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419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跟前面正好相反,供斋的斋主,或者是看到他的家人,没有惭愧心,不知耻,见到这样的人引发的大愿,『舍离无惭,住大慈道』。我们在讲这个之前,前一首偈后面,清凉大师《钞》里面有一段文我们把它念下去,就是《净名经》所引的。「净名云,所见色等者,即迦叶章,令迦叶以空聚想入於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等」。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是引用《净名经》所讲的。下面就是和这部经上所讲的,「是故藏护诸根,则不犯尘境,成六自在王,岂为六贼所劫夺耶」。总的意思来说就是六根不染尘境,六根在六尘上得到解脱,所谓是得六种自在。根在色上解脱,眼根在色尘上解脱,耳根在声尘上解脱,鼻根在香尘上解脱,舌根在味尘上解脱,取这个意思。
  怎么解脱?不分别、不执著就解脱。你要分别执著就生烦恼,你的意识就被外面境界所转,那就很痛苦。如果你看穿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所以只要分别执著才起来,你就想到《般若经》上总的纲领。六百卷《大般若》我们读了之后也做一个总结,我的总结都很简单,「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起什么分别执著?分别执著也不可得,也是无所有,毕竟空,你心才定,定生慧,这才是真正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藏护诸根就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前面的一段意思。所以佛法它的殊胜,把最巧妙的方法(这是佛家讲善巧方便)都教给我们,问题就是我们要真正能认知,就是你要认识,你要知道、要明了,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去落实。
  修行决定离不了境界,《楞严经》上讲得好,成佛也好,堕三途也好,统统都是六根。六根用得正就成佛、成菩萨;六根用得不正,迷了,用得不正那就是三途,所以总离不开六根。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六根对六境就要懂得修行,决定不迷、决定不邪、决定不染,你就把修行总的原则抓住了。总原则就是三自皈,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所以三自皈是觉正净。翻邪,邪就是觉正净的反面,反面是迷邪染,我们要把迷邪染转变成觉正净,这叫翻邪,翻过来。在什么时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之处,你要懂得把它翻过来。这起心动念起什么心?起了贪爱的心,起了自私的心,起了自利的心,这就迷了,这就邪、染,这就迷邪染。这种心一起来,立刻你就想到觉正净。提不起觉正净,念佛的人有一个好方法,立刻提起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这要晓得。这个名号是梵语,它的意思,阿翻成中国意思是无,弥陀翻成中国意思是量,无量。佛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是觉。无量智、无量觉。南无是皈依的意思。我要皈依无量智慧、无量觉悟,就把你那个妄想分别执著压下去。念久了,它就产生力量,只要念头才一起来,善念是三善道,恶念是三恶道,不管善念、恶念统统把它伏下去,你就离了六道,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超越六道轮回的捷径。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第一个不贪恋身体。所有一切罪恶的根源,《八大人觉经》上讲得好,「形为罪薮」,所有一切的过失都是为贪恋这个身而来的,你们想想看对不对?贪财为了这个身,贪色也为了这个身,好吃为舌头,喜欢舒服一点,都是为这个身。这个身是造一切罪恶的根源,所以佛法第一个叫你破身见。《金刚经》,这在中国是最流行的、最普遍的,几乎是学佛必读的必修科,有它的道理,为什么?它破这些执著。佛教菩萨、教修行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无寿者相」,先从无我相起。无我相从哪个地方下手?无自私、无自利,从这里下手。我平常勉励同学们的,放下自私自利,这是修无我相,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们从这里下手,《金刚经》这四句才能落实。这四句落实了,给诸位说,至少是须陀洹果,圣人,超凡入圣,在《华严经》上讲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那是《华严》的当机者。你不从这上去做,你就没有法子。
