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唐诗鉴赏大典 >

第266部分

唐诗鉴赏大典-第266部分

小说: 唐诗鉴赏大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睁开惺忪的睡眼,容光焕发,恰似出水芙蓉。 
  中间八句正面写梳头。梳头要临镜,不然就无法审视自己。这位美人下得床来,首先打开饰着双鸾,象秋水般放射出耀眼光芒的明镜,然后解开鬟髻,让头发自然地披散下来。尽管她站立在象床上,那浓密如云、纤细如丝的长发,仍然拖至地面,散发出诱人的浓香。玉钗从长发上滑落下来,几乎没有声响。“无声腻”为“腻无声”之倒装,“腻”指长发柔细而滑,是“无声”的缘由。接着动手梳理,把像乌鸦羽毛那样黑中带碧的长发盘结起来,恢复鬟髻的原择。由于梳得匀,盘得实,映着光线,如同碧丝一般,滑腻得连宝钗也插不稳。显然,这位美人在梳理上花了不少功夫。此时她显得既娇美又疲惫:“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功。”这略带夸张的笔墨,把主人公此时此刻特有的美充分表现出来。明代的评家丘象升、姚佺激赏此二句。丘就其中的“恼、娇、慵”发表见解说:“ 三者美人之恒态也。”姚对美人梳头后显得“无气力”作了这样的分析:“虽缘鬟多,亦缘恼,亦缘娇,亦缘慵也。”二人所论极是。“金屋藏阿娇”,阿娇之所以“娇”,就因生活在“金屋”里,锦衣玉食,给宠坏了。娇惯了就喜爱生气,养成了懒散的习性。 
  总而言之,这位美人身上有着浓烈的贵族气。贵族气固然不好,但美貌的少女或少妇带点娇嗔,却也别有风致。其中或者含有美的价值的自我评估,通过心理传导,使观赏者于美感快感之外,产生一种仰慕之情。 
  真正的美理应受到永恒的尊重。 
  末四句写梳头完毕后的身姿步态:发式秀美大方,无论是鬟是髻,都不偏不倚。头发梳成后的状貌只一笔带过。接着描述她如何曳动云裾,缓缓走下台阶。 
  “踏雁沙”是比喻,形容其步履所至,如大雁行于沙地,显得匀缓从容。然后默默起走向庭院,采摘繁英如雪的樱桃树枝。诗歌结尾与杜甫的《佳人》颇有相似之处。凡是美人都有天生的丽质,这样的“丽质” 
  会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不过杜甫写的是落拓的佳人,她摘花、采柏的风姿尽管高雅,却带有清苦的况味;李贺笔下的这位美人的身姿步态则搀有优美与傲慢。这些是客观环境影响所致,属于“后天”。 
  这首诗主要表述行动过程,按照通常写法,当以赋笔为主,诗人却纯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全诗十六句,句句是画,或者说句句有画,即是象“背人不语向何处”也是一幅无声的画。这位美人的气质、情绪和心性,通过“不语”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卢仝诗鉴赏 
  生平简介 
  卢仝(775?— 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人。甘露之变时遇害。诗风奇特,在当时极名声。对后世怪僻一路。 
  月蚀诗 
  卢仝 
  新天子即位五年, 
  岁次庚寅, 
  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殭立, 
  寒气赑屭顽无风。 
  烂银盘从海底出, 
  出来照我草屋东。 
  天色绀滑凝不流, 
  冰光交贯寒朣胧。 
  初疑白莲花, 
  浮出龙王宫。 
  八月十五夜, 
  并比不可双。 
  此时怪事发, 
  有物吞食来。 
  轮如壮士斧破坏, 
  桂似雪山风拉摧。 
