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大仙商 >

第3部分

大仙商-第3部分

小说: 大仙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汉蜀人”。李八百曾与其妹李真多修炼于三学山,即二十四化(治)的真多化。
    三、李耳,即老子。老子有三种说法(见周生春《白话老子》)。1,老子是老聃,楚若县(今河南省鹿岜县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吏(图书馆长),退隐后著书五千字。2,老子是战国人李耳,著《老子》;3,老子是周太史瞻,战国中期人。不管老子有几种说法,但老子被道教捧为始祖这一点是公认的。《神仙传》中说:“老子者,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割母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又云: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此为我姓”,故姓李。唐。李冗《独异志》记:“老君耳长七尺”,故名李耳。李耳曾为孔子师,刘向《列仙传》记:“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西去,入大秦过西关。”又传说老子降生于成都青羊宫(唐以前称青羊观),故老子被列入蜀八仙。八仙中的老子是被神“化”了的李耳。
    四、张道陵,一名张陵,东汉沛国(今江苏丰县)人,留侯张良的第八世孙,永平时拜江州(今重庆)令。章和年间征为太傅,官至三公之上,而他却“三诏不就”,浪迹江湖,远离官场到江西贵溪县龙虎山筑炉炼丹,修炼道成。汉顺帝时至河洛入蜀,在四川大邑县境内的鹄鸣山,(又称鹤鸣山)结茅修炼。永和六年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凡入道者纳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建立二十四治(教区),教人悔过奉道,用符水咒法治病。《蜀记》中说他“避病虐于丘社之中,得咒鬼之术书为之,解使鬼法。”传四川青城山鬼蜮甚众,他率弟子降伏群魔,后人于山之巨石上刻“降魔”二字以记之。又传张道陵为蜀人驱病降妖,开山筑路,感动了太上老君,老君亲临鹄鸣山授于三洞众经,雌雄二剑,都功印一枚,赐名“天师”,后人便称他为“张天师”,青城山亦建“天师洞”道场以兹纪念。关于张道陵在四川驱鬼神,祛瘟疫的传说甚多,不一而举。
    五、严君平,本名庄君平,又称蜀庄,因避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又名严遵。四川绵竹人,汉代道学家,思想家。知天文,识星象。常卜筮于成都市,每天占卜几人得百许文钱够基本生活就行了,然后关门落帘读《老子》,其著作有《老子指归》,《道德指归论》等。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曾拜他为师。严君平无心仕途,当时益州牧想请他做官,被他婉言谢绝,终身不第,九十而卒。后人于武都山建“严仙观”,凿“君平池”以纪念他,成都亦曾有“严贞观”,郫县郫简镇西北十五公里路的横山南头顶上有严君平的墓,唐代诗人罗隐书的“严君平的墓碑”,残碑至今尚存。唐代李白,岑参都写有咏赞严君平的诗传世。李白《古诗》:“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贫太易,探元化群生。寂寞缀道语,空帘闲幽情。……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岑参《严君平卜肆》诗云:“君平著卖卜,卜肆荒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严君平生于四川,卒于四川,列为蜀八仙当之无愧。
    六、范长生,一名延九,又名重九,字元。涪陵丹兴(今黔江)人,十六国时成汉道士。后居青城山为当地天师道道首,时拥有部曲千余家,颇有势力。范长生博学多艺,精晓天文术数。传说他从后汉到西晋活了一百三十多岁,人称“范长寿”。刘备曾请他去做官,他执意不去,只好封他个“逍遥公”,并在青城山为他建造了“长生宫”(长生观),供其修真养性。南宋诗人陆游有《长生观观月》诗云:“碧天万里月正中,清夜珥节长生宫”。明代杨升庵也有诗赞曰:“天谷隐者范长生,风御冷然独整缨,避世已高巢父节,让王还被务光名。”“让王”之事见《晋书。李雄传》:西晋时,巴氐族人李特、李雄率流民起义,范长生曾助以粮食物资,使义军迅速占领成都,据有益州,李氏为答谢范长生,以其有名有德为蜀民敬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长生固辞”。李雄于成都称帝,国号大成,“乃拜(范长生)为相,尊为范贤,号为天地太师”,并封西山侯。范长生辅佐李雄大成国奉行道家“清净无为,与民生息”的政策,使巴蜀一度出现了一个政局稳定,民生富足的局面,故蜀民奉范长生为神明。李雄还在灌县离堆为他建造了“范贤馆”,即今伏龙观旧址。范长生也有著作世面,如《易注》,《道德经解》等。
