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75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杯水,你问我这杯水怎么样?我说很热。你没有尝过,那个热是很模糊的概念,到底热到什么程度,不晓得;我跟你说很凉,凉到什么程度你也不知道,必须你自己尝一口就明白了。这个比喻很好,一定要亲证,你才能晓得。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跟我们讲解,那一口水没有喝到,说冷、说热,都在那里揣摩。揣摩不完全正确,有的时候完全揣摩错了,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很普遍的,不足以为怪。为什么?每个人烦恼习气不相同!所以佛菩萨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一道的大用,大用无方。你证得一道之后,大用无方,在佛法通常讲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一道的落实,一道的大用。什么样的根性,给你现什么样的身,说什么样的法,不但是说法,这里头还带现身。为什么?现身要表演。
  法界里头,我们在「世界成就品」里面读到,在「华藏世界品」里面也读到,世界真的是无量无边。有些世界纯一清净,像西方极乐世界,纯一清净;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土,纯一清净。佛在那里面教学很单纯,一乘,一乘就是我们此地讲的一道。《法华经》里头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那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在这里可以想到,至少都是十法界里面利根的佛菩萨。他只差那么一点点,所以一接触一乘法,他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一道清净。但是杂染的世界也不少,在法界里头,很多像我们娑婆世界这种状况,杂染很多。杂染,那佛的善巧方便就显出多花样,我们现在一般人喜欢用多采多姿,根性不一样。
  所以有一乘,像中国过去宗门里面的大德,接引一类根熟众生,像五祖弘忍大师接六祖惠能大师,那是一乘法,那是一道甚深;要不是这种根性,那就是二乘、三乘。所以惠能大师以后传的,你看《坛经》里面讲,他接引的对象,就是教学对象,是什么人?上上根人。而五祖另外一个学生,也非常有成就,神秀,神秀大师教学的对象是大乘根性。大乘,说大乘就有小乘,换句话说,神秀他接触的是二乘;惠能大师他教学对象是一乘。在教下里面,确实有三乘。到佛教的末法时期,上一个世纪,太虚法师就提倡五乘,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五乘是人天乘,人都做不好,他还能生天吗?天道都去不了,他怎么能作菩萨、作佛?这不可能!我们今天教学,无论在家、出家,从哪里学起?从人乘学起,现在社会一定要讲五乘法。
  佛教是像法时候传到中国来的,佛灭度之后一千年,在中国已经传了两千年。中国历史上记载得很清楚,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汉明帝派特使迎请过来的,这是历史上一桩大事。所以前面这一千年,二乘、三乘;后面这一千年,又要加上四乘跟五乘;现在要没有人乘,怎么能得度?这些道理,我们在此地不耽误时间不再细说,前面说得很多!佛教在中国所以能够生根,能够茁壮,开花结果,得力於中国古圣先贤重视教育。人天这两乘早就具足,佛法没到中国来就具足了,所以佛法一来,它正好接上。后代的祖师大德提倡五乘,那你就晓得,我们中国传统的人天教学逐渐衰弱了。现在要学佛一定还要走老路子,离开老的路子走不通!这个不能不知道,还是要走老路子。
  五乘的基础是十善业道,这个诸位念《十善业道经》你就明了了。佛在经典上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这是三乘,乃至於人天,人天那就是五乘,都是以十善业道为基础。十善业道像大地一样,都是依这个大地而建立的,你就晓得十善业道是五乘共学,也就是共同科目,这个太重要了。今天十善业道我们学了,有没有做到?没有,做不到!什么原因?十善业道还有基础,那个基础是《弟子规》。《弟子规》是儒,纯粹的人乘。我们没有学《弟子规》,所以十善业道学了也不能落实,原因在此地,你说这个多重要?
