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诸夏 >

第240部分

诸夏-第240部分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座位上。曲老慢条斯理的站起来。低声笑道:“这个小子很是有趣!搞这么一场。嗯。却是很用心思啊!”他转头吩咐那年轻人道。“老三。你马上去想办法联系一下那位陈老板。我要见见他!”
    年轻人讶然道:“老爷子。那不过是一个军阀暴发户而已。您见他有什么意思啊!您没看他那一身的打扮不伦不类的。这……。”
    曲老将眼睛一瞪。大声喝道:“恁的罗唣!快去!”挥舞起拐棍。顿时将年轻人赶的抱头鼠窜。急急忙朝着舞台那边冲了过去。
    没过多久。曲老还真就见到了陈晓奇。过程之顺利令他意外。他却是没有想到。陈晓奇之所以摆出这样的阵势来。便是洒下金钩钓金鳌。那编钟编便是用来吸引人的勾当。试想在眼下的大上海可是名流汇聚啊。满中国凡是有点本事又不甘寂寞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窝着呢。表面上他们是在租界区里躲清闲。焉知他们不是在等待机会呢?
    陈晓奇在中国茶楼里面接待曲老。一见面他便先给老人深施一礼。给老头吓得不轻。连忙阻拦:“哎哎!这是作甚!陈大老板。切切不可如此!小老儿不过是一个土埋半截地老朽之人。当不得你这般礼数!”
    陈晓奇直起腰来笑道:“老前辈如何当不得?今日宾客千百。能一眼认出这编钟。能欣赏其中妙韵地不过是您老一人而已。便是这份知音之情。也当得我以此大礼相谢了!”
    曲老苦笑着摇摇头。在那个年轻人老三的搀扶下入座。早有人沏茶伺候。用的却是今年的雨前龙井。在这里能喝到。可算是十分名贵了。
    曲老也不谦让。冲泡之后静看茶色品茶香。待到茶味充盈满屋皆是沁人心脾的清新味道时。方才长叹一声道:“陈老板可谓用心良苦啊!”
    陈晓奇眼神一闪。装作不明所以般的问道:“哦?曲老何出此言呢?愿闻其详!”
    曲老摇摇头。呵呵笑道:“彼此心中有数。说破了便不值钱了。唉。可惜啊。当今天下举世滔滔。有你这份心思还能实心去干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人人皆知在名利权位上做文章下功夫。又有几人真心对我中华一脉文明操心费力啊!”
    陈晓奇道:“此话晚辈不敢苟同!现今忧国忧民者纷起。仁人志士还是所在多有。曲老独夸我一人。为免有失公允啊!”
    曲老将老眼一瞪。吹胡子高声喝道:“有何不妥?但见得一个个崇洋媚外奴颜婢膝。为取悦洋人不惜出卖国宝抛售文物。更有甚者还慷他人之慨。将我中华子民数十代辛苦钻研之技艺随意泄露他国。如此荒唐透顶之勾当也敢称忧国?此乃卖国!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首先当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人再好仍是他人。艺术无国界。艺术品是有国界的!”他扭头冲着老三。声色俱厉的说。“你给我好好记住这一条!不管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事。要先想一想自己地身份!”
    老三唯唯诺诺的应下了。陈晓奇微笑着抚掌赞道:“说得好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谨记我是一个中国人。曲老。您的话让我想到一首歌。那是一位很多年以前去到美国留学的前辈。虽然他最后不行死在了异国他乡。但是他创作的一首歌却传了给我。歌曲的名字。就叫我的中国心”
    说罢。他随后唱起来后世传唱大江南北天涯海角的张明敏地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地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唱着唱着。陈晓奇的眼泪忍不住流出来。而曲老听得一阕。顿时站起来。双手紧握老眼凝神。随声附和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两人唱了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大。很快便穿出茶楼。传到外面的其他厅堂馆舍。曲老家地老三和其他屋里屋外的年轻人听得越来越激动。最后一起和声唱起来。声音直冲屋顶。震荡回旋着将整个餐饮区传遍!
    此时。正是参加发布会的人参加酒会或者其他茶会的时候。长夜正夤。大家都没走。这突然传来地一首曲子原本还略显嘈杂。但当他们听清楚了歌词的时候。几乎所有地中国人都站了起来。更有一些年轻人和中年人听得浑身抖颤。他们被今晚一夜展示的华夏文明刺激的热血***正无处发泄。此时突然闻听此曲。仿佛一下子打开了胸怀。当即击节高唱。大声应和起来!
