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30部分

十年与二十天-第30部分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掷了深水炸弹后再次消失。在其它的情况下我认为没有被敌发现。我认为驱逐舰的曲折机动是正常的大幅度运动,因为它没有笔直地向我驶来,驱逐舰在规避机动时也未向后转向……”
  因此,莫尔海军上尉认为,在英国驱逐舰向它驶来时,预先并没有测出水面状态的潜艇,因为驱逐舰没有直接向潜艇逼近。
  当艇长们经过5、6两个月与护航运输队的作战返回后,潜艇部队领导向他们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询问,特别是关于敌人是否使用了新式水面探测仪的问题。多数艇长以一系列理由说明敌人还没有装备这种新式仪器。于是我们便作出结论,敌人在护航方面尚未使用新式探测仪。但是不久事实教训了我们,我们发现敌人实际上早就装备了一种新式的、十分有效的探测仪。
  从1941年以来,英国人出动飞机特别加强了对比斯开湾的侦察,因为该海区是德国潜艇进出法国西部基地的必经之地。但潜艇在通过该海区时并没有感到困难,尤其是在天气晴朗,能见度良好的白天和黑夜。
  白天,潜艇指挥塔上的瞭望兵发现飞机要比飞行员发现潜艇更早,因此,潜艇要及时潜逃是有充裕时间的。
  夜晚,在水面航行的潜艇一般不会被飞机发现,只有在恶劣的天气或能见度迅速变化的白天才偶尔有深水炸弹袭击水面航行的潜艇。但在这种场合,飞机和潜艇显然几乎是在同一瞬间突然互相发现的。
  从1942年初开始,我们发现英国对比斯开湾的空中侦察有所加强,特别是速度较快的飞机也纷纷出动来执行这项任务。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估计到,在月明之夜也可能遭到飞机的袭击,但没有料到白天的袭击也颇为频繁,这很难说是由于潜艇瞭望兵没有全神贯注而使飞机先发现潜艇所致。因而我们怀疑,英国飞机能在白天从阳光和云雾中发动攻击,很可能是预先测出了潜艇的位置,然后在潜艇观察范围之外的空中待战。1942年6月,比斯开湾的潜艇在黑夜首次遭到飞机轰炸,这使我们的猜疑得到证实。当时一道探照灯光突然从1000米到2000米的距离上照到了潜艇。炸弹也就接踵而至。6月份出航的3艘潜艇在比斯开湾因遭到这种方式的袭击而损失惨重,在无法下潜的情况下被迫返回比斯开湾港。
  潜艇部队指挥机关与海军总司令部的主管探测技术的业务部门经常保持联系。1942年春,当潜艇在比斯开湾连续遭到此类莫名其妙的突袭时,潜艇部队领导就询问该技术部门,在潜艇进入飞机的观察范围之前,飞机能否发现潜艇。技术部门的回答不是模棱两可,就是干脆否定。在水面发现象潜艇这样小的目标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在有风浪的情况下,只有在很近的距离上才能发现它。无疑这种看法与海军根据普通的长波无线电测量仪所掌握的经验是吻合的。由于我们对使用短波的基本科学原理缺乏相应的研究,因而对英国秘密使用的短波探测仪所具有的探测距离和精度高的优越性一无所知。
  但是,当我们弄清被英国飞机夜袭的真相之后,我于1942年6月在巴黎的指挥所里与总司令部的技术部门共同进行了研究,决定采取以下对策:
  立即给潜艇装上雷达观察仪,潜艇通过该仪器就能确定是否被敌发现;
  潜艇应尽快地装上性能独特的雷达,但其探测距离却受到目前水平的限制;
  为了对付水面搜索,应进一步研究潜艇的伪装问题,使搜索潜艇的敌人即使能发射无线电脉冲,但也收不到回波,因为发射的脉冲被潜艇吸收,无反射回波,敌雷达也就无法测定。
  当位于比斯开湾的3艘潜艇遭到敌机的夜间轰炸后不能下潜时,我曾请求担任大西洋空中掩护任务的航空兵指挥官派遣飞机把受伤的潜艇护送回港,以防再遭袭击。但他除了只派1架“FW…200”飞机外,便再也不能提供空中掩护兵力了。因为大西洋航空兵指挥官还一直未从空军总司令部那里获得执行这一任务所需要的兵力。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战争日志潜艇部队司令1942年6月11日战争日志。中有如下记载:
  “敌机对U…105号潜艇的袭击,再次证明潜艇在比斯开湾航渡时所面临的重大危险。由于对英国的‘桑德兰’式飞机和重型轰炸机缺乏防御手段,比斯开湾简直成了英国空军的游乐场。据大西洋航空兵指挥官的通报,英国竟动用了他们最老式的‘桑德兰’飞机。
  “随着英国机载雷达的不断发展,潜艇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潜艇受损的程度也比以前严重,其结果将导致全艇覆灭。对潜艇艇员来说,当他们的潜艇遭空袭而不能下潜并失去防御能力时,如果得不到其它兵力的掩护而再次遭受空袭,那是最使人沮丧的事。哪怕只有几架远程驱逐机或几架现代化的战斗机就够了,它们足以把一直沿比斯开湾海岸飞行的无战斗机掩护的敌侦察机驱逐出去。利用这些飞机至少可以把受伤的潜艇护送到由探雷艇和巡逻艇前来迎接的安全地带。”
