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唐诗鉴赏大典 >

第236部分

唐诗鉴赏大典-第236部分

小说: 唐诗鉴赏大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牛堪姿肝恕彼木湎允玖艘欢耘笥鸭渌坪踔艺瓴环 ⑸啦挥宓挠亚椤>靡阂馕稍肌⒕山弧S锍觥堵塾铩は芪省罚骸熬靡煌缴浴!卑姿壕荨蹲蟠吩兀又囟春罄吹慕墓┧担骸八挥刖耸贤恼撸腥绨姿 彼焱镀滂涤诤印4送饨栌弥囟刖耸舷嗝说墓适拢翟⒆髡哂胙钣萸涞睦删斯叵怠E笥鸭淝兹绲苄郑蜃苑且话阆嗍犊杀龋慰龌怪赴姿耍攀牡┑┑乇硎疽涝督岷媚兀〈舜栌媒又囟肫渚俗臃敢园姿说墓适拢笔怯兴鳌W臃父嬷囟魍龆嗄辏挥凶臃傅陌镏簿突嵊泻罄闯晌呵镂灏灾坏慕墓K源舜Α鞍姿肝恕币痪洌谟诒硐旨现康挠亚楣叵怠V链耍韪说挠∠笏坪跏潜硐忠欢陨啦挥澹Ч拍衙俚闹襞笥蚜恕!
  “云雨一为别,飞沉两难并。”云雨:梁昭明太子萧统与人书说:“风流云散,一别如雨。”联系下文“飞沉”来看,飞,指云,喻杨虞卿;沉与雨,喻作者本人。命运对人的安排是如此地不同,一飞一沉,二人的际遇竟截然相反,“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高飞者如乘风之鹏鸟,沉沦者若失水之鲸鱼。前者青云得志,鹏程万里;后者漂泊下层,为小人所困。得风鹏:语本《庄子·逍遥游》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用以讽刺杨氏出卖好友,而青云得志。 
  失水鲸:《战国策·齐策》:“海大鱼,荡而失水,则蝼蚁得志。”此处用来借喻自己为小人所困。“飞沉两难并”与上文“久要如弟兄”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对亲如弟兄的朋友理应相互关怀、扶持,但象杨虞卿这样没有丝毫情谊的所谓朋友一旦得志,便翻脸不认人,“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轻”便是他们之间的必然结局,因此诗人最后感叹道:“穷通尚如此,何况死与生!”穷富不同尚且疏远,哪里还谈得上生死不渝的金石之交呢!古谚语有“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说法。白诗本此,暗喻杨氏是个势利小人。 
  最后四句是诗人从上面的叙述中得出的结论。他告诫人们,莫以耐寒抗冷、经冬不凋的松柏与漂浮不定的浮萍相结交。同时诗人以山下松自喻,如同左思《咏史》诗所谓“涧底松”,自谦为出身贫寒的人。 
  出身贫寒而品格高尚,正是诗人的自画像。 
  此诗层次清晰,叙述明白流畅,虽是寓言诗,却爱憎分明,指斥明白。表现了诗人嫉恶如仇,不屈不挠的大胆斗争精神。 
  许多对白诗不满的人,常常以“直露”、“浅易”和“不知比、兴”来对它进行责难。而从前面的《感鹤》、《秦吉了》和这首《寓意诗》,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指责是片面的,因为这些诗本身就是善于比兴,形象生动的最好例证。    
  初贬官过望秦岭 
  白居易 
  草草辞家忧后事, 
  迟迟去国问前途。 
  望秦岭上回头立, 
  无限秋风吹白须。 
  白居易诗鉴赏 
  元和十年(815)六月,京都长安发生了一起政治谋杀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与此同时,刑部侍郎裴度也在另一条路上被刺负伤。刺客的目的是阻止朝廷对叛乱的彰义军节度使吴元济进行讨伐。事情发生后,白居易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次日就上书奏请尽快缉拿凶手归案,从严处理。但是一些权贵怨恨白居易先谏官言事,给他定了僭越的罪名;并诬告他在母亲看花坠井死后仍作赏花和新井诗,是大逆不道,有悖名教。结果白氏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首诗即是作于赴江州途中。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草草辞家忧后事”,“草草”是形容匆匆忙忙的神态。“忧后事”语含双关。唐制,官吏被贬要闻诏即行,因此白居易离开长安时连家属也来不及带走,自然也谈不上处理后事。 
  另一方面“忧后事”更是忧虑国家大事。下句“迟迟去国问前途”,指由于忧虑家事和国事,因此离开京城赶赴江州途中,行路进程缓慢,表示出内心的依恋之情。“问前途”又是双关,既表示询问江州的路途,也是对政治上的前途把握不准,有茫然之感,可谓兼得虚实。第三句中“望秦岭上回头立”之“回”字亦照应前句,表现出诗人对京城的依恋。这种依恋之感是真挚、深刻、持久的。最后以“无限秋风吹白须”作结,正说明这一点。所谓“无限秋风”说明诗人伫立之久,对前途的茫然之感和对政治环境日趋险恶的焦虑,也抒发了诗人对竭诚事君,反遭谗被逐的感慨。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这首七绝语言平易,一气呵成,细细品味,造语用字极准确,前两句对仗工稳,在相互对照中极深刻地揭示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后句,刻画出自己在岭上回望长安,秋风吹拂白须的形象,无限情意孕含在这幅自画像中。    
  江南遇天宝乐叟 
  白居易 
  白头老叟泣且言: 
  “禄山未乱入梨园。 
  能弹琵琶和法曲, 
  多在华清随至尊。 
  是时天下太平久, 
  年年十月坐朝元。 
  千官起居环珮合, 
  万国会同车马奔。 
  金钿照耀石瓮寺, 
  兰麝熏煮温汤源。 
  贵妃宛转侍君侧, 
  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飖锦袍暖, 
  春风荡漾霓裳翻。 
  欢娱未足燕寇至, 
  弓劲马肥胡语喧。 
  豳土人迁避夷狄, 
  鼎湖龙去哭轩辕。 
  从此漂沦落南土, 
  万人死尽一身存。 
  秋风江上浪无限, 
  暮雨舟中酒一樽。 
  涸鱼久失风波势, 
  枯草曾沾雨露恩。” 
  “我自秦来君莫问, 
  骊山渭水如荒村。 
  新丰树老笼明月, 
  长生殿暗锁青云。 
  红叶纷纷盖欹瓦, 
  绿苔重重封环垣。 
  唯有中官作宫使, 
  每年寒食一开门。” 
  白居易诗鉴赏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此后这个一度繁荣富强的王朝走上了下坡路。此诗通过与天宝老乐师的对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间社会的巨大变化。昔盛今衰,国家治乱,皆从天宝乐叟的对谈中娓娓道出。 
