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2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方便绳」,这方便是什么?方便才能教化众生。钻燧取火,这个钻它有个绳子拉著的,那个钻我们在图画里面看过,实际的我没有看过。我在澳洲看土著钻木取火,他是用手钻、用手搓,他不用绳子。手搓当然是很累、很辛苦,如果用绳子的话就方便多了。现在绳子也不用了,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现在钻东西用电钻,电钻我们是常常能看见的,很坚固的水泥都能够钻穿。方便是讲起用,善巧方便,巧是巧妙,善是恰到好处,不过分,也不是不及,恰到好处,称之为善巧。方是方法,便是便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最适当的方法。由此可知,最适当的方法不是一定的,也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不同,这个方法一定是与人、时、处、事统统都能做到恰到好处,这叫善巧方便。
  善巧方便是智慧的运用,没有智慧就没有善巧方便,智慧开了才真正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在佛法里面,具体的表现在哪里?具体表现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这叫善巧方便,这是真实智慧。佛法里面常常用医生、大夫来做比喻,佛是大医王,众生都是病号。这些病号去见大夫,大夫给他把脉,大夫给他开方子,每个人的处方都不一样。可是你服了他的处方,药到病除,就恢复健康,就恢复正常,这叫善巧方便。不是这一个方子什么人都可以用,没有这个道理的。
  净宗法门也是善巧方便,也不是一个方子,这个我在讲经教学的时候都跟同学们说过。譬如《弥陀经》,我们初学的人,《弥陀经》会念,意思不懂。我们学《弥陀经》跟谁学?你得去找个老师,老师找多了也要出毛病,每个人讲的不一样。自古以来,《弥陀经》的注解有很多种,我们要依,「注於一境」,依一种你就会有成就,依一家之言。这个老师虽然不在了,我们做他的私淑弟子,就像孟子一样,孟子私淑孔子。孟子跟孔子相去一百年,所以孟子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不是同一个时代。我们可以跟莲池大师学,莲池大师的《疏钞》,我们就用他的注解;或者跟蕅益大师学,蕅益大师有《要解》,这就对了。
  这两个人,我是依这两个注解,我学《弥陀经》依两个注解。两个注解不能同时学,同时两个人不行,一个老师。我是先学莲池,学莲池我学《疏钞》、讲《疏钞》,讲《弥陀经》完全依照《疏钞》来讲解。我好像是讲过二遍,第一遍没有录音,第二遍留著有录音带。然后我再学《要解》,《要解》好像也讲过二、三遍,再把它会合起来,这才行。不能同时搞许多这些注解,同时搞许多注解就变成大杂烩,那是吃力不讨好。这一家这么讲法,那一家那么讲法,讲到之后让听众无所适从,不知道跟哪个学好。所以只能够取一家。
  这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你讲佛教的经论一定依靠一个注解,而且老师教导我们,要依古注最好。古注什么?古注是经过历史考验过的,多少高僧大德们他们看过,如果有问题,谁传他的东西?怎么可能入《大藏经》?一定是历代祖师大德读了都佩服、都赞叹,都依照这个学,才能入藏永久留传。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就是历史的见证,我们从这里断疑生信,这些都是属於善巧方便。我们自己得利益,我们要把自己修学的经过、方法、受益转告别人,劝导后学,提供给他们做参考,这都是为人演说。
  精勤,发愤努力,才会有成就,如果懈怠,常常中断,就很难成就。我们在一起学习,我也常常有些事情,不得不中断几天。这次有一次环球旅行,我们中断了一个多月,我很难过,希望以后我不再中断。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我还是愿意天天跟同学们一起来学这部大经。这个大经我们参考的资料主要是清凉大师的,用李长者的做为补充;大概取清凉大师的应该是十之八、九,取长者的则十之一、二,做补充。这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清凉大师的注解很丰富,诸位要愿意学习,自己可以去看,不难懂。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勤首菩萨偈颂第五首,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如人持日珠。不以物承影。火终不可得。懈怠者亦然。】
  这个比喻,清凉大师讲「阙缘求火喻」。『日珠』就像现在我们所用的放大镜一样,我们这边也有放大镜。放大镜如果放在日光之下,我们把焦距对准,下面一定要有『物承影』,这个「影」就是太阳的焦点,很快它就会被燃烧,一定要有物。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物者,艾等也」,艾是艾草,很容易燃烧的。如果没有艾草在底下承,火起不来。譬如,我们把太阳的焦点放在地上,地不会燃烧,泥沙不会燃烧,石头也不会燃烧。一定要有这些草木,就是可燃性的这些东西,它就很容易烧起来。这是用这个比喻,虽然有日珠能够把日光聚集,底下没有可燃物,就缺这个缘。『火终不可得』,火燃烧起来是不可能的,不可得。用这个来比喻『懈怠者亦然』,这都是比喻懈怠。为什么他接触圣教而不能成就?缺缘。
