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聊斋觅仙路 >

第182部分

聊斋觅仙路-第182部分

小说: 聊斋觅仙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帝乘机发威,黑色的葵水化为一股股的巨*,跟着剑气撞过去。也是一般,丝毫奈何不得这玲珑塔半点。
    “怎么可能!”白帝显出身形来,再不是当日所见的小兵形象。而是白色冕袍,通天冠的帝王形象。周身都是白金色的光华,那全部都是庚金神力,甚至在光华的边缘,都能看见空间裂缝的出来。
    “有什么不可能?”傅说淡淡的笑着:“若是你们能完全的掌握自己代表的法则,我这天地玄黄玲珑塔说不定还撑不住。但是如今么,你们却奈何我不得!”
    说话间,又有无数的玄黄色的功德气息降落下来,纷纷的散落在天地玄黄玲珑塔上。让这件宝物,更显得瑞气纷呈,卖相不凡。
    “这是什么法宝?”两个神帝都有些傻眼,原本布置的绝杀支局,在这件法宝之下,尽数变成了笑话。
    可惜啊,傅说暗叫可惜。这天地玄黄玲珑塔还初具规模。可是那万神塔现在几乎就还是一个空架子,若是那天下神灵都入了那万神塔之中。几乎就能掌握世界一切信仰之力,那个时候,摇动之间,就能剥夺神帝身上的信仰力量。
    这些神帝虽然是先天大神,法则之中生出。但是人格太强,已经不能完全掌握自身代表的法则了。而且和信仰香火之力夹杂的太深,一旦剥夺起香火之力。便要如同瘾君子忽然之间,一下子被粗暴的断了“毒品”一般。
    香火有毒,虽然能带给神祇强大的力量,但是夹杂着太多众生的愿望。接受的越多,堕落的便越快。若是能帮忙实现众生的愿望还好,若是不能实现众生的愿望。便会被众生的怨念产生的业力加身,最后被业力拉下神座,直接陨落。
    傅说这么一个走神,两个神帝对视一眼。突然动手,庚金之力和葵水之力都化为一颗颗雷珠,宛如狂风暴雨般的向着傅说轰去。
    这般手段说起来还是跟着傅说学来的,原来力量极度的压缩爆发以后居然会有着这般强大的力量。要产生原来十倍百倍的破坏力!
    傅说被轻微的震动惊回神来,见着一颗颗的雷珠轰在天地玄黄玲珑塔上。每一颗都爆成一团恐怖的力量风暴。若是放在人间,这么一颗雷珠就能轰平一座小山。但是再大的爆炸,再厉害的冲击波到了玄黄之气面前,也都撼动不得半丝。天地玄黄玲珑塔根本用不着傅说去操纵。
    傅说甚至双腿一盘,继续追击的日常修炼。任那两个神帝,使出浑身解数连续攻打……
    时光如梭,一晃数年。
    大广朝廷越发兴旺起来,昔日战乱的伤口似乎都已经被抹平,百姓又重新安居乐业,除了气候变得极其古怪之外。
    北方的大雨连续不绝的下了数年,便是偶尔有着晴天,用不了多久,就重新被暴雨所浸透。到处的河流都开始暴涨,泛滥成灾。北方河流比不得南方众多,水利设施也没有南方那般的发达。
    便是这京城也不例外,里里外外的几条河流都开始疯涨。要不是京城当年由大匠主持设计,排水体系极其完善的话,那么恐怕就已经变成了水乡泽国。
    “这雨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我家锅灶上都长出青蛙来了。奶奶的,真他**的邪门。只是听说江南那边的梅雨季节有着这般邪乎事情,没有咱们京城,这北地也有这种事情!”路上的车夫抱怨着。
    宋玉叔只是微笑的听着,他现在是朝廷的三公大员。自然知道的事情,比普通的平头百姓知道的多的多。若是在以前,这般暴雨成灾,莫说是这般持续了几年,便是一年下来。整个北方都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受灾。多少人流落失所,朝廷肯定是没有能力救济,到时候,灾民暴动起来,可又是祸事。搞不好又要朝廷出兵平叛。而这样一来,恶性循环下来,朝廷支持不住,就可能被生生拖垮。
    但是现在这情况却就不一样了,虽然受灾严重,但是有着国师坐镇在京城之中,治理着整个国家。从江南,甚至更加遥远的南疆,粮食不断的源源不绝的运了过来,让朝廷有足够的粮食去赈济灾民。
    新书上传,求支持。《北宋末年当神棍》,书号2808247。雪满林中……(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十三章 治乱
    而另一边,就是这般的暴雨,让移民辽西的工程变得简单了许多。本来百姓最是重土畏迁,不肯轻易离开世世代代生养的土地。但是这般的暴雨之下,也没有奈何,为了活命,只好跟随朝廷的组织的迁移,一路往辽西而去。
    只有到了辽西,那些百姓才知道什么叫做土地肥沃,什么叫做膏腴之地。那是捏一把泥土都能挤出油来的肥沃之地。不同于中土开垦了数千年的土地,地力早已经消耗了。
    而这辽西却是开天辟地以来,便少有人活动。无数年自然堆积下来的肥料,无论种什么东西,长势都喜人之极。三年过去,辽西屯田已经出了成果,开始有着大批的出产来反哺中土内地了。
    而且经过这么几年的暴雨,适应了过后。便连北方也开始大力推行水稻种植,和原本一些其他只能在北方生长的作物。一切都是那么的欣欣向荣!