  《唐宋诗醇》说:“前叙乐叟之言,天宝旧事也。 
  后叙告乐叟之言,乱后景象也。俯仰今昔,满目苍凉,言外黯然欲绝。乐叟未必实有其人,特借以抒感慨之思耳。” 
  此诗通篇都是乐叟与诗人的对话,前者叙述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后者记叙了在京华故地的所见所闻。 
  此诗的开头与《新丰折臂翁》和《琵琶行》有类似之处,但《折臂翁》是诗人看到一个可怜的断臂老人后上前询问,才引出一个凄惨动人的故事。《琵琶行》则是诗人送客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才互相同情,互诉衰肠,结为知音。此诗则不然,天宝乐叟似乎是极偶然地向诗人诉说一个故事,而诗人则以“我自秦来君莫问”一句接叙他的见闻。他们所以有共同语言,互相倾听对方的哀怨,都是建立在“自秦来”三字上。 
  两人都对国家的前后变迁有深刻的体会。天宝乐叟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而诗人本人正过着凄苦的贬谪生活,是他们产生共鸣的内在原因,因此他们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结构安排和艺术手法虽然有别,但与诗人的名作《琵琶行》实为异曲同工。 
  天宝乐叟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安史之乱前,他是玄宗身边的一个艺人。那时天下太平。每当皇帝驻跸华清宫时,他就随侍身边,以演奏琵琶和法曲为业。那时千官问候起居,万国朝拜皇帝,众多命妇的首饰照亮了石瓮寺。更有宛转柔媚之杨贵妃,衣袂飘飘,舞姿翩翩。何等繁华啊!然而好景不长,燕寇至,胡语喧,玄宗仓皇出逃,继又忧郁而死。乐叟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职业,不幸漂泊南土,秋风江上,暮雨舟中,日日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这个故事之所以真切感人。不仅在于老乐叟是“边泣边言”, 饱含着极深的感情来叙述这段悲剧,更在于诗人运用了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对天宝盛世的繁华景象的铺陈与安史之乱后“万人死尽一身存”的悲剧场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两相对比,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从“千官起居环珮合”至“春风荡漾霓裳翻”八句渲染盛世的繁华,诗人不仅运用了“千官起居”、“万国会同”这类显示气势宏大的辞语,更兼“金钿照耀石瓮寺”一句用众多命妇金钿首饰之光的强烈从侧面来加以烘衬。这四句是面的描绘,接下来关于杨贵妃的四句是点上的刻画。点面结合,正如写景诗既有远景,又有特写,容易加深印象,感染读者的心灵。 
  比喻贴切也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以“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二句为例,上句写周代祖先世居豳地。因避夷狄之扰迁往岐山居住,以此借喻玄宗避安禄山之乱,迁往西蜀十分恰当。下句指唐玄宗之死,鼎湖龙去:传说黄帝曾在荆山(今河南灵宝县)铸鼎,鼎成后乘龙上天而去。后世因名其地为鼎湖。轩辕:即黄帝。这句是借喻玄的去世。据宋人王铚《默记》载,唐人传说玄宗服玉、金丹等物,李辅国命刺客以铁槌击之,脑骨成玉,破脑取丹乃死;又说玄宗临死时,自言:“上帝命我作‘孔升真人’”。 
  这当然是荒诞无稽之说,但也由此可见玄宗之死可能与修炼等事有些关联。诗人以亶父迁豳、鼎湖龙去的典故设喻,也十分妥贴。 
  诗的最后八句是诗人告诉乐叟骊山渭水遭受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乐叟所述个人遭遇和诗人所言骊山渭水一带的巨大变迁,从本质上揭示了唐代社会盛极而衰的整个历程。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子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子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扰慢撚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汝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发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诗鉴赏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为直言进谏得罪权贵,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满怀抑郁,无处宣泄。于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际,借描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发了对自身遭际的无限感伤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行,乐府古诗的一种体裁。全诗叙事曲折,篇幅宏大。与诗人的另一长篇巨制《长恨歌》一样,同为传世不朽之作。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他,其中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句,可见当时就流传极广。 
  这首诗可分为三段。开头至“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秋月白”为第一段,叙述与琵琵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际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此时此刻,忽然听见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宾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