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品花时录 >

第48部分

品花时录-第48部分

小说: 品花时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天色也到了该吃晌午饭的时候了,陈羽噗地一声合上了厚厚的卷宗.暗道这不是个办法,便笑着对那书吏说道:“你也累了一上午了.这个话儿.咱们缓缓再做吧.你且吃饭去吧。”
    书吏早就饿了.只不过碍于邹平吩咐过要好好伺候.是以饿了也不敢说.当下陈羽吩咐下来,他便忙如释重负地告辞出去了。
    陈羽一个人枯坐在那里.想着该用个什么办法才好.照这样查下去实在是不对路子。要按说.苯办法往往是最实际管用的,但是现在对于陈羽来说.最重要的是时间.晚一天就会多饿死很多人。陈羽不由得感叹道.时间.实在是不够啊。
    陈羽揉了揉眉头,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昨天晚上杏儿伏在自己耳边说菏霞向她请教穿戴首饰上的事儿了。按说绮霞也是出身大户人家.自小耳濡目染.对于穿戴首饰上也是有些研究的.往往简简单单的几样小东西到她身上,就立刻显出与众不同的,但是当她面对从勾拦院里出来的杏儿时,还是感觉略逊一筹、是以才动了心思请教。
    自己当时还想着绮霞大着肚子不说好好保养,整日价琢磨这些个事儿干什么,但是后来想想,她也是想让自己多疼疼她呀。虽然不免有些争宠的意思,但是在一个家里两个女人,这种事总是避免不了的。而她向杏儿请教也正是找到了行家,毕竟,杏儿她们以前整天研究的就是怎么才能打扮得更迷人一点儿,对这方面熟谂得紧。
    想到这里,陈羽急忙打断自己的思路,正犯愁呢.胡思乱想些什么呀这是。可是,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得灵台一亮.然后一拍桌子站起来。
    对呀.遇到事情找行家呀!自己累死累活翻上十几天的卷宗.说不定也比不上一个内行人的几句指点呢。正如绮霞再怎么琢磨都比不上杏儿的两句点拨一样的道理。
    说道粮店这一行里的行家,眼前价不是就有一个嘛。   
第一章五六 粮行
    陈羽想通这一点.便立刻往外面走去,正好请他吃顿饭,饭桌之上再请教好了。到这时.陈羽才觉出来,原来自己也早就娥得了不得了。
    只是.当陈羽推门出来.却正看见那邹平迎面往这边走来.陈羽忙止下步子.慢条斯理的往前走去。那邹平远远的就说道:“那沮蛋居然自己跑去吃饭去了,本官把他好好的训斥了一顿.怎么能把陈大人扔在这里.自己去吃饭呢!呵呵,陈老弟,走.本官正好讨个巧儿.你我到太白楼上好好的喝上几杯.也算是我邹某人为你道贺了。”
    换在平常.陈羽绝对不会拒绝,这也是一种拉近彼此关系的机会,毕竟邹平是这长安的知府,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这邹平正是陈羽等长安百姓的父母官.尽管他贪渎之病几乎全有.但是陈羽却没必要得罪他.相反.交好他也是一个不错的资源。又何况.上次打了米阳那件案子.陈羽还多多的承了这邹平的情。
    但是现在陈羽忧心于自己的差事.是以对邹平一拱手道:“多谢邹大人的盛情,小弟可不敢当,昨日承蒙大人相助.小弟还不曾答谢.怎敢再劳大人破费、因此.这桌酒席该小弟请才是。只是,小弟现在公务在身.现正有要事需要去办,所以.就暂且押后几天吧,待小弟理出个头绪来.一定请大人赴宴.如何?”
    那邹平闻言,想了想却又马上笑道:“呢,也对,也对。贤弟刚刚履新。自是公务繁忙,倒是我不识时务了.无妨。无妨的咱们之间何需客套。哪日有暇你我再饮不迟。只是说好了.务必是我的东道才好。”
    陈羽心知这邹平想错了方向,以为自己是要去请部里同僚去。陈羽也懒得解释,误会就误会吧.倒是把解释的口舌省下来了。只不过听着他先是称呼自己陈大人.继而变成陈老弟.现在又成了贤弟。陈羽便不由得心里暗笑。
    陈羽与他客套几句,坚持必须是自己作东.那邹平退让几句也便不再争.陈羽这才告辞而去。到外面自有人将马牵了过来。陈羽上马便奔着广德里四海货栈而去。
    陈羽要找地人.便是那胡大海。胡大海不但经营着四海货栈。手里还有一家鑫鑫粮店.实力也不可小觑,关键地是,他既然做这一行生意.自然会对这一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了解,这个只怕比陈羽空翻那些卷宗要好多了。
    到了四海货栈,那胡车儿早早的迎了出来,接过马鞭将之递给旁边伺候地人,然后恭迎着陈羽上了楼。
    陈羽边走边说道:“小车儿.几日没见.你倒胖了些.你们爷呢。”
    胡车儿闻言摸了摸自己下巴,然后笑道:“回羽爷的话,我们走了三天了都,现下不在长安。”
    陈羽闻言停下脚步.奇道:“走了,干嘛去了?有什么事儿还得要他往外跑?而且.还三天了都没回来?”
