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吕布是我 >

第51部分

吕布是我-第51部分

小说: 吕布是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找来身边的近卫统领曹洪,问他:“檄文是何人所写?”
    曹洪答道:“听说是袁绍身边的文士陈琳主笔。”
    曹操一顿大骂,说道:“此人徒有虚名,文章狗屁不通,错字连连,词不达意,举例失误,真是一个废柴。”
    曹操将檄文抛于脚底,狠狠拧碎。
    曹洪在一旁噤若寒蝉,不敢吭声。
    曹操怒气冲冲,去往大堂,召集众位谋士,商讨如何迎战。
    孔融率先来到,向曹操进言:“袁绍势大,不能正面对战,还是求和为上。”
    荀彧正好来到,反驳道:“袁绍没有可用之人,何必与他议和?”
    孔融说道:“袁绍兵多将广,手下有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等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等忠心之士,颜良、文丑等勇冠三军之士,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皆是举世名将,你怎么能说袁绍没有可用之人呢?”
    荀彧笑道:“袁绍虽然兵多,可并不全是精兵,多数都是滥竽充数之人。田丰刚烈直言,以下犯上,许攸贪图小利,殊为不智,审配好于专权,无谋独断,逢纪果敢无为,难成大用,他们几个势成水火,难以相容,迟早都会引起内乱。颜良、文丑徒有匹夫之勇,一战即可将其擒获,余下的虾兵蟹将,即使有百万之众,何足道哉!”
    孔融咂舌,这荀彧可够狂的,自己手无缚鸡之力,竟然还藐视袁绍手下所有的文臣武将。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局势僵持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37 本章字数:2571
 孔融本意是好的,他心存国家大义,不愿看到黎民百姓遭受战乱之灾,况且袁绍势大,和曹操交兵,不知会造成多少流血牺牲。
  孔融虽然身处曹操阵营,可是心内忧虑的是天下百姓。
  他想劝曹操和袁绍议和,消弭战争。
  可是没等曹操发话,曹操手下的首席谋臣荀彧就第一个反对。
  孔融默然,竖子不可与谋,草虫怎知皓月之志。
  荀彧与他是两种不同的人,心中所想,心中所念皆是不同。
  孔融暗自摇头,有这样的谋臣吹着耳旁风,曹操怎能顾念天下,与民和平。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大声笑道:“吾之荀文若,料事如神,此战必胜矣!”
  曹操安排大将夏侯渊统领许都五万大军,总管军事。
  他带着身边文臣武将去往陈留,率领十万大军,进军黎阳。
  黎阳位处黄河北岸,却是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曹操率兵进驻黎阳,与袁绍大军相隔八十里,各自深挖战壕,建筑高垒,相持对立,互不交战。
  如此相持,竟有两月有余。
  原来袁绍军营,许攸不满审配统军,沮授暗恨袁绍不用其谋,几人消极怠战,相互不合,不思进取。
  袁绍在邺城等到的是各位谋士不同的说辞,心中疑虑,也不敢随意下令进兵。
  曹操看这场仗一时还打不起来,留下于禁、李典率领五万大军据守,自己率领五万大军,返回陈留。
  曹操安排曹仁总督大军,守卫陈留,自己回了许都。
  袁绍和曹操两方大军相互对持,我们各方冷眼旁观,都没有其他动作。
  战局未起,我们谁也不愿先动。
  曹操放空陈留,我没有出兵占领。
  袁绍还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我若提前出兵,曹操的十万大军随时可以回头,对我军迎头痛击。
  况且许都的五万大军可以趁机出兵,攻占虎牢关,那时我军腹背受敌,后路被断,只有灭亡一途。
  我们在这两月期间,安排军队抓紧屯田。
  春季初临,正是我们播种的忙碌季节,洛阳和长安两地,大力开垦荒田,招募百姓,抢播抢种。
  我们下了血本,从襄阳采购了大批的稻种,沿着黄河两岸,广为播种,每一寸适合种植的土地都不放过。
  为此我们大军轮番出动,早出晚归,忙于农务。
  同时进行的还有兴修水利,黄河两岸,设置引水装备,既能分流水量,避免水患,又保证了农田的灌溉,两全其美。
  一切若是顺利,等到今年的秋天,我们的吃饭难题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曹操返回许都,也开始着手进行屯田。
  只是从时间上来说,他已经迟了两个月,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时间,因此秋天的收成也将极其有限。
  局势就在如此微妙当中,持续下去。
  却说曹操在许都寻思,想找个人去说服刘备,让刘备和他一起对抗袁绍。
  曹操感到势单力孤,想拉刘备作为帮手。
  此次面对袁绍,不同于讨伐袁术,刘备畏惧袁绍势大,不愿轻易介入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
  那么想要说服刘备,就得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
  曹操问身边的谋士荀攸:“谁可以担当大任?”
