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199部分

明月东升-第199部分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秋青迟疑地说道:“你是说都按中等马算?”
    赵毅成晃了晃头,看着苏翎,说道:“大哥,我看还是找胡德昌寻些人过去算了。这生意上地心思,我们可不是那块料。”
    胡秋青连忙说道:“就是,大哥,寻些人榜首才好。我只管带兵,与宰赛联络的好。这等蒙人赚银子地事,我可做的不舒服。”
    苏翎笑了笑,说道:“好吧。这就给胡德昌去信好了。在商言商。他们有他们地门道,我们只管铺好路就是。”
    这动心眼赚银子的事去了,那胡秋青脑子似乎又灵活起来。
    “大哥。”胡秋青说道:“那马匹倒是容易卖掉,我去广宁边墙运取粮食、军需时,那王化贞便要马,不过,这总有个度吧。蒙古各族的马匹。可是数十万的数目啊,总不能都卖得掉吧?再说,就算卖得掉。辽东眼下也没那么多粮食来换吧?”
    苏翎笑着看着胡秋青,说道:“你倒是心大,哪儿会有这么多?你当整个蒙古。就你一人在做这生意?”
    胡秋青憨厚地笑着,说道:“我不过是打个比方。”
    赵毅成接过去说道:“你说蒙古人所养的牲畜。都有哪些?”
    胡秋青说道:“马、牛、羊,还有一些养的骆驼。”
    “什么最多?”赵毅成又问。
    “当然是羊只最多。”胡秋青说道。“牛也不少。”
    赵毅成便说道:“所以,你说的那马匹。也不会有数十万之多。你若是一年能贩卖个万匹左右的马,就已经算是最大的马贩子了。”
    胡秋青却说道:“一万匹。。。。。。若是有人买,我想到是做的到。”
    赵毅成一怔,问道:“一万匹都有把握?”
    胡秋青点点头,说道:“这不光是宰赛地喀尔喀部,这次送的马,再加上宰赛自己那些骑兵所用,所剩的马怕也是不多了,再说,那些牧民也不会都卖了,总得留着一些下小马吧。”
    “那你怎说能有万匹地样子?”赵毅成问道。
    胡秋青笑着说道:“这还不是我招募的那些蒙古骑兵的来处。大哥,我那些骑兵可都是来自蒙古各地,那些部族的名字我也就不说了,连我都没记全了。自从我那儿有了粮食,这消息一传开,那自己赶着马来换粮食的,每日都没断过。不过,我只给跟我地属下有亲戚关系的,才换了一些,其余的都没给。”
    苏翎忽然皱着眉头问道:“说到这里,你囤积地粮食,不担心别的蒙古部族来抢?”
    “当然有,”胡秋青说道;“隔三差五的,便有小股骑兵接近。不过,大哥,你放心,如今我这总计六千多骑兵,可是蒙古境内装备最强地,那些窥视的小股人马,连片甲都没有。只要地我的骑兵已出现,便立刻跑得远远地。”
    苏翎看着胡秋青大气说话的样子,随即松开眉头,笑着说道:“你倒是有把握啊。”
    “当然。”胡秋青说道,“如今蒙古各族都传开了,知道这一片地方是我这部人马地地界。哪个想与整个喀尔喀部开战,自管前来抢粮食。”
    看来,胡秋青对自己是信心十足。
    苏翎一笑,将话题又拉回去,说道:“眼下,可以先从马开始。随后还有牛、羊,以及蒙古人常用来交换的皮毛、药材等等,这些都是以后常做的商货。这关内的茶、布、绸缎、蔗糖、陶器、铁锅、农具等等,可都是蒙古人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粮食。这些足够赚的了。”
    听苏翎说了这么多,胡秋青又问:“这些能运得进来么?眼下这些东西辽东本身也缺啊。”
    苏翎想了想,说道:“这仅仅是要花时间等等而已。商人是做什么的?只要有利可图,可什么都拦不住。”
    苏翎说道这里,又看了眼赵毅成,说道:“趁这个机会,咱们将胡德昌在蒙古的商路也就此打通了,连带着解决辽东的商货缺乏问题。”
    赵毅成说道:“可如今胡德昌的商队大部分都靠海运。且都在镇江堡一线啊,这边可是还未涉及到。”
    苏翎仔细琢磨着,一时没有说话,赵毅成与胡秋青都望着苏翎,也不作声。
    “你聚拢的那些骑兵家眷,有多少人了?”苏翎问胡秋青。
    胡秋青想了想,说道:“除了还未到地不知具体数目外,现在已经住下的,有四千多的样子。”
    “这么多?”赵毅成疑惑,问道:“那不是真成了蒙古一部了?他们原来部族不问么?”
