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第178部分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第178部分

小说: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那些受伤的士兵经过行军出现在他们视线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些伤兵望着师部的领导脸上虽然略有惭愧,却难以掩饰他们眼中的兴奋,虽然是配合友军消灭的日军,可是那是整整一个日军大队,一千多人的日军被消灭了,这仗打得舒心。他们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一两支三八式步枪,戴着日军的钢盔,伤员手里还拿着步枪当做拐棍来行走……

  前线的好消息也不断的传来,从前线起飞的侦察机发现了那些失散的军队,他们并没有发生溃败,互相掩护有条不紊的撤退。为了支援他们,原本就兵力紧张的航空兵部队还是派遣了十三架俯冲轰炸机前往战场对他们进行支援。在红军历史上蒋介石的空军很让他们吃了些苦头,在长征途中更是如此,在湘江之战渡河前八万六千人的部队,在渡河时完全暴露在国民党飞机火力下,飞机扔完炸弹后,不断在江面和对岸扫射,加上地面部队的打击,渡江后红军锐减到了三万,元气大伤,那些从长征途中血战而来的指战员对飞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当飞机刚刚出现在他们头上的时候,地面的机枪火力已经准备好了对空射击,步枪也瞄准了天空。可是飞机刚刚飞到了和他们交战的日军上空就开始俯冲,扔下了一个个炸弹,机翼上的机枪也同时响了起来,这个时候才有人看清楚了飞机上的标识,“是我们的飞机!”,顿时战地上欢声雷动,大家都激动说不出话来。从来都只有自己的部队被飞机炸,这次也轮到了敌人受到这个待遇了,那些原本还气焰嚣张的日军,被飞机强大的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来……

  ——————————————————————————————

  抱歉,前两天忙着帮朋友的忙,原来大学的同学,关系很好,他们有点事情要办。自己在外地没有办法回来,我只好辛苦下了,这两三天给累得够呛。

  起8L点8L中8L文8L网8L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第二部 第五十章 合作10(4)

  (起5S点5S中5S文5S网更新时间:2005…4…16 7:13:00  本章字数:5129)

  索非亚教堂别致的钟声准时响起,旅店早已准备好了早餐,面包和牛奶。曾经在东北生活过的周恩来知道在东北,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十分欧化,早餐喜欢的是面包和牛奶,他们的习惯从市区内建筑风格就可以看出一二来。几乎世界上近代建筑的所有流派都可以在此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从洛洛可到巴洛克,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从歌特式的顶尖到俄罗斯的洋葱头,从中央大街花岗石路面到成片的俄罗斯别墅式住宅……

  如果说那些都是简单的仿造的话,那么他们已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起来的建筑群,却格外的简洁和大方,在使用工料和花费极少的情况下将这些建造修建得赏心悦目,不能不赞叹他们头脑里非凡的创造力。在参观的这些日子里,周恩来看到了不仅仅是简单的仿造别人①,更多的是学习后一点点的尝试加以创新。简单的仿造只会永远落在人后,虽然现在创新出来的东西还无法和外人相比,可是有了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积累,终会有天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警卫员和秘书大多都是到哈尔滨才第一次体验了一下外国人早餐的习惯,吃惯了苦的他们,对面包和牛奶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在这里的这些日子,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东西。“李秘书,今天有什么新闻的?”在这里入乡随俗,每天早晨旅店和招待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在早餐的时候送上一叠当天的报纸,用于了解些情况,周恩来没有时间安排得很紧张,就让秘书在报纸里找出一些有用的新闻来读给他听听。

  在哈尔滨报纸的发行量相当大,报纸上各种信息都可以找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发生的事情都会被报道。每期报纸都会关注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情况,普及各种科普教育知识,这项工作在战争期间也没有被放松,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一直是关于战争报道和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并举为报纸三大报道重点,可以看出他们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情况。民族要有尊严,是靠枪杆子的,民族要复兴,还是要靠知识的!

