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林帝国 >

第201部分

武林帝国-第201部分

小说: 武林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只有偶尔的马嘶和呜呜的风声。
    一杆五丈高的大纛迎风飘扬,上面绣着一个硕大的“汉”字,离得老远就能看见,从长安城出来的这些人,心惊胆战惴惴不安,看到如此森严的军队,都禁不住大吃一惊。
    这是造反的农民们?分明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上万人马都能排的这么整齐,肯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官员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即便不懂行伍,也略知道些道理,和这样的军队作战,没有胜利的可能。
    他们却不知道,此时元封麾下的军队,已经整合了原先编练的陕西新军,这些当兵的光练队列了,排队自然严整,他们吃谁的粮听谁的话,长官让干啥就干啥,绝不胡思乱想,是最纯粹的军队。
    两边的人隔着灞桥站定,元封一身红袍,胯下雪白的大宛马,精神抖擞,真有龙凤之姿,身后正是那杆大纛旗,十六个膀大腰圆的护旗兵站在一旁,一手叉腰,一手握着长矛,威风凛凛,然后是三十二个旗手,每人手中一面两丈高的红旗,红旗猎猎,映着太阳,红光一片。
    再后面是二百名骑兵,每人手中的长矛顶端都飘舞着红色的绸带,风一吹,飒飒作响,元封很擅长营造气氛,这队列,这红旗,都在深深地震慑着对面的官员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的臣服。
    范良臣一身大礼服,下了车,从随从手中拿过一个朱漆托盘,上面摆着的是自己陕甘总督的印信,双方已经约定,用这种献印的方式来宣告归顺。
    范良臣捧着印信走上了灞桥,那边元封也单人独骑上了灞桥,范良臣跪下将印信高高举起,元封骗腿下马,双手接过了印信。
    忽然有人大喊道:“看,河里有龙!”
    第五卷 5…34 问鼎天下
     更新时间:2009…10…26 18:38:18 本章字数:3338
    灞水河面开阔,河两岸足有数千人目睹了这一幕千载难逢的奇观胜景。
    只见平静的河水忽然起了漩涡,隐约有金色的长条状物体在河里翻腾,体型巨大令人震惊,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每个人都毫不怀疑,自己见到了真龙。
    但是由于大家距离比较远,看的不够真切,只是影影绰绰看到异像,汉军这边的人纪律严明,队形不变,陕西方面的队伍已经大乱了,范总督在灞桥上献印,代表着交出陕甘大权,此时真龙出现,意义很不一般啊。
    大伙情绪激动,纷纷往河边涌去,还没偎到跟前,忽然一声巨响,河里腾起一根巨大的水柱,直冲云霄,有人大喊:“神龙出水了!”
    所有人都抬头望去,蓝蓝的天空上只有几朵白云,炫目的阳光照花了他们的眼睛,但是每一个人都相信,是由于神龙飞翔的速度太快,他们的肉眼捕捉不到罢了。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灞桥上站立的元封纹丝不动,神态自若,颇有风范,更让大家敬服,果然是真龙天子啊。
    忽然河里又有异动,咕嘟咕嘟往外冒白泡,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冒了出来,元封大手一挥:“来人啊,下水!”
    二三十个会水的汉子从队列中出来,扑通通跳入灞水,大家伙一起从水里托出一个硕大无比的东西,岸上有人抛下绳索,七八条牛皮绳子拴住那黑漆漆的东西,慢慢的拉了出来。
    好大一个方头方脑的东西,上面还挂着很多水草,但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两个
    耳,四条腿,分明就是一个上古时期的鼎!
    鼎这种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相传大禹建立夏朝之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亦是帝王之象征,只有天子才可以在祭祀天地祖先时使用九鼎。
    商汤灭夏桀后,将九鼎迁至朝歌,作为国家象征,周武王灭商朝之后,亦供奉九鼎于太庙,秦灭周后,将九鼎迁至咸阳,但平定六国之后,九鼎却不知去向,失去九鼎之后,秦朝很快灭亡,九鼎再也没有出现过,但人们已经牢记着这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宝物。
    现在灞水中捞出的这个鼎,极有可能就是九鼎!神龙出水,九鼎再现,寓意不言自明,刘元封才是天下真正的主宰,真龙天子啊。
    当九鼎被二十个水淋淋的壮汉扛到灞桥上之后,范良臣上前拨去水草,查看了一番,然后猛然回头,激动地大喊:“这就是九鼎啊!”
