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67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悉成幢』,幢是比喻高、明显。『幢中炽然发妙香』,佛法里面表法的,用光、用音、用香,这三样东西都没有障碍,都是代表圆满的智慧福德,妙音、妙香。『其香普熏一切众』,「香」的意思,最明显的表法是代表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妙香。所以真正修行人,近代我们曾经听说虚云老和尚,民国初年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人家称他为金山活佛,这两位大德。我们晓得,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金山活佛一生没有洗过澡,南洋有一个在家居士请他洗一次澡,他也就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洗了一次澡,不换衣服,他还是那一件衣服。就一件衣服,没有换洗的,一生春夏秋冬都一样,他那一件衣服冬天也不冷,夏天也不热,衣服领子油垢看起来很脏,闻一闻莲华香味,妙香。金山活佛洗澡之后,那个洗澡水,他叫人不要倒掉,你们要是身体有什么毛病的话,你喝这个水。有不少人听话,水喝起来味道是甜的,清香,喝了之后身上一些毛病都没有了。什么原因?那是戒定慧的加持。「其香普熏一切众」,没有别的,真干!我们今天的麻烦在哪里?我们没有真干,讲真干,大概只能干个千分之一二,可能是万分之一二,所以没有这个效果。这两位大德他们干的成分比我们多,至少做到百分之五六十,效果出来了。『是故其处皆严洁』,「处」是道场、殿堂,周围所有的宝树,庄严洁净,我们想想我们应当如何学习。
  
  第四首:
  【莲华垂布金色光,其光演佛妙声云,普荫十方诸刹土,永息众生烦恼热。】
  『莲华』是表法的,在佛门里面用得最多,其次是用法轮,再其次是用「卍」字,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莲华」代表洁净,它根长在泥土里面,茎在水中,花开在水的上面,佛取这个意思。泥土表六凡、六道染污,出污泥;茎是在水里面,这个水表四圣法界,六凡四圣就是代表十法界;花开在水上面,脱离了四圣六凡,这是一真法界,花代表它开在一真法界。这里头表的意思很深,这是表四圣、六凡、一真不二,显示这个意思。为什么?四圣六凡一真,全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哪有二?同时又代表因果同时、因果不二,显示出不二法门,这在花草里面是很特别的。它有花,莲子就开始长了,花跟果同时,不像其他的花,先开花后结果,莲华是花果同时,因果不二。无上菩提分分证,果在因中,因在果中,因果互融,不可思议。这是说道场菩萨的修德。
  『莲华垂布金色光』,「金色光」是比喻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真心自然流露的。於是我们明白了,我们在佛法修学修的是什么,所谓上根利智,所谓上上乘法,没有别的,求真心。真心到哪里求?真心没地方求,去了妄就是真。我们凡夫境界,佛在经上常讲「真妄和合」,六道凡夫的心是阿赖耶,阿赖耶是真妄和合,所以古大德常说:「但除妄想,不需要觅真。」如果你还有一个求真的念头,这个念头也是妄念,你的真性能不能现前?不能现前。为什么?夹杂你求真的妄想,你的妄想没有除尽。什么时候你的妄想除尽了,原本就是真;除一分妄想,显一分真性。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说得好,他说如果是真正修道的人,他用什么心态?「不断妄想不求真」,两边都放下了。有心去断妄想,妄想又加了一个妄想,你怎么能断得了?放下就是!