  下面注解说,「教诠圣道」,这个教就是经典,所以说文以载道。「等彼火珠」,等於聚集日光的火珠一样,用这个来做比喻。「要持向智日,以行承之」,这个意思就深了,这就是佛「四依法」里面的「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后面还有一句「依智不依识」。一定要持向智日,日是比喻光明,光明就是表智慧。重要的是「以行承之」,承就是可燃之物。行是什么?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什么?就是前面清凉大师开示里面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像火焰燃烧起来了,真得受用,「则圣道火生」。如果不明这个道理,「空持文字,不能决择,心行乖越,道何由生」。《华严经》念得再熟,念得能背诵得一个字不错,智慧不开。为什么智慧不开?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经上讲的都相违背,此地讲的道,道是真智慧,怎么能生起来?由此可知,要想修道有成就,行重要!行跟解要相应,你不解你就不能行,但是不行你就不能解;解跟行相辅相成,解帮助行,行帮助解,道业就有成就。这个一定要用工夫,一定要用时间。
  佛道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像大乘经上所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我们现在人讲的福报,这个福报多大,没有人能相比。《无量寿经》上有很好的比喻,它从一个帝王(世间的帝王)跟一个乞丐,两个在一起做个对比。乞丐站在帝王边上,那个福报大小就太明显,很容易能看出来。人间的帝王要跟忉利天王两个相比,忉利天王就像国王,人间帝王就像乞丐,不能比。忉利天跟第六天王相比,忉利天王就变成乞丐,第六天(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就像帝王一样。第六天王要跟大梵天王相比,大梵天王是帝王,第六天王就变成乞丐了。大梵天王跟摩醯首罗天王比,摩醯首罗是帝王,大梵天王又变成乞丐了。一层一层比较,比到这个地方佛就说了,摩醯首罗天王要跟极乐世界往生的这些众生相比,极乐世界往生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福报像帝王一样,摩醯首罗天站在他面前就像乞丐一样。
  这段经文很重要!古大德常讲,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所以古大德把《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你说有没有道理?《无量寿经》这段比喻,把大乘教里面的富贵显示出来了,这个富贵怎么能比?三界六道没得比!你要不要?你要是要,你就得真干!所以这是激发人的勇猛精进。这是什么?这是自家本有的。你说,我能得到吗?不是向外求的,向外求的难,求人难,登天难,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一切众生个个具足。所以《华严》、《圆觉》,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还争什么?你自己本性具足圆满的智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自性本来具足的德能,具足的相好、福报,也跟十方诸佛完全相等,丝毫差别没有。
  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佛是一句话把原因说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坏在哪里?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把你自性智慧德相统统盖覆住;它有,没有丢掉,但是不起作用。就像太阳一样,太阳没有失去,今天下雨,一片乌云把太阳遮盖了,这片乌云就好比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教导我们,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破,然后告诉你毛病发生在哪里。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无量智慧德能就现前,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都不能比。