    关于九鼎到底是九座鼎,还是一座名字叫九鼎的鼎,学术界一直有着纷争,范良臣也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对于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物有一定研究,他的话可信度很高,官员们大都是进士举人出身,多少有些文化的,值此九鼎再现人间之际,岂能不激动万分,有人跪下山呼万岁,然后更多的人跪了下来,到最后,灞水两岸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只有元封一人站在灞桥之上,接受着千千万万人的朝拜。
    “万岁,万岁,万岁!”声浪席卷着大地,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所有的人都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有人热泪盈眶,有人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们都在为见证这个伟大时刻而感到自豪。
    情绪是会感染的,此时,就连最理智的人都会变得疯狂,即便是始作俑者李善长,也在人群中涕泪横流,这九鼎是假的,但真龙天子却是一点也不假啊,天下,本该是姓刘的。
    元封,此时应该叫刘元封了,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心中却是波澜起伏,壮怀激烈,在西凉的时候,他也曾接受过万民欢呼,但是那时候的规格和现在不能比,那时候顶多是一方诸侯,现在已经有了睥睨天下的气势,问鼎中原的实力。
    ……
    九鼎被郑重其事的安放在马车上,在九百名骑兵的护卫下送往长安,元封也带领人马正式进驻长安,原汾阳侯府门口挂着的陕甘总督临时行署的牌子被撤了下来,换上了行宫的牌子。
    元封召集文武议事,好言抚慰了大家,原先做出的承诺全部兑现,官员们一律留任,俸禄增加三成,大家看到元封年纪轻轻,却温文尔雅,谈吐不俗,颇有龙风之姿,心中更加放心。
    至于那些造反的农民军,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从中挑选精壮之士编入军队,其余人等遣散便是,这些人本来也都是被逼造反,心中依然挂念着家人土地,放他们回家正和心意。
    原先朝廷颁布的所有不合理税收一概取消,今年不再征粮,此令一出,百姓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无不赞颂太子的仁慈。
    元封宣布长安为大汉朝陪都,但是不修建宫殿,以免给百姓造成负担,消息传出,万民更加敬仰,相对于大周的暴政,元封的做法简直太令人感动了。
    灞桥显祥瑞的事情在民间传的沸沸扬扬,那些有幸参加的人把神龙出水,九鼎再现的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正所谓众口铄金,传来传去,元封真龙天子的地位便在人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关中,已经尽入囊中。
    长安城外,渭水河畔,一辆轻巧的马车静静地停着,路边亭子里,身着便装的元封正在给海公公饯行,在吞并陕甘的行动中,海公公立下了大功,最后还需隐姓埋名,元封过意不去,特来相送。
    海公公端着酒杯,欣慰的说:“老奴窝囊了一辈子,临老却着实的风光了一把,就算明天死了也值了。”
    元封笑道:“等我平定天下之后,还请海公公再度出山呢,您老可不能死。”
    海公公道:“不行了,老了,不能伺候殿下了,不过老奴还有件心思放不下。”说着,将小太监毓风拉了过来,“这猴崽子挺机灵的,跟在老奴身边未免可惜了,不如留着服侍殿下吧。”
    元封看了看毓风,小太监经历了这么多;历练,确实比以前在京城见到的时候沉稳了许多,自己将来肯定要用得上太监,再加上海公公的举荐,他立刻就同意了。
    毓风拉着海公公的袖子,两人洒泪而别,直到海公公的马车消失在天际,毓风才停止挥手,再转身时,脸上已经没有了泪,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踌躇满志的表情,小太监也有野望,将来的大内总管一定是我了。
    李明赢此时已经赶回了宁夏,天下大势就要改变,李家要趁着这个机会动手,配合元封逐鹿中原,至于将来定鼎天下的究竟是谁,还要拭目以待。
    元封进驻长安以后,入侵甘肃的西凉军便停了下来,其实本来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现在西凉正在应付轮台叛乱和吐蕃进攻,哪有兵力去打甘肃啊。
    元封夺取陕甘,完全是空手套白狼,现在手上的力量完全是原先陕甘军队的底子,战斗力一般化而已,所幸的是关中富足,西北一带基本上重要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尤其打仗需要的盐铁马匹,并不比中原少。
    长安是西北第一重镇,库房里存粮无数,盔甲兵器堆积如山,只是马匹略少,不过有西凉源源不断的供给,这点不成问题。
    甘军大部分被调到陕西来,和原陕军以及农民军编组成新的汉军,年老体弱者裁撤,只留下壮健汉子,每日里辛苦操练,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
