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走出华为 >

第23部分

走出华为-第23部分

小说: 走出华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这种选择就会更加迫切,更加坚决。
              如何在本地化与非本地化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方法也许不难,就看华为是怎么想的了。
              ■ 慎谈忠诚
              华为对中高层员工忠诚的要求可不是讲几次话、写写文章这么朴素的。当初市场部干部考察制度中首要的标准就是“对公司忠诚”。
              华为2001年公布了内部员工自主创业政策,其中最吸引人的一点是,除了当年可以和在职员工一样享受70%的股票分红以外,华为还再免费赠送离职人员相当于持有华为股票价值的80%的华为产品。李一男、刘平以及大批的骨干人才就在此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离开华为的,2002年制定的2。64元的股价更是直接、间接地促使了一大批人的离开。
              华为内部对这次活动盛行的传言是:通过物质的引诱清理出对华为不忠诚的人。其实,我对这种传言一直是将信将疑,而且我宁愿相信它是一个“传言”。这样做成本高姑且不说,出走的人都是对华为不忠的人?难道喜欢合奏的“南郭先生”就是忠诚吗?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华为对“忠诚”是很在乎的。
              有没有忠诚?要不要忠诚?当然有,当然要。做事业需要忠诚!从华为出走的人的确有对华为,更准确地说对事业不忠诚的人,甚至还有不够朋友的人。但是我们要理智地看待忠诚,有些到社会上担心找不到工作的“鱼腩员工”,怎么能把他们固守在华为的行为视为忠诚呢?最主要的是,离开华为的员工很少有人说华为坏话的,他们最终选择走出华为也不是不爱华为,多数是出于个人的成长和选择,甚至还有些是源于华为自己的责任。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作为使命感之一的忠诚不是哪个人天生就具备的,它是需要经营的。企业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员工忠诚,企业不妨自己也想想:我对员工忠诚了吗?我对员工做了些什么?在一个地位不对等的个体之间,地位相对较低的个体更在乎对方给予他的多少,他们的逻辑更多的是;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虽然二者在时间上不一定有先后之分。一个不信上帝可以给他仁慈和宽恕的人,他会对上帝忠诚吗?
              产生忠诚的最大动力是爱,爱从哪里来?爱从爱中来。《把信送给加西亚》值得颂扬,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究竟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激励让员工能成为一个个“罗文”。
              更不要说,《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一些思想还是需要商讨和修正的,不能要求人人都成为“罗文”,“罗文”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重新诠释和定义。
              ■ 《重新认识90年代》
              《重新认识90年代》是2002年在华为内部刊物上大行其道,任正非频频提起,广大员工纷纷学习,直至要求上报心得体会的文章。
              这篇美国经济学家写的文章旁征博引,全是数字,可谓费尽心机。篇幅有5000字,就不占用你的时间了。核心意思就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劳动阶层的收入增长过多地领先于生产力的进步。结论是:钱发多了。
              我看完这篇文章,立刻就写了一篇《重新认识分享年代》,当然我没有把这样的心得交给华为,我也不想达到以正视听的目的,就是希望表达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全文也约5000字,摘录一小段正文和后记吧:
              重新认识分享年代
              网络、电信行业是代表新经济的罪人吗?如果说是罪人,这个罪人的幕后指使者是我们的企业家,是他们没有看清市场的规律、盲目投资、追捧暴利造成的。这和我们的劳动者获得了很多的报酬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取得了相对的所谓人格独立地位的劳动者阶层,他们在冬天来临时却不得不一边裹紧身上的棉衣,一边还要打起精神来干活。
              我觉得,把没有号准新经济投资脉搏的损失迁怒到劳动者的工资过高上,实在有失公允。
              ……
              后记:我想华为登载并不余遗力地宣传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找到目前劳动力成本过高的论据。劳动力成本高与不高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效益的。效益不好了,就要降低成本,这是经济活动一经开始的惯常做法,与90年代发了太多的钱无关。90年代之所以劳动者的收入涨得很快,是因为90年代开始了一场摆脱了土地、厂房、资本转而依赖劳动者本身的新经济革命。
              华为给员工的回报的确是丰厚的,但是现在的人工成本压力大不仅是人均收入高的问题,也与我们人员过多、人浮于事、投资失误以及IT业的整体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
              我赞成华为减低成本的做法,我甚至一直主张华为要裁人。但,不要说我不同意它的观点,就算《重新认识90年代》的观点正确,华为都不应该拿它来大力宣扬。这是非常危险的思想和做法。
              ■ 百草园?三味书屋?
              前文说到的百草园是华为龙岗基地的大型员工宿舍,取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意。和厂区完全分开,性质与普通的生活小区无异?由著名的中海物业负责管理。
              在这个小区里,任何一个出入的华为人都必须出示华为工卡,外来的人要登记,这倒也正常。可华为远不止如此:保安让外来的人戴一个他们发的访问卡———一个非常简陋的塑封的纸片,不管你是什么人,你的身份只能用这张卡来证明,身份证都不好使。你每次出门的时候也要登记,把卡压在保安那里,进来的时候你再去查你的登记,取走你的卡。
              我们出入这么多小区,有开放式的,有陌生人拜访需要登记的,但从来还没见过像百草园要求这么苛刻的小区,这不像是服务,是不是更像是管束啊?
              我的一个朋友,外出时因为忘了把访问卡从房间里面带出来,回来后,在告知保安住址; 
            拿出身份证,甚至他爱人(华为员工)证明的情况下也不让他进入百草园,除非他重新登记。
              第二天,他通过电话,很顺利地找到了对此事具有足够了解和发言权的中海物业的主管,对方非常直接地告诉他:这是华为的规定。中海物业曾经建议华为最多登记就可以了,访问卡就不要发了,因为这和厂区不一样,这是员工的家。但管理我们的华为卡证科一句话:不同意,按照厂区对待。我们是华为聘请的,所有的制度都要华为来批。
              这些制度肯定不是最高层授意和审批的,但管理思想的渊源却似乎是一脉相承的。
          