    “流在心里地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数百中国人同声高唱一曲。声震霄汉。有许多原本已经步出厅堂准备离去的人顿时被吸引住了。这简短的歌词。简单的旋律。却唱出了他们横亘心中多少年的郁愤。希望。怒气和不甘。这亢然唱响的高歌便似一道惊雷。一片飓风。一声慨叹。顿时劈开他们的心田。将一旺清甜的流水注入进来。整个人。又活了。
    《我的中国心》!这一首歌。只用了半个晚上的时间。就传遍了上海滩。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传遍了全中国!
    曲老唱的声嘶力竭涕泪纵横。他们那一带最早的留美孩童。不但被提前召回。还无端的被冤屈谩骂责问。一生报国心不能施展。一腔救国梦不得彰显。徒劳的看着山河破碎家园零落而无可奈何。那样的心情。那样的郁愤。数十年不得解脱。曾几何时。午夜梦回的时候。犹记起当年少年得意。也曾挥斥方遒。雄姿英发。但现实却是那么的残酷。一年年一次次的在他们心上划下血淋淋的口子。久久不能愈合!
    此情何以堪?可是在今天晚上。他却看到一线新的希望。一种沉寂了数十年的气息在胸膛里涌动。原本已经流干了泪水的眼睛重新潮湿。久违了的陌生的**了。却又回到了身体里面。哪怕只是暂时的。哪怕只是一个梦呢。但是他终究是出现了啊!
第一百九十七章 转折点
    这时代的中国精英,绝大多数都是留学归来的,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留学西方国家的那些人,亲眼看到世界的巨大反差,看到自己国家的衰落残破,那种锥心的痛苦是无法形容的,除了少数留学日本的被洗脑的脑残体之外,他们其实都有一股为了国家而奋斗的愿望!只是在现实的巨大压力之下,他们无奈的选择了麻木和妥协!
    一场重温大唐盛世的展览,一曲激扬志气的慷慨悲歌,唤起英雄中国人心中多少年夜不曾消磨的志气和勇气,不该如此沉沦啊!不该就此放弃!我们的国家还在,我们的民族还在,我们的亲人同胞还在!我们仍然有希望!
    感情是这样一种东西,他可以传染,可以宣扬,可以影响其他的人,当你真的用心去表达的时候,就一定可以感动其他人。
    曲老好不容易止住了悲情,精神有些衰老,神情有些疲惫,但是他的眼睛却是少有的明亮,他那干瘦的手用力的攥住陈晓奇的手,急切的问:“这是哪一位前辈做的曲子?太能契合我们这些人的心思了,我一定要谢谢他!”
    陈晓奇将他安抚下,叹道:“这是一位叫黄的前辈所写的曲子,至是可惜啊,他已经不在了!
    曲老击节叹道:“这位前辈文采斐然,定时一个绝世的奇才,可惜啊天寿不永,我等无缘相见!小陈啊!你的所作所为我都看到了,很好!当年我们那么多前辈没有做到没敢想做的事情,而今你都做到了!我们都老朽了,别的办不到,便拼着一把老骨头给你呐喊助威也是好的!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尽可以找我们来商量,不过有一样,你日后不可再将那些编钟编拿出来滥用了!此等重宝,岂可这般折损!”
    陈晓奇大汗!这位老前辈说话够直接的,他可绝对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意外收获啊!曲老什么人他还没打听明白。但是这个岁数的早期留学前辈,那是个顶个的高人啊!跟詹天佑那些人同一时代地留美幼童,那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才啊!虽然现在他们都老了,但是别忘了,他们的资格在这里摆着,门下晚辈学生多不胜数。若是他们巨臂一挥,那自家需要的人才还不滚滚而来啊!
    他大喜的说道:“多谢曲老前辈的提携!晚辈感激不尽!不过那编钟,那是我找人做地赝品,并非珍品那!”
    曲老眼睛一瞪,斥道:“你少蒙我!若不是埋藏千年的真品,如何发的出来那堂皇正大幽古浑朴之音?莫欺我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我还不糊涂!”
    陈晓奇大汗!这老人家真的就有这么好的耳朵啊!你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欣赏一下就好啦嘛,干嘛听得这么真切呢?那两套古家伙倒真的是从地里扒出来的原版货色,陈晓奇不是不想仿制,但是一来时间不足。而来,这玩意道道太深了,没那水平的谁搞的定啊!
    不过他主意转地很快。马上笑道:“这个事出有因嘛!不过曲老是行家里手,若是您有闲的话,可否给我们晚辈一些指导意见?这国家重宝,不可随意动用我也是知道,但是无奈手边无人能做的了做得好这样地事情啊!”
    曲老这才满意地捋着胡子道:“老朽可以考虑去济南转一转!听说你建了一所国学堂。连章老先生都去了?还有一座博物馆和藏书楼?嗯。老朽到要去看看都有些什么珍奇宝贝!”