    ……
    京城,大报恩寺的佛塔上,皇帝眺望着无边秋色,心中一阵寂寥,万寿节已经过去了,这个本来准备大办一番的皇太后寿辰,终于因为天下大乱而草草了事,对于以孝闻名的皇帝来说,很没有面子。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皇后死了,太子死了,无数的权贵被斩首了,京城腥风血雨几个月,那还能找得到安乐祥和的感觉,西域北疆都不太平,甚至江南也有人造反,大周朝建国不过二十余年,没有深厚的积累,四处用兵,钱粮兵力捉襟见肘,哪里还拿得出钱来办万寿节。
    “看到这一幕,你一定很开心吧。”皇帝默默地对着脚下说。
    佛塔底下,镇压着前朝武帝的尸骸,皇帝以为只有用这种九级浮屠才能压得住那个如同妖孽一般的男人。
    那个人,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个性张扬,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如今军队使用的火炮火枪都是他设计的,民间传唱的曲子,也是他创作的,男人崇拜他,女人爱慕他,就连自己,也一度拜服在他的靴下。
    直到有一天,自己终于发现这个近乎于神的男子其实平凡而脆弱,甚至还不及自己,当年的张大都督,如今的皇帝,终于起了不臣之心……
    其实皇帝对前朝武帝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才建造了这所大报恩寺,每年都来上香祭拜,表面上是拜佛,其实是来看老朋友,他想告诉老朋友,天下在他的治理下,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自己,并不比他差。
    但是,此刻皇帝的心情和以往大不一样,他似乎感到,琉璃塔底下的那个人在嘲笑自己。
    第五卷 5…35 孤家寡人
     更新时间:2009…10…26 18:38:51 本章字数:3443
    一阵羞怒涌上心头,皇帝恨恨的一掌打在佛塔的栏杆上,这大报恩寺琉璃塔所用的材料非常扎实,栏杆都是硬木的,非但没被打断,还震得皇帝的龙爪钻心的疼。
    一阵剧烈的咳嗽,皇帝又犯病了,近侍赶紧奉上药丸,这是太医精心制作的丹药,据说有奇效,可是皇帝服用了一段时间并未好转,每天还在坚持服用,只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
    皇帝将药丸放入口中,从近侍手中接过黄金盏,盏里是纯净的无根水,可是水一入嘴,居然是冰凉的,皇帝暴怒,将黄金盏摔在地上,清水撒了一地,皇帝将药丸吐出,一甩袖子愤然下塔,只留下满地跪伏瑟瑟发抖的近侍太监们。
    皇帝最近火气很大,这些人照顾不周,少不得会被杖毙。
    回到养心殿之后,皇帝还是咳嗽不止,精神越发的萎靡,怒火越发的高涨,十几个太医在殿内愁得直搓手,皇帝的病其实并不重,但是总不见好,他们也没辙,其实病人的心情很重要,皇帝一直以来被各种烦恼围困,心情能好才怪,不过这就不是太医们能解决的事情了。
    太医们愁眉苦脸的商量了办法,依然没有一个好对策,给皇帝看病太麻烦了,用药轻了不起作用,用药重了要担风险,大家实在是束手无策,忽然有人道:“用了药之后,陛下的症状一直没有减退反而有加剧的趋势,莫非是……有人……”
    下面的话不敢说了,因为说出来会得罪很多人,也会导致很多人脑袋落地,但是太医们的罪责却可以减轻了。
    太医们的议论立刻被内务府知道,于是宫中兴起了一轮声势浩大的清查,以御膳房为核心目标,放射性的蔓延开,连乾清宫、养心殿的太监宫女都不放过,皇帝喝的水,吃的饭,穿的衣服,接触过的任何物品都要从根查起,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曹少钦很用心的在做这件事情,因为他是最怕皇帝驾崩的人,不管他的权势再大,也不过是个阉人,假如皇帝驾崩,新君登基之后,肯定要对付他,老曹和太子的关系可不是那么融洽,为了他自己的前程,不得不尽心尽力的去做这件事。
    此前皇帝的饮食事宜就一直是内务府严格控制的,所有的食材都是专门的菜地里种植的,连浇菜的水和肥料都经过检查,饮水更是按照严格程序取来的泉水,经过数次过滤而得,饭菜饮水在进皇帝的口之前,有专门的尝膳官试毒,如果皇帝是中毒的话,那尝膳官也应该有同样的症状啊。
    经过一番检查,确信不是饮食中下毒,内务府又把目光放到了别处,几番侦查之后,终于确定了目标。
    养心殿,皇帝额上缠着明黄色的抹额,身上披着狐裘,端坐在书案前批阅奏折,时不时咳嗽两声,虽然身子不适,皇帝还是坚持亲自处理政务,令刚走进来的曹少钦都不由得为止感动。
    “陛下,事情查出来了,是……”曹少钦低声道,皇帝的眉毛猛的拧到了一起,然后又舒展开来,道:“好吧,你去办吧。”
    ……
    一刻钟后,萧妃娘娘的寝宫外,忽然来了一大队侍卫,不由分说踹开宫门冲了进去,杀气腾腾的眼神,明晃晃的钢刀,吓得宫女们尖叫不止,所有人被喝令蹲在地上不许动,有个太监想跑,被一刀砍翻,血淌了一地,吓得其余人大气都不敢出。
    萧妃娘娘可是太子殿下的生母,身份相当尊贵,虽然还没晋升皇后,但隐隐已经超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