            第31章 家长余风:人性缺位的华为(3)
            汤圣平 
             

              3。 千万别把别人当傻子
              ? 如果说前者只是技巧的话,后者则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华为,属于后者,问题还要严重得多
              ? 但是,不能不说华为在人性关怀的细节上还是需要雕琢的。要知道,人性的一点点触 
            动,拨动的可都是心弦啊
              ? 因此,更准确地说,华为的家长余风、把别人当傻子背后的原因还是中国人普遍的对人性细节的关怀和重视不够
              我把本章写上了“前言”(“怀念最多的爱”),现在再给它配上“后语”,我想让它在本书中能够获得最高的待遇。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人们太容易把它忘了。当然,华为也忘了。
              独立地来看本章内容,似乎不足挂齿,对它们品头论足甚至还有些小题大做、吹毛求疵之嫌。但不妨再多看它们一眼。
              股权证明只是一张纸片而已,而且我相信华为实有难言之隐,甚至还可能在保护员工的利益,像华为这样高额分配的内部股在中国确属罕见。但是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如果你不能给出证明,那你也要把原因说清楚呀。合同没有,连我的股票数额多少都没有,这或许可以说比“霸王合同”还要高一个级别吧。华为从来都信守诺言,一个子也不少,如此这般人家还是要告你,其鱼死网破的架势让局外人觉得华为不知黑了员工多少血汗钱。如此这般又是何苦呢?
              同样,“重新认识90年代”、“硅谷夜无眠”、“含同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网球协会”、“24小时之外”等等,华为做了什么:说钱给大家发多了,但没见华为把大家工资降多少;把华为说成天天加班,其实员工有时比别的公司还要逍遥;在外人看来,华为夫妻好像人人喊打,其实他们成双成对,新员工更是发疯似地恋爱,公司也没把他们怎么样;百草园戒备森严,其实也是为了员工安全,里面的条件堪称奢侈;华为虽然没有网协,其实公司花在员工身上的文化娱乐费用比哪家公司都多。
              就是因为看似简单的几个宣传、几个举动,把华为原本温情脉脉的形象彻底改变了,人们一提起华为就是“军事化管理”、“不要命地干活”、“大进大出”之类。这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人家有意想害你,是华为自己把自己给描黑了。不仅外面会误解,时间一久,自己人似乎也宁信其有了。
              明明是做了好事,人家不仅不买你的账,还要说你的坏话,为什么?除掉别人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之外,还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实人干了好事,笨嘴拙舌,结果把人得罪了;二是过于聪明人干的事情,不仅仅在语言上要教育你,而且还会做出其实别人看得清清楚楚而你自认为别人不明白的事情。如果说前者只是技巧的话,后者则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华为,属于后者,问题还要严重得多。我清楚地记得,当含有“含同居”的文件下来时,办公室里面的一片片声讨声。
              聪明过了头的另一个说法就是:你把别人当傻子了。不要说华为人没傻子,社会上压根儿就没有几个真正的傻子。
              记者采访一位魔术大师,请教他成功的奥秘。大师说,很简单,我把台下所有人都当成比我聪明的观众。
