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610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6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情达理是有层次的,通人情达事理从哪里教?从儿童教起。你们看,只要仔细观察,不要说。看,你会开智慧;不说,积德行。从小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纵然学这些大经大论,纵然念到大学、念到博士,你看他为人处事不能得到大众的欢喜。行动粗鲁、态度骄慢,他自己不知道,心里稍稍有一点不如意,跟大众相处面孔就很不好看,小时候没有教,养成这种习性。「苟不教,性乃迁」,养成这种习性。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做事,障碍就很多,为什么?人家不愿意跟他合作,不愿意帮助他,虽然是好心,态度不好。基本做人的态度,《弟子规》里头说得相当详细,要做到,不是说会念、会讲,那有什么用处?要把它变成日常生活行为,这都是属於行经,要养成习惯。
  诸位同学,你们现在多半是出家了,出家要学「沙弥律仪」,诸位要知道「沙弥律仪」还是建立在《弟子规》的基础上,出世法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你们看看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头一条是世间法,第二条是出世间法,第三条世出世间法圆融,菩萨法。佛陀的教诲言语不多,条目很简单,里面的含义无有穷尽。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学习以善心善行处事待人接物,以真诚清净心对自己。对自己清净平等,对人真诚慈悲,处处要为别人著想,要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样的心行就是大乘菩萨。所以自己要广学多闻,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广学多闻学什么东西?要学为一切众生服务的项目。现在还服务不到的,我们暂时不学。我们现在服务的对象是人,人事我们要学;如果我们到天上,服务的对象是诸天,天上的事我们就要学了。所以一定要知道面对著当机者是什么境界,这一桩事情我说得很多、说得很清楚。
  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一次在旧金山讲经,讲经的场所是老人公寓里面的活动中心。这个老人公寓是犹太人办的,因为是在市区,所以它的建筑是楼房、高楼,上下用电梯。这一栋老人公寓里面总共住了四百多个老人,四百多个单位,里面附设一个幼稚园,犹太人办的。我看了非常欢喜,我说将来以后道场应当是这种形式。所以我在那里就动了个念头,弥陀村的念头是从那个地方生起的。看到这个老人公寓,退休的老人没有事情,每天讲经他们是听众,基本的听众四、五百人,老人有夫妻两个一起住的,有单身一个人住的。这个老人院附设一个幼稚园,一个老的、一个小的很好教,他真听,真喜欢。我看了这个,将来以后道场不要搞寺院、庵堂,应当作老人公寓,澳洲叫退休村,我们要做这个,全心全力来帮助他。老人的生活非常寂寞,尤其是一个人,夫妻两个有一个走了很孤单,没有人跟他讲话。物质生活在美国国家有照顾,老人福利事业做得不错,但是精神生活很痛苦。我们到那个地方偶尔讲几卷经,每一个老人都欢喜,这是往后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理想场所,我们从这个方向去走。我没有想到鬼神也说「六十岁以上、十岁以下好度」,真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的观察不谋而合。这个事情要做得好、做得成功,心量一定要平等,要以平等心去做,才真正能做到和睦相处。
  所以,从这个地方开始,从这儿转起。然后,「能随三世转」,这是妙观察智,三世十方。清凉大师说,「於自共相,无碍转故」,这里解释只有六个字,意思是於自於他没有障碍。为什么?心平等了。不平等就有障碍,有障碍办事情就很艰难、很苦,无障碍那是一帆风顺,所以平等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和平,我们特别要著重在平等;平等,和睦就有了。和平是和睦平等,和睦是果,平等是因。没有因,哪里来的果?古往今来,哪一个众生不希望大家都能和睦相处?所以和平是全世界一切众生共同的希求。求了千万年,和平没有到来。什么原因?大家疏忽了,平等疏忽了,一切时一切处总觉得我比别人高一点,这就是傲慢。傲慢从哪里生的?「我」生的,只要执著一个我,我总比别人强一点,彼此都有这个错误观念,互不相让,於是就产生竞争、斗争、战争,哪来的和平?佛法里面的典籍实在讲就是和平这一门功课的教科书,最好的教科书。怎么说?佛法根本的原理原则:性相一如,一如就平等了;理事不二,不二就平等了。对於自分修行来讲,一心,一心就平等了,二心就不平等。对於境界来说,一真,一真就平等;十法界不平等,它有高下。佛与法身菩萨住一真法界,什么叫一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离妄想分别执著,平等就现前。这是平等课程基本的原理原则。
