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诸夏 >

第16部分

诸夏-第16部分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月之后他明白,自己是做不到的。
    终究后世数十年的熏陶已经给他打上了永久的烙印,这辈子除非他痴呆了了,否则绝对是忘不掉放不下的,他不能忍受这个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憋屈和无奈,他无法看着那些流离失所茫然无助的乡亲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得不到任何救援和帮助,只能眼睁睁一天天的眼瞅着自己往死亡的深渊里滑下去,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他陈晓奇是有些鬼点子,他也确实因为穿越后遗症而有了十几岁时候的记性和反应速度,他的确能够搞出这时代还不存在的东西来发财致富,这都不是问题。但是,这有什么用呢?古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只是为了独善其身也许很容易,但是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他不是生活在一个四面不靠什么都看不见听不着的琼瑶故事里,这里是活生生的现实。
    现实就是,全国四亿多同胞,百分之九十在贫困线上徘徊挣扎,现实就是,在未来的三十年内,这片土地上除了战争就是天灾**,人口几乎没什么增长,按照中国人的人口基数和增长比率看,三十年间,非正常死亡的人将超过一亿人!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两次世界大战的伤亡总人口也没有这么多,这是存在身边活生生的一条有一条生命,而不是墓碑上书本上那冷冰冰丑陋的一串数字!
    陈晓奇很清楚的一件事,是他或许有能力当一个这时代的大富豪,但是最终却会不得好死!为什么?想也知道,这时代以及以后几十年间,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还活在这片土地上,注定会卷进越来越激烈的大潮之中,不是被碾的粉身碎骨,就是身不由己被裹挟着往前走,最后到达那里,你自己说了不算。
    这个时代,想要出人头地其实有办法,因为陈晓奇知道这一切的结局是怎么样的,甚至每一个大阶段是怎么样的他都记住了,初中历史的成绩他就很不错,更不用说后来在网络上看了无数的帖子,毕竟历史话题是网民最乐意讨论的之一。
    但是,他从不认为自己有搞政治的才情,他就是一个没出厂的半成品学生而已,搞政治的精英人才,这时代是车载斗量,亲身经历了社会大变革的那些人心理和思想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后世活在什么都不知的温室里面的他们这些花朵所能明白的,贸然加进去的结果,很可能到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那么回过头来,当一个富豪吗?自己忍心看着那些贫苦的人活生生饿死在眼前也不去伸手拉一把吗?那么拉一个可以,垃十个可以,拉一百一千一万个都可以,但是有多少人是需要拉的,山东有三千万人!全国有四亿多人!他就算成为全国首富,又能拉起几个来?
    更何况,这个时代,要发财没有背景没有勾结是绝对不可能的。掌权的都是什么人?军阀,政客,土匪,地痞流氓,青帮洪门大哥,他可以想办法跟这些人拉上关系,可是然后呢?最后赚到的钱会落在他手里的有多少呢?就算赚到了足够的钱,那么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跑?往哪里跑,全世界没受二战波及的也就是美国本土,可是美国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排华!直到21世纪生活在那里的华人仍然是二等公民!华人在世界上仍然没地位!
    发展自己的力量吗?别扯了,连一个合格的政客都当不了,何谈天下大计,吹牛是不上税的,总有一些人在论坛上叫嚣自己回到过去会如何如何,陈晓奇也干过这种牛叉的事,但是现在真的回来了,他发现那一切的豪言壮语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无数个梦回的夜里,他多么想在惊醒的时候,可以看到父母那严厉的眼神,听到他们呵斥的声音,那原本是他做梦都想逃避的啊!可是现在才明白那有多么的珍贵!
    子欲养而亲不在,陈晓奇把这种思念和懊悔刻在骨头上,深深的埋在心里,每当自己快要沉入这个世界冰冷无情的现实中时,他总是及时的将那份苦涩的感情挖出来,一遍遍的呈现给自己看!看吧!这就是你曾经要放弃的一切!现在你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现实的无助和无能为力,思念的痛苦如跗骨之蛆,陈晓奇有时候希望疯狂了反而比较好,但是他做不到。刚来的那种兴奋和乐趣,在活生生的现实一步步逼近之后,他已经无路可退了,走到绝路,要么你认命跳下去,要么就自己想办法开出一条路来。先贤都是这么说的。
    陈晓奇偶尔会想起来,那个曾经骗吃骗喝糊弄了他两个多月的老道常说,修行之人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要想着逃避,要放弃一切妄想和顾虑,迎难而上,事时做事,过了一个坎,你的人生境界就会上升一格。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就选择那条看似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路走吧。
    但是他不能就这么跟陈寿亭等人说,他只是强调,这个时代中国没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所以将来要大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要想国家强盛民族富强,首先要将重工业发展起来才行,而一切工业的基础都离不开化学,并且这个领域他是非常有天赋的,所以目前最好的结果就是到美国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知识,并且看机会能不能带来一系列化工技术和工业,以此来作为支持国家民族发展的大计。
    这种说辞对陈寿亭很管用,他常常慨叹自己的能力始终有限,条件也有限,不能干出更大的事业是他的憾事,尽管他已经在尽心竭力的去做了,但终因起点太低,个人力量有限,现实情况限定,即使他成为全国最大的染厂那又怎么样?于家国天下相比不过一点一滴而已。并且在卢家驹的解释下,他明白了什么事重工业,重工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中国一片空白的残酷现实,因为没有重工业支持,他们这些开厂子的无论设备还是布匹还是染料还是运输等等一切都要遭受列强反复多次的盘剥!