              关键是,即便人家就是傻子,你也不能把他当成傻子。
              我肯定不能说华为把大家当成了傻子,就像我不忍心说华为是“家长作风”而是“家长余风”一样,是因为华为在大多数方面绝不是这样的。比如,如果完全把别人当傻子,华为会给员工那么多钱吗?我在前面说任正非“傻”啊!但是,不能不说华为在人性关怀的细节上还是需要雕琢的。要知道,人性的一点点触动,拨动的可都是心弦啊。
              因此,更准确地说,华为的“家长余风”、“把别人当傻子”背后的原因还是中国人普遍地对人性细节的关怀和重视不够。不论表现形式如何,这种消极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
              本来在上面的内容中还有一节:华为的“骂文化”。后来就不想提了,但写到这里我又把它拿出来了,为什么呢?
              华为的“骂文化”
              骂一般来说就是言辞激烈的指责,甚至还夹杂着动物和生殖名称的词汇。这在华为有。当初我们的办公室和任正非同在科技园大厦7楼的时候,任正非对下属的训斥声不绝于耳。副总裁们经常被任正非骂得面红耳赤,德高望重的前人力资源总监陈珠芳老师,贵为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60多岁的高龄也不能幸免。人民大学专家团的教授们也逃不了这一劫。
              受任正非的影响,华为责骂下属的领导不在少数。当然,总体来讲,真正的骂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骂在华为还有另一层含义,是批评之义。我知道如今“骂”也是中国老百姓的日常词汇,但是我不知道像华为这样把最最普通的交流说成是骂,下属动不动就问“领导有没有骂你?”的情形在其他公司是不是也很多。那为什么普通的批评甚至仅仅是一般的交流要用如此严重的“骂”字呢?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把批评说成是骂,是身份和级别相差悬殊的情况,说:妈妈骂我了。其实你比你妈还要凶。但,那也是妈妈骂儿女呀。
              因为身份。虽然华为领导和下属打成一片,但在局部,在华为越来越大后,身份却嵌到骨子里面去了。这就是一种落后的文化了。
              华为的“骂”文化也是很有名的。说实话,影响很不好。但是我为什么不把上面这段放进正文里去呢?因为本质不同。
              “骂”更多的是一种管理风格,多数是雷厉风行的副产品,甚至和人的脾气也有关系,有的领导严厉并不代表他不慈爱,或许还是难得的严师。任正非就是火爆脾气,固然不好,实在一时半会改不了,大家理解了也就没什么关系。人有这种本能,如果我的位置比你高,始终能把你当“亲爹”那是不可能的。同事之间就更需要相互体谅了。医院服务态度不好的确是事实,调查结果显示20%的医生自己也有心理疾病。因此,华为的“骂文化”不好,一定要改。但绝对不是“把别人当傻子”的这种心态。
              “把别人当傻子”是完全不能原谅的,对华为来讲其消极影响也是最深远的。从整体而言,华为最大的危机和症结是:华为是寓居的公司。“危机的凶手”中的很多点都加重了这个更深层次的危机。同时,华为这些高素质人才在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后,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感、安全感以及生活的品位。如果把华为的危机细分(按章来分),最大的危机是本章的内容———“家长余风:人性缺位的华为”。“人满”不仅可以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