  在与大西洋航空兵指挥官取得一致意见后,经海战指挥部批准,我亲自飞抵德国空军的大本营,同空军指挥参谋部交涉,还飞抵罗明腾,与帝国元帅戈林进行交涉。大西洋航空兵指挥官为了达到多分配一些飞机的愿望,请求潜艇部队司令出面帮助。我终于如愿以偿,使24架JU…88C6型重型驱逐机归大西洋航空兵指挥官指挥。
  6月24日潜艇部队接到命令,由于“比斯开湾空袭危险极大,潜艇必须不分昼夜地潜航,只有在充电时才许浮出水面。”潜艇部队司令1942年6月24日战争日志。
  除此之外,我们还采取了其它的措施,在设计安装大口径高炮武器之前,每艘潜艇先增加4座8毫米C/34机关枪,以暂时加强对空防御能力。
  所有这些都是防御性措施,也许能较好地保护水面状态的潜艇免遭敌空中侦察后发动的袭击,但这些措施也无法改变英国已成功地研制了精确的远程探测仪这一事实,这样,飞机就突然成了对潜艇具有最大危险的劲敌。它不仅对每艘受到突袭的潜艇具有非常大的危险,而且也危及我们整个潜艇战的战术,即尽可能利用水面机动的潜艇以集群或狼群战为主的战术。在敌空中侦察兵力强大的海区已无可能再实施这种方式的潜艇战。一旦英、美两个海军强国在所有的海区,如在整个大西洋经常实施空中侦察,那么潜艇的水面机动战术及其水面联合攻击战术将必败无疑。
  因此,以前提出的潜艇必须具备水下高航速的要求现在又显得异常重要了。“瓦尔特式潜艇”就是这样一种潜艇。它是由战前杰出的工程师瓦尔特设计的,后来被海军总司令部采用。但是,开战以来,由于缺乏资金以及迫切需要大批经过检验的各型潜艇尽快参战,而使该艇的试验和建造一再推迟。当然,除了这个主要原因外,海军总司令部对该艇在前线的适用性也有某些疑虑。
  应瓦尔特的请求,我曾多次在海军总司令部力争使该艇建造计划付诸实施。1942年1月18日我终于呈交了一份提案。在确定敌人研制了水面探测仪后,我又于1942年6月24日上书海军总司令:潜艇部队司令第269号机密文件。
  “不管对俄战局是继续进行还是就此结束,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海军的决战将在海上进行。因此,海军就成为这场决战的最大目标,它们肩负的责任极为重大。
  “目前从我国海军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海军的对比情况来看,我们进行这场海战不能使用和敌人一样的水面舰艇,而只能使用潜艇来实施进攻战。
  “因此,有必要不断地检查潜艇的战斗力是否符合这个高要求,目前敌人的防御是否已经影响了潜艇的袭击力,以及今后敌人的防御能力究竟有多强等。
  “尤其是在当前进行这种检查是很合适的,当潜艇在敌防御薄弱的海区取得较大战果时,要我们对潜艇的战斗力和敌防御兵力之间的情况作出有利于潜艇的正确估计是很困难的。因此,下面将对潜艇的战斗力、存在的弱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战术上的缺点和必要的补救办法逐一进行探讨。
  “德国潜艇在整体设计、艇体和主机建造上均达到了最佳效果,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基本型潜艇的生产线来实现。这种基本型潜艇具有水面和水下两种形式的动力装置。根据我们战时对外国潜艇了解的详细情况,我们认为,我国潜艇要比它们的优越。鉴于这种潜艇的今后建造计划已经确定,潜艇也已经建成,因此艇体和主机再也不能改动。我本人也认为,这批基本型潜艇的艇体和主机是不会有更大改进的。
  “我们在研究应使潜艇具有较大的下潜深度以便能更安全地摆脱敌舰跟踪这一要求时,就已经指出,这些型号的潜艇已不再可能通过加固耐压壳和加强武器来增加潜艇重量。
  “战争证明,德国潜艇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同时也证明,德国潜艇的速度也较高,不仅适于阵地伏击战术,而且也适于对护航运输队采用机动和集中攻击的狼群战术。
  “但是也有潜在的危险存在。如果敌人大量建造速度较快的商船,那么护航运输队的速度也会加快,这样潜艇就难抢先进行攻击。
  “如果敌人通过水面探测仪发现了尚在视距之外的潜艇,他们就可以在潜艇对护航运输队发动攻击之前先用驱逐舰把潜艇逼到水下。采用这种方法同样可以使潜艇无法抢先实施攻击。这实际上意味着潜艇机动战的结束,尔后潜艇只能进行阵地伏击战,最后只能在那些敌防御薄弱的海区取得战果。
  “如果潜艇具有较高的水下航速,无须浮出水面在水下就能驶向每一支敌护航运输队,迅速占领攻击阵位,那么上述危险就不复存在。
  “因此,瓦尔特式潜艇就是一种能排除上述危险的兵器,这种危险威胁着潜艇实施机动战。
  “在抗击敌人对现有潜艇所采取的防御措施方面,瓦尔特式潜艇在今天各种类型的潜艇中也遥遥领先。敌人面对这样一种崭新的、其性能令人吃惊的高速潜艇,开始时不可能有对付的办法,这样就有希望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研制、试验以及迅速地大规模生产瓦尔特式潜艇,对战争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认为,在上述建议中尽可能地考虑到了未来的情况。
  现在再重新回到1942年7月。当时大西洋战场的态势如何呢?为适应当时的形势,潜艇部队指挥机关对指挥潜艇战有何打算呢?
