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史记译注 >

第429部分

史记译注-第429部分

小说: 史记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⒀,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须女。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尚相(如)胥'如'也,故曰须女。十一月也,律中黄钟。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⒁。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⒂。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东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大吕者,。其于十二子为丑。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南至于箕。箕者,言万物根棋,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蔟。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于十二子为寅。寅言万物始生螾然也,故曰寅⒃。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华心也。南至于房。房者,言万物门户也,至于门则出矣。
  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二月也,律中夹钟。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其于十二子为卯。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⒄;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⒅。南至于氐。氐者,言万物皆至也⒆。南至于亢。亢者,言万物亢见也。南至于角。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三月也,律中姑洗。姑洗者,言万物洗生⒇。其于十二子为辰。辰者,言万物之蜄也(21)。
  ①七正:日、月、五星。《索隐》以为其“可正天时”;又引孔安国注说是由于它们各有所主(“各异政”),所以称为七正。二十八舍,又称二十八星、二十八宿等,是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恒星座,古人用作测天的参照物。星名(见后所附《律星历表》)与《天官书》、《淮南子》等均有不同,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体系。②五行:木、火、土、金、水。八正: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与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合为八节,又称八正,言其得四时之正的意思。其五行之气,即指五行代表的五个季节:春、夏、长夏、秋、冬。八正之气,泛指每年的二十四节气。③不周风:古人所说的八方风名之一。八方风与星、律、辰之间的关系见附图(律星历表),以下不注。 ④东壁:二十八舍星名,为北方七宿之一。《天官书》无东壁名。其位置、与十二月、律、辰的对应关系见《律星历表》,以后各宿不另注。不周风东:指自西北方的不周风向东行。即顺天球旋转的视方向行走,附图(律星历表)中是最末一行箭头所示方向,从中可以看出,或东、或南、或西、或北,都是顺天球旋转的方向行走。以后不另注。⑤辟:开辟、打开通道。生气:生长之气,指阳气。天气变化到子位时一阳生,东壁,营室在子位前而临近子位,是未雨绸缪的时期,所以说东壁打开了生气产生的通道,使向东行,而营室胎孕之。 ⑥营胎:营造而胎养之。⑦垝(guǐ,鬼):土筑矮墙,用来放置物品,又称土坫。这里是指围墙。⑧以上危、室、壁三宿与十月相应。按《淮南子·天文训》十月日在尾宿,与危相差约90°,黄昏时日从西方落下,危宿恰在南方正中天,就是古人所说的“日昏中”。《律书》中所说某星与某月相配,是指在该月昏时斗柄指向某星。以下不注。⑨不用事:不主事。阳气潜藏未生,对事物不起主宰作用。⑩十二子:即十二支,或称十二辰。以亥配十月,是由子配十一月顺次而得,子配十一月的原因可能与古时曾以十一月为岁首有关。余不另注。(11)该:读如核,义为隔核之核。(12)宛:《正义》说读如蕴。宛藏就是蕴藏。⒀意思是,到了冬至的日子,阴气有三分之一藏于地下(即消失)了。古人计数法,阴阳各分为三份,称三阴三阳,中医学中又各有专名(略)。一阴指一份阴气。下文一阳义同。⒁踵黄泉而出:即自黄泉之下而出。黄泉,指地下深处。⒂十母:自甲至癸十天干。称为“母”是相对于十二子而言。⒃以下至段末为错简文,应放在下段第二句“明众物尽出也”之后。理由有二,一据以上文例:西北不周风占一辰,接北方广漠风,占二辰,后面是东北方条风,也应该只隔一辰便接东方明庶风。二据《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房心尾为东方宿,不应置于东北方的条风之下。⒄符甲:即莩甲。植物种子外面的硬壳,如稻壳、谷壳等。破符甲而出就是萌发生芽的意思。⒅轧轧:曲折、艰难貌。⒆至:抵达。与氐音相谐。⒇《正义》引《白虎通》说:“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21)蜄:动。