  “今天关于昨天战报只是简单介绍了胜利,按照他们的习惯,除非仗打完了才让完全报道。前线的从前几天恢复进攻以来,这么些时日没有报道什么,很可能是因为在酝酿什么大的行动,所以才如此这般。可是他们一篇报道的关于国民政府的消息里面很有些名堂,颇值得玩味一番。我怀疑这是他们向国民政府吹风,估计接下来的几天这样的报道会多起来的。”

  周恩来一听就听出了问题所在,连饭也不吃了,“报纸在那里,我来看看。”看完后,周恩来靠在椅子上,“这个报道真是一针见血,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却用些事实把他要说的什么意思都表达出来了,他们这是在堵蒋介石的后门呐!”“我也是这么认为,蒋介石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日本人,所以吃了大亏,所以难免有些想法,事到如今也不允许他后退。可是要是日本人和他们私下达成什么协议那就很不好说了……”周恩来眼睛盯着报纸也开始了思考这件事情可能引发的后果,从他的眼睛上看比较醒目的地方清晰的地方黑色的大标题《日寇意撤出华南,全力解决华北与东北之事端》……

  “笃笃”的敲门声响起,周恩来点点头没有说话,警卫员就跑到了门前,门外的是一个黑龙江上校军官,对于这个人,警卫员并不陌生,这段时间经常跟随在顾正宏身边陪同周恩来的就是他。上校进来后,对周恩来说:“周将军,这是今天上午才收到的一封电报,顾副主席要收到后立刻叫我给您送过来了。”说完从文件包里拿出一个密封的档案袋递给周恩来,并让周恩来在一个文件上签了字,确认收到。这些日子,周恩来对他们的这套作风也开始习惯了起来,周恩来本来为人谨慎,对他们这种严格的制度也不反感。

  上校送完了东西就离开了,周恩来打开文件,一看马上高兴了起来,“伯承和小平他们这次可是打了个不小的胜仗哟!”一听打了胜仗,所有的陪同人员都兴奋了起来,“这次伯承和小平他们配合李将军的第五师在山西打了一个漂亮仗,歼灭了从北平流窜至山西的日军二十师团残部七千余人。缴获步枪四千余支,轻重机枪五十多挺,还有掷弹筒和迫击炮以及少量的步兵炮。这些战利品第五师只取了少量,剩下的都转交给了伯承的一二九师,这下他们的力量又强大了一分!无论是为了伯承、小平打败了日军,一二九师取得辉煌战绩,还是我们第一次和李成坤将军合作顺利,都是值得可喜可贺的!”

  后来,看了详细的战报,才知道这场战斗的曲折,先是担负防御的七七一团被日军偷袭,部队编制完全被打散。好在军队强大的凝聚力已经丰富的战斗经验让部队淘汰了溃败的结局,也为后来取得的胜利打下了伏笔。当晚距离他们最近的第五师一个连队就开始去接应,反而遭遇到日军的一个大队,双方陷入苦战,其后而来的近两个连的八路军部队加入战局后,原本已经在第五师强大火力下吃了不小亏的日军终于顶不住了,经历三个小时苦战终于完全消灭了这股日军。

  从缴获的日军物资来看,他们极为缺乏武器弹药,食品也极度缺乏,这段时间的战斗,让他们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也是他们战斗力大为下降的主要原因,否则要这么快剿灭他们也并非这么容易。在战斗结束后他们又向发生战斗的地方靠拢,一路收集打散了的军队,整个队伍越来越庞大起来。加上空中的飞机支援,后续部队也在陆续的赶来,日军在苦战一番后被迫退却了下去。

  当指挥部向前线转移后,看到的那些回来的游兵散勇都是副惭愧的表情,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些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战利品。一个战地记者看到了这种情况,感叹说,他们打了胜利仗并不叫我感到什么惊奇,可是他们打的败仗才真叫人佩服!后来,刘伯承看见一直在延安养病的徐向前的时候对他说了很多次:你培养起来的队伍是打不跨的!

  邓小平一直很感兴趣的那些情报科的人员,从战斗开始打响后,就忙个不听,拦截日军的各种电报,搜刮所有可以在日军尸体身上找到的文件和物品。他们甚至根据士兵的特征来大概判断出是什么地方的士兵,结合华北战场的情况分析出他们属于那个师团,甚至可以分析出是那个联队的。邓小平明白这些简单的判断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这里所蕴涵的东西太多了,不对日本人了解到了极致的人是做不到这点的,由此可见他们为了打败日本,对日本研究之深。

  刘伯承看到部队损失不大,心中大定,宋锦河又乘机把缴获的物资都送给了七七一团,名曰补偿一下损失,对这种好事他们当然不会拒绝。面对敌情,刘伯承又动起了脑筋,这股敌人伸出了脑袋,不打也太可惜了!关键是看怎么打,日军并非单独行动,就这点部队要吃掉他们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也不能不考虑附近的日军,在这里的晋军他们能固守已经是不错了,根本不能奢求他们能有其他的举动。

