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527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一个字,完全是转述阿弥陀佛所说的,最重要。释迦牟尼佛讲全部《无量寿经》不离四十八愿,换句话说,全经字字句句都是在阐扬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面哪一愿最重要?隋唐古大德他们已经说了,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最重要,日本提倡本愿念佛就是依第十八愿。但是古时候日本的高僧大德他们从中国留学回去知道,四十八愿是个整体,任何一愿圆摄其余四十七愿,它这一愿就圆满。所以四十八愿可以以任何一愿为主,其他四十七愿是伴,主伴圆融这是《华严》教义。主不是独一的主,是任一,现在以第十八愿为主,其他四十七愿为伴,第十八愿才圆满;如果十八愿缺少里头任何一愿,第十八愿就不圆满。本愿念佛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不能只要这一愿,其他都不要,那可能往生都成问题。为什么?《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你们想想看,至少十八愿要加十九愿才符合《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的标准。单单十八愿「十念必生」,要没有菩提心不行。
  古人传的没错,今人看东西粗心大意,往往疏忽了。我们无论是做世间事、出世间事,都得小心谨慎。我们常常讲敬、诚敬,敬人敬事敬物,我们对於这桩事情疏忽,那是不敬、大不敬。佛给我们说的这些经法,我们怎么可以粗心大意?这么重要的事情!所以能受持《无量寿经》全经,那是上上乘人,不能受持全经应当受持四十八愿,不能在里面单独依一愿;可以以一愿为主,四十七愿为伴,这个行,这个正确。从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我们真正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讲到「一切诸佛种种名号为众生作佛事」。尤其是阿弥陀这个名号,这个名号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尊重、共同弘扬,这还得了吗?释迦牟尼佛代表一切诸佛如来恭敬赞叹,这《无量寿经》上说得很明显,世尊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赞叹到顶处,那还有什么话好说?所以这一句我不能不多说,不能不再再提醒同修,这种无比殊胜的机缘你要是失掉,可惜!你后悔莫及。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说老实话,可以什么都放下,连《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也放下,如果你要问我:「净空法师,依你自己的意思要怎么修行?」依我自己的意思,「一句阿弥陀佛」,我什么经都不要讲了,我到念佛堂死心塌地念佛,我成就了。今天还要我讲这么多东西,舍己为人,我绝对不是喜欢讲经,绝对不是爱讲经,那你就搞错了。我是不得已出来讲经,如果这个经有人讲,我会跟他顶礼,我会感激他,我就不要讲了。没有人讲那就没有法子,我们有弘护正法的使命。我们是三宝弟子,有这个使命,为佛法、为众生没有什么辛苦劳累,这些话谈不上,该做的就得要做。所以我的愿望是希望在五年当中,我这个体力也许还能够支持得了,把我预定的《华严》、《法华》、《楞严》、净土五经一论讲一遍,留一套录相提供往后同学们做参考。八十岁之后如果我身体还健康,还能讲,我会走遍全世界只讲一部经:《阿弥陀经要解》,我一遍一遍讲,无数遍的讲,尽形寿我弘扬这部经,这是我真正的愿望。我讲《无量寿经》是老师的嘱咐,我不能违背师命,我以这个报老师的恩,报佛恩。我要这么多经典干什么?累都累死了,一部《阿弥陀经要解》,薄薄的一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圆满具备。
  从这些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反过来看,大家会更清楚,四十八愿,佛讲四十八愿就是注解第十八愿的;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的注解,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所以我曾经跟同学们说,你们要想把《无量寿经》讲得好,你不懂《华严》不行,为什么?《华严》是注解,《无量寿经》详细的注解;《无量寿经》讲不好,《阿弥陀经》决定讲不出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给诸位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注解,你这才真正懂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全《大藏经》的总纲领、总题目。恭恭敬敬念这一句,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你这一句全都包括,一个法门都不漏,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然后你才晓得什么道场最殊胜、最庄严?