  昆士兰大学来找我,给他们谈谈和平、怎样能够落实和平。佛法里头尤其是《华严》,展开来真的是每一篇每一章都是讲到怎样把和平落实。所以要落实和平,课天天要上。为什么?凡夫烦恼习气太重,就是不平的习气太重。为什么人跟人见面没有笑面孔,板著面孔,态度都不好看,他不平。为什么不平?他有我慢。末那识我见,我见就是执著我,就是我执,我爱、我痴、我慢,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烦恼不是学的,与生俱来的,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带来的习气。所以后天要不教,他怎么会觉悟?他怎么会知道他这是错误?后天的教学不能间断、要密集,天天要讲、天天要学,哪能中断?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弟子当中那么多人修行证果的,什么原因?没有别的,四十九年天天教、天天学。说个实在的话,我们今天的人不比释迦牟尼佛当年弟子愚钝,如果我们有这个机会,四十九年不间断,每天八个钟点上课,我们也证果、我们也开悟,确实是这样的。
  往年李老师教我,在一个地方常年讲经,因为我过去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弘扬佛法,几乎是哪里有请我都会去,我一个人带一个小行李,李老师给我说这个话,然后给我说出一个原因,他说:「你想想,什么人能够听一部经就开悟、就证果?」他这个话是对我说的,我很清楚、我很明了,为什么不能住一个地方?我没有地方住,缘不成熟。所以在那个阶段当中我到处走,我有我的一个想法:自己现在没有固定的地方,广结法缘,我做的没有错。今天我有这么一个地方,我可以不要动了,我可以像远公大师不下山。过去跟许许多多地区大众结的缘起了作用,他们来支持我,常常寄一点钱给这个道场,这个道场维持就容易了。我们绝不拉信徒,绝不问信徒要一分钱。钱从哪里来?从全世界各个地方寄来的。为什么会寄?过去结的法缘。要没有这几十年这样深广的基础,我们哪里会有福报?所以这个福报是往昔弘法四十多年的累积,不是偶然的。这个根深,所以自他当中的障碍少了,我们不能说没有,佛菩萨他是真的没有了,我们减少了,我们知道怎样处理人事上的纠纷,我们学会要忍让。我们相信命里头有的肯定是有,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怎样争也争不到,所以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成见,随顺佛陀的教诲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没有错了。
  佛能「与世为明导」,是一切世间的导师,我们随顺佛陀的教诲,做出佛弟子真正学佛的一个好的形象,做出来给人看,「佛陀教诲是这个样子!」现在看这个机缘好像逐渐成熟了,成熟之后我们应当做的是住在这个地方不能动。到处走,李老师讲的,对自己没有妨害,对成熟众生有妨害。好,今天时间到了。
  
  第一首偈:
  【如来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随三世转,与世为明导。】
  这首偈颂含义深广无尽,我们要怎样去学习,而不是念了就算了。前一堂课特别强调「平等」,那是一切众生和睦相处真正的因素。『能随三世转』,这是妙观察智,必有平等性,我们与一切众生相处才没有障碍。《华严》是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真正得到平等了。只要稍稍有不平,那就稍稍有障碍;显著的不平就有显著的障碍,极端的不平就有极端的障碍,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何把这些障碍平息,这个难,为什么?你在果上搞很难,要在因上下手。怎样平息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不平的心、不平的念头?要从这里下手。这个诸位想想,除了教育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做到?