  可是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难在哪里?难在我们的习气太重。我们对於圣教、对於佛菩萨的话半信半疑。你真的相信吗?真相信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就说明你没有真信,没照做,心行不相应,「心行乖越」,不相应。所以说实在话,不相信。真相信,哪有这回事情?以我们现前修学,障难太多,障难根源有三种,这是我们常常讲的病的根源。第一种,生活没有规律,饮食起居不当,容易得病。这些病是属於生理的,你要找医生替你诊断,帮你治疗,这个病医生能治。
  第二类的病,业障。第二类是讲冤亲债主,冤冤相报的这种病,就像《三昧水忏》里面讲的悟达国师,得的人面疮。他是国师,帝王尊敬的老师,全国最好的大夫,最高明的医术给他治疗,束手无策,治不好。为什么?冤亲债主附身,他不是生理的病,不是医药能够治疗的,医药达不到的。这一类的病找医生没用处,应该用什么方法?要调解,把这个怨化解掉,你的冤亲债主离开,不再找你麻烦,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悟达是一代高僧,传记里面我们读到,他十世修行,你看看不是一世。修行前世有因,一世修行,小和尚,很难得,道心很坚固,这一生没有造太大的恶业,来生还得人身。我们就晓得他那一生修得很好,五戒十善完全落实,可以打到满分,来生果报在人天。他有道心,不希求人天福报,他还想继续修行,所以他来生虽得人身他又出家了。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到第十世,累积的德行、智慧、福报成为国师,帝王师。
  你们从这个事实去观察你就了解,世出世法都没有例外,成就哪里是一生的事情?所以你不要轻易看到在这个世间他做个县长、做个省长、做个部长,没有五、六世以上积功累德,他哪有这么大的福报!无论是像过去帝王任命的,或者现在是民选的,统统都是有福报,不是偶然的;要做到帝王,肯定是十世以上。你拿悟达国师这个例子来看,我们就很清楚、很明了,没有十世以上的积功累德,做个国家领袖,没那么大的福报。
  我们细心去观察,修因证果。所以,一个人成阿罗汉、成菩萨、成佛,经上讲的,无量劫来修积的功德,你才会成就。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开悟了,明心见性,我们是在这一生看到他的结果,你没有看到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修因,你没看到。你要看到前面前因,你才会点头,应该这要成就。那就不是十世、百世,不是,一百世不行,一百世的修行能够明心见性,那我们大家统统都有分。正是经典里面所讲的无量劫,多生多劫的修行,累积到今天开花结果,哪有偶然的?哪有那么容易的?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净宗法门,能相信,能欢喜,能读诵,能理解,不是容易事情,诸位想想,至少也是过去生中十世以上。十世为什么比不上悟达国师?悟达国师十世是连起来的,这个效果就大了。我们这个十世、百世不是连起来的,就跟这个比喻讲,我们是断断续续,这是不成就的原因。我们过去生中学的,又隔了好几世,因为你所做的恶业。轮回的事实真相,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强者先牵」,你的业力,你的业力哪一个强先到哪一道去。我们今天虽然修行,我们的贪心很重,放不下,来世呢?来世就到饿鬼道去了,到饿鬼道去的时间很长,我们的修学中断了,这一断断的时间很长。所以这一生得人身,还是过去多劫以前的善根又续上,很难得!又续上了。
  续上,我们自己想想看,我这一生命终之后,来生能不能得人身?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得人身要中品的十善五戒,上品的五戒十善生欲界天。也就是说,我们的十善业跟五戒,中品,能不能打个七、八十分?自己跟自己评分,如果摇摇头「我达不到」;换句话说,来生人道不能得。人道不能得,一定堕三途,一堕三途,又中断了。这不就跟取火一样吗?为什么火烧不起来?才有一点热度,马上就歇下去,就中断了;一中断,中断的时间太长。每次才有一点点温度就放下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悟达国师厉害,他连续十世不中断,这个厉害,这是修行人当中非常希有的。我们看看这一生当中,真的有智慧,真的有福德,那就是什么?至少悟达国师一类的人物。他还遭难,十世,冤家债主没有放弃他,还想报复,你说这个仇恨多深。所以,佛祖、世间的大圣大贤都教导我们,不可以跟一切众生结冤仇,冤仇容易结,很不容易化解。当你真的有道行的时候,就是你用功很如法,确实有护法神保佑你,虽然有很多冤亲债主,不能够靠近。可是你稍稍有念头不如法,护法神就离开了。悟达国师是因为皇上送他一个沉香宝座,就是太师椅,这个太师椅是沉香雕的。诸位想想,沉香多名贵。他接受这个宝座,傲慢心生起来了,觉得自己是皇上的老师,这个世间所有出家人哪个人能比得上?这一念心生起来,你看分别执著现前,护法神离开了,你道心没有了,心不清净了。
  冤家债主找上身来,在周边绕十世,有护法神,没有办法接触;现在护法神一离开,立刻就找上身,来报复,要他的命。当然,这种修持也不容易,佛菩萨当然也会照顾他、怜悯他,所以有位阿罗汉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