  心里头没有「断妄想」的念头,也没有求真的念头,心里面一样保持清净。六祖在《坛经》上说得好,「本来无一物」,那是你的真性,你心里头有一物就是妄心,我们常讲的牵肠挂肚。这个事情说起来真容易,只要你什么都不想,真性能不能现前?这里头是一个关键,什么都不想了,一个人成无上道,一个人堕到外道去了,外道是什么?无想天,也不错了,第四禅,堕在无想天里头。什么原因?什么都不想了,无明没断,他妄念真的没有了,他无明在,所以堕在无想天。什么样的境界才证无上道?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都不想是定,样样都明了是慧,定慧等学,这是佛法修行的秘诀,不能够搞错了。
  如果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外面境界统统封闭,不接触,什么都不想了,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有定没有慧,不能解决问题。佛教菩萨定慧等学,而且定在慧中,慧在定中,定慧是一不是二,这是菩萨学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在这里修什么?修定修慧。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怎么样?如如不动,绝对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知道所有一切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用什么心态对一切人事物?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样不会堕无想天,真正超越六道十法界。
  功夫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处事待人接物,特别是初学,初学一定要在人事环境上下手。古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人情事理变化太大了,在这些环境里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怎样修清净?不染污就清净了。顺境善缘,善缘是好人,这人对我好,对我很照顾,我们出家人,是我的好护法,不起贪恋之心,如果有贪恋之心你堕落了,你已经被污染,你心不清净。恶缘恶人,处处找麻烦、处处障碍,逆境,决定不起瞋恚心。换句话说,处一切境缘,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逆境顺境、好人恶人,我们用什么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这里头修清净心。不起丝毫傲慢心,对於一切众生平等对待,这是修什么?修平等心。样样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如如不动,这就是觉而不迷。这是真修行,一分一秒一刹那,功夫都不间断,你真会了,会修行了。
  念念当中都觉察到自己的过失,诸位要听清楚这句话,念念之中知道自己的过失,念念之中改正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过失是觉悟,改正自己过失是功夫,这功夫不间断,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契入这个境界,不但是经典展开,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一毛孔、一微尘,你也体会到无量义。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白了,古大德所谓的哪一法不是佛法,随便拈一法都能跟你讲几个小时,能跟你讲几十个小时、几百个小时。不是只有经典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哪一法不含无量义!为什么含无量义?全是自性的相分,性德无量无边,性德所现的相分同样也是无量无边。这才能入如来的境界,入如来境界就入一真法界,经上讲「生如来家」,得像如来一样的受用,我们所体验到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十个字你才真正懂得少分。所以真修行人,会修的人,掌握到这二十个字、十个纲领,前五个纲领、十个字修心,这是我们修心的标准,起心动念不能违背,后面十个字修行,我们的言语行为,念佛重要!
  百目菩萨第一首偈里「称扬三世诸佛名」,念佛重要。为什么?大势至菩萨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作佛了,见佛就成佛了。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见吉祥云比丘,善财童子就证得初住菩萨的果位,吉祥云代表初住。见到海云菩萨,海云代表二住,他就提升到二住。见到妙住菩萨,妙住代表三住,他就提升到三住菩萨。末后见到普贤菩萨,他成佛了,圆满成就了。忆佛念佛是成佛的捷径。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缘统统放下,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自己家里小佛堂只供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印光大师就是这样的,佛像后面墙壁上他老人家写一个大字「死」,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等觉菩萨再来的,还需要修吗?他修成了,圆满了,还要做出修行人的样子,一个初学人的样子,教我们,这是他的大慈大悲,人家早就成佛了,圆满的佛果。我们是小学生,他还要装成一个小学生的样子给我们看,还要用个「死」字来提醒自己,想想到死了,这个世间哪一样东西你能带得走?你还有什么好留恋的?这个时候你能不放下吗?佛法里常常教给我们,「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走,你来的时候什么没有带来,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你来的时候是业力来的,你走的时候还带著业力去,业力不可思议。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明白了,我活在这一生当中,过去不必说了,过去没有学佛不知道,今天我明白了,今天我懂得了,从今天起,我要修我的来生。如果我造恶业,我的来生是黑暗的,果报是三途六道。如果我真的能够改过向善,依照佛陀教诲来修行,我的前途是光明的,金色光明,「莲华垂布金色光」,我要学做一个出污泥而不染,这就对了。在这个世间,现在的社会,真的是五浊恶世,浊是混浊,清净的反面,混浊到了极处,恶是十恶业,看看这个社会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十恶。这个世界,最近,我是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广播,我的讯息是同学们告诉我的,世界的动乱一天比一天严重,灾难频繁,次数愈来愈多,灾难的程度愈来愈大,全世界各个地方发生的。他们来跟我说,我一听就明了,为什么?我知道因,我明了缘,恶因加上恶缘,这果报自然现成,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处在这个环境,要加倍的断恶修善,要快速的转迷为悟,灾难再大,我们自己有好地方去。