    胡车儿伸手帮陈羽布座,又熟练地掂起茶壶为陈羽倒了水.这才说道:“是.羽爷.我们爷说本来想去告诉您来着,但是又觉得您刚刚成婚.最是个蜜里调油地时候.所以,就没有去打扰。我们爷担心那些粮食的事儿,这便亲自出关迎去了,想是现在已经碰上了,该在回来的路上了。”
    陈羽闻言点头道:“哦.那批粮食竟是已经快要到了吗?”
    胡车儿答道:“是,羽爷.我们爷走前地两天.按到的伙计报信儿,行船已经到了襄阳,在当地找了三家马车行.这才算是起运了.所以,我们爷算着时候从老马车行包了车直接去潼关接去了。”
    陈羽点点头.不禁心中也是喜悦不己,这批粮食一旦运到.自己可以赚钱还上二爷那里的窟窿不说,还可以大大缓解长安的缺粮问题.诚然是一件一举两得的美事。是以.虽然到这里找胡大海扑了个空,却也并没有不痛快,当下他站起来道:“既如此,那好,那等你们爷回来了.记得给我报信儿去。”
    “是,羽爷。”那胡车儿答应着见陈羽站起来了,便又赶忙问道:“爷.您来找我们爷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啊,您要是觉得我能为您帮上什么忙.您就跟我说说也行.我们爷手底下地人.我都认识,有您一句话撂在这里.我一定尽量帮您办.要不.呵呵.我们爷回来该骂我了!”
    陈羽闻言呵呵笑了笑,心道既然来了便不如索性喝杯水再走吧,何况,这胡车儿虽小.但却是极聪慧的家伙,指不定自己能从他嘴里得些什么呢。
    当下陈羽便又坐下来道:“车儿,你也坐吧,你们爷不在这儿,,你也不必在我面前站规矩。”
    胡车儿闻言忙道:“羽爷.您这是哪里话.在您面前,这到了什么时候也没有我胡车儿的坐处啊。呵呵,羽爷.您来.是有什么事儿吧。”
    陈羽闻言笑着看了他一眼道:“你小子,挺机灵的嘛,怪不得你们爷那么看重你!”
    那胡车儿闻言嘿嘿地笑了几声.然后扫了一眼楼梯这才小声地说道:“要说我们爷,那可是真有本事,不过.嘿嘿.他要是待人能像您似地那么好.就好了。嘿嘿.我们爷说过的.他说在这长安城里厮混地人物.能让他从心眼儿里敬重的,没有几个.您羽爷那是第一号的!”
    陈羽闻言大笑,“兔崽子.别拍马屁了!我且问你,你们爷也开了一家粮店,你能带我去你们爷那家鑫鑫粮店里看看吗?我想向掌拒的请教点事儿。”
    胡车儿闻言道:“行啊,那有什么不行的,不过.也不是小的我夸口,您有什么事儿先跟我说说得了.我知道的,未必就比那掌柜的知道的少!”
    陈羽看这胡车儿还是一副少年心性,要强得很,便笑着说道:“霍.你还挺厉害,那好!我且问你,长安城里比较大的粮店有哪几家?”
    胡车儿闻言不假思索便说道:“要说大,自然首先要说廪实行了,这一家粮店的存粮几乎占了长安所有粮店存粮的三成.您可以想想.它的底子该有多雄厚。据小的我听说.这家廪实行有好多个王公大臣参服呢,您说,人家能不大发嘛!除了廪实行之外,比较大的还有四五家,像是什么平安粮店、王氏米行等等,都算得大户.我们爷的鑫鑫粮店比他们不如.却也算得上是前十名里的。”
    陈羽闻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意,那胡车儿见状益发得了意,便继续说道:“其实啊.我听我们爷说过,要说最大的粮店.还得说是朝廷的户部,那户部有好些个大粮仓,这可是任何一家粮店都比不了的。不过,前些日子长安东仓一场大火,浇掉了大周三成的存粮,据我们爷说,那些粮食足够咱们全部长安人吃四年多的,可惜全没了,现在户部设在长安附近的大粮仓已经空的差不多了,好像是洛仓还有不少粮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朝廷一直不往长安运,我们爷和掌柜的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都猜着可能是调到北疆去了,那里朝廷的大军正和匈奴人开战呢。,粮草的消耗可不是个小数儿。”
    陈羽边听边想道: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市井中人,竟然能把朝廷的这点家底儿摸个八九不离十.可见这胡大海平日里真是个有心的人。也难为胡车儿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这些耳熟能详的,指不定什么时候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陈羽候他说完了又问道:“你刚才说到那禀实行.可知道它多少底细?”
    胡车儿闻言抚了抚后脑勺说:“这个,不知道.我们爷或许知道吧.他知道也不会告诉我的。刚才那些,都是我我平日里伺候我们爷的时候听来的,还有一些,是偷听的。嘿嘿,羽爷,您可不兴告我状的哈!”