    七、董仲舒,西汉唯心主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景县董故庄)人,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任江都县等职。董仲舒人们都很熟识,不必细说。但从手边资料查看,实在查不出他何以被谯秀拉来作了蜀八仙?笔者以为董仲舒是否为董仲君之误传?董仲君曾于青城山隐居,完全有资格被列为蜀八仙。晋。葛洪《神仙传》卷七道:“董仲君者,临准(今江苏泗洪或盱眙)人也,服气练形,二百余岁不老,曾被诬系狱,乃佯死,须臾出,狱吏乃异出之,忽失所在。”看来此君颇有道法,能隐形破墙而出。另外还有两位董仲,亦可冠以“君(先生)”字称为董仲君。《神仙传》卷六李少君款提到的董仲君,汉武帝时任仪郎,为人刚直,博学五经,然不达道术,常耻笑别人服药学道,不久就大病数月不愈,才把仙道李少君送来的药服食,仅服一半便大病全无,再服一半,“气力如三十岁时”,于是始信仙术,弃官从道,白发转黑,形容甚盛,活了八十余岁,还劝儿子道生学道,后道生寻得秘方,活了三百多岁。另一董仲是后汉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人,有名的孝子董永之子。董永卖生葬父感动了玉皇大帝的七仙女,下凡以身相许,才生下这位董仲君。传他“数书符镇怪,尝游京山之潼泉,以得山多虺毒,书二符镇之,其害遂绝。”今四川三台县新德乡有董永墓,董仲钡,董仙桥。既然董仲君曾隐居四川青城,又通晓道术,将他列入蜀八仙更为合宜。
    八、最后一为是尔朱仙。尔朱为复姓,其先祖为契丹胡人部落,世居尔朱川,因以为姓。考尔朱仙似有二人:一是谯秀所指的尔朱,当在晋以前,目前笔者实在无从稽考。二是唐末五代孟蜀时的尔朱,名洞,字通微,号归元子。传尔朱洞为北魏大将尔朱羽健之后,尔朱荣之族弟。此人曾遇异人得道,落魄于成都市,经常拣白石头往水里扔,弄得市民莫名其妙。后又卖丹药于市,每粒要钱十二万。太守很想买,尔朱洞说:“太守金多,非百二十万不卖。”这下激怒了太守,命人将他装进竹笼子里,投入岷江。大约他经宜宾入长江,在重庆始逆水而上,过合川漂至涪江上游,在绵州河边被姓石的渔人救捞起来时,他蜷伏在竹笼里睡得正香哩,后来便在绵州西山修道。此一说见于台湾高大鹏先生之《神仙传》。另一说他沿岷江流入了长江,完成史无前例的长江第一漂,直漂到巫溪县大宁镇为渔人所救。故大宁“有巨石如钟,下有三足,烟火之迹宛然,父老以为尔朱丹炉。”(见《方舆揽胜》)尔朱仙在绵州西山修道时曾去佛教圣地西域梵都“大漠”朝拜,得佛教真经,将释道合为一体。仙云观至今有一石联可证:
    金阕仙朝大漠京亦尊莫偶;
    玉阶云捧雨而化实一而神。
    其中暗含“仙云”二字。“仙”为尔朱仙,“云”即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曾来绵州西山读书,至今有扬雄读书台,扬子云真像,洗墨池等名胜,距仙云观仅一箭之地。
    蜀八仙殿前还有几幅石刻对联可为释道合一之佐证:
    道气在冲虚,老子长生非采药;(道)
    禅机原活泼,如来不语但拈花。(释)
    若以象求,诸天尽在凭人拜;(道)
    何须狮吼,老佛无言是我师。(释)
    鹫岭巍峨,万字祥光辉绝顶;(佛)
    仙云飘渺,九天瑞色霭奇峰。(道)
    距仙云观不远处有玉女泉,泉水清冽甘甜,终年不断,泉旁有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道教摩崖造像,传为尔朱仙炼丹时汲水之处。明代工部政使金深有诗《仙云观题留》刻于石上:
    载酒西崖访尔朱,玉泉翠壁泄跏趺。
    江城入眺渺环堞,蕙帐扫迹空丹炉。
    作品相关 古玩行规设定
     更新时间:2009…2…14 18:52:06 本章字数:15312
    因为周侃出身与古玩行当,相关设定公布一下。
    古玩行话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俗语,二是术语。俗语涉及的面较广,从看货到对货物的评价到做生意,整个过程都有行话。如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遇到新仿旧的货称之为“高老八”或“八爷”;对有些地摊货统称为“新加坡”,谐音“新假破”,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的好就是“高仿”,做的不好就是“判眼”。民国之前仿旧的叫“老仿”现在仿旧的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古玩行里有一种人,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然后再卖给各店家、收藏家,行里人称“游击队”,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而“拾麦子”、“捡漏子”则是指买者有眼而卖者不识购到好货或指买到从内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货。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骗,买了“高老八”叫“吃药”、“交学费”,懂行人买了“高老八”叫“走眼”、“打眼”,买了便宜货叫“吃仙丹”。