  李木源居士前天告诉我,他作梦梦到一个地方,他说那个地方太好太好了,鸟在空中飞,鸟飞的样子像蝴蝶一样,都感觉得一片祥和,动作都很缓慢。居住的房屋是白玉的,我们今天讲七宝宫殿。梦到一个童子,梦到有一个金色的人给他三粒药丸叫他吃。他最近生病,吃了之后,告诉他要喝水,他就拿个杯子喝水,喝了几口水醒了,醒过来之后手上果然拿了个茶杯。他非常惊讶!天天想梦中境界。吃了那个药,那药非常的香,醒过来口里还有清香,他的病逐渐就恢复了,医生去检查,果然他的肿瘤消了,不可思议。所以不要怕死,不要贪生,灾难来了有好地方去,好心准有好报。决定不要造恶业,把握修善积德的机会,这个很重要,这个机会里头最殊胜的是依教奉行。
  『其光演佛妙声云』,这一条重要,光是我们的智慧,我们觉悟了,我们明白了,要把佛陀的教学从我们身上表演出来,做出来给社会大众看。我常讲,我们做什么?你看看现在社会大众毛病在哪里,广大的群众,他的想法错误、看法错误,他只看到不善的这一面,善的那一面没有看到,他所想的,现在国内外普遍一个错误的思想是竞争,这个思想错误。我们表现出什么?我们教他「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们好像如果不竞争,将来就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我们不竞争,看看我们能活得了、活不了。我们不争不求,我们活得很快乐,让他看了之后,从这里面去反省,不需要争,会活得很快乐。
  竞争提升是斗争,他们心目当中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这个战争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是很大的恶业,这个战争要是爆发,你要晓得这个世间多少人生命财产消失了。你杀别人,人家杀你,杀人者人恒杀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说,我劝导美国,不要做世界警察,应当做世界的圣诞老人,你看圣诞老人哪个不喜欢?谁都爱他,警察谁都怕他,小孩听说警察,赶紧躲起来。我们要是让全世界广大群众爱戴,你就成功了。所以你要爱人,人家就会爱你,你怀疑别人,别人怀疑你,你恨别人,别人恨你,你报复别人,别人报复你,这天经地义,是天理。我们教化众生,这就是佛菩萨教化众生,我们做一个样版,做一个模型,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我们的形象上,我们用这个形象显示佛菩萨对九法界众生的教化,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其光演佛妙声云」。
  『普荫十方诸刹土』,「普荫」就是教化的影响力,确确实实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给九法界众生做榜样,总得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众生不懂得孝养父母,不懂得尊敬师长,我们要做出来。现在众生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道义,不懂得道义,不懂得仁义,不知道情义,不知道恩义,我们要做出样子,知恩报恩,做出来给大家看。现在世间人都想占别人便宜,我们要表演处处吃亏、处处忍让,让他们在这里面体会我们这种生活好不好,值不值得学习,让他去反省,让他去反思,这就是光明普照。『永息众生烦恼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的表现,都是希望众生息灭他的烦恼习气,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过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道德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彼此尊重的生活,彼此敬爱的生活,彼此互助的生活,决定没有侵占,决定没有夺取,决定没有控制,你说这个心多清凉、多自在。第五首:
  【菩提树王自在力,常放光明极清净,十方众会无有边,莫不影现道场中。】
  『菩提树王』,这一句是比喻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也比喻依教奉行的人功夫得力,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开智慧了,得自在了。换句话说,没有学佛之前,过的是烦恼的生活,我们常常听到「好烦」,他过的烦恼的生活。为什么?他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也就是说,什么人当家做主?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他的生活怎么能离开烦恼!学佛的人转变了,真正学佛,不再随顺烦恼习气,不再有自私自利,不再有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放下了。放下之后谁做主?我们没有明心见性,不要紧,依靠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导我们戒定慧、三学六度,我们依靠这个。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佛教导我们依四摄法,同学们有问我们,如何摄受教化众生,四摄法我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一定要把它落实在你的家庭,你的家庭是道场。落实在你的事业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