  所以我常常讲,这些佛教我们随缘不攀缘,物质的生活尤其要懂得这个道理,你才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不被外面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楞严经》上讲得好,「若能转境」,它叫转物,我常常讲境界,「则同如来」,这个如来就是初住以上的菩萨都称如来。所以《华严经》上讲如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如来,都是真佛不是假的。相似位是四圣法界,一真法界是分证位,为什么叫分证?因为他的习气没断。我们这也报告多少次,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对他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一点妨碍都没有,应以佛身而度者,他就可以现八相成道,现佛身来度化众生,初住菩萨,他在作用、德用上讲跟究竟圆满佛没有差别,所差别的是什么?他带习气,究竟圆满佛不带习气,这个道理我们前面详细跟诸位报告过。所以我们要懂得下手之处。下手之处,在物质生活上决定没有丝毫贪恋,有,很好,很方便;没有也好,省事,这样的心态,你说你多快乐!你多自在!你不会被这些虚幻的东西受了累赘,生起烦恼,那你就错误。有没有都无所谓,然后你烦恼轻,智慧增长,智慧才重要。
  智慧现前了,那我们学佛的人,尤其是研究教、讲经的人,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经典,经典可不可以要?要不要?可以不要,智慧开了就不要。怎么知道可以不要?你想想《坛经》上讲的,六祖能大师他要不要经典,你就明白了。再说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要经典干什么?他要智慧,他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必要书本,有了书本见不了性,明不了心,为什么?法执。执著有两种,我执、法执。所以《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能执著。所以经典用来做什么用?接引初机的,接引初机它非常管用。好像我们这批小学生,小学课本重不重要?重要,拿这个教他,他要升了中学,这个东西有没有用?没有用。他念中学,小学课本他都不要了。我们都不如他,我们升了中学,小学课本还不丢;上了大学,中学课本也不丢,这就糟了,智慧就不开,永远升不上去。背著小学课本的时候升不了中学,背著中学课本就升不了大学,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开悟的人舍得干干净净,就开悟。你看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你看他老人家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大师没有开悟,他背的包袱很重,你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就想他背多大的包袱。能大师聪明,全部丢掉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多么干净!你从这去体会能够体会到迷悟的境界。
  我们没有学别的,我们就要学舍、学放下。我们在初学的时候真的也费了很多苦心搜集很多资料,相当丰富。我怎么个舍法?我现在建立净宗学院,净宗学院,寺院有藏经楼,我们叫图书馆,全部都送到图书馆,都交给净宗学院帮助初学,这在佛法讲法布施,要布施得干干净净。所以要知道这个东西接引初学,没有开悟管用。可是开悟的时候你要舍,你不舍,你开不了悟。我执要放下,法执也要放下。我执放下,法执不能放下,有定没有慧,那个定是伏烦恼不能转烦恼,慧能转烦恼成菩提,这个重要,所以我、法都要放下。
  经书展在这边看看很欢喜,可不能执著,执著里头就看不出味道。你要完全没有执著,经书一打开,里面无尽的趣味,所以我也常常跟大家报告,长说短说,深说浅说,你真的得自在。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是本能,自性本来具足的。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的相好,为什么我们今天都失去?佛讲得清楚,就是你有分别,就是有执著。
  分别执著里面都有我、法两大类,两种。分别里头有我、法,执著里头也有我、法,要知道全是虚妄。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应化的这些身相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佛菩萨应化那例外,没有讲,统统是虚妄,你怎么可以执著?你怎么可以分别?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放下就得大自在。有些图书我们初学佛的人还用不上,我们就送给学校图书馆,或者是地方上的图书馆,不能不舍。自己的时候,你要想真成就,一门深入。