    “您还别说,这冰土的路面走起来就是稳当,”车夫笑着,没话找话。不找些话题聊天,这日子实在难过:“就是太伤马蹄了!”
    宋玉叔哑然失笑,这般所谓的冰土也是国师的发明。说起来也是简单,不过用石灰和粘土之类的混合搅拌而成。铺出的地面,整齐光滑而有结实,因此有了一个名字叫做冰土。如今京城的大型街道,全部都用冰土铺设了厚厚一层。
    这么大的工程甚至没有花多少钱,不过是用大批的难民以工代赈。让大批难民开山取石,烧制石灰,敷设道路。甚至将整个京城周围的水利设施都重新修整了一次,都用着冰土来建造。
    而且京城内外的卫生,甚至被傅说亲自狠抓。所有的卫生恶习,全都改变,当街倒垃圾,随地大小便这些。抓住了就是按翻在地,抽鞭子。当时执行的第一个月的,京城之中有着十分之一的人屁股后面都是肿起来的。到处都是怨声载道。
    但是这项政策坚持下来以后,百姓们自己就发觉了好处。甚至不用严刑峻法,就自己遵守起来。
    当然,除了严刑峻法之外。配套的设施也要跟上。你不可能不让人随意倒垃圾,却又没有处理垃圾的办法,让人把垃圾都堆积在家中吧?就有着新兴的行业出现,唤作夜来香。便是夜间收拾垃圾的清洁工。
    整个京城之中,实行的都是傅说在南疆的那一套。效果斐然,几年下来,不仅京城大变模样。就是连天下各地的风气,都大为改观。
    所谓上行下效,君正于上而臣民自化。这不仅是儒家份子的理想,其实也是像是东方这种农业立足大一统的社会治理的最佳方法。
    限于版图太过辽阔,而没有有效的通讯和交通方式。那种事无巨细的政府直接治理模式,根本不可能实现。便是实现了,也不可能长久。而且行政成本太高,根本不划算。
    便如秦国在关中一地,可以实现那种精细管理。可是统一六国之后,却发现这种模式复制不了。地盘太过扩大,而通讯交通的手段却有限制……于是悲催的大秦帝国,便那般轰轰烈烈的倒了下去。
    所以汉朝初年,就因为这般经验教训。所以为政务从简单,推崇的是黄老无为而治。便是日后,皇权不下乡,也是为了这般。如果政府权力直接统治到乡村一级,那么行政开支成本就高的可怕。这便是后世天朝最重要的经验教训之一了,那还是通讯和交通极其便利之后的事情。
    朝廷的统治权力就只到县这一级来,就算是如此。历代儒家都还嫌行政成本太高。所以后世的儒家大臣,虽然都是儒门弟子,但是实际上抱的却是道家那一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为而治。
    朝廷最好除了收税之外,什么事情都不要管。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监管不力是很正常。一旦做起一点什么事情,马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果。好事都要变成坏事,最后还是加重百姓负担。
    所以后世儒生最为坚定的就是反对变动,反对变法,反对……只要看看古代连赈济灾民这种关天的大事上,最后能赈济粮食有着三四成能分到灾民头上,便算是下面的官员们有能力,有操守,有良心了。可以想见,干起其他的事情,行政开支耗费有多少?
    所以自古名臣,当地方官最得意的地方就在于不扰民而已!
    由朝廷下达政令,让全国上下来依此办理。结果往往是好事要变成坏事,坏事变成丧事。不管是隋炀帝的大运河还是宋徽宗的花石纲都一样。或许这事情本身耗费的并没有这般大,但是下边执行的时候,再加上执行的官员上下其手,却是将其无限扩大化了。
    便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衍生出特有的治理天下的模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所谓道德治国!
    只有了解历史背后这些深刻的隐意,才能更加的明白清楚治乱之道。而不是想当然的,用着自以为先进和高明其实却是根本不合适的手段来治理国家。
    那就是如同晋惠帝的一般的愚蠢,天下百姓连饭都没得吃,还诧异的问为什么不吃肉呢?