    陈晓奇乐道:“到时候晚辈一定恭迎您地大驾!”
    到此话一说开。相互之间再不陌生。谈论起来便也无拘无束。曲老多年以来地心结终于有了打开地机缘。便不肯错过。顿时跟陈晓奇敞开胸怀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
    曲老是最早一批留美地人员。不过他不是官派地幼童之一。而是家族跟风派出去地。回来之后他们这些人就被永久性闲置。直到满清灭亡都不得重用。半生憧憬都被耗费在毫无意义地等待之中。除了将希望传给下一代之外。他们没有别地选择。旧有地思想已经彻底限制住了他们地思想和作为。他们也只能在午夜梦回地时候涕泪沾巾。
    没有别地出路。潜心研究救国之道外。曲老这样地人。许多人都用一生在考虑出路。国家地民族地自己地。剧烈地文明冲击导致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跟大多数人一样。只能寄希望于另一个圣人出现。因为中国传统思想中。“五百年有圣者出”。算起来时间正好差不多。
    不能说这个时代地人可怜愚昧。因为后代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才这么说。这些一生只想国家民族强大复兴地人。不管他们做了多少。哪怕没有什么成绩。都是非常令人景仰地。决不可随意诋毁。
    曲老答应陈晓奇,会择时间北上山东,做长时间的逗留,或许还会请上二三好友,携带些后辈子弟。
    第二天的报纸对于这一次的发布会分别用头版头条大字宣扬,其中中国国内的报纸多半是褒奖地态度,什么“重现大唐风韵,复苏华夏文明”啊,什么“展示国人志气,一表中华风采”,等等不一,但也有少数地报纸用很“冷静”很“理性”的语调宣称,此时都是民国17年了,仍有一些人抱着过去那些腐烂不堪地东西不放,如今日本已经大大的强大于我国,某些人却仍执着于很久以前凌驾于人家之上的那点优越感,莫不知道当今世界是人人平等了的么?
    西方报纸的态度就没有那么暧昧了,比如法国《时报》记者就用夸张的语调说“当发布会结束之后我走出会场,平生第一次发现整个世界失去了色彩!以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苍白!中国,唐朝,他让我们记住了,人类的服装文化可以是这样的绚丽!”
    英国的《商报》用相对冷静的口吻称“不可否认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是璀璨和繁华地,那些美好的东西的确值得我们去赞美的,但是应该注意到,这似乎是中国人的一股怀旧风潮的风气在复苏,他们怀念那个曾经让万国来朝地伟大时代。”
    美国《邮报》说。“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类似唐朝一样的东西方文化汇聚时期,无一例外的都强盛而且繁华,很可惜他们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会。不过不能否认,文明和文化的美丽是属于全人类的这句话非常正确,尽管美国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但这并不妨碍美国可以汇集全世界最好的文化并创造出最灿烂的新文明。顺便说一下。那些衣服实在是太美丽了!我想每一个女人都应该喜欢穿着它参加宴会地!”
    “路透社”很犀利的指出,“举办这场盛会的背后支持者,那位著名地发明家陈先生,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粹主义者,在他的心中肯定还涌动着一千年前伟大帝国时代的情怀,现在他正在用实际行动推动着新帝国的崛起!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广泛注意,在全世界普遍走向文明的时代,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古老文化悠久的生命力是会产生非常巨大地力量的,我们担心它或许在有一天会挑起新的文明战争。一如当年的十字军东征。”
    日本的“读报”酸溜溜的说:“日本是最完整的继承了远古中华文化的国家,我们可以在日本的每一个角落和日本人地生活中处处看到这种优秀的、传承了几千年的伟大文明的痕迹,而现在的中国早就丢失了他的一切!所以说。日本才是东方文化的正朔,那些试图打破历史的必然结果去妄为的人,注定是要徒劳地失败!”
    《字林西报》用生活在东方地西方人的视角提出疑问:“在新地时代,中国人还没有从清国倒塌的灰烬中站起来,他们在茫然的寻找出路,包括整个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体现在他们的穿衣上面,从1911年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切的无所适从。商人们和守旧的学者们仍然穿着清朝的长袍马褂,女人仍然在裹脚和穿着肥硕的大裤子,官员们则是清一色的西装,学生们却穿着日本学生军的制服,而从皇宫贵族传过来的旗袍正在悄然兴起,革命党们,却穿上了被称为中山装的制服。但是在山东,广大的学生们恢复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服和汉礼,他们身上带着刀剑行走在大街上。脸上非常的自信。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个纷乱的年代,三千年的帝王统治被推翻了,新的民主政治他们远没有适应过来,我们不得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