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66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都是善恶混杂,找一个纯善没有恶的人,找不到,找一个纯恶一点善都没有,也找不到。一切众生在世间,你细心观察,所谓善人是善多恶少,所谓恶人是恶多善少,总是这样分别,找不到纯善的。善人我们要跟他学习,他的善行、善言、善念,我们应当把它收起来,收到我们清净心里头,他是善。如果这个善人他还有做错事情的地方,他还有恶,他还有恶念、恶言、恶行,这些我们不装。我们把它分开,分清楚,这些不放在心上,我们只收集善,不收集恶,这就对了。
  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小心谨慎,只许善,不许恶,我们这样修行才能成功。这个工作要忍、要进,它们二个来协助我们才能成就;学别人的善要忍,离别人的恶也要忍。忍这一字,世出世间德行、事业都要以它为基础。所以古人常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能忍,你还能成就大事吗?学佛是大事,成佛是一切世间最殊胜的大事情,你不忍,怎么能成就?内,烦恼、习气要忍,外面,对人对事对物,谚语常讲不如意事常八九,怎么对待?就靠一个忍字。
  忍度,翻经的大师把它翻作忍辱,辱是侮辱。你看看许多忤逆的事情,单单取一个「侮辱」,这是翻经法师特别为中国人所翻的。中国读书人有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就是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侮辱不行,侮辱受不了。杀头都可以忍,不能够忍辱,所以翻经的法师就用这个字。「辱」能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没有一样不能忍。所以,翻成「忍辱」是特别为中国人翻的,这个我们要懂得!世出世法没有不能忍的,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所以忍,前面讲的八种苦事,除这八种苦事之外,还有一个也很辛苦。那是什么?「长时修助善品」,就是学习也很苦,学习不是短时间,是长时间。譬如我们每天诵经、听教,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的教诲,听教;修行,无论是念佛、参禅、礼拜、持咒,都是很艰苦的事情,长时薰修。你不能忍,怎么能成就?尤其是祖师教我们的法门,教初学的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许多人就是不能忍,他要怎么样?他要广学多闻,你叫他学一门,他忍受不了。修学最后成功的人呢?成功的人是能忍的人成功,一门,成功了。
  同时学多门,诸位想想看,你的精力分散,时间分散,意志分散,不能集中,所以很难成就;如果你专攻一门,你成功了。特别是在佛法里面,《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又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法通法法皆通。你要是真正信得过,真正忍得过,你就在一门上下功夫,一门通,全通了,一门得到,全都得到了。你信不信?你不信,不信你去广学多闻。佛法修学,佛祖慈悲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自行,成就自己,广学多闻是教化众生。自行跟化他,尤其说得好,自己未度你想去度别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你自己一定是先自度,然后才能度人。
  什么叫自度?宗门的标准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你自度成就,你可以度众生。教下是大开圆解,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你可以教化众生。我们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事一心还不行,到理一心不乱你才广学多闻,不是叫你现在。四弘誓愿诸位都很熟悉,尤其讲得好。你看看头一条,劝你发愿,就是世间人所讲的立志。志不立,你没有方向,你没有目标,那叫盲修瞎练;志立了之后,你有方向,有目标。什么志?「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立这个大志。这个大志立了,你是不是有能力度众生?没有!你要去成就自己。所以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断烦恼的。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了一品,行!你自己自修的达到标准,这时候可以广学多闻,四弘誓愿第三条,「法门无量誓愿学」。
