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519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5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每年换一次班,轮流的,所以样样都会。
  现在我们看大家,洗菜洗不干净,菜不知道选择。有的时候把佛法误会了,佛不是教我们惜福吗?很老的菜根都不会摘掉,为什么?要惜福。错了!这个吃的东西放的天数多了,味道都变了,还不肯丢掉还要吃,惜福?这个惜福惜得一身的毛病,还要人家来伺候你。你没有学过戒律,戒律里面佛规定的,出家人不吃隔夜的东西。佛为什么要这样作法?从前没有冰箱,隔一天之后东西坏了,你吃了会生病。佛给我们讲的道理、制定的戒律通情达理,不许可,佛讲求卫生。第二个意思怕你懒惰,我今天托钵多托一点,明天不要出去托了,我可以吃个一天两天、三天,要知道印度是热带,东西放两三天一定会变味,不卫生,所以佛制定的戒律是不准吃隔夜的这些饮食,不可以!
  现在是有冰箱,冰箱里储存两三天不会变味。可是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你每天捡的菜,那个菜老了,一指下去摘不动,这个人吃了很难消化;说老实话我还行,你们年轻人很多肠胃不好。我没有什么选择,但是如果你们是懂得一点人情事理的,我毕竟七十五岁了,在古时候养老七十岁以上,这是一般人;讲究一点的人,富贵人家五十岁就养老了,饮食方面都要选择容易消化的。现在许许多多年轻人说老实话,身体比不上我,我看到你们吃的东西天天在生病,病从哪里来的?我知道,你们不晓得。你们为什么?你们要惜福,惜得一身的毛病,不知道利益众生。厨房工作的人你要有慈悲心,要修「大悲极」,所以这个菜稍微硬的、老了不要,有没有用处?有用处,我们用它来做肥料,有机肥。你在菜园里面挖一个坑,这些菜的老的梗子摘下来都丢到里面去,两三个星期之后它就发酵,就当肥料用,这是有机肥料,不是化学的。你为什么不这样做?我们菜园现在也有相当的规模,种的不少,品种也很多,尽量摘嫩叶,容易消化。那个蕃薯叶长得很快,梗子又粗又老不要了,取它的叶子,普通常识!生活教育。是不是哪一天我到菜园去摘菜摘来给你们看看?我下厨房做给你们看看?
  上一次我来的时候我下过厨房。杨州的江老师到这边来访问,我实实在在看不惯,你们烧的煮的那些面,我看他们是很勉强的吃下去,所以我到厨房做给你们看;统统吃光了,大家吃得非常欢喜。你们想想跟你们做的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做的实在讲又简单又好吃,不像你们那么麻烦,汤面里面每一道菜还要炒一下,费事嘛!厨房里面一定要搞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卫生第一。餐具要干净,也许你们顾虑到了,你们盛水的盆,水龙头有没有擦干净?恐怕就靠不住了。凡是用过,浴室里头浴缸、水龙头,洗脸的脸盆、水龙头,用完之后用干布把它擦干净,保持的时间就久,它不会氧化。尤其是怕肥皂水,肥皂水沾了你没有把它擦掉,你过一段时间去看,你看水龙头一个痕迹一个痕迹的疤,擦都擦不掉,时间久了它氧化,那块就脱落下来了。不知道爱物,这是对物的不尊敬;做事情不负责任是对事的不尊敬,对人没有礼貌,你看看对人事物都不敬,哪里有诚意?你没有诚意,你怎么能够功夫得力?世出世间法都在诚意,儒家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那是根本的大道,佛法绝不例外。
  出家人要从《沙弥律仪》做起,你出家不是小孩出家,你已经成年你才发心出家的,在家的这些规矩你要懂,不懂赶紧学!所以我让大家学《弟子规》,学《太上感应篇》,补习!既然出家了,戒律里头的大根大本,《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落实。这些东西疏忽了,念佛怎么能往生?在家人能往生,出家人不能往生,这是今天我们所看到普遍的现象。那是什么?出家人不像出家人,你这个形象不像,不像如果再说得不好听的,破坏了佛教形象,你是佛教里头的罪人,你怎么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在家人没有直接破坏佛教形象,他的过失少,他只要能够三福里面修第一条,能够「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就肯定能往生。出家人可不行,出家人至少要加上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众戒至少是沙弥十戒,威仪至少是二十四门威仪,不能再少了。这个条件不具足,你怎么能往生?