    明了这一切,陈寿亭才知道陈晓奇的心有多大,也明白了他苦心积虑跟何大庚搞这个春药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陈寿亭的老家周村过了个20年代的春节后,陈晓奇离开青岛,坐上了开往美国的邮轮,开始他心目中那个伟大计划。
第十九章 芝加哥(修)
    920年初,在中国农历春节过了没多久的时候,陈晓奇孤身一人到达了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ΩΩ网这时候的芝加哥,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典城市,不论是她的建设还是构成,都是目前工业国家中各方面集大成者的典范。在后世数十年后才能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楼群、钢筋水泥森林,已经在芝加哥形成了初步的规模。这个美国第一的交通枢纽,集合了航运、铁路、公路等等国家命脉,使得这里成为最为繁忙和重要的中转站。而钢铁、煤炭、农业的发展也让这里成为控制全美重要工业的核心区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里都是无可替代的。陈晓奇从火车上下来的时候,随着人流慢慢移动到出口,四下打量之后发现一个不太靠前的地方,有个人拿着一张八开大小的硬壳纸,上面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字写着他的名字“陈晓奇”。拿着这张纸的是一个穿着打扮都不很起眼的外国人,他看起来不到三十岁,身材不是很高,身体消瘦,黑色头发,面容略显得有些憔悴,一双眼睛却十分的灵活。他穿着一身很贴身的西装,外面是黑色的大衣,拿着那张纸的动作看起来有些畏畏缩缩,好像很怕被旁边的人注意到似的。陈晓奇穿着一身丹尼斯亲自制作的西装,手里提着一个这时代最常见的皮箱,头上戴着大檐礼帽,挺直高壮的身板在人群之中有些鹤立鸡群的意思。他冲着正在小心的四处张望的那个人扬手打了个招呼,而后提着箱子快步走了过去。那个来接他的外国人名叫斯特恩。麦特,是个犹太人,卢家驹的同学。几年前从德国来到美国,继承他死去的父亲留下来的一个不算大的农业机械厂,据说生意非常的一般。陈晓奇到美国来留学除了需要一份能够直接获得入学资格的邀请函之外,还需要一个美国本土的担保人(这个是不是真的俺不知道,权当这么个条件,方家切勿深究)。陈晓奇的样子令斯特恩很有些意外,在他心目中,一个从中国来的人,这时候基本上都是那种辫子刚割掉没有半点底气的猥琐姿态。看看生活在美国的那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大体就能知道。他们毫无尊严的被美国政府的排华法案折腾来折腾去,却没有丝毫抗争的能力,甚至也没有那个想法。黑人之中能出来一个马丁。路德。金,华人百余年却没出现过。除了长相以外,陈晓奇给人的感觉根本不像这时代的华人,他大大方方大步流星的走到斯特恩面前,将箱子放在地上,脱下礼帽伸出右手,用熟练的英语说:“您好!你是麦特先生吧?我是卢家驹先生的朋友陈晓奇,非常感谢您能来接站。”斯特恩给他弄得有些措手不及,怔了一下,连忙将手中的纸折起来踹在兜里,然后伸出手来,突然意识到戴着手套很不礼貌,马上摘下来跟陈晓奇握手:“你好!哦!我是斯特恩,你是陈先生?欢迎来到美国!”陈晓奇微笑道:“您一定等了很长时间了吧?这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斯特恩摇摇头道:“这没什么,你坐了很长时间的车,一定是很累了,我们先去喝点热茶休息一下。”说着,斯特恩扭头领着陈晓奇穿过熙攘的人群往车口外面走去,他似乎一点都不想在这里呆似的,特别是身边有陈晓奇这么个很显眼的东方人的时候。
    这时候的芝加哥,已经是汽车满街跑的时代,宽阔的街道两边十几层的高楼比比皆是,各种工业产品的销售店铺更是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如果是一个真正从中国出来的人,这时候只怕已经给这丰富的不像话的叫不出名字来的产品给弄的晕头转向了。陈晓奇却是看惯了超级市场的穿越者,除了风土人情,没有什么现在的工业产品能够引起他的兴趣,更不要说让他惊讶了。他只是在通过观察到的各种产物来判断这时候的工业发展水平,借此来不断更正规划自己的计划。斯特恩从街上拦了一辆出租车,两个人挤在没有空调暖气透风撒气的T型车里面,透过平板的玻璃望着外面湿漉漉的街道,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这话,彼此借着一些毫无用处的废话来减少初次见面的陌生感。斯特恩没有将陈晓奇送到哪家旅店宾馆,而是直接将他送到了自己的家------一座位于城市边缘的小工厂里面。这就是他来到美国之后接受的父辈的遗产,这个总价值没有5万美元的机器工厂看起来一点都不精神,这跟正在蓬勃发展迅速拔高的美国经济大环境有点不相称,不知道他是那里出了毛病。