  宋锦河看出了他的想法,笑了笑,“我发个电报,让北平命令的追击部队给日军施加一些压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就可以了!”刘伯承拍拍头,笑起来,“我怎么就忘记了我们手中还有这么多牌,现在我们也不是孤家寡人了哟,你不说我都搞忘记了!”对于刘伯承的水平宋锦河是完全放心的,所以战斗计划交给了他来制定,唯一的不同是派遣了两个参谋给他当助手,协助他来完成。

  接下来的事情就要好办多了,刘伯承关于战略战术问题的水平在中国也算得上凤毛麟角,对这样的计划当然是手到擒来。宋锦河看了他制定的计划才知道,原来军内的一些将领对他的推崇也并非毫无理由来的,当年的红军总参谋长,带领红军突破层层重围的他果然名不虚传。一个简单的伏击在他的指挥下滴水不漏,只要给他了他所需要的支持,就可以完全放心让他甩开膀子去干。

  首先交给各个作战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打掉日军的后勤补给,这样的行动很快就触动了原本就物资缺乏的日军的神经,正如刘伯承所预料,他们渐渐把分散的兵力收拢了回来,被迫转向以掠夺进攻为主要目标。适当的诱饵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被吸引过来,剩下来就是简单的伏击战,把已经缺粮少弹的日军打得措手不及。

  周恩来亲身体验他们的日常军事训练后,一句话也没有说,事实上也无话可说。大规模的预备役训练,和军队内残酷的军事训练,都为他们取得战争的胜利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军队内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个战士都锻炼成钢,在预备役则要宽松得多,却也掌握了很多军事方面的技能。一般情况可以由军队应付,到了紧急关头,双方损失都很大的时候,大批数目庞大的由预备役征召来的士兵在这个时候足以决定战争的结局。

  他们军队的训练内容十分丰富,从阵地进攻,攻坚战,防御战,运动战,夜战……都得到了足够的训练,唯一的区别是有些部队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专长而已。例如在经历了长春血战后,他们十分重视城市战的训练,教会军队如何在城市中作战消灭敌人,保存自己。防御战尤其是城市的防御战也是军队训练重点,正是因为他们这方面强大的能力加上庞大的预备队,才使得日军不敢贸然进犯,也拱卫了这些城市的安全。

  到了军队才知道他们政府和现在实现的保密措施仅仅是冰山一角,有些部队使用旧的武器系统训练很长的时间,而仓库里却秘密堆满了更好武器,仅仅是封存了起来,使用旧的武器系统,却按照新的武器来训练。当然士兵们甚至军官们都不清楚就在他们驻地的密封仓库里,封存着以后即将给他们装备的武器,战争打响了他们直接放下自己手中的旧武器留在军营,使用新的武器系统上了前线。

  后续组建的部队来到军营使用他们留下的武器,又是一支部队组建完成了。虽然对于新的武器系统可能还会有些问题,可是对于平日已经有针对性训练并且训练有素的军队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苏联也是吃亏在于此,当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们发觉根本没有有效的情报,所有收集的关于他们战斗力和装备情况的情报和他们的实际情况都有很大的出入,可是为时已晚,所造成的损失也极为严重。

  “在这里呆了也有段时间了,你们这里的人给你们什么印象?”周恩来合上手中的文件,问了问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我认为他们这里人性格直爽,有股豪气!”“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里的工人农民兄弟直爽、厚道,可是他们的商人却奸诈无比,嗜钱如命。好在他们并没有太压榨工人和农民,所以只是看不惯,也没有什么怨恨!”“我认为他们这里的人有股蓬勃向上、健康饱满的朝气,和他们相处有股青春焕发的感觉……”

  周恩来笑了笑,这段时间,这个地方给大家带来的大多都是好的印象,这也难怪,相比其余仍受到压迫、剥削的中国各地,这里的确算得上是块乐土,虽然它处在了抗日的最前沿。有些动些虽然还不是很认同,却给了人极大的启发,至少他们的出发点绝没有错。朴实的工人和那些嗜钱如命的商人,他们工作的对象却几乎都是相同的,这些商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为政府工作的,他们仅仅获得了他们赚取的利润的很少一部分,他们却是黑龙江制定的复兴计划重要组成的部分。

  战争终有天会结束,一片废墟的世界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中国缺乏科学知识,可以学习,缺乏资金,也可以凭借中国人聪明的头脑,抓住有利的时机来赚取!只要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在这样的困难时期,他们眼中看到的却是希望和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