  我给出家同修忠告,你要做不到可以还俗,不要现这个出家的形象,你就修十善业道,你就能往生;如果是现这个身分,那你就要现得像,最起码的你还像个出家人。比丘就更难了,菩萨尤其难,比丘、菩萨必定具足圆满的《沙弥律仪》,我们不学行吗?好像这两年,「佛陀教育基金会」把《沙弥律仪增注》又翻印了一次,希望我们这边同学跟基金会联络,看看这个书还有没有?如果这个书还有,我们希望能送给我们二百册。这个经叫行经,经典有教理行果,这是修行的;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你现在发心学《华严》也好,学《般若》也好,学《无量寿经》也好,学《地藏经》我看都有同学发心在学,你要是出家人,《沙弥律仪》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什么都落空,都没有用处,好像盖房子一样你没有地基。告诉诸位同学,三福六和、《沙弥律仪》是地基,有这个地基,你的地基坚牢,你那个高楼大厦才能盖得成功。
  佛法是以戒律为基础,如果你要有更大的成就,那必须还得修比丘戒跟菩萨戒,你的基础才真正坚牢。为什么?你能够往生,我们讲这是方便法门,希有难得的法门,你能够生方便有余土,你能够生实报庄严土。具足菩萨戒的生实报庄严土,具足比丘戒行的,生方便有余土;具足《沙弥律仪》的,生凡圣同居土。《沙弥律仪》修得好的,也能够生到方便有余土。净土法门虽然是讲方便,易行道,易行道也不是我们想像当中那么容易,那你就搞错了。它是比较其他法门容易,也必须要具足这些条件。所以都是为了给众生做好的形象,劝勉一切众生如教修行。我们自己先要做个榜样,要做个好样子,这成恩德。第十句:
  【各各入如来力境界。】
  这一句是入佛力境界。『如来力』,是十种智力,这十种能力,菩萨都比不上,法身大士都不如,成就佛的「智德」。如来果地上三种大德:恩德、智德、断德。断德是断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第十一句:
  【各各入如来解脱门。】
  这是成就「断德」。唯有如来果地上无明烦恼断尽;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所以他的断德不是究竟圆满,到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了。这两句我们怎么学?我们要求智慧。圆瑛大师一生三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学佛无论在家出家、四众同学,要知道修福修慧。前面讲的恩德是修福,恩德是什么?一切时一切处,确实有心、有念,有这个思想,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这些年来我们在各地方讲经说法,我们拟了个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是表率,范是模范,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表率?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只要心里想想「这不行」,不行就不能动这个念头,就不能这么作法。我们要不能这样真干,这一生肯定空过。这一生学佛有名无实,只是在阿赖耶里面种一个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得受用,来生还是要搞六道轮回,那就麻烦大了。这一入轮回,到哪一生哪一世,你才能再得人身、再遇佛法?要想到这一桩事情,你才知道真正可怕了,这个机缘难得了。既然得到了,怎么能够空过?
  所以诸位同学晓得我们的道场,不是我建的,我从来没有一个念头要建道场,我从来没有向人家化过一分钱,这个我做不出来的,我说不出口的。道场是佛菩萨建的,感应道交而成的。道场这些钱财自自然然来的,我没有化过缘,我也没有叫住在这里面的同修去化过缘,没有!佛菩萨在这里建道场当然有他的用意,这个道场必定有人成就,是哪个人我们不知道,到后来看看往生瑞相希有,我们才知道是哪些人,一定有!达拉斯的道场也是佛菩萨建的,我看到了,有人在那个道场念佛堂往生。於是我们明白了,佛在那里建道场是为这些往生、为这些成就的人,护持道场、为道场服务的人,有福了!如果这个道场建立了,一个往生的都没有,那个问题就严重了,你欠下施主这一笔债,所谓是「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今天这个道场,不同於达拉斯的道场,不同於台湾的道场,也不同於加州的道场。这个道场是要成就佛法继起人才的,是要在此地成就一批将来弘护正法的大德们,这个人是谁?看你们发心了。真正发心依教修行,那你就是。如果对於修学阳奉阴违,贪图现成的享受,你也有成就,你也会往生,到哪里往生?到阿鼻地狱。你不是修西方路,你是修三途路。善恶果报,了了分明,都在一念之间。我常讲佛陀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最圆满的榜样,祖师大德的示现往往偏在一时,就是他那个当代;唯独释迦他老人家示现可以说,那个影响力一直到他老人家的法运终了,一万二千年,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不可思议!我们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常常想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定要想他的行谊、他老人家的恩德、智德、断德。所以我们自己那些烦恼习气是难断,但是要断!
