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14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经》,这是第二次翻译。翻成之后,全经总共有四万五千颂,比晋朝时候那一部经增加了九千颂,还不到一半;全经是十万颂,《八十华严》才只有四万五千颂。贞元年间,这唐朝时候,乌荼国王向中国送礼,礼物里面有《华严经入法界品》,这一品完整的,非常难得。我们把它翻出来,这叫《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
  现在谈到《华严经》,只有中文本里面保存得最完整,在全世界再找不到梵文的原本,非常珍贵!近代弘一大师教我们怎样读这个经?他教我们读八十卷,八十卷读到「离世间品」,然后接著读贞元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样总共九十九卷,是我们中文本里面最完整的。弘一大师教我们这个读法,这个读法非常之好。晋经,晋朝翻译的六十卷,八十卷后面的二十一卷「入法界品」可以参考,做为我们参考补充的材料。这是古大德肯定的,这一部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最重要的。
  然后他们又做了一个仔细的比较,《无量寿经》。诸位要知道,《无量寿经》非常特殊。这个经本传到中国,从汉朝到宋朝,这八百年当中,陆陆续续印度高僧大德到中国来,都带著《无量寿经》的梵文本。而且这个梵文本不一样,不是同一个本子,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阿难尊者每一次宣讲,他都把它集结出来。在中国这个本子,翻译就翻译了十二次,有十二个不同的译本。但是年代这么久了,传下来的本子只有五种,另外有七种失传了,但是古时候佛经的目录里面有。像唐朝开元《释教录》,就是开元年间所编的佛经目录,那里面有十二种。由此可知,失去的大概是在唐以后。
  《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做个比较,古人认为《无量寿经》第一,超过《华严》。为什么这个说法?《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就是极乐。所以《华严经》最后归到哪里?归到《无量寿》。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得好,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他把《华严经》、《无量寿经》跟《弥陀经》看作一部经。一部经有略说,简单的讲法,有详细的说法,《华严》是详细说法,《无量寿经》的细说,《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略说。他这个见解非常高明,我非常赞同。
  我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曾经说过,《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序分,引导,序分,我们现在念的《无量寿经》是正宗分,小本《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我们用这三分来看这三部经。所以《无量寿经》就被推崇到第一的第一,超过《华严》,超过一切经,千经万论最后都归净土。所以净土,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的归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如是,所谓是诸佛如来讲经说法共同的归宿。我们对於净土才肯定,死心塌地,丝毫疑惑都没有了,专修专弘。
  我们现在所读的本子是采取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会集得好,我们不需要再去读五种原译本,那个麻烦。会集本里面总共分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们再继续找,古大德也有说,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转告我们,转述就如同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没有两样,这是《无量寿经》里面的第一。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哪一愿第一?继续不断找,这是古大德几乎公认的,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於是这么一分析,我们对於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逐渐能体会到一点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纳到这一愿。四十八愿是什么意思?《无量寿经》,整个《无量寿经》所说的就是四十八愿的意思。《无量寿经》是什么意思?全部《华严经》就是解释《无量寿经》的。《华严经》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解释《华严经》的。你们诸位能把这些意思会通之后,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教的总题目,全都包括了,一样都没有漏掉,所以这是佛法里面的大总持法门。