  荀攸答道:“孔融,孔文举能担当。”
  曹操点头称是,遂派人找来了孔融。
  荀攸对孔融说:“主公想找个人去说服刘备与我们一起对抗袁绍,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孔融说道:“我有一个朋友,名叫祢衡,字正平,口才胜过我十倍,正可以说服刘备。”
  曹操遂派人去找祢衡晋见。
  行礼过后,曹操见祢衡身材瘦小,其貌不扬,心内不喜,也不安排落座,只让祢衡站在当地。
  祢衡仰天长叹,高声言道:“天地之大,奈何没有一个能人,可悲啊,可叹!”
  曹操诧异,说道:“我手下有数十人,都是当世有名的英雄,怎会没有一个能人?”
  祢衡说道:“愿闻其详。”
  曹操说道:“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皆是机深智远之士,即使张良、萧何都是远远不及。典韦、许褚、李典、乐进,皆是勇不可挡之将,即使项羽、樊哙也不过如此。吕虔、满宠是从事之冠,于禁、徐晃是先锋无敌,夏侯惇乃天下奇才,曹仁乃世间福将。他们哪一个不是能人?”
  祢衡晒笑:“此言太过夸大了吧?他们这些人,我都认识,荀彧可以派去凭吊丧事,慰问病人,荀攸可以派去看守坟墓,打扫庙堂,程昱可以派去看家护院,打更守夜,郭嘉可以派去吟诗念赋,书写对联,典韦可以派去击鼓鸣金,许褚可以派去放马牧羊,李典可以派去传送信件,乐进可以派去传达命令,吕虔可以派去磨刀铸剑,满宠可以派去陪酒待客,于禁可以派去修筑城墙,徐晃可以派去杀鸡宰羊,夏侯惇可称常败将军,曹仁就是一个赔钱货。剩下其余人,皆是酒囊饭袋,徒具人表,形同衣架。”
  曹操怒道:“你有什么本事,竟敢口吐狂言?”
  祢衡说道:“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周易八卦,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可以辅佐尧、舜治理天下,可以媲美孔子、颜回德才兼备。怎能与那些人相提并论?”
  当时正有夏侯惇在坐,忍无可忍,拔剑就要将祢衡一剑穿心。
  曹操拦下夏侯惇,转身对祢衡说道:“我这里正好缺一个酒宴上助兴的敲鼓乐师,你若无所不能,不如留下来任职。”
  祢衡也不推辞,答应之后,转身离去。
  夏侯惇埋怨道:“这家伙出言不逊,满口狂言,干嘛不让我杀了他?”
  曹操说道:“这种人徒具虚名,远近闻名,我若杀了他,会让天下人笑我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不如让他当一个地位低下的乐师,每天为我们敲鼓助兴,以此来羞辱他。”
  夏侯惇释然,说道:“阿瞒啊,还是你比较狠,这样比杀了他还痛快。”
  曹操奸诈一笑,谁要跟他作对,那是自讨苦吃。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祢衡之死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38 本章字数:2634
 过了两天,曹操在府邸内大宴宾客,就找了祢衡来击鼓助兴。
  有小吏告诉祢衡,按照规矩,乐师击鼓之前要换一身干净的衣服,以示庄重。
  这就和戏子上台表演的道理相通,戏子上台要换戏服,乐师表演也要换装。
  祢衡蔑视轻笑,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直接上台击鼓。
  祢衡演奏了一曲《渔阳三捻》,动听非常,音律精妙,绕梁良久,余音在耳。
  在座宾客听完,感慨万分,激动不已,忙互相问询,是何人所奏。
  曹操召来祢衡,见他一身旧衣,非常不悦。
  旁边有小吏喝问祢衡:“为何不换衣服?”
  祢衡面无表情,当众脱下身上旧衣,裸身立于当地,浑身上下未着寸缕。
  宾客齐皆掩面,回首闭目,口中长叹:“有伤风化,有伤风化。”
  祢衡面不改色,将衣裤穿好。
  曹操怒斥道:“公共场合,你怎敢如此无礼?”
  祢衡说道:“欺君罔上才是无礼之举,我赤身裸体,不过是显示自己清白而已。”
  曹操说道:“你清白?那谁不清白?”
  祢衡说道:“你看不清谁清谁白,是你眼睛有毛病,你不读诗书,是你嘴巴有毛病,你不纳忠言,是你耳朵有毛病,你不通古今,是你身体有毛病,你不容诸侯,是你胸襟有毛病,你常怀篡逆,是你心里有毛病,我乃是天下名士,你竟然让我击鼓助兴,你若想成就王霸之业,岂能如此轻视人才?”
