头,暗自称赞这到是个好主意。但再有限的宫殿,这地基虽无须雕梁画栋,终究要费些功夫打得老固才好,算算仍是要耗去不少的时间,心里还是没有着落。
    见李渊焦虑,柳石基心里明白,他早想到了一个人,可以帮李渊解难,但此刻这人不在这里,一时又想不出如何去将他找回,便没提及,只安慰李渊不要着急,一定会有办法缩短工时。
    李渊听了不自禁地拍了拍石基的肩膀,不由得对这个年轻人从心底升起一种感激之情。望了一眼远处山头渐渐西沉的斜阳,抬手说了一个请字,继续引领客人向西跨院安歇不提。
    再说细眼小雨,自别了石基等人,先一路飞步,待完全离了众人的视线,才将青稞剑放出,遁入剑光,身剑合一,驭剑凌空,直往江南飞去。
    剑光迅速,不到半天的功夫,已行至茅山上空,低头望去,九座峰头呈弓字形直戏而上,绕云盘环,真叫是天堂有路只一条,茅山九曲十八弯。
    正看间,便觉一座峰头上飘起一卷云轴,如蝉丝牵绕、薄绸敷面。起初小雨并没在意,夏季的茅山,行云多变,幻化无定,尤其是晚间的彩云,与夕阳齐飞,妙不可言,真正好看。
    可当他刚要飞身而过时,便见那细长的云轴突得胀大,如一张展开的画卷,带着风忽得向上兜来,猎猎山响,离他不过丈把的间距,速度之快,令人避之不及。小雨一看也不躲闪,只将剑光护住身体,仍继续向前飞行。堪堪那“画卷”即将到了脚底,他才把剑光抖地祭起,光影化作无数的碎麦落下,正好纷纷洒入卷内,恰似烟头烛画,瞬间将其燃尽,化为乌有。
    正当小雨得意之际,头顶上空又来一片浮云,形似一床薄大的棉被,忽得当头罩将下来。小雨两眼更是弯成了月牙,仍将剑光护住全身,却从怀里取出一样红色云豆,持于手中,就在云被要落不落的当界,口念一声:去!忽地把手向上一扬,万稞火苗串入“被”中,直把那“被”烧得是千苍百孔。
    “哈哈,好厉害,好厉害!想要生擒师兄还真是不易,难怪我师尊总是夸你,真是服也不服,不服也得服。”随着话音,一个青衣云履的小童显露山头,冲小雨直拍小手。
    “小明,你不在洞里好好炼功,却跑出来胡闹玩笑,当心给你师尊知道,罚你面壁十年不算,收了你那云罗烟罩。”小雨也飞身收剑,站在了他的对面。
    这来的道童,原与小雨熟识,他的师尊便是茅山老君洞毛子棋毛道士,这个毛道士与小雨的师尊云中闲是挚交,幼年他俩同是一个村的耍伴,毛子棋比云中闲匡轩大两岁,彼此便以兄弟相称。后皆被道中异人看中,一个随了华山清灵大师,一个跟了茅山道士吴子孝。
    要说这清灵大师和吴子孝虽入门不同,道法各异,修为却不相上下。一个业已功德圆满,飞升紫府,化羽而去,将道统摒数传于了尤楚焱道长承继了华山一宗;一个也即将破茧自出,待劫飞升。
    而这毛道士与云中闲,比之自己的师尊,更叫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功高道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