  大智慧夜叉王聪明,真有智慧,他就抓到了,『称赞十方一切佛』。用现在的话说,他自己修行的是执持名号,专修专弘,他搞这个。那个果报不可思议,『故有高远大名闻』。他专修专弘,弘哪一个法门?当然是阿弥陀佛的法门,这个不用怀疑的。经上明明说「称赞十方一切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名号,这是诸佛如来的总名号。莲池、蕅益大师在《弥陀经疏钞》、《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个名号是性德的名称,一切诸佛如来、一切众生真如本性的德号。这个意思谁知道?佛菩萨、祖师大德要不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唯有彻底明白了,我们对这个法门的修学,才真正会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果不是彻底了解,要想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确不是容易事情。
  我们在佛门里面遇到许许多多法师、居士大德们,常常提到,净土这一部经、一句名号就能成功吗?疑惑放不下,总觉得这个太简单、太容易了,佛法哪有这么简单的?所以许许多多人不能接受,他们再去寻找更高深的,殊不知最简单的就是最高深的。黄念祖居士从前讲经时做比喻,现在照相的人很多,他比喻净宗法门就是现在所说的傻瓜照相机,最简单的是最好的,你们哪一个人拿到照相机,从来不会照相,一按下去张张都好,都很可观;找其他的法门,那就是今天讲的高级照相机,不是内行人,这三十六张底片一张都照不好,他这个比喻很有味道。这个法门至高无上,简单容易,古人所称赞的,稳当、简单、成就快速、成就圆满,我们到哪里再去找这个法门?再也找不到了。遇到之后,决定不能怀疑。可是不怀疑,实在是真正不容易。
  我自己有很深的体验,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出家,跟忏云法师半年。忏云法师修净土,把净土介绍给我,我不能接受,我怀疑,他也没有办法讲给我听,不能帮助我断疑起信。但是我在他那个地方半年,他教我看印光大师《文钞》;教我看《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的;《圆中钞》,幽溪大师的;这三部注解非常好。我读了之后,对净土不再反对,算是进了一步。以后离开他那个地方,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去的目的是学讲经。李老居士是印光法师的学生,专修净土,他知道我对於净土怀疑,很不容易接受,劝过我很多次。有一次,这印象最深的,他说:如果这个法门错了;他说:古来有那么多人都错了,我们错一次也不妨!用这个话来劝我,可是我还是不能肯定。
  一直到我回到台北讲《华严经》,我讲《华严》是八十跟四十同时讲,也是断断续续的讲了十七年,我才相信。怎么相信的?从《华严经》里面相信的,所以《华严经》是净土的序分。我在这一部经里面看到,文殊菩萨求生净土,普贤菩萨求生净土,再看看善财童子求生净土,仔细看看这里面所有的菩萨,他们修学的法门虽然不一样,最后统统归净土,这才知道净土的殊胜。所以我要是不讲《华严》、不讲《法华》,叫我对於净土相信,很难!太难太难了!我遇到的善知识,也都不是普通人,能叫我相信都相当不容易;还是我这个缘还不错,有不少人来找我讲这几部大经,从大经教理、教法、教相里面,体会到这个法门无比殊胜,这才死心塌地,疑惑断尽了。
  疑惑虽然断尽了,有许多同修看到我这一生讲经修学,疑纵然没有了,好像还夹杂。为什么?我讲的经论太多了,至少有几十种。要是依我自己来说,我自己的愿望,我一生只讲一部经。讲什么经?《阿弥陀经》,这是我的本愿。我非常羡慕古时候的大德一生专讲一部经,讲几十遍,讲几百遍,这个对於自己的受用大了。为什么讲这么多经论?现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讲经怎么办?所以许许多多同修来要求,我满他们的愿望。这里头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一生随缘不攀缘,一生自己没有道场,住别人的道场;住在人家道场,他要请我讲这部经,我当然要满他的愿。所以这个样子,经论就讲得很多了。可是诸位细细去听听,我无论讲哪一部经、哪一部论,最后都归到净土。所以外表上看起来是夹杂,实际上还是一门深入。我讲《华严》,我讲《金刚般若》,我讲《楞严》,乃至於讲《永嘉大师禅宗集》,讲《证道歌》,全都是讲的净土,还是一门深入,专修专弘,我们才得到一点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说了这么多话,就是说明「称赞十方一切佛」,这个大意说出来了,十方一切佛的名号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弥陀经》里面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诸位要晓得,名号就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这两个字是称赞,这是梵语,它的意思是皈依、皈敬、恭敬、礼敬,有这些意思。那要用现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尊敬,尊敬的阿弥陀佛,就这个意思。南无就是尊敬的意思,这是一种恭敬的称呼。我们念佛最好是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劝人念佛都劝人念六个字,劝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人问他:你老人家自己怎么念法?他说:我自己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不加南无。别人就问他:为什么?这里头有什么不同?他就说:我对於净宗肯定要求往生,绝对没有怀疑,那我就是听从佛的教诲「执持名号」,不加客气话,我决定要求生净土。