  随着美国4月份在东岸沿海以及后来又在加勒比海采用了护航编队之后,在美国海区的潜艇战状况越来越不妙。因此,继续将潜艇战的重点放在那里已毫无价值。然而,只要发现美国的航运区域防御薄弱,我们仍然可以加以利用。同样我们的潜艇也可以到遥远的海域实施攻击,其条件是:这种攻击很经济,很有价值,能使我方得到一些额外的收获,能迫使敌人到处设兵防守,从而分散其兵力。
  但是经济的潜艇战还得将重点重新转移到较近的大西洋海区打击英国护航运输队的作战上来。要尽可能在远离英国陆地、其空中掩护兵力鞭长莫及的海区发动攻击。在这些海区,潜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机动能力,能使狼群战术在水面行动和攻击的各个阶段最少受到障碍,因此仍有取胜的可能。
  潜艇的作战计划正是按照这些观点拟定的。由于本国各船厂增加了工人,海军总司令部得以使1941…1942年寒冬季节结集的许多新潜艇离港起航,于是从1942年7月到9月每月开往前线参战的潜艇达到30艘之多。
  潜艇数量的增加使潜艇部队指挥机关能够把潜艇编成两个潜艇群来对付往返于英、美两国之间的护航运输队,同时又可根据情况采取快速多变的战术将其它潜艇派往较远的有价值的战区去。
  在这方面加勒比海始终是我们考虑的目标,特别是特立尼达以东和以南海域,是护航运输队从东面和南面驶往加勒比海的必经之地。1942年7月美国在该海区还不可能建立护航编队,因此潜艇在那里有很大的成功希望。
  此外,潜艇部队指挥机关准备派潜艇重新占领弗里敦海区。与1942年4月派遣2艘潜艇时所得出的结论一样,见第208页(第12章)。潜艇部队指挥机关估计,往返英国的南北护航运输队为了采用时间最省、航程最短的航线,目前会更加频繁地通过非洲西岸海域。在几内亚湾我潜艇也有取得战果的希望。但是,潜艇部队指挥机关把更大的成功希望寄托在开普敦海域的一次突袭上。潜艇到达那里的航程为6000海里,即使用IXc型潜艇到该海区作战也必须要有一艘潜水油船在中途为其补给燃料。尽管如此,我认为进行这样的作战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估计,在“处女地”战区潜艇一定会迅速地获得丰硕的战果。
  我认为,在开普敦作战的潜艇还可以把作战范围延伸到印度洋的东非各港口。如果10月份IXD2型潜艇(1365吨,活动半径31500海里)作好战斗准备的话,这一点是肯定能做到的。这批潜艇是由战前的“火炮巡洋舰”改建成鱼雷潜艇的。潜艇部队司令1939年9月8日机密文件,见副本即附件6。
  但是,我们首先应为在开普敦海域作战准备一支IXc潜艇群,尽量挑选经验丰富的艇长,另外再配备一艘潜水油船。它们必须在8月下旬同时起航。
  另外,巴西海岸也是我们考虑的作战目标。我们与巴西的政治关系越来越激化,海战指挥部所发布的堵截巴西商船的命令也越来越强硬。
  1942年1月27日,作为德、美两国进入交战状态所带来的政治后果,巴西和德国中断了外交关系。此前,德国未击沉过巴西1艘舰船。尽管在1941年12月9日为潜艇战开放了北美安全区,但潜艇仍避免在北纬20度以南的南大西洋泛美区活动。巴西与我们中断外交关系后,如果能遵守国际协定保持中立的话,我们仍会象对待所有中立国的舰船那样对待巴西的舰船。
  然而,为了维护国际协定,德国潜艇在1942年2…4月用鱼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