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291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有所作无空过』,这实实在在是了不起,我们要在《华严经》上学到,凡有所作、起心动念,没有空过。这怎么作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苦,我们的大悲心生起来了;起心动念要有愿,帮助一切众生得乐,我们大慈心生起来了;让大慈悲心念念都不失去,那就没有空过。要知道,大慈大悲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佛家或著我们称佛教,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善巧就是方便。内有慈悲心,外面决定有慈悲行,你想想看我们的言语会伤害众生吗?会欺骗众生吗?不可能!出言决定是利益众生,我们的言没有空过,一句话都没有空过。我们的身行,所有一切造作,决定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微细的行持,我们喝一杯水,我们吃一碗饭,都不空过,为什么?喝一杯水,帮助我解渴,吃一碗饭,帮助我充饥,解渴充饥是使我身体强壮,身体强壮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没有空过。
  我有精神,我有体力,我如何为众生服务?我坐在家里能为一切众生服务吗?能!我念一千声佛号,我读一卷经,我把这个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我这一句佛号是为一切众生念的。这就像祷告一样,祈求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苦难众生,声声佛号有这个心愿在里头。我读这卷经文,字字句句有这个心愿在里头,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古人讲的有口无心,那是什么?念佛,佛号念得字字清楚、句句分明,读经也没有颠倒,也没有错乱,念得很好、很正确,字正腔圆,无心;无什么心?不是为众生念的,没有这个心愿。或者是为自己,我每天念佛、念经求佛菩萨保佑我,求我一家平安,求我升官发财,你的心愿跟佛的心愿不相应。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听到了、见到了,马上就帮助他,尽心尽力帮助。境界没有现前的时候,我们也不空过,我每天念佛、读经,打坐、经行,有一些同修愿意写经,没有一时一刻空过,我们懂得这个修行方法。我在讲席里也讲过不少次,我喝著一杯水,我感激这一杯水,这一杯水供养我;我吃这一顿饭,我感激这一顿每一粒米、每一种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有没有感激的心?我对它感恩,它对我也感恩,我有报恩,它养我,我有回馈给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修行。把我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一切都回向给它。它为我,我也为它,互助合作,这叫修行,这叫不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我们行持不到,心愿达到,这个心愿从来没有中断过,念念相续。所以一切众生有苦有难,我们见到自自然然伸出援手,像观世音菩萨千眼千手,眼到手就到。平时没有这心愿,你怎么可能去帮助别人?遇到别人有苦难,忘掉了,漠不关心,甚至有的时候想帮助他,不知道怎么帮助他。所以我们在这经典里面,学会许许多多积功累德的行法。『栴檀林神能悟此』,他懂得,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也以这一套方法教化众生。第三首:
  【汝观诸佛法如是,往昔勤修无量劫,而於诸有无所著,此离尘光所入门。】
  「离尘光明主药神」,这是他的修学报告,在前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方法、科目,他是「以净方便,灭一切众生烦恼」,这个方便清净,清净能灭烦恼。在偈颂里面,要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才明显。『汝观诸佛法如是』,「如是」是指什么?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法是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佛法行门的总纲领,觉、正、净。《大乘无量寿经》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清净这有净字,平等是正,在加上后面这个觉,这是我们平常讲的三宝。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觉、正、净是三宝。同时觉正净又是三学,三学是戒、定、慧,净是戒学,正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经题上就明显标出三学三宝,有三学三宝,这一部经具足一切佛法。所以它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度化众生的第一经,这句话是我给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序文里头写的。他老人家很客气、很谦虚,一定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我序文里头这一句,黄老居士很欣赏,黄老居士看到:「难得!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出来。」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化众生,教学总纲领、总目标、总方向,就是三宝、三学。