  中国古圣先贤他们有智慧、有经验,所以才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建立一个国家,统治人民、领导人民,什么最重要?教学。这是从大的说,小的是家庭,今天谁知道?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社会上有几个是幸福家庭?至少一半以上,甚至百分之八十、九十,家庭都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出问题是肯定的,它没有教学。《学记》里头这两句话我们要是把它换一下,换一个说法大家就明白,「成家立业,教学为先」。如果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从这上下手,什么问题都解决,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灾难?今天年轻男女成家立业,不懂教学,所以才造成现在这个社会现象,天下大乱。在过去成家立业教学为先,虽然没有说这句话,全做到了,你看看年轻的夫妇生了小孩,他就教了,他教小孩也教自己,教学相长。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从胎教,知道怀孕那天他就开始教小孩,起心动念要善良、要端正。为什么?念头影响胎儿。你不要认为他无知,会影响他,所以一举一动端正祥和。小孩出生之后,眼睛一睁开他就看大人,大人言谈举止在小孩面前都要谨慎。为什么?那是他的榜样,他就从这个地方奠定他一生的模型。古人懂,现在人不懂了,我才这么说法,古人都做到了。我现在提醒大家、劝导大家,世出世间一切法「教学为先」。
  开一个店你当老板,你雇些员工,什么最重要?教学为先。不管是干哪一个行业,要记住,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佛法里面更是教导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天天在学,没有一天把「学」这个字放下。成了佛,你的修学圆满,毕业了,还要不要学?要教学。可见得那个「学」是永远没有中断,成了佛之后就是教别人学,自己要做出学的样子给别人看。我们真正能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依教奉行,家庭和睦,你的事业兴旺,社会祥和,世界和平。中国人讲天下太平,哪有做不到的?你不晓得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做不到,你晓得这个道理的时候,知道是可以做得到的。从哪里做起?从我自己本人做起,本人不做要求别人做,那是永远做不到的;一定要本人做,感化别人。还不能感化别人,我做得还不够,我做得达到一定的水平,自然能感动人,自自然然有向往和平的人,希求和平的人就来了。《论语》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个朋是什么?我们想法、看法相接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志同道合自自然然他就来了。这就是『与世为明导』,在佛法里面讲善导,是以智慧光明来教导世间的众生,开发一切众生的真实智慧,那就是帮助众生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你自己要先转过来,人家才相信,人家才肯跟著你学;你自己转不过来,你怎么能帮助别人?第二首:
  【诸佛同法身,无依无差别,随诸众生意,令见佛色形。】
  这首偈是赞法身,我们要明了,这三首偈我们要把它背诵得很熟,可以修正我们基本上的错误观念。『诸佛同法身』,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这里头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本性法身体同」,这是没有话说的。诸佛、三世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未来诸佛包括你我在内一切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动物都有佛性,将来都会成佛。你不要看轻蚊虫、蚂蚁,说不定它将来成佛在我之前,怎么可以轻视它?它什么时候一念觉悟,它就成佛了。它现在迷得比我们深,说不定将来觉悟得比我们快,很难讲,怎么可以小看它?怎么可以虐待它?在理上讲、在体上讲,「共同一法身」,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微尘数刹土众生是一体。这一体叫做「我」,这是真我,这不是假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是我身,这个身就是法身。我在讲席说过很多次,虚空法界是我心、是我心性,刹土众生是我身。我为什么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还会有疑问吗?自自然然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全心全力照顾一切苦难众生。照顾里头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现在人讲高度艺术,佛法里面讲「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前面讲的「与世为明导」,是成所作智。高度的智慧就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高度的艺术就是成所作智,你所作所为圆满成就。这个事情不上课怎么行?你缺课你怎么能学得出来?如何能够契入?实在讲就在这一首偈,而这一首偈是关键:「普入於法界」,「普」就是平等;不平等,就不普了。
  第二首头一句把这个理说出来,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同一个法身。法身到底是什么?真如本性的相分叫法身,真如本性没有相,但它能现相,它所现的相就叫法身。如果这个话诸位一下还会不过来,我们还用作梦来做比喻,梦是意识所变现的,现在一般学科学的都这么说,我们也就这么说吧!管他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只要大家好懂。梦是意识变现的,意识在哪里?没有形相,找不到。意识变成梦境,那就有形相。我们作梦醒过来,梦中那个境界还很清楚,记得很清楚,都能说得出来。你要问,你的意识在哪里?意识什么样子?整个梦中境界不就是意识吗?意识现的相分。你要问,我们的真心在哪里?我们的本性在哪里?真心本性就像意识,它没有形相,但是它会现相。现相在哪里?我们今天看的山河大地、虚空、一切万事万物,是我们心性现的相分。那要问,哪一样不是自性?全是!自性才是真我,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宗门不许说出,要你自己去悟,悟到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