  今天有同学从东天目山下来,问了我一个问题,说有些出家的法师,听了《弟子规》之后,听得很欢喜,不想再念佛,想还俗,来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很好,还俗我赞成。他们看著我,都觉得奇怪,为什么还俗我赞成?如果我们出家,连佛经上常常称叹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连这个标准都做不到,那我们这个形象就不好。剃发,穿这个圆领大袍,破坏佛教形象。我还俗,不再造业,怎么不好?真正去做个好人,《弟子规》做到了,是标准的好人。再能落实到十善业道,你就是佛经里面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
  佛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有上中下三品,十善业道做到了,下品;虽然是下品,你也入了善男子、善女人的行列,很难得了。下品是具足十善业道,中品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上品是发菩提心的,菩提心一发,是上品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现在在念《华严经》,现在念的还是十信菩萨,十信位的菩萨在三品里面是中品。那上品呢?上品是初住以上,初住以上发菩提心了,现在这里菩提心还没有发。菩提心一发,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中上品的,中品就很了不起。在一般说,上品是菩萨,中品是声闻,下品是凡夫。凡夫里头一定具足十善业,所以《弟子规》是十善业的基础,没有《弟子规》就决定做不到十善业。
  中国在过去,古老教育里面,最重视家教,所以《弟子规》不是学校里教的,学校不教这个。《弟子规》是谁教的?《弟子规》是父母教的,父母怎么教?父母用身教,也就是说父母统统做到,儿女从小天天看,天天听,耳濡目染,自然就养成了习惯。这就是古语里面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这个意思,从小养成习惯。父母教他,长辈都教他,比他大的人统统做出好的榜样,就是《弟子规》一样,他是这么学成的。所以到六、七岁上学的时候,老师好教。老师也把《弟子规》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让小朋友看到,在家里看到父母是这个样子,上学了,老师也是这个样子,他的心坚定了,深信不疑,一生都不会改变。
  这个不会改变,我们在前面都曾经跟诸位同修报告过,这就是伦理道德的观念。伦理道德里头有个中心,「父子有亲」,亲爱,那个亲爱永远保持不变,发挥得淋漓尽致,「凡是人,皆须爱」。所以从小养成,要用现在的话说,爱的教育,他懂得自爱,懂得爱人。一个人会自爱,又会爱人,他怎么会害人?他怎么会做坏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它是个和平的民族。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侵略过别人,没有夺取别人的财物,没有侵占别人一尺一寸的土地。什么原因他不知道,原因就是爱的教育。
  所以伦理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父子有亲,亲爱!教育的功能就是保持这种亲爱到永恒,再把这个亲爱发挥光大,发扬到极处。凡是人,皆须爱,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也不分文化,没有不相亲相爱的。所以中国古人常讲,「四海之内,皆朋友也」,我爱我的邻居,我的邻居还有邻居,当然我要爱他,邻居又有邻居,就变成全世界了。所以,中国教育是和平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是亲爱的教育。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这个国家、这个族群,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是和平的。
  我们的教育中断了,实在讲时间不算是太长。我是出生在民国十六年,就是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这种伦理道德的教育还影响著社会,处处你都会听到人们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做小孩,无论走到哪个地方,大人都会管我们。如果我们说话说得很粗鲁,行为很不正当,不认识的大人他就会教训你:你这个小孩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乱说话?我们对大人恭恭敬敬,乖乖的受教。不像现在,听说现在的小朋友一岁多就会顶嘴,我们哪敢?从小养成,养成是一生都不敢顶嘴,对长辈都是恭恭敬敬。这种教育,抗战期间把我们这个教育打乱了;抗战胜利之后没有了,再也听不到,没人谈起了。
  所以,我们的教育真正中断有六、七十年,严格的讲是六十年。六十年不算长,也不算短,今天我们如果不觉悟,如果不知道挽救,再过十年之后,想挽救也没法子了。佛法里常讲时节因缘,时间错过,没法子救了。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这就变成历史,问题严重!爱的教育没有了,爱的反面是怨恨。所以这个教育如果我们不提倡,不普遍的推动,二十年之后,恐怕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怨恨,那还得了!父亲怨恨儿孙不听话,儿孙怨恨老人对不起我们,照顾不周到,充满了怨恨,自自然然常常起冲突。严重的冲突是父子相杀,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很多,在全世界,我在法国、在英国、在美国都常常听到。儿子把父母杀了,父母把儿子杀了,一个星期总会听到二、三次。我当时跟同学们在一起,我就提出警告,现在一个星期听到二、三次,十年之后,每天会听到二、三十次;二十年之后,每天可能在世界上发生二、三百次,你说怎么得了!这个世界成什么世界?西方人古老的预言都说世界末日,我说这就叫世界末日;人间没有爱了,就是世界末日。