  你要晓得为什么?法门无量!什么时候能学完?很简单,很短的时间就学毕业了。你看在佛教经典上记载的,龙树菩萨这大家都知道,也都非常景仰。龙树菩萨学世尊的经典,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现在我们把它会集起来,称为《大藏经》。而实实在在,世尊一生所讲的太多了,古时候交通非常困难,运输不方便,流传到中国的经典不完全,大概一半都不到!佛讲了四十九年,现在流传在中国的保存得最为完整,数量就相当可观。龙树菩萨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三个月就学完了,你说快不快?我们这一部《大藏经》,谁有能力三年学完,了不起!人家三个月就学完。怎么学的?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一部经,他要不要从头到尾去学?不需要,就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
  古时候,印度出现一个龙树,唐朝时候中国出现一个惠能,能大师也是龙树一流人物,决不在龙树之下。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的,最明显的例子,法达禅师到曹溪去参学。法达这一生受持《法华经》,《妙法莲华经》,我们知道这部经的分量相当长,虽然只有七卷,分量很大,二十八品。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看过这部经典,当然他不会看,他不认识字,也没有人跟他提到这部经典。法达禅师读《法华经》读了十年,他读《法华经》三千遍,不懂意思,向六祖请教。六祖说,好!你念给我听听。念到第二品,就是「方便品」,六祖说,行了,后头不要念,我统统明白。讲解给他听,他听了之后,就悟入。这就叫什么?一经通一切经通。
  所以龙树菩萨学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不难!每部经听几句就行,全都明白了。哪里要那么辛苦从头到尾去学?不必要。听了前面,后头全明白,听到后面几句,前头也全明白,有这种能力,这叫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法门得到了,一切法门都得到了。如果你要没有一门深入,没有到明心见性,你就没有这个能力,学得好辛苦!你再想想看,没有觉悟之前,没有明心见性,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没有到这个境界之前,你学再多的东西,愈多愈杂,愈多愈不能专;换句话说,对於你破烦恼障,破所知障,就造成障碍。你不是破烦恼,你是增长烦恼,不是破所知障,是增长所知障,所以你不能成就。你所成就的,学习到的,是佛法的皮毛,佛法的常识,所以它不管用,它不能通一切经。
  这个道理,早年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跟我讲过。所以他教导我们,学经只能学一部,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样东西,这是最大的忌讳。我们同学学其他的经典,可不可以听?可以,可以去旁听,他所学的经不需要去读它。听完之后,也不需要去温习,只管去听,恭恭敬敬去听。听懂很好,听不懂也好,不要去研究,研究是妄想。老实的专注学自己所修的这部经,很符合《三字经》里面所说的,「教之道,贵以专」,这个「专」就是佛门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要有耐心,要有忍辱的功夫,你才能精进;你没有忍辱,哪来的精进?
  所以,世尊在《金刚经》上说了一句话,「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个一切法是指世间法、出世间法,无论哪一法,成就的关键就是一个忍字。不忍,你怎么会有成就?不能忍,学一样东西一定会疲倦,一定会懈怠。所以现在念佛堂念佛,祖师大德绝对不许可掺杂著经教,念佛堂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每天很短的时间,大概就是十几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主七和尚、念佛堂堂主看到大家疲倦懈怠,讲几句开示,很短。提醒大家的精神而已,绝对不用经教夹杂。
  现在,为什么我的主张跟祖师不一样?我教大家,念佛堂每天至少四小时听经,四小时分做二次,上午二个小时,下午二个小时,听经;十个小时念佛,有人精进,精进好,我非常赞成。精进念佛是什么?日夜不中断。一般人如果要发心学,你就学锅漏匠,谛闲老和尚的徒弟,他真成功了,你看往生那样的殊胜,预知时至,不生病,站著走的。不认识字,老和尚就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你好好的念,将来一定有好处,他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好处。教他怎么?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日夜不懈怠。他是个苦人,没有学佛之前做锅漏匠,生活非常清苦,知道世间苦,太苦了,所以他才勇猛精进。他有忍辱的功夫,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昼夜。没有什么白天晚上,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打个盹,醒过来的时候赶紧干。