  我们通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个法门走到最后,走到目的地,给诸位说,只剩三门。这三门就是觉、正、净,最后入门就是三门。无论你从哪一个门入,你都圆满得到。就像一个房间它有三个门,在外面看这三个门不同,进来都一样,进来这叫圆满得到,成就了。我们现在看一看,以中国大乘宗派来看,禅宗走的是觉门,他必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进去了,性宗也走的是觉门;天台、贤首、华严宗、法华宗、法相唯识宗、三论宗,这些教下都是走正门。正门就是从经教上去修学正知正见,使我们对於宇宙人生,对於一切人、事、物,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的见解相同,佛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的看法想法跟佛一样,这是从经教上学习,这走正门。还有净土宗,净土宗之外还有一个密宗,这两个宗派走的是净门,它是从清净心入门。所以走到最后,给诸位说,到明心见性证果的时候就三门;汝观诸佛法如是。
  离尘光明主药神他修的是净门,换句话说,我们就晓得他不是修净土就是修密,这都是属於净门。可是在这个地方我要告诉诸位同修,净跟密是同一法门,但是方法不一样。净土宗是远离尘垢,使自己身心得到清净,最重要是心清净,远离尘垢比较上容易。而密宗是不离尘垢,就在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里面成就清净心,所以他修成确实比净土宗高。也就是说,他要是回向往生,诸位要知道,他是生实报庄严土,他没有同居土,也没有方便有余土,他直接生实报庄严土。如果他生不了,那就堕落,堕哪里去?堕地狱。所以密宗的成就是两个极端,你要不能直接生实报庄严土,你就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离开烦恼,你没有离名闻利养,你没有离五欲六尘,你也没有断贪瞋痴慢,难!实在是难!不像净土宗,净土宗要远离,避免红尘,使心得清净。所以我们纵然没法生到最高的,我们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可去,安全多了,容易多了。这是净土跟密宗所修的方法不同之处,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知道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方法,总的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觉正净三宝,三学跟三宝是一不是二。现在离尘光明神,他所修的走的是净门。净门,一个是净土宗,一个是密宗,这两个宗派都是修净门,方法不一样。净土宗是远离一切不净,用这个方法使心地得到清净,一般讲比较容易;而密宗实在讲,他是在贪欲里面断贪欲,在瞋恚里面断瞋恚,在愚痴里面断愚痴,这比较上困难多了。净土宗是远离贪瞋痴,不敢接触贪瞋痴。密宗不如是,所以密宗的净比净土的净要纯、要高。但是,他如果得不到这样的纯净,他就会堕落,决定堕阿鼻地狱。底下的经文给我们说出来了,『往昔勤修无量劫』,这绝不是短时间能修成的,真清净!心地纯净,我们讲不杂毫分不净;行持纯善,不杂毫分不善。
  他修学最重要的,『而於诸有无所著』,他不离诸有,但是他不著诸有,这是高明处。「诸有」是什么?佛经上讲的「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个有,有因有果,十二因缘里面讲的爱取有。我们一般行门里面,从哪里断?从爱断,从取断。可是密宗的修学,它爱不断、取不断,它从有上断;从有上断,它心里头没有痕迹,我们一般讲不落印象,这个功夫高!爱、取、有,佛跟我们说这三条一个断了,六道生死轮回就超越了,确实功夫有难易不同!这个功夫确确实实是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他在现相里头不著相,不是离相修清净心,他是就在相中修清净心,所以他是真净!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他有他修行的难度,他成就,有成就不可思议之处。
  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真正学佛的人,要记住六祖大师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见到这个密宗大师,看样子好像很贪财,甚至於皈依、灌顶都要收费的,好像是不如法,我们不晓得他是不是真修,他真修行是他心地清净没有染著。我们必须放下,心才清净;他具有,他心清净,我们不是他的境界。所以应该如何对待?只有恭敬,欢喜供养,我们可以不赞叹,学《华严经》。为什么?他的行持表现的是贪瞋痴,所以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他们是修密宗,他们是真的修行人,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那是纯净纯善。如果我们也学这个法门,心地不是纯净纯善,麻烦就来了,没有不堕落的,爬得高,摔得重。所以他的成就,实报庄严土!他不成就,是阿鼻地狱!没有当中的路子给你走。不像净土宗,净土宗当中有很多站给你停靠,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甚至於还有西方「边地净土」。因此,净土宗这个法门对於一般中下根性的人,确实是可靠,稳当而快速。
  我初学佛的时候,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我跟他三年,他没有传我密法。但是密宗里面许许多多的常识,他跟我讲得很多,所以我对於密宗知道得很多。敢不敢修?不敢修。所以实在讲,我的根性,我不敢修密、我不敢修禅,我不是这个根性。大概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教,教的习气很浓厚,这一生依旧不离开教。从教里面归心净土,我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适合我的根性,我也有把握成就。第四首:
  【佛百千劫难可遇,若有得见及闻名,必令获益无空过,此普称神之所了。】
  这是「名称普闻主药神」,他所修学的法门就跟他的名号一样,名称普闻,他是以「大名称增长无边善根海」。增长一切众生无边善根海,加个「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就很清楚、很明显了。所以,第一句就给我们显示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中国大乘法里面,经教有一首开经偈,开经偈里面也给我们说出,「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此地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真的是百千劫不容易遇到!我们想想这个世间不是常常有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贤劫当中第四尊佛。在这个大的时段里头,佛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个「劫」称为「贤劫」?在这一劫里头有一千尊佛出世,这是非常非常希有的。但是在前面,佛出世的这个时间很长,往后比较密集。我们生在「贤劫」的初期,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第五尊佛就是弥勒,现在他是菩萨,弥勒菩萨将来要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什么时候来?释迦牟尼佛在《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以我们地球这个年代算,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
  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影响力,我们说影响力诸位好懂,在佛法里不叫影响力,叫「法运」,他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总共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过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过去了,也就是他的影响力没有了,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了。要等底下一尊佛出世,他才讲经说法,这个世间就又有佛法了。你想想看,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佛法,没有佛法就是黑暗时代!现在我们稍稍能体会到末法时期那个社会现象,从哪里体会到?最近这一个世纪,这一百年当中,东方西方都崇尚科学,忽略人文的教育,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育,大家都轻视,都把它抛弃掉了。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确实是提升了,我们今天过什么样的日子?很明显的我们意识到了,科技文明带给我们不是幸福,是灾难;而古圣先贤教育给我们的是幸福,不是灾难。科技确实是带来一些方便,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付出这个代价是一生身心不安、社会动乱,人们没有道义、没有仁义、没有恩义、没有情义,无情无义!只有利害、只有掠夺,真正是苦不堪言!
  诸位想想,如果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圣贤人教化,众生日子怎么过?好在佛菩萨真的是有慈悲心,我们知道在这个大时代里头,大的黑暗时代,这么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众生业障深重,他是在受果报!现在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点。哪些人?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地球上造作罪业的人。我们今生今世造作这些罪业,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到饿鬼、到地狱。世尊的法运还有九千万年,地狱时间长,大概从地狱出来之后,释迦牟尼佛法运早已结束了。所以,堕到饿鬼、堕到地狱,那个时劫太可怕了,再也闻不到佛法了。
  在这个大劫难时期当中,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还有缘,这一生当中还见到佛像,还听到佛的名号,在这个苦难当中会遇到地藏菩萨,我们看《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牟尼佛灭度,在弥勒佛没有出生之前,这一段时间教化众生的使命,世尊委托给地藏王菩萨。幸亏还有这一点,这才显示出佛家所讲的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不住世,地藏菩萨代佛度化众生。那个时候的苦难,我们可想而知。我们要救自己就在这一生,千万不要想错了,来生来世,那你就搞错了,就在这一生决定要成就。
  『若有得见及闻名』,我们今天佛过世了,我们见不到佛了,但是我们见到佛像,我们听到佛名,这个福报就很大,就不可思议!『必令获益无空过』,都在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你有缘,接触到佛陀的教诲,果然你能信、能解、能行,你就得度。特别是净土宗,古大德都是这样教导我们,这个法子快速,一生成就,稳当,能够获得究竟圆满的利益。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当中的尤其难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