  古圣先贤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亲爱。诸佛菩萨教导我们,佛教讲什么?教什么?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说,很简单,一句话就答覆了。佛教教什么?「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佛教。慈悲就是爱,方便就是爱的教育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对人,落实在对事、对物,就叫做方便。我们要是用此地一道、三乘、五乘,慈悲就是一道,方便就是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乃至於无量乘。「广略等殊」,广,说得详细;略,提起纲领,你说这个多重要!佛教如是。
  所以佛教,我接受方东美先生教诲的时候,他老人家把佛教介绍给我,佛教是教育。什么叫佛教?佛陀的教育。这是我一接触,跟一般人接触不一样,一般人接触是宗教,他就信教去了,我不是。我的老师他不是法师,他也不是居士,他是台湾大学的教授,我跟他学的是佛陀的教育。所以我这一生,你看过去在台湾,最早我办的是「华藏图书馆」;以后里头有视听设备,就是「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这是我们第一个创办的机构。第二个,现在还存在,「佛陀教育基金会」。第三个应该就是在澳洲,「净宗学院」,教育!这个道场算是第四个,「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一生当中,从老师教我,没有改变,佛教是教育。虽然举世之人都说它是宗教,我的心目当中它还是教育;我所接受的是教育,我教别人的时候也是教育。
  在澳洲注册是属於宗教,可是这几年的表现,澳洲教育界肯定了,净宗学院是教育学术,它已经不把我们放在宗教里面,它是学术教育。政府也肯定,这个不容易!是我们四众同学大家做出来的形象,给人家看到,我们是在接受教育,我们不是迷信。所以我们这几处道场没有经忏佛事,没有一般佛教里面的法会,可是我们提倡祭祖。我们现在这些机构都设有「万姓祖先纪念堂」,提倡孝道,人不可以忘本。每年清明、中元、冬至,我们都做一次祭祖,用什么方式?我们用佛七的方式,念七天佛,最后做一场三时系念,这就是一般讲是宗教的活动。我们一年只有三次,一次一个星期,只有三个星期。这是什么?这是提倡孝道,有孝道而后才有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这三次法会还是教育。
  你看看一般人做法会,没有讲解的。我们做三时系念,「三时系念」从头到尾有一次详细的解释,这我们都做成光碟。法会之前,三时系念之前,我都要求参加的同学要认真的听一遍,知道我们做的法会是什么意义。同时你做这个法会会引起你的信心,会激发你的恭敬心,你会很认真,不是随随便便在这里敷衍,利益殊胜。所以跟别的道场不一样,这是个教学的场所。
  下面第四,第四是讲「调伏」,这个用现在话讲是功夫,受用。你学了之后,真的产生变化了,儒家所说的变化气质。没有接受佛陀教育之前,跟接受佛陀教育之后,变成两个人了。学佛之后,明理了,知道尊敬人;没有学佛之前,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贡高我慢,目中无人。不懂得尊敬人,不知道爱人,不知道帮助人,学佛之后这些毛病慢慢都改了。不要说别的,你就说十善,没有学佛之前,杀盗淫断不了,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都落在十恶上,想想自己不是善人。
  学佛之后,慢慢改,天天改,几十年不间断的在改,活到老,学到老,把这些毛病都改过来了。虽然不能够彻底改过来,功夫好的可以改到十之八、九;功夫差的也能够改到十之三、四。过去是十分恶,现在还有三、四分,还有六、七分,还有八、九分,愈来愈少,与十善愈来愈相应。一个人真正能做到十分里面有八、九分跟十善相应,一、二分跟十恶相应,这个人念佛求往生,我觉得应该有把握,没有问题了。所以我们今天用什么调伏?我们用《弟子规》、用十善业,先用这个,一定在这个地方调伏我们自己的烦恼。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条咱们没讲完,我们下个小时再补充。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的第四句,「四或三学调伏,或强软折伏」。这一句是说的文殊菩萨所问的第四句,「调伏」,调是调顺,伏是降伏。世尊,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三世诸佛用什么方法来调伏众生?用三学,戒定慧。用慧调心,我们现在讲情绪,情绪不稳定,要用智慧来慢慢帮助他开解,化解。伏是对他的行为来讲的,很多恶习气,贪瞋痴慢的行为,用什么把它降伏?用戒、用定,伏烦恼,调顺错误的知见。一定要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真的是佛佛道同。
  三学要是应用得恰到好处,那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