    “怎么问?”胡秋青说道。“我已大致都看过了,这些人差不多穷得只剩下几只羊,几匹马。除了自家的蒙古包,别的可什么都没有。大哥,在蒙古草原上,这点牲畜,可是养不活一家人的。那些人原来的部族首领。在他们这里可什么都拿不到,追回来有什么用。”
    苏翎紧接着问道:“那你是如何安置的?就算养马,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吧?且不说也得吃饭不是?”
    胡秋青略有些不安。说道:“大哥,最初我也是看着这些骑兵家眷可怜,再说。这样也好掌控那些蒙古骑兵,有家眷在。我便比担心他们会有什么反复,便答应收留他们。顺便做一些辎重上的事情,养马自然也是这些人份内的差事。谁想到会有这么多?如今大部分有家眷地骑兵。那饷银都换成粮食发放的,我又拿银子跟宰赛买了不少羊只,加上原来宰赛送的牛羊,都分给他们养着,算是凑合着能过日子了。反正眼下粮食不缺,这几千人还是够地。”
    苏翎微微掉头,想了想,说道:“这样也不是办法。上次我们见面的时候,那一路上可以算是宰赛分给你的地界吧?”
    “是。”胡秋青答道。“一直向西还有几十里都算。”
    苏翎接着说道:“我瞧着那些地方虽也有山有水,那大部分都是平坦之地,这除了草场,倒有不少地方可以耕种的。”
    “大哥,”胡秋青说道,“你是说让他们都种地去?”
    “对。”苏翎说道,“这次广宁一带的军粮之所以多,是因咱们占了便宜之故。如今朝廷都指望着我们收拾辽东残局,这后续兵马不会再调了,再说,那沈阳、辽阳一战,死地兵马也不是少数,这粮食便算是剩下了。别看现在还在运送粮草、军需,那朝廷上也不是金山、银山,我估计到了今年冬天,便不会再有这么多送来辽东了。”
    赵毅成也说道:“就算让胡德昌组织商人想办法打通商路,怕也要几个月才能见到成效。”
    苏翎点点头,说道:“所以,这富余的粮食,最多用到冬天,以后怕是没有再给你那么用了。”
    “我这回回去便让他们开荒种地。”胡秋青当即说道,“先将地开出来再说,那引水等等事情,也要趁冬天来临之前办了才好。”
    苏翎说道:“这样,你回去不仅是要开垦农田,还要修筑一座城出来。”
    “筑城?”胡秋青不解,蒙古部族地界上,可是很少有城池出现的。
    “对,”苏翎说道,“我瞧那边也有大片地树林,木材也不缺,先筑木城吧。以后那些人都在城内住着,另外,你在城内再开出一片市场来。”
    赵毅成一听,心领神会,说道:“大哥是说,以后那商队都在这座新城里交易?”
    “对,是这个意思。”苏翎笑着说道,“胡秋青,以后你那座城,可就是与蒙古人交易的地点。我们便通过这城,来慢慢进入蒙古。以往没有地方便不提,如今既然有了这么一大片土地,可是正好这么用。”
    胡秋青皱着眉头想着什么,说道:“大哥,既然要固定住处,干脆我再去开原、铁岭一带走走,顺便带回去一些汉人百姓。要论种地,还是汉人熟悉。”
    “你已去过了?”苏翎问道。
    “不止一次了。按大哥说的,先没去碰努尔哈赤留守地那些兵马,不过,那里还有数万汉人百姓。若不是沈阳也被攻陷,怕是也逃了差不多了。如今他们可是没处可去的。要带走一些,不难。”
    “好,就这么办。”苏翎说道,“还有,这牛你不妨多寻一些来,买也好,最好自己养。以后这辽东,可是最缺耕牛。”
    “是。”胡秋青口中答道,心里,却早已飞向那座屹立在平原之上地新城。
    正文 第二十九章商务二局
     更新时间:2009…9…14 17:19:18 本章字数:3442
    胡秋青在辽阳只停留了三日,便急匆匆地返回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平原。
    在这短短的三日里,苏翎又从辽东经略袁应泰处为胡秋青拿到了数道公文,以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名义,致书辽东巡抚王化贞,令其继续给予胡秋青一部粮饷、军需拨付。同时,苏翎也与辽东经略袁应泰谈了许久,最终让袁应泰不仅对由胡秋青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开启马市表示支持,并另有了新的想法。
    当然,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对朝中事务的熟悉程度,自然是不能以马市这样一见便知的名义行事,仍旧是按袁应泰说的那句话,凡事做了再说。如今只要对辽东局势有利的,袁应泰是完全赞同,并会主动补充苏翎所虑不周之处。比如苏翎与赵毅成所设想的,欲使那些山海关内的商人主动贩运商货前往蒙古交易的法子,便是由袁应泰想出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袁应泰的办法也不算是新的东西。大明朝以往便有数种令山海关内直至江南一带的商人主动运送粮草、商货前往辽东的办法,用以弥补朝廷运力的不足。不过到最后,均是因各地官吏盘剥过重,以至商人们谁也不愿干这赔本的买卖,最好的状况,也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略略持平的结果。
