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走出华为 >

第19部分

走出华为-第19部分

小说: 走出华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人们经常说国外咨询公司不懂中国国情,做着做着就不欢而散,或者做完就成了摆设。这中间不排除夸大其辞,但也绝非空穴来风:
              (1) HAY公司的收费实在是高。除了项目的费用以外,讲课收费、复印一点资料也要收费,住酒店全是五星级。
              (2) 
            咨询水平似乎也不是特别高。听了一次他们的讲座以及项目辅导后,觉得并没有多少收获,而且他们多为外国人,中英文要翻译,等于是两份的时间,一份的内容。有一次一位国外的咨询师用英语给我们讲课,华为当然配上翻译,可说着说着,她不小心说起了汉语,她说的那儿是汉语啊,她说的简直就是流利的北京话!(只是说个笑话,我相信老师用母语阐述概念更清楚。)
              (3) 基础工作全由华为人自己做,他们只是指引和辅导。我也有些开顾问公司的朋友,哪有他们过得这么潇洒。
              关于收费规则,这是国外咨询公司的惯例,华为人倒也没有太多异议,只是大家还是对结果有些顾虑。项目组的人都看出来了,我们也有议论,但只是说说而已,高层则是坚定不移,告知大家只管按照专家的指导和要求去做。顾问们“奔驰”伺候,对他们热情有加,重要的讲座和辅导,不仅项目组的人来,董事长孙亚芳也全程参与,手机全部关掉。也就是说,他们讲一天,华为人就啥事不干听一天,不管你有多忙。
              等把项目都做完了之后,你再一看,才发现这其实是个相当系统和科学的东西,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没有一点做实的精神,恐怕早就夭折了。咨询本来就是这样的过程,但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耐心。华为真的是做到了:鞋子小了,“削足适履”,而不是对鞋子挑三拣四。
              同样,在不少企业家们打破头争着上电视、上报纸大侃连自己都可能忐忑不安的“管理圣经”的时候,华为却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管理的细枝末节都渗透到需要渗透的地方去了。华为聘请的几位人民大学顾问和公司资深管理人员,四处奔波给客户上门宣传华为的管理———华为称其为管理研讨。技术汇报可以不听,华为管理研讨一定要全程参加的踊跃场面屡见不鲜,管理研讨实在是华为提升形象,提升客户关系的绝招。有人说经营的最高层次是卖文化,华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把文化给卖了,绝!我做销售人员的时候,曾经给浙江省规划设计院搞过一次管理研讨,李刚院长全程参加,讲完后还非要给讲课费。不过,我没要啊,否则算是职务受贿吧。
              所有这些,难道不叫做实吗?
       
            篇首语: 心酸的触壁
            汤圣平 
             

              ? 华为现在就是个领跑者,但你的体力正在透支,后面的追兵已经蜂拥而至
              ? 其中少数人被裁减,多数人自行辞职,其中又有大批的骨干人才。这是人祸
              ? 等生机盎然的春天来临时,你就会发现即使蝌蚪也能奋勇向前

              当我们看到田径场上一路绝尘的选手时,我们千万不要太早给他掌声,你会突然发现在冲向终点前的那一刻,有人从他身边迅速地闪过。而且你注意看,跪在地上呻吟的往往不是后来居上看似拼尽全力的胜者,而是一路风光无限,获得绵延掌声的领跑者。
              同样是赛场,专家和常识都告诉我们,即使是大个子主宰的运动,NBA最成功的不是姚明这样的巨人,最后的桂冠往往戴在身高不足2米但身体矫健的叫迈克尔?乔丹的这些人头上。
              当然,做企业有所不同,强大的企业不妨做个领跑者,因为领跑是你成功的标志。可企业竞赛也是一个特殊的田径场,是一个不断地撞线,又不断把底线的绸布重新拉起的田径场。赛道上的竞争者已不仅是起跑线上的出发者,你的观众可能会成为你的竞争者,甚至为你欢呼的人也试图把你击溃。你可能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机器,一路独占鳌头,你也可能暂时落在后面奋力追赶。华为现在就是个领跑者,但你的体力正在透支,后面的追兵已经蜂拥而至。
              比这更可怕的是游泳比赛中一路劈波斩浪的领先者,由于成功的浪花而看不见后面的竞争对手,就在你挥手触壁的一刹那,一只手已经奋力地抢先伸在了你的前面。
              心酸的触壁!
              还有比这更让人心酸的事吗?
              新世纪来临时,IT业的冬天真的很冷。这是天灾。
              可冬天本来是强者重拳出击的最好季节。如果华为是一个修炼到家、身强体健的强者,就应该趁着严寒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可事实偏不是这样,对手们不仅在缩小与华为的距离,华为在冬天里更是把自己消耗得气喘吁吁,两三年之内竟然有近4000人离开华为。要知道,其中少数人被裁减,多数人自行辞职,其中又有大批的骨干人才。这是人祸。
              天灾。人祸。曾经有一个如此好的机会摆在华为的面前,但华为却没有珍惜……
              冬天终究会过去。等到生机盎然的春天来临时,你就会发现即使蝌蚪也能奋勇向前。
    