  我在此地看到的,同学很多也都看到的,悟谦师的烦恼习气很重,现在改得很多了,有进步。昨天我还告诉她:「还不够,还要改」,她有信心。心量一定要拓开,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量大福大,处处要方便一切众生,何况对人?要知道时时行方便,自己时时刻刻要知道忍耐,要肯吃亏,吃亏是福;处处不肯吃亏,想占便宜,这个人都是三途的人,人天没有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五卷)  2002/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55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最后一小段经文:
  【如於此华藏世界海。十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海中。悉亦如是。】
  这段经文是「结华藏外」。在前面「结华藏内」最后一个小段讲闻法得益,七种利益,最后一种讲「修极」,我们特别强调佛的恩德、佛的智德、佛的断德,也就是这个经中所讲的「大悲」、「大智」、「自在」。自在是断德,如果你不能够把烦恼习气断干净,你哪里来的自在?所以我们要想得大自在,如同我们天天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这是一位得大自在的。我们这么多年来,总结佛陀教导我们的修行原则,看破、放下、自在;如果不能看破,你就不能放下,你要有丝毫放不下,你就不能得大自在。修学的同修,哪一个不想得大自在?大自在何以得不到?没放下。这桩事情说实在话,放下一分就得一分自在,放下两分就得两分自在,小自在。世出世法身心世界统统都放下了,心里一丝毫都不执著、都不分别,连印象都没有了,那你得的就是究竟圆满的自在,自在到极处了;那个「极」就是大圆满的意思。因此我们要想生活的自在,现在人讲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是果报,它的因是看破放下。我们懂得修因,智是看破,没有智慧不行,智从哪里来的不能不知道;断德是放下;恩德就是随缘,随缘利益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造福。如来三种圆满的大德,我们今天在因地上要懂得修学。
  末后这段经文是说,以「华藏」做个例子,尽虚空法界无量无边微尘数诸佛国土「各有此会」,像毗卢遮那佛这个华严法会太多太多了,不是华藏一处,周遍虚空法界,这样是一个圆满的「大法界会」,这才是华严无尽之说。上来这品经总共有五卷经文,清凉大师把它分成十个大段,总的来说「教起因缘分」;到这个地方这品经经文讲圆满了,「世主妙严品」。
  我们这个本子采取的是《疏论纂要》,李长者在末后给我们做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虽然从最后这一段经文说起的,「从尔时华藏庄严世界海」,一直到刚才所说的,说明「天地徵祥」,大地都感动,「世主兴供」;长者总结这里头有七个意思,这七个意思前面都曾经说过,略略的提一提就行了。第一个是把华藏世界的名称说出来了;震动的因由是如来的神力,神力里面特别是说法,讲经说法;震动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仅是华藏世界。其次说明无量无边的世主,凡是世主都比一般人有智慧、有福报,他要没有福智,他就不能作世主;即使是恶趣里面的世主,也都有聪明、都有福报。何况众多世主之中,确实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缘觉罗汉示现在其中。那就是那一类的众生修学佛法的因缘成熟,感动佛菩萨去应化,到那个族类族群里面去示现;形相是凡夫,迹象上看他好像是凡夫、是神众,实际上是诸佛菩萨,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大乘经上讲的「大权示现」,我们凡夫不认识,凡夫不能够觉察。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怎样才能够不得罪人?才能够修行如法?那你就得要知道,我们这个族群当中有佛菩萨在当中示现。我也不知道哪个是佛菩萨,我把每个人都当作佛菩萨,决定没有过失。实在讲,诸佛菩萨示现在群众当中有这个意思,教你不可以轻视一个众生,不可以怠慢一个众生。你不要以为那个众生做恶,菩萨示现的,形象是恶,心不恶,他那个示现有他的用意,这个用意很深、很微妙,我们没有智慧,看不出来,体会不到。
  所以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应当恭敬赞叹供养,自己应当常常时时处处忏除业障,我们才会有进步;如果不晓得这个道理,我们修学要想有进步、要想有成绩,那不是容易事情。读了《华严》冷静去思量、去观察,知道佛菩萨的慈悲,知道佛菩萨的恩德,佛菩萨对我们的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