他说:我教别人,别人未必有求愿往生的愿望,所以加一个「尊敬的」比较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这一生不往生,将来以后还会有机会,尊敬的。你们想想看莲池大师这个话的意思。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下定决心,这一生决定生净土,客气话就不要说了,「南无」两个字是客气话,不用客气,直截了当执持名号。为什么?临命终时,最后一刹那,你心里头有这一句名号,就得生了。最后临终的时候,如果把这个名号忘掉,你这个机缘就失掉了。这是古人所说的,念经不如念咒,经太长了,咒短;念咒不如念佛。临终那一刹那,愈简单愈好。你们想想看,念南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那就简单多了,南无六个字,这四个字。愈简单愈得力,平时要知道训练。
  由此可知,真正功夫就在这一句名号。「执持名号」,修学其他法门不可以执著,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唯独我们这个法门可以执著。我们其他的世出世间法都不执著了,都放下了,就执著「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持,保持,这一生当中永远不会失去,心里面念念都要有阿弥陀佛,我们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所以真正修行人、修学的同修,世出世间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都会造成障碍,都不是好事情;只要把名号放在心上,你就对了。十方三世一切诸大菩萨修行成佛,统统是这个法门,连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都不例外。文殊、普贤修无量法门,最后成佛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才圆满菩提,这是我们讲真话!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开经偈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都是讲实话。我们能遇到,无比的幸运,一定要珍重,要认真努力修学,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空过。
  专修专弘的人,「故有高远大名闻」。这一句话是真的,可是我们决定不可以要求名闻利养来修学这个法门,那就是灌顶法师讲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了。藉著这个方法,求自己的名闻利养,就坏了。可是你修学这个法门,现在社会讲知名度,你的知名度自自然然会高远。高是说你名气很大,远是讲可能全世界人都听到你名号,都知道你这个人,这是远,你的名字远闻。但是决定不能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意念,错了,你落在名利里头去了。纵有高远的名闻,我们自己还要谦虚,像诸佛菩萨一样、祖师大德一样,全心全力为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服务,现代人所说的牺牲奉献。
  我们自己一定要真正做到无私无我,融合诸佛菩萨为一体,这是真正懂得修行。怎么融合?学习弥勒菩萨的肚量,量大福大。我们中国人塑弥勒菩萨是塑布袋和尚的相,那个肚皮大是代表什么意思?量大福大,不是叫你真的肚皮大,你不要搞错了,它是表法的。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尊师,我们真正时时刻刻能有孝敬的心,这就是地藏菩萨。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主动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必须要记住,六道众生、九法界众生都是苦难众生。这个世间明明有很多大富大贵,比我生活好得太多,他也有苦难吗?有!什么苦难?死了之后,还搞六道轮回,就是苦难。不要说人间,天上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都还要搞六道轮回,这是他的苦难。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明心见性,这是他的苦难;不能超越十法界,不能证得一真法界,不能证得清净法身,那是他的苦难。我们要有念念帮助一些众生,帮助十法界这些众生,消灾免难。
  我们有什么能力?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一句阿弥陀佛决定能帮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脱离轮回,脱离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一真法界,是华藏世界的中心。好比新加坡这个小岛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什么?是乌节路,最好的一个地区。确实许许多多罗汉、辟支佛、菩萨,都不知道这个法门。佛在《无量寿经》上说得很好,我们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我们自己修学做个好榜样给他看,就是度这些权教的佛菩萨。四圣法界的佛菩萨,我们都有能力度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