            第24章 人浮于事(1)
            汤圣平 
             

              战略上失误有人的问题,也有一些机缘的问题。华为战略上出现的重大闪失,当然也有部分机缘的因素,因此有些方面尚可原谅。但是,2001年以来,华为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本来不该有或者情况应该轻微许多的问题,这就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1。 搞,搞定,一定搞定

              ? 华为过去的管理优势是相对优势。准确地讲,华为不是管理得太好,而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普遍薄弱
              ? 现在华为的中层出现了一类“邮件转发干部”,回复下属的邮件,只写上有板有眼的7个字:“搞,搞定,一定搞定”
              近年来华为的不少管理行为,可以适用“人浮于事”了。华为过去的管理优势是相对优势。准确地讲,华为不是管理得太好,而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普遍薄弱,如果华为不能进一步革新,如果国际巨头随着中国市场、市场管制的进一步开放而觉醒起来,如果一些国内企业管理改进能够提速的话,华为遭遇更大的失败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华为对于“人浮于事”的提法不要觉得刺耳,起码应该有些触动。
              华为的一些高层人士,可谓“少年得志”。青春年少便获得巨大的财富,在公司内部也一言九鼎,呼风唤雨,骄傲、颓废的情绪便自然滋生。别墅、高尔夫是如今某些高层聚会的重要话题。
              华为的中层干部,从总监一直到部门的主任、科长,其中少数是闲职,少数是“个体户”,更多的是领导着几个下属的“基层”管理干部,类似于部队里的班长,村子里的妇女主任。现在华为的中层出现了一类“邮件转发干部”,回复下属的邮件,只写上有板有眼的7个字:搞,搞定,一定搞定。
              部分基层员工,开始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工作上,而是关注待遇问题了,2000年后进入公司的新员工更要严重一些。客户工程部的接待人员拿着签单到酒店等消费场所与相关人员勾结兑换现金,员工拿着公司发的电影票到电影院门口倒卖,以及员工大量虚报发票,这些已经不算秘密了。我曾多次看到员工报销“××水饺馆”的发票,更有甚者,员工话费超额还颇费周折地写上说明:与客户交流太多,话费超标,请求全部报销云云。你知道,华为话费报销标准是多少?每月1000元,加上话费赠送,额度更高,这还只是移动,固定长途随便打。1000元的电话费,还有人说不够!关键是,这不是健康的思维方式,就算本月电话的确全都打给客户了,扪心自问,平时我们多少倍于公话的电话是私话啊。领导不也给批了吗?
              客观地说,这些只是少数人的所为,但是它说明组织的肌体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病体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它扩散开来的危害就更大了。至于说职能部门把表格隔三岔五升级,文件朝令夕改,近几年来,在华为也已经有些司空见惯了。
    

            第24章 人浮于事(2)
            汤圣平 
             

              2。 华为人,你忙吗?
              ? 而华为的市场人员则更不能嫁了,嫁了他,意味着后半夜你还会独守空房
              ? 华为人均劳动生产率不要说无法和国外巨头们比;在国内,也只是UT的1/3,中兴的2/3;你能很忙吗