  我这次,在前个月,四月参加杭州世界佛教论坛之后,到庐江去看文化中心,到北京去看几个老朋友,他们邀我到云南丽江去参观,这个地方我没有去过,很向往,就顺便去看了一下。回来之后,因为看到报纸上刊登著国家要办佛教大学,好事!今天全世界可以说缺乏真正的好老师。好老师从哪里来的?还不是教出来的。哪些人能成就?有志向、有毅力的人就能成就,有信心,就是佛法讲的信愿行,具足这三个条件就能成就,世法也不例外。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学佛的人对佛教有信心、对经典有信心,自己发大愿,认真努力去勤学,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中国古人常说十年寒窗,换句话说,学习的期间不能少过十年。十年怎么样?十年专攻一部经,你才会真正成为专家学者,而且这是古大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你要想通一切经,你要学一切经,你永远不会通,为什么?你精神散乱,就是你学杂了,学太多,结果是一样都不懂。十年专攻一样,通了,这一通之后,其他的触类旁通。就像惠能大师一样,惠能大师从《金刚经》上开悟的,他能讲《涅盘经》,对无尽藏比丘尼讲的,无尽藏比丘尼听了开悟,明心见性;他对法达禅师讲《法华经》,这都没有学过的。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应该是十年,他念三千多部。《法华经》很长,七卷,一天我给他讲念一部,三千部十年,没开悟。六祖跟他讲这部经,他开悟了。你看他没有学过,他会讲。他也不认识字,让你念给他听,你念完了之后,他给你讲。这是什么?一通一切通,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八万四千法门都通,这才叫什么?捷径。你要相信,你不相信,你还要搞很多那就没法子。在今天这种教学法,一般人能接受的那真的是有善根;没有善根,没有福德,他不会相信。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同时学很多门已经成习惯,他听的、他看的、他所接触到的都是这样学法。
  我们觉得十年搞一样,这个怪事情。古时候就是这样,但是古时候这种教学方法现在已经没有,我们现在再把它拾起来。现在人认为那是旧东西,旧东西都不可靠,旧东西应当要废弃。我们细细比较,旧东西比现在新东西好用,我自己的修学就是从旧的学出来的,我老师是学旧的。方老师教我一门深入,章嘉大师、李老师都是教给我一门深入,所以我相信。
  我现在希望能够替儒释道三家培养几个好老师,我希望替儒家培养三十个人,佛家十个人,道家十个人,我来供养。真正肯学的,十年学一样,不能学多,十年专攻一样。学儒,十年专攻《论语》,十年之后,他成专家;学《孟子》的,十年专攻《孟子》;学《周礼》的,十年专攻《周礼》,只学一样,这才有成就。学佛亦如是,十年专攻《弥陀经》,他就变成阿弥陀佛;十年专攻《普门品》,那他就是观世音菩萨;十年专攻《地藏经》,他就是地藏王菩萨。不能搞多。我这种方法在四十多年前,应该可以说在四十五年前,我在佛光山教书,我就把这个想法跟星云法师谈过好几次。星云法师听到也很欢喜,他说不能做,我说为什么?不像学校。他那里搞个东方佛教学院,那时候请我做教务主任。我提出这个方法,他说那就不像学校,我说不像学校是真有受用,结果他没有采取。没有采取,我就离开,所以我在他学院里只待了十个月就离开。
  我跟方老师、跟章嘉大师、跟李老师,我跟章嘉大师三年,跟李老师十年,一门深入,我懂得这个道理,而且自己有亲身的经验,深深了解这个方法好。李老师对我还是大开方便之门,为什么?十年当中我学了五部经,不是一部,我学了五部。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年轻无知,对中国传统认识不够,一门不能满足,以后契入才知道一门才是正确的。如果我那个时候真正听话,就是搞一门,今天我的成就至少超过现在十倍都不止。年轻无知,老师也随缘,也不勉强,是约束,约束没有那么严格,严格怎么样?怕我跑掉了,怕我不干,所以这是不得已。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
  我在台中十年,很多同学都晓得,我这五部经你们听起来就很简单,我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二部学的《佛说阿弥陀经》,第三部《普贤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楞严经》,十年。这五种东西在一般佛学院大概一年,不要一年,一个学期就教完,课就上完了,那我这点点东西是下了十年功夫。我知道这个好处,所以我要求同学们。《弥陀经》不要看那个分量很少,那里头的内容跟《大方广佛华严经》没有两样。所以前清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文字有广略不同,义理没有两样,他这个话我相信。你看莲池大师《弥陀经》的《疏钞》,后面还有演义,全是用《华严》来讲《阿弥陀经》。我第一次讲的时候就是用莲池大师的《疏钞》,一次讲一个半钟点,我讲了三百三十六卷带子,如果每天讲差不多是一年一部《弥陀经》,我那时候第一次讲。如果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愈讲愈深入,愈讲愈广,义理你一生都讲不完,那才叫真有味道,你怎么能小看它?
  我们今天读这两首偈,惭愧知耻跟无惭无愧不知耻,我们就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