    期望君王和上下官员能以道德来进行自我约束,这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的做法。
    比如傅说在京城搞的这一系列东西,完全都是在花山县时候的翻版。很多有心人,根本不等傅说在京城执行,早早的就到南疆取经,然后在自己辖地之中实行开来。等到傅说在京城实行开来以后,更是天下蔚然响应,不用颁布政令,而下面的地方官都开始学习这一套了。
    这般的行政成本就降低了太多,若是儒门大盛的时候,少不得要吹捧几句无为而自化,德治天下云云。其实一来是整理卫生的举动,投资少见效快,多少也算是利民之举。二来却是最为重要的是,却是用实际行动来向国师表态,表忠心。用实际行动来站队。
    宋玉叔没有想得那么深远,何况他这般的人,也不会用这么诛心的角度去想人。(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十四章 忠孝节义
    马车一直往内城而去,走着走着,那车夫就叫了起来:“这位客官,前面都是皇城了,再进去可就不大方便了!”
    宋玉叔笑道:“没事,你自己管前去。我就是来国师府看人的!”
    这般一说,那车夫都兴奋起来:“客官,难道你有孩子被选入了国师府么?呵,那可是八辈子修不来的福气。可惜我就没有这般的好运,我的一个邻居,他的儿子就被国师府选中了,送到那个叫什么,对了学校的地方去读书了。不知道羡慕了多少人!那以后出来都是要做官的啊,本来一个多顽劣的小子,上次回来探亲的时候,说话走路都开始文质那个啥的的……啧啧……”
    宋玉叔苦笑:“是啊,学校可是一件大好事,不知道惠及多少百姓,将要改变多少人的命运。”
    他这般说,那车夫就不怎么听得懂了。国师设立的学校招募了一万学生,要十年的封闭式教导,不用家长出一分钱,免费吃住。一个月回家一趟,当然考核也是极其严厉,若是三次考核不被通过,那就等着被退学回家吧。
    而只有这些学生之中的佼佼者,据说才能被真正被国师府看中,挑为门人弟子。学那上天入地,长生不老的神仙之学。不知道要羡慕死多少人。这位客官的孩子在国师府,莫非是已经被挑入国师府学神仙了么?想到这里就对这个看起来貌不惊人的老者,恭敬了几分。
    宋玉叔自然不会知道这车夫在想什么。就算知道了,也只是苦笑而已。那车夫心存敬畏。就没怎么敢继续搭话。不过车子入了皇城之后,守卫明显的森严起来。
    那车夫心中揣怀不安,他也是第一次驾车入这皇城之中。生怕那些军爷挡住,或者找他麻烦。但是一路上遇到岗哨岗哨之类的,都对他们这辆车视而不见,甚至有行礼的。
    这车夫还心中啧啧称奇,还以为这天子御林军居然素质这般高,连他这一介小民都不惊扰。他哪里知道自己车子之中正坐了一尊大神。早就在窗口外面挂了一个帘布呢。
    到了国师府门前,早早的车就停了下来。车夫还准备告罪,和里面的客官说一声。国师府门前可是文官武官都要下马下车,步行而入的。便是天子的御驾到了,也是一样的要步行而入。
    却见着宋玉叔已经一撩衣服下摆,自己爬下车来。这车子不远就是岗哨,见了一个普通马车停在牌坊前。就已经有些奇怪,便有兵丁过来查问。见到宋玉叔居然从这种马车上下来,都是吃了一惊。
    这些御林军可是轮换执勤的,经常在国师府,皇宫大内,太庙这些重要地方当差。自然认得这位当朝三公。立时就行礼道:“见过宋大夫!”
    宋玉叔心情复杂,看着这国师府的大门。随意的摆摆手,道:“不用多礼!”便要进去,走了两步,才想起自己还没有给车钱。顿时又转了回来。对道:“不好意思啊,年纪大了。脑袋有些不灵光了。差点忘记给钱!”
    一个御林军的就叫道:“大人何必客气,这钱我们给了吧!”
    宋玉叔哑然笑道:“这朝野之间,你可是第一个胆敢贿赂我的!”
    那御林军士兵脸色涨的通红,却见宋玉叔在身上摸过来摸过去,脸上也显出尴尬的神态来,身上居然真的忘记带钱。
    “大人,我帮着付了车钱好了!”那御林军是机灵人,忙道。
    宋玉叔实在没办法了,却道:“你是御林军之中那个营的,叫什么名字,回头我让人把钱给送还给你!”
    那士兵就叫道:“不过区区几个铜钱而已,小人敬重的是大人的声名,情愿出这钱的。可不是为别的,若是留下名字,岂不是施恩望报。”
    这般两个人一个要让借钱者留下名字,另一个却坚决不肯留名。僵持了半天,那车夫才反应过来:“妈呀,我今天居然带了御史大夫宋大夫一趟,这可是我张老钱三辈子的荣耀,还给什么钱。回头我把这车给供起来去……”钱都不要了,驾车就往回走。把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