              ? 还有一部分华为人不仅不再加班,而且上班还苦于无事可做,华为人无事可做的程度是令我们看到华为极其优秀的一面后难以置信的
              华为加班是出了名的。在深圳,甚至有些女孩曾经不无认真地说不能嫁给华为人,因为嫁了,就意味着前半夜你将会独守空房。而华为的市场人员则更不能嫁了,嫁了他,就意味着后半夜你还会独守空房。
              华为的办公室夜幕下还是灯火辉煌,华为不久前还在实行5天半工作制,华为给外界“魔鬼”般的印象就是来自于华为人没有休息日的工作热情。
              应该说,华为曾经是这样的。但近一两年,华为的“忙”和“加班”已经大不相同了。
              一起来分析,一起来看看:
              (1) 华为人均劳动生产率不要说无法和国外巨头们相比;在国内,也只是UT的1/3,中兴的2/3,你能很忙吗?
              (2) 华为是个彻头彻尾的高科技公司,生产人员只有10%左右,生产线已经完全流程化和自动化,你能很忙吗?
              (3) 华为的品牌在国内是老大哥,和国际巨头也可以分庭抗礼,客户主动找上门的事屡见不鲜,你能很忙吗?
              (4) 华为的办公已经全面实现IT化,公司遍布全球的NOTES系统互联办公,手机、便携电脑几乎人人都配,你能很忙吗?
              (5) 华为的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世界级的水平,事务性的工作全部由几百个秘书承担,你能很忙吗?
              (6) 华为公司近3年创新工作已经基本上轨道,大多日常工作已经例行化了,你能很忙吗?
              (7) 华为的部分职能部门开始习惯于在总部“做文章”,基层已经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了,你能很忙吗?
              (8) 请自己人吃饭比请客户多,去酒吧的次数比去客户的办公室多,你能很忙吗?
              (9) 白天和朋友谈论买房、买保险、买车,晚上准点回家,你能很忙吗?
              (10) 当事人回家休息或外出旅游,从岗位上消失1个月后无人知晓,你能很忙吗?
              (11) 数个月等待新岗位,闲得可以天天睡觉,你能很忙吗?
              (12) 在国外呆了3个月,销售人员就请客户吃过1个汉堡包,你能很忙吗?
              以上说的只是少数人的极端行为,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的华为人是不忙的。逻辑很简单:华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这么优秀的管理,这么尖端的高科技,人均生产率却很底,员工怎么会忙得起来呢?
              华为人,加班又在干什么呢?有真有假,大体如下面一些:
              (1) 学习或开会,华为规定学习和培训不能安排在上班时间。
              (2) 白天工作太吵闹,晚上写东西安静。
              (3) 领导今天心血来潮加班,我们也要向领导学习,其实领导今天可能就是来坐坐,不为别的。
              (4) 吃完饭,不巧把班车误了,公司基地在关外,离家太远,干脆坐晚上9点的班车吧。
              (5) 
            干些私活,还有免费空调和电话,于是办公室一派温馨的茶馆气氛,或打CS、或听音乐、或贴发票、或上网、或闲聊(当然也聊华为),这是驻外机构的场景。深圳等地的员工就没有这么温馨了,绝大部分已经涌回了家。不过,这更利于有些人打电话了,华为一个小时的长途不算过分,曝光过一起长达5个小时的私人电话。还有人竟然图快,利用公司的proxy上黄色网站(你也太心急了吧,拨个号上网不行吗)。
              (6) 
            更有意思的是,早上给秘书打电话说昨天晚上因为陪客户酒喝多了,上午就不来了,这也是加班呀。酒是喝多了,但“客户”是自己的同事和KTV的服务生。不过,只有市场人员才有这个职务之便。
              (7) 
            有时是在加班。不过,你想想。销售人员不就是谈项目最忙吗?除了我们需要陪着憨厚的笑脸外,能比电信公司的工程师们忙吗?比如说浙江电信的工程师,他们要轮流听5个厂家做汇报、轮流和下属11个地市确认方案、轮流和5个厂家谈判,最后还要写报告给领导,工作量绝不在华为之下,人家就3—5个人,而华为一去就一屋子,可以组织一场完整的篮球赛,啦啦队都不缺。我们一年起码挣20万,他们却远远没有这么多了。
              我上面各条所指的仍然还是小部分人,但是把各条整体加起来,华为在同类型的企业中,特别是按照最优秀企业的生产率标准来要求,华为肯定不能用“忙”来突出自己。我不否认有一些华为人很忙,特别是当一个研发或者市场的项目开始时。但是,还有一部分华为人不仅不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