  清明风居东南维①,主风吹万物而西之。'至于'轸。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②。西至于翼。翼者,言万物皆有羽翼也。四月也,律中中吕。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于十二子为巳。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③。西至于七星。七星者,阳数成于七④,故曰七星。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西至于注⑤。注者,言万物之始衰,阳气下注,故曰注。五月也,律中蕤宾。蕤宾者,言阴气幼少,故曰蕤⑥;痿阳不用事⑦,故曰宾。
  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⑧,故曰景风。其于十二子为午。午者,阴阳交,故曰午。其于十母为丙丁。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曰丙⑨;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西至于弧⑩。弧者,言万物之吴落且就死也(11)。西至于狼(12)。狼者,言万物可度量⒀,断万物,故曰狼。
  凉风居西南维,主地。地者,沈夺万物气也⒁。六月也,律中林钟。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⒂。其于十二子为未。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北至于罚。罚者,言万物气夺可伐也。北至于参⒃。参言万物可参也⒄,故曰参。七月也,律中夷则。夷则,言阴气之贼万物也⒅。其于十二子为申。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⒆,故曰申⒇。北至于浊(21)。浊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浊。北至于留(22)。留者,言阳气之稽留也,故曰留。八月也,律中南吕。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其于十二子为酉。酉者,万物之老也(23),故曰酉。
  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气道万物(24),阖黄泉也。其于十母为庚辛。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曰辛。北至于胃。胃者,言阳气就藏,皆胃胃也(25)。北至于娄。娄者(26),呼万物且内之也。北至于奎。奎者,主毒螫杀万物也,奎而藏之(27)。九月也,律中无射。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也,故曰无射(28)。其于十二子为戌。戌者,言万物尽灭(29),故曰戌。
  ①东南维:东方与南方相连接处,即东南方。维,维系;连接。②轸轸然:众盛貌。③古巳、已二字通读,所以释“巳”为“已”尽。以下所述注、七星、张三宿为南方宿;又按行文顺序,应该先述张,次及七星,知为错简。应把下段“景风居南方”至“故曰景风”移到此句“尽也”之后。而把下句“西至于七星”至“故曰七星”间的文字移到更下句“万物皆张也”之后(参见前附《律星历表》)。④阳数有五个(1、3、5、7、9),始于1,成于7,终于9。⑤注:即柳宿。按《天官书》的说法,南方七宿为朱雀,其中柳宿为鸟喙,又称鸟咮,咮音转成了“注”字。⑥蕤(ruí锐,阳平):有柔弱意,所以释为“幼少”。⑦痿阳:阳盛已极,极则衰,因称痿阳。 ⑧竟:终、穷、结束。⑨“丙”释为著明,见《说文》。⑩弧:在赤道经度7…8时,南纬25°…40°之间。汉代已不在二十八宿之内,《天官书》附于西方参宿之下。(11)吴落:《集解》说:“吴,一作柔。”柔落亦不可解。按:吴当是鹜的同音假借字,叶落如鹜,渐近枯死了。(12)狼:即天狼星,为弧矢座α星,汉代也不在二十八宿之内。⒀古代传说:“狼善卜,将远出扑食,先倒立以卜所向,所以猎人遇狼则喜,以为狼之所向,必有禽兽。这里由狼善断,引伸为度量。⒁这一段自开头“凉风”至此处,为错简,应移到后面“有滋味也”之后。⒂林林然:犹懔懔然,有畏惧意。⒃参:读shēn申。⒄前一个“参”读“申”,指参宿;第二个读cān,餐。