    老货坏了重新修补过叫“动过手”。倘若卖家说货绝对真,信誓旦旦,而买家仍有疑问,又不好直说是假的,就只能说:“看不好。”有许多人总认为从农民手上买的货不会有假,殊不知有些货是游击队有意丢给农民“埋地雷”的。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印或学生复印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倒行”。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倒行价“,漫天开价是“天价”,一件古玩喊到几万,甚至几百万,弄不清楚是不懂还是存心坑人。以物换物是“打仗”,一批货物连好带孬一齐卖称作“一枪打”、“一脚踢”。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扣,叫“打一”。购货时如说“1块钱”就是1百元人民币;“10块钱”就是1千元,“1毛钱”即是10元。
    术语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太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老货无论出土还是传世,都有一层自然陈旧的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传世的东西叫“热坑”等等。由于术语行话专业性比较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上面所提及的古玩行话,仅是收集到的一部分,且各地区的行话也各有不同,随着古玩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将会涌现出更多的行话。
    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
    开门———用来评价一件无可争议的真货(在玉器及钱币收藏里也经常用到开门),也有呼作“大开门”的,那就更富江湖气了。“开门”是钱币学中的一个术语,也叫“开门见山”,意思是说某枚钱币的形制、工艺、文字及锈色和包浆(氧化层)都很自然和舒适,具备了真钱所应有的特征,也就是俗语说的“一眼货”,亦即“打开门(钱)就看见山(真钱的特征)”。
    叉帮车———就是将几件不完整的家具拼装成一件。
    掉五门———这是苏作木匠对家具制作精细程度的赞美之语。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后,将同样的几只置于地面上按顺序移动,其脚印的大小、腿与腿之间的距离,不差分毫。这种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脚印相合的情况,就叫“掉五门”。
    后加彩———指在漆面严重褪色的老家具上重新描金绘彩,一般多用于描金柜。后加彩定义在洗干净的旧器表面重新画彩再以低温焙烧。后加彩作伪方式多种多样,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后加了贵重的珐琅彩,素三彩,斗彩,粉彩等使其升值达到作伪盈利的目的。
    一种常见的瓷器作伪手法。由清代康熙至民国初年,均有在瓷器上作后加彩的伪作。有的于旧器脱釉后刻暗花,施釉后再上彩;有的用后加彩手法将旧器改造成新品种;更多的是在清代各朝素器上后加彩,使其成为粉彩、斗彩、珐琅彩、三彩、墨彩、金彩等较为名贵的品种。
    蚂蟥工———特指家具表面的浅浮雕,因浅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圆状,形似蚂蟥爬行在木器表面,故得此名。
    玉器工———特指家具表面的浅浮雕参照了汉代玉器的纹饰和工艺,在硬木家具上比较多见。
    坑子货———指做得不好或材质有问题的家具,有时也指新仿的家具和收进后好几年也脱不了手的货色。包浆———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岁月存留在古玩器物表面的一层包裹物。器物由于外界条件差异而具有各种不同的包浆,例如老家具表面因长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迹,因为有汗渍渗透和手掌的不断抚摸,木质表面会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红木家具的玻璃包浆,青铜器的黑漆包浆。因为包浆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所以它是鉴定古玩重要条件之一。
    皮壳———特指老家具原有的漆皮。家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木材、漆面与空气、水分等自然环境亲密接触,被慢慢风化,原有的漆面产生了温润如玉的包浆,还有漆面皲裂的效果。
    生辣———指老家具所具有的较好的成色。
    叫行古玩交易用语。旧时古玩是在行会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