  这个方法好,如果叫你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怕你体力受不了。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就念,这个方法对我们念佛人没有压力。所以我在国外,最初在美国提倡,许多净宗学会念佛道场,我都劝他们用这个方法,可以日夜不间断。念佛堂旁边有休息室,休息室有二间,一间是男众,一间是女众,念累了你就休息。我还教人,休息的时候不要脱衣服,都穿海青,就是和衣而睡,念得太累了。醒过来,马上就进念佛堂。
  念佛以绕佛为主,出声念佛,绕佛时间久了,累了,可以坐下来止静。止静的时候不出声,听佛号,听别人念。所以,只有绕佛的人开口念,止静的人不念,听,专注听,心里跟著念,这样休息才不累。休息好了赶紧参加绕佛的队伍,实在支持不了,就到休息室里面去休息一下,没有压力,大家很欢喜。所以我们念佛堂分为三个区,当中是拜佛,铺上拜垫;靠墙壁是止静,止静的时候面壁,这样不干扰别人;周围这里是绕佛,佛堂分这三个区,用功很如法!我离开美国有七、八年了,不知道他们那边同修是不是还用这个方法,我就不得而知了。这个方法值得提倡。
  寺院庵堂许可,日夜功夫不间断,行!像我们这个地方就不行。我们这个道场是个商业大楼,政府管得很严格,晚上不可以念通宵的,顶多十二点钟你一定要下班。明天早晨你六点钟来上班可以,不让你过夜。那我们真正要想用功,怎么办?你在家里头一样可以用功。如果一个人提不起精神,需要有二个同参道友,可以,两个人、三个人。在你自己家里面,客厅里面可以绕佛,可以拜佛,可以念佛,日夜不间断,也采取锅漏匠的办法。累了的时候还是休息一下,不要太勉强,始终保持很好的精神,这样就好。总是要有耐心,不能忍耐你的功夫就不能保持,不能保持你就没有进步。无论是念佛,无论是学教,统统都要有耐心。
  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基础的教学,学习从《弟子规》。诸位要知道,《弟子规》就是施、戒。怎么叫施?你看看《弟子规》上每一句,一开端「入则孝,出则弟」。「孝」把不孝要放下,过去不知道孝顺父母,现在懂得,「入则孝」;过去不知道尊重别人,「弟」是尊重别人,尊重长辈。所以,这里就有放下,这就是施。尤其这么多年来我们所提倡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一定要做出好的样子给社会大众看;做好样子,做模范,这就是布施。现身说法是身教,这不是言教,身教比言教还重要,还能感动人,要把它做到。同时,《弟子规》跟《十善业》都是戒,你看是施,又是戒,从这个地方下手,认真努力去修学。
  你要成就,你看看是不是在忍?是不是在进?没有忍,学几天不想再学。烦恼习气又现行,不肯再干,你就中断,就退转了。退个十天、半个月就没有了,旧的毛病、习气统统就又现行。可见得忍跟进非常重要,它能够防护菩萨行,防是防非,护是护持。防护一定要靠忍、要靠进,进是求进步,精益求精,日新又新。
  大师注解里面讲,「今忍城,防外恼之敌,进郭,长内行之众」,这里面修行的大众。这个意思很好,忍就好像城,进就好像是郭,忍能防,进能护,所以护法功德不可思议。我常常讲,护持的功德超过弘法。弘法的人再好、再有智慧、再有能力,没有护持的人,他一筹莫展,他不能教化众生。所以教化众生的功德在谁?在护法。香港要没有你们这些护法做为助缘,我就不能在此地讲经;我在此地讲经,这些护法的一个都不能少。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我常常用比喻来说,时钟,这最常见的。弘法的人就像时钟上的指针,告诉你现在几点几分;护法的人是里面的零件,里面的机器。你看里面机器少一个,这个钟就不准,要是少多了,少多就不能走了。然后你才晓得,护持的功德超过弘法。
  护持就像学校一样,校长、教务主任、训导主任、总务主任,都是护法的;弘法的是教员。你要没有好的校长,没有好的这些纲领执事,再好的老师,没有教学的场所,没有教室。晓得护法是多么重要!佛法里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一尊佛出世,他来教学,有一千尊佛出世来做护法的工作。护法不是普通人,菩萨!如果不是菩萨,那个护持就有问题,就会出差错。所以古时候,道场护法的人真的都是菩萨。现在佛法为什么衰?现在护法的人不是菩萨,是普通人,就是说他没有修,他没有学,他没有证。古时候护法都是有修有证,那怎么会一样?释迦牟尼佛出世,你看他那时候护持,外护是国王大臣,居士长者,内护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里头很多古佛再来的,帮助释迦牟尼佛,做影响众。
  由此可知,圣贤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我们只看到外表,好像看戏一样,只看到舞台,舞台后头没有看过。你要看看后台,你才知道规划的人、设计的人、指导的人,他们了不起,我们只是看台上表演的。所以说护法非常不容易!众生,佛法弘法利生的功德,百分之九十是护法的,讲经说法的法师充其量得百分之十。这跟学校教学一样,学校教学教得好,有成就,功劳是校长的,校长一定要占百分之九十,教员百分之十就不错,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护法,就没有弘法;有护法,一定有弘法,所以我们对护法要赞叹,对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