念佛堂。我们没有念佛堂,随处都是念佛堂,行住坐卧心里面想著佛,口里念著佛,耳朵里听的是佛,尽虚空遍法界是我的大念佛堂,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我再告诉我们学经教的同学们,今年是二00二,我上讲台讲经今年是第四十四年;这四十四年,你们也曾经听了不少,我的讲经就是得一切诸佛名号加持。我常说我不会讲经,哪有这么大的胆子,自己敢说自己敢讲经?得诸佛加持。我们是尊敬诸佛,敬爱诸佛如来,以这样无比殊胜圆满大法救度一切众生,我感激,我知道这个恩德之大。世间人为什么没有报恩的心?他不知道恩德,这不能怪他。知恩报恩,知恩不知道报恩,这还能算是人吗?畜生都不如,鬼神都不如。你不知道恩德,那情有可原。我们这么多年,不敢讲深入经藏,学佛五十年没有离开经本。我的一生不参与佛门一切行政工作,一生非常单纯,一生都在做学生,现在还是在做学生。每天读诵经典,体会佛陀对我的教导,思惟我自己应当如何把佛陀教诲落实。我没有其他的杂念,我接受古来大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指导。昨天下午两堂课跟今天早晨两堂课,我没有能够上,这是因为在澳洲,我在澳洲还算是新移民,要参加每年例行身体检查。今天上午去参加身体检查,你们同学们都很关心,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医生说我比去年更年轻,身体比去年更好。今年负责给我检查的医生还是去年这个人,他是印度人。这是不得已,我停了这四个小时的课,所以检查完赶紧赶回来,今天晚上这两个小时的课我们要上。
  在此地读到这一句,特别提醒诸位同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万万不能够疏忽。《华严经》到最后五十三参,吉祥云比丘他给我们做的示范是念佛,一天到晚、一年到头都不休息,不睡觉。我们觉得:不睡觉还行吗?不吃饭还行吗?你是欲界众生,财色名食睡,我们把这个欲淡化,财不要了,行!色也可以不要,这个色指男女之色,可以放下。名,可以放下。吃不行,吃不能放下,少吃一点,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日中一食,我们现在吃三餐,放下两餐吃一餐,行!睡眠,睡眠减少,愈少愈好,佛教给我们睡眠时间是一天四个小时。中夜睡眠,《阿含经》上讲得很多,中夜是什么时候?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这是你睡眠的时间,两点钟就要起来。为什么那些人做得到?他做成习惯,一点都不难。李木源居士在中国大陆,看到有个念佛人,是个出家人、是个老法师,几十年都没有睡觉。很多人不相信,轮流去看,果然没错!他拜佛,拜得地下地板都磨穿,换了好几次。人家是这么修的。
  所以饮食为什么吃那么多?妄想多!这个道理我有所领悟,我曾经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一生一天吃一餐,吃得很少;他的工作量大概至少超过我们平常人要超过五个人,那么大的工作量,一天吃那么一点点东西。我在台中我学他的生活,我一天吃一餐,在那个地方我持续了五年,但是我的一餐比他吃的多一点,很小的小馒头他一餐吃两个,我要吃三个。他一天生活费用在当时是台湾钱两块钱,我一天要三块钱,也是一餐,生活简单。当时当年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兑换,大概是一比四十,换句话说,一天的生活费用只要美金一毛钱,一个月生活费用只需要美金三块钱,李老师只要两块钱,我们不能不佩服。什么原因?他的心比我清净;他的工作比我多,他的心比我清净。於是我从这个地方找到一个答案,身体是个机器,机器活动它需要能量的补充,就像汽车一样,要动必须要加油;可是车有很多,有省油的车,有耗油的车。能量消耗到哪里?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我把这个意思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点头同意,他说「是!确实是这样」。劳心劳力消耗得很少,妄念太可怕了,妄念消耗我们的体能占百分之九十五,所以你妄念愈少,你消耗的能量就愈少,你补充当然就少了。阿罗汉七天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你说人家心多清净!换句话说,一天吃三餐还不够,还要吃两道点心,还要吃消夜吃那么多,你就晓得他的能量消耗要多少?妄念多。
  可是诸位同学要记住,你需要这么多能量补充,你要不补充,你的身体会坏掉。这个东西不要讲面子,我能吃多少餐,照吃。但是你要是晓得这个道理,慢慢减少自己的妄念,让自己恢复到清净心,我们的饮食需要就少,睡眠需要也少了。睡眠是昏沉,所以一天四个小时睡眠没有问题。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这些人道的众生,了解得太清楚,四个小时睡眠足够了;四个小时以上是贪睡,那就变成障碍。所以佛规定的这是正常的,晚上十点钟睡觉,早晨两点钟起床,就赶紧起来要用功。我们用功的方法,念佛是最好,诵经、念佛,学经教的你们有使命要弘护正法。要诵经,要念佛。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来说:
  【云何是诸佛加持。】
  前面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法品」里面十种为众生作佛事,我们特别多用了一点时间,讲到第七「一切诸佛种种名号为众生作佛事」,因为我自己深深感觉到,所有一切加持当中,我感到这一个加持是第一。从哪里看它确实是第一?古大德常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人生在世,我们也可以把它扩大,九法界众生,一切众生,他在一生当中能听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他就有福了。为什么?阿赖耶识里头种下这个佛的种子,将来缘成熟了,这个种子起现行,必定引导他往生极乐世界,功德不可思议。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咒、什么样的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这个事情,学讲经叫冤枉。
  我们再看下面第八种,「一切诸佛以佛刹境界为众生作佛事」,佛刹境界,於是许多人庄严道场;但是庄严是不错,是庄严道场,第九句有「严净佛刹」,这个地方第八句是以佛刹境界,这两句我们把它合起来讲,严净佛刹。佛刹的境界是什么,我们能不能体会得到?用现在西洋人的方法来说是磁场,有很多人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感觉到我们的磁场很好,这是佛刹境界里面的一种。实际真正讲到佛刹境界,给诸位说,应当是它的学风跟道风,学风是解门,道风是行门。你这个道场如果没有道风,没有解行,你布置得再庄严、再华丽美观,众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所以从前古时候寺院庵堂这都是佛家的道场,大概都是用这些名称,皆有独特的道风跟学风。佛教传到中国,隋唐时代就建立许多不同的宗派,这是为什么?为了便利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起见而分的。譬如我们有一帮人喜欢《华严经》,杜顺和尚在五台山就开这个宗,以这部经为主修,然后选择与这部经有关系的经论做为助修,正助双修。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有主科有选科,我们不需要去涉猎整个《大藏经》,太多了,只取这里面的一分。喜欢《法华经》的,天台山那边的祖师大德,在那边建立道场以《法华经》为主,所以也叫法华宗。华严宗也叫贤首宗,虽然杜顺和尚开山,真正建立一个宗派,就是一个学派,成为一个学派是在贤首大师。天台成为学派是在智者大师,净土宗也成为一个学派,慧远大师开山的。所以它有学、它有行,行是修,依据哪些经论里面的道理、方法、境界,采取什么方法来落实,我们怎么做法,这是风气,每个道场都不一样。
  同样是念佛法门,我们开念佛堂,念佛的那些仪规并不相同。像我在前面举的例子,有些念佛堂他们所采取的是追顶念佛,就是念佛快,快板,一句接著一句;有些道场念佛念得很缓慢,一句佛号拖的声音拖得很长,各个不相同,念佛的声调不一样。你喜欢用哪个声调,大家志同道合都喜欢。这个念佛堂用这个声调,不习惯这个声调你就不能到这里来,你到这里来把大家扰乱了。所以我们念佛的声调不相同,也要建立不同的念佛堂。我们念佛的仪规不相同,也要有不同的场所。凡是参加这个念佛堂,都是志同道合,都是欢喜这种仪规,欢喜这个方法,才真正做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大家都遵守这个规矩,你才能谈得上修行。所以为什么要建好多道场,答案就出来了。我们参加这个道场,这个道场的修行方法觉得不适合我,你就到别的地方去参学,你的缘就不在此地。所以从前古大德接引大众,新学的人到这里来参学,一谈话一观察之间,你的根性、你过去所学的跟我这个道场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欢迎你来,你的缘在我这里;如果不相应,就直接了当告诉他,你的缘不在我这里,你应当到某个地方去参学,那个地方修行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对你适合,你到那边去。真有,听了老和尚指点到另外地方去参学,他成就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个人根性不相同,不是法门选择人,是我们人要选择法门,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
  我们在此地建立这个道场,这个道场是三宝加持的,我跟诸位说过,如果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不真正用功,不万缘放下,佛菩萨不会惩罚你,护法神天龙鬼神会惩罚你,我们要知道。我们在此地要拼命,什么样的辛苦都不能怕,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不了,别的道场去。即使在澳洲我们佛教道场也很多,你看看哪个道场适合你,你可以去,欢欢喜喜的去。为什么?我们希望各个人都成就,这个地方既然不适合你,你在这个地方我们也对不起你,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