  曹操听的面色发黑,怒气于胸。
  宾客中,正有孔融在座,害怕曹操一时怒极,杀了祢衡,于是上前说道:“祢衡虽然言语刻薄,可是他本意只是想提醒主公,注意重用人才。”
  曹操指着祢衡说道:“我任命你为使者,出使徐州,你如能说服刘备与我共抗袁绍,我就赐侯封爵,让你当一品大臣。”
  祢衡不愿前往,曹操命令下人准备快马三匹,派两名士兵狭持祢衡前行。
  曹操低头一想,恐招人闲话,说三道四,于是吩咐手下文臣武将,去城门外为祢衡送行。
  荀彧路上就吩咐大家:“等见着祢衡了,大家就安坐原位,莫要起身。”
  祢衡出了城门,下马欲要与众人见礼,不想个个安坐在马车之上,原位不动。
  祢衡放声大哭,状如失去亲人。
  荀彧纳闷的问道:“你因何而哭啊?”
  祢衡说道:“我到了坟地,见到这么多的死人,所以心中悲痛,忍不住就哭了。”
  众人一齐骂道:“我们是死人,你就是一个无头恶鬼。”
  祢衡说道:“我是忠心耿耿的汉室臣子,又不是曹瞒一党,怎会是无头恶鬼?”
  众人皆怒,抄起身边物件,就想一拥而上,将祢衡杀死。
  荀彧急忙喝止,说道:“何必因为这等鼠雀之辈,玷污了各位的手。”
  祢衡说道:“我是鼠雀之辈,还有人性尚存,你们都是些虫蚁,毫无人性可言!”
  众人恨得咬牙切齿,不欢而散。
  祢衡到了徐州,见到刘备,表面上盛赞刘备仁义,其实是句句讥讽,暗指刘备助纣为虐,帮助曹操,置国家大义于不顾,与曹操妥协。
  刘备听着不是滋味,遂让祢衡去见孙策。
  他告诉祢衡,只要孙策答应反曹,那么他就加入反曹联盟。
  关羽在一旁问刘备:“祢衡存心戏弄大哥,为何不一刀杀了他?”
  刘备说道:“祢衡多次侮辱曹操,曹操都没有杀他,害怕别人说三道四,因此故意派祢衡出使徐州,想借我的手杀了他,想让我背上杀害贤良的恶名。我让祢衡去见孙策,一是不让曹操阴谋得逞,二是通过祢衡探探孙策的口风,看他是否死心塌地的要与曹操联盟。”
  关羽在一旁翘起大拇指,称赞道:“还是大哥心思细密,应对高绝。”
  刘备会心一笑,点头不语。
  这时,有士兵禀报,袁绍派了使者前来。
  刘备对关羽说道:“袁绍派使者前来,多半是想让咱们出兵对付曹操。”
  使者进到屋里,传达了袁绍的意思。
  袁绍称,徐州危难之时,有意归入冀州管辖,此后却再无下文。
  他胸襟广阔,明白刘备的难处,不愿斤斤计较。
  这次他出兵讨伐曹操,希望刘备可以从旁策应,那么以前的一切约定就可以一笔勾销。
  若是不然,他必带大军亲自来接管徐州。
  刘备召集群臣商议,说道:“袁绍心存不轨,想将我们拖下水,众位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孙乾说道:“袁绍徒具强势,军心不齐,无意进取,我看这仗要打起来,他还真不一定能胜得过曹操。”
  简雍说道:“即使我们帮助袁绍消灭了曹操,袁绍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想法来霸占我们的徐州,我看我们应该按兵不动。”
  刘备点头称是,遂决定按兵不动。
  没过几日,有士兵禀报,说孙策斩杀了祢衡。
  刘备问起详细原因,原来祢衡到了江东,孙策闻名久矣,盛情款待,酒宴伺候。
  酒过三巡,两人都有些微醉,孙策问道:“许都之中,有些什么样的能人?”
  祢衡答道:“许都有个大圣人孔融,孔文举,有个小文人杨修,杨德祖。除去这两人,再没有能人。”
  孙策又问:“象我这样能称得上能人吗?”
  祢衡答道:“你就象庙里的神仙,虽然受人朝拜,可是总不灵验。”
  孙策大怒,说道:“你竟然把我比作泥土做的雕塑,真是可恶。”
  当下,孙策命令士兵将祢衡拖走。
  祢衡骂声不绝,直指孙策虽勇猛善战,但不识大义,只知好勇斗狠,制造杀虐。
  孙策一怒之下,命令士兵将祢衡处斩。
  刘备得到祢衡的死讯,心里很是难受,他没想到孙策会杀了祢衡。
  祢衡是曹操的使者,孙策若想和曹操保持友好相处,不应该如此不智。
  祢衡之死,与他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是他让祢衡去见孙策的,
  刘备一番感叹,命人在庙堂供起祢衡牌位,每日祭奠。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试探虎牢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38 本章字数:2900
    曹操在许都得知祢衡已死,高兴的说道:“只会逞口舌之利的家伙,终究送了自己的性命。”
    只是祢衡虽死,可刘备还是没有答复,态度不明。
    曹操暗恨这个刘大耳朵,听闻前几日,吕布派了使者到达徐州,刘备还热情款待了一番。
    后来袁绍也派去使者,刘备还是以礼相待。
    种种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