义为弹劾、抨击。是借同字异音以立解。⒅夷为斩杀,则是贼的假借字,所以有以上解释。⒆申释为重,重贼万物,就是重(读zhòng种)重地,或狠狠地贼害万物。⒇以下浊、留为西方宿,所以知有错简,应把下一段自开始“阊阖”二字至“阖黄泉也”移到此句之后。(21)浊:毕宿。见《尔雅·释天》。(22)留:昴宿。昴古文为,俗误为留,因名为留。 (23)《说文》释酉为就,徐铉解释就意思是成熟。物成熟就是老了。所以此处释酉为老。(24)道:同导。引导。(25)胃胃:缩聚之貌。 (26)娄是系牛的绳(见《公羊传·昭25》“牛马维娄”注),引伸为牵引、招呼。 (27)这一句中的“奎”,读为kǔi,亏。同跬,义为举足、开步,即行动起来。 (28)律名无射中的“射”,读yè,夜。此句中读为shè,射取之射,取而得之称为射。无所余,则无可射取,因称无射。(29)《说文》释戌为灭,与此句同义。
  律数①:
  九九八十一为宫②。三分去一③,五十四以为徵④。三分益一⑤,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
  黄钟长八寸七分一⑥,宫⑦。大吕长七寸五分三分(一)'二'⑧。太蔟长七寸(七)'十'分二,角⑨。夹钟长六寸(一)'七'分三分一。姑洗长六寸(七)'十'分四,羽。仲吕长五寸九分三分二,徵。蕤宾长五寸六分三分(一)'二'。林钟长五寸(七)'十'分四,角。夷则长五寸(四分)三分二,商。南吕长四寸(七)'十'分八,徵。无射长四寸四分三分二。应钟长四寸二分三分二,羽。
  生钟分⑩:
  子一分(11)。丑三分二(12)。寅九分八⒀。卯二十七分十六。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
  生黄钟术曰⒁:以下生者倍其实⒂,三其法⒃。以上生者⒄,四其实,三其法。上九⒅,商八⒆,羽七,角六,宫五,徵九。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⒇。实如法(21),得长一寸(22)。凡得九寸(23),命曰“黄钟之宫”。故曰音始于宫(24),穷于角(25);数始于一,终于十(26),成于三(27);气始于冬至(28),周而复生。
  ①就是五音以及十二律管长度的比率数。②设定宫声为81,作为比率的基数。③三分除去一分,就是去掉三分之一,留三分之二。④留下的三分之二是54,以此作为徵声。⑤三分加一分就是4/3。以下同此,不另注。五音比率的计算式如下:
  宫:81;
  徵:宫×2/3=81×2/3=54;
  商:徵×4/3=54×4/3=72;
  羽:商×2/3=72×2/3=48;
  角:羽×4/3=48×4/3=64。
  ⑥宫数81,黄钟为宫,其长8寸1分,用古代分数的表示法就是八寸十分一,翻译时把最靠近分数(“十分一”)的量词(“寸”)移到分数之后,而在量词原来的位置上加一个“又”字,即译为“八又十分之一寸”。后仿此,不另注。此句中原文分数为“七分一”,误,“七”改为“十”。⑦表示以上述长度的黄钟管发出的声音作为宫声。这完全是一种假定,因为古代有“旋相为宫”的理论,十二律中任何一律都可当作宫声,同时又认为以长度八寸一分的黄钟管作为宫声,最得五声之正,即高低最合适。⑧用注⑥所说的翻译法可译为:大吕长为七寸五又三分之二分,此处分数部分为近似值。古人习惯于把数的奇零部分分为三分,接近1/3便说是1/3;接近2/3便说是2/3;有的还要加上强、弱二字。大吕的实际长度为分。以下同,不另注。各律管长度的计算法如下:
  黄钟:81分(即八寸一分,以下不注)
  林钟:81分×2/3=54分; 
  太蔟:54分×4/3=72分;
  南吕:72分×2/3=48分;
  姑洗:48分×4/3=64分;
  又《索隐》说:“谓十一月以黄钟为宫,五行相次,土生金,故以大吕为商者”。可知小司马所见本此句后尚有“商”字,今本脱。有“商”字是。 ⑨以太蔟为角,与《淮南子·天文训》不同。兹将《淮南子》与《律书》中五音列表如下,以比较其优劣:
  古时采用的是七音音阶,除表中五音之外,还有变徵、变宫,《淮南子》称为谬、和,并以应钟为和,管长分;以蕤宾为谬,管长分。将这两律插入上表,谬为变徵,在林钟之上,和为变宫,在南吕之下。这样《天文训》与《律书》中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管长差相同,说明音域宽相同。而《天文训》各音之间的长度差(音程差)的变化比较均匀。《律书》中还有四种律管指明了五音名称,将其中任意二个插入上表中,使成七音阶,音程的变化仍不够均匀。这说明《律书》时代必早于《淮南子》,或者文字有误,已难以确考了。⑩产生钟律积实的方法。积实就是分子。(11)十二律与十二辰对应,所以以十二辰表示,首先假定子为一分,再推算其余各辰。(12)子三分去一得丑,所以丑为三分之二,古时说是“三分二”。⒀丑三分益一,即丑的4/3倍是寅,得九分之八,古人说是“九分八”。其余各辰同,总列如下:
  ⒁产生或说是计算钟律的方法。然而不说是“生钟律术”说成是“生黄钟术”,是由于音律循环相生,自黄钟81分开始,经过变化产生各律,最后应该能重新回复到黄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