    不过就陈晓奇这见过金融危机也见过经济大爆发的人感觉上,这个厂子有一股子颓废破败的气息,一切看起来都是有气无力的。如果是一个发展良好的工厂,不会是这种连路面都不太洁净,不是周末时间却没有任何工人在开工,作为生产机械的工厂,门口已经有很长时间没什么车辙出现。
    综合这些因素,陈晓奇认为,这个斯特恩同学似乎混的不大好啊!不过,这倒是个好消息,可以利用啊!没有结婚的斯特恩跟母亲住在一起,所谓的工厂实际上只有一间长长的厂房,而他们居住的那间有些老旧的两层带阁楼的楼房则在另外一边,工厂和住房共用一个大门,中间是一条石子铺成的便道,院子里面种着几棵陈晓奇不认识的树木,大冬天里面光秃秃的,显得有些萧瑟。陈晓奇略微打量一番这个总体色调有些灰暗的院落,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只是闷着头跟在斯特恩身后进了小楼,进门拐弯是一间客厅,绒布的沙发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大壁炉,里面正烧着大块的松木,熊熊火焰带来的温暖驱散了外面的严寒,一股木材特有的清香味充斥着整个空间。斯特恩的母亲对于陈晓奇的到来表现出十份的热情,她殷勤的帮着陈晓奇将西装和围巾脱下来挂在衣架上,又帮他把箱子提到楼上客房中,把他按在沙发上,端上热腾腾的咖啡,嘘寒问暖的,完全将他当作了一个很尊贵的客人,这让陈晓奇有些受宠若惊。斯特恩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或许他已经习以为常了,或许根本不关心。总之他熟视无睹的将自己一身被寒风浸透了的衣服脱下来挂好,在壁炉那里靠着,用热气将全身寒气驱散,然后自己端了一杯热咖啡慢慢喝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陈晓奇看。陈晓奇一边客气的应对着斯特恩母亲的絮絮叨叨的问候,一边用眼睛余光不漏痕迹的打量着这客厅的装饰摆设。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个非常一般的家庭,所用的家具器皿乃至装饰朴实无华,除了一些犹太人特有的民族特色的装点摆设以外,似乎跟中下层的美国家庭没有什么差别。看起来,除了这栋小楼和外面的工厂,斯特恩一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十分宽裕。斯特恩在沙发上坐下来,正面面对陈晓奇,用不是很标准的英语问道:“陈,卢先生在给我的信上说,你是接收到了伊利诺伊大学的邀请函来留学的,是吗?”陈晓奇道:“没错,因为我在有机化学上面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和发现,得到了罗杰。亚当斯教授的认可,他特别提出来同意我的留学申请。”“哦,那很了不起。”斯特恩似乎并不知道亚当斯是谁,他只是点点头,又道,“现在离新年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你打算做什么呢?要不要找一位家庭教师来帮你补习一下基础的功课?”陈晓奇笑笑道:“这个并不是很要紧,事实上,关于大学的一些基本课程我都自学过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既然我现在要住在你这里,打扰这段时间是很过意不去的,不如我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斯特恩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随即黯淡下来,只是淡淡的说:“哦,是这样,也好。不过你要知道,我这里是做农业机器的,你对这个熟悉吗?”陈晓奇摇摇头道:“这个不是我的特长,实际上我没有学过机器制造。我知道你在德国读的工科,对于机械应该比较了解,这方面我还要向你学习,不过我可以给你提一些有用的建议,比如说机器的研究方向什么的,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