    陈羽闻言呵呵笑道:“你小子倒机灵.将来一定是个人物!你再说说.你可知道你们爷开的这家鑫鑫粮店存粮的情况?”
    胡车儿闻言犹豫了一下,然后才悄声地说道:“羽爷,您可千万别问我们爷这个问题,我们爷最忌讳人家问他这个。我偷偷的告诉您就是了,据我七八天之前知道的.应该是还有米五万两千六百多石.麦子五万六千多石.其他杂粮两万多石。”
    陈羽闻言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知道廪实行能有多少存粮?”
    胡丰儿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可就不知道了.人家的老底儿哪里会轻易的让外人知道去,不过想着.应该比我们鑫鑫的存粮多多了.总有个几十万石吧!”
    陈羽点头之后沉吟不语,这时那胡车儿道:“羽爷,要不,我带着您到处逛逛去,您看看那几家粮店的铺面,就知道他们有多厉害了。”
    陈羽想了想道:“也好.咱们就逛逛去!”   
第一章五七 饥寒
听说陈羽起身下了楼,那胡车儿也牵了一匹马出来,胡车儿上将马来,却见陈羽牵着马往前走.便赶忙又跳下了马来.奇道:“羽爷,您怎么了.怎么不上马?”
陈羽笑道:“我到现在还未吃午饭,总要寻个地方卖点吃的.才有力气去逛。”
当下胡车儿牵着马陪陈羽到路边小店里买了几个胡饼,陈羽便在那门口匆忙的吃完了.又问掌柜的要了水来喝了,这才招呼胡车儿上马出去逛去。
胡车儿一边上马一边不由得暗叹,这羽爷真不是寻常人物,别人家有钱的哪个不是大鱼大肉的.谁还愿意在路边买这个胡饼吃.但是陈羽就不,他为了一件事可以忘了吃饭,想起来时也就是弄几个胡饼胡乱的吃了便继续去忙,并不像那些大老爷们一般,即便是天大的事儿,也得先吃舒服了再说。
且说两人骑着马.那胡车儿带路.两人一路说着些话儿,不知不觉的就到了禀实行的总店。陈羽下得马来.那胡车儿接过僵绳去,陈羽便站在街道另一边仔细打量着禀实行。
这家店面要说也算不得大.而且是不做生意的.只谈生意。不过,据胡车儿说.这店面后面,有一个巨大的仓库,他们的粮食泰半储存与此。
陈羽看了半天却又觉得不便进去问什么,便对那胡车儿道:“你且带我到他们随便一家分号去,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生意的。”
胡车儿应了一声,两个人便骑马到了离得最近的一家禀实行分号。却见这里来买米地倒是不少,不过.陈羽看了一会子便发现,这来买米大多很奇怪。
他们看上去衣裳都还不错.虽然有些人衣服旧了点,但是一看就不像是很穷的人家。不过,他们的却大多是面有菜色,显然是最近吃的太差。
陈羽仔细一思量,这些人为什么买粮食?那些富贵人家不来买倒还有些道理。他们很多人家都应该有存粮,但是那些更穷的人为什么不来呢,哪怕是粗粮,也该来呀。
陈羽把马交给胡车儿.便信步走进店去。
店门口贴着一张布告,是将粮价都贴出了出来。陈羽只看了一项梗米的价格。陈羽按照那个价格算了算,合下来是七千三分银子一石梗米。
陈羽自小在陈府,整日里吃的便是梗米。不过,他是在后面伺候的小厮,对于这些粮价之类的东西,从来没有关心过。倒是前些天四处逛茶楼地时候,听说了不少关于粮价的事儿,后来关于这方面的事儿,他也问过老管家宋维长。
长安市民,多是吃大米和面食。就以梗米为例来说,一个普通的的成年男子,一石米够他一个人吃一百二十天到一百六十天。所以,如果是一个八口之家。将那些老弱妇孺饭量小的问题考虑进去.一石米大概够他们吃一个月左右。大周国承平己久,到如个正是盛世,所以,即便是在长安城里卖个力气.当个伙计的.挣地钱虽然不足以让一家人吃得起米。但是至少饿不着。
长安虽地处关中平原,粮食产量不小.但是因为长安城人口达到近两百万.每日耗粮甚巨。是以粮价一直不低。但是即便是在这不低之中.还有着很大的起伏。夏秋季节。关中平原的粮食下来了,河东的麦子江南两淮的大米也运到了,这个时候粮价一般比较低.一石米也就是一两二钱银子左右,最高也不会超过一两五钱银子。而到了冬春季节,地里长不出一粒粮食来,所以.米价出奇的贵,一石米一般会卖到二两五钱银子以上.最贵时甚至可以卖到三两银子一石。
个年地情况最是特珠,因为各地或大旱或大涝,收成都不好,加上长安东仓起火烧了朝廷在长安附近囤积的近一半粮食,所以,今年的粮价异乎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