    这些弊端,辽东经略袁应泰当然清楚,所以,袁应泰又给少年天启皇帝上了封奏书,请求恩准关内商贩无论大小,只要愿意往辽东贩运商货的,一律放行。这不论是海运,还是陆路,只要持有特许的通关文书。沿途的关隘、哨卡均不得阻拦,并应给予相应协助。
    这封奏书是洋洋洒洒足有万言,袁应泰充分发挥了其一只笔的生花效果,将整个辽东的过去、现在、将来,是说得详而又详,弊端几何,是效果几何,都一一列明阐述。其中最重要地,是袁应泰将整个辽东日后所需的军用粮饷以及治理民事所需巨额费用,都做了初步估算。那数目当然是要吓死一应户部、兵部官员的。当然,袁应泰随即笔锋一转,转而说起这商路畅通的好处。且其能节省多少费用,也是略作估算,前后对比,这结果便一目了然。
    自然,这其中核算的银两数目到底是不是准确。已无人核对。如今单是给苏翎拨付的军饷,内帑便有三百万两,至于前面拨付的银子却换来一败涂地的那些总数。更是令一众官员头痛。袁应泰的这封奏折,无疑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当然十分例外地没有人反对。天启皇帝当即恩准。且是亲笔披红,令部当即办理。
    不过。袁应泰解决弊端的法子,是在京城设立征夷大将军商务局。专门办理关内商贩的通关文书,其辽东所需何物。需要多少,均由征夷大将军商务局核准。当然,在提出这一大明朝罕见地建议之前,袁应泰已经将所有可能的弊端都讲得清清楚楚。是故,关于此局的人员配置,袁应泰奏请皇帝恩准,由征夷大将军苏翎派专人管理,但不设品级,不设官职名称,只是一个办事之人而已。此举自然避免了其它任何人的染指企图。袁应泰更是在奏书中明言:若是要节省辽东军事、民事的巨额花费,必须另用新人,其他任何管理一概不得插手。
    按说这件事该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地名义办理更加合乎道理,但袁应泰早就预料到有此一问,是故在奏书中坦言,若要此事办得顺利,不至于到最后又落入朝中党争的老路上去,必得用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这个新人的名义办理。其中更是有惊人之语,所谓:“辽事全看苏翎,欲使辽东得百年安定,必得苏翎之名”。
    当然这句话在朝中大臣们看来,可是过分得离奇。但如今大捷地余音未了,皇上内帑是接二连三地拿出来,一改往日求二给一的态度,且那苏翎的确是取得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地功绩,就算是对袁应泰的言辞有所不满,反对地声音却也暂时没有出现。再说,袁应泰抓住了关键之处,这商务局的名字,可与军需毫无关联,这以文统武派地老臣们可没什么可挑剔的。而且,这负责之人没有品级,也没有职衔,说起来也就是盖个大印,让那些商人拿去通关而已,既不收税钱银子,也没什么其它可巴结地地方,倒是没什么人对此有兴趣争夺。当然,内里难说有没有相互盯着想找对方麻烦的担心存在。这个位置,除了想在商人身上捞点好处的人,还当真入不得朝中官员的眼。何况袁应泰奏书中已经说得明白,这事一旦办不好,那自然是管事的人贪污索贿,谁还敢自己找上门去?万一真耽误了辽东军事,可就是自寻死路了。
    这个征夷大将军商务局,既然不涉及到朝廷政事,也无关税收,且只对辽东局势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不久。当徐熙返回京城之时。便有一个太监带着从人找上门来。交待征夷大将军商务局地挂牌办事事宜。此事居然有内宫太监出面办理。可见皇上对此地重视程度。不过。这件事日后在做交待。这里仅仅略略一提。
    苏翎对袁应泰在此事上花地心思。那是多有感激。却是无法言传。自此。苏翎对带袁应泰地态度。也略有改变。至少袁应泰看向自己地那种长辈对晚辈地眼光出现时。苏翎不再感觉不适。这一步。算是苏翎将脚踏进了京城。而京城里在风月场中已经小有名气地徐熙。也换了个位置出现。当然。风月花酒那是照旧不误。对徐熙来说这可没有什么顾忌。那些闻风而来地商人。原在这些地方谈事。要自在得多。
    袁应泰做地。还远不止这些。实际上这也正是苏翎地武力之外所缺乏地部分。以一场大捷换来朝廷地全力援助。却不能保证所有地需求。正如苏翎估计地。那些运往辽东地粮草、军需、饷银。可都是有数地。能用多少。用多久。在朝廷上地官员们可都掐着指头算计着呢。而苏翎所用。却不完全是扬言地十万大军所用。如同胡秋青拿出粮食救济那些蒙古骑兵家眷一样。这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