  百炼镜,照见胆, 
  平地埋寒灰。 
  火龙珠,飞出脑, 
  却入蚌蛤胎。 
  摧环破璧眼看尽, 
  当天一搭如煤炲。 
  磨踪灭迹须臾间, 
  便似万古不可开。 
  不料至神物, 
  有此大狼狈。 
  星如撒沙出, 
  争头事光大。 
  奴婢炷暗灯, 
  揜菼如玳瑁。 
  今夜吐焰长如虹, 
  孔隙千道射户外。 
  玉川子,涕泗下, 
  中庭独自行。 
  念此日月者, 
  太阴太阳精。 
  皇天要识物, 
  日月乃化生。 
  走天汲汲劳四体, 
  与天作眼行光明。 
  此眼不自保, 
  天公行道何由行? 
  吾见阴阳家有说, 
  望日蚀月月光灭, 
  朔月掩日日光缺。 
  两眼不相攻, 
  此说吾不容。 
  又孔子师老子云, 
  五色令人目盲。 
  吾恐天似人, 
  好色即丧明。 
  幸且非春时, 
  万物不娇荣。 
  青山破瓦色, 
  绿水冰峥嵘。 
  花枯无女艳, 
  鸟死沉歌声。 
  顽冬何所好, 
  偏使一目盲。 
  传闻古老说, 
  食月蝦蟆精。 
  径圆千里入汝腹, 
  汝此痴騃阿谁生? 
  可从海窟来, 
  便解缘青冥。 
  恐是眶睫间, 
  揜塞所化成。 
  黄帝有二目, 
  帝舜重瞳明。 
  二帝悬四目, 
  四海生光辉。 
  吾不遇二帝, 
  滉漭不可知。 
  何故瞳子上, 
  坐受虫豸欺? 
  长嗟白兔捣灵药, 
  恰似有意防奸非。 
  药成满臼不中度, 
  委任白兔夫何为? 
  忆昔尧为天, 
  十日烧九州。 
  金烁水银流, 
  玉丹砂焦。 
  六合烘为, 
  尧心增百忧。 
  帝见尧心忧, 
  勃然发怒决洪流, 
  立拟沃杀九日妖。 
  天高日走沃不及, 
  但见万国赤子生鱼头。 
  此时九御导九日, 
  争持节幡麾幢旒。 
  驾车六九五十四头 
  蛟螭虯,掣电九火辀。 
  汝若蚀开齱郑
  御辔执索相爬钩。 
  推荡轰訇入汝喉。 
  红鳞焰鸟烧口快, 
  翎鬣倒侧嶙蕖!
  撑肠拄肚礧傀如山丘, 
  自可饱死不更偷。 
  不独填饥坑, 
  亦解尧心忧。 
  恨汝时当食, 
  藏头扌厌脑不肯食; 
  不当食, 
  张唇哆嘴食不休。 
  食天之眼养逆命, 
  安得上帝请汝刘! 
  呜呼!人养虎,被虎啮; 
  天媚蟆,被蟆瞎。 
  乃知恩非类, 
  一一自作孽。 
  吾见患眼人, 
  必索良工诀。 
  想天不异人, 
  爱眼固应一。 
  安得嫦娥氏, 
  来习扁鹊术。 
  手操舂喉戈, 
  去此睛上物。 
  其初犹朦胧, 
  毁久如抹漆。 
  但恐功业成, 
  便此不吐出。 
  玉川子又涕泗下, 
  心祷再拜额榻沙土中。 
  地上虮虱臣仝告愬帝天皇; 
  臣心有铁一寸, 
  可刳妖蟆痴肠。 
  上天不为臣立梯磴, 
  臣血肉身, 
  无由飞上天,扬天光。 
  封词付与小心风, 
  越排阊阖入紫宫。 
  密迩玉几前劈拆, 
  奏上臣仝顽愚胸。 
  敢死横干天, 
  代天谋其长。 
  东方苍龙角, 
  插戟尾捭风。 
  当心开明堂, 
  统领三百六十鳞虫, 
  坐理东方宫。 
  月蚀不救援, 
  安用东方龙? 
  南方火鸟赤泼血, 
  项长尾短飞跋刺, 
  头戴丹冠高逵枿。 
  月蚀鸟宫十三度, 
  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 
  贪向何人家? 
  行赤口毒舌。 
  毒虫头上喫却月,不啄杀。 
  虚眨鬼眼明, 
  鸟罪不可雪。 
  西方攫虎立踦踦, 
  斧为牙,凿为齿。 
  偷牺牲,食封豕。 
  大蟆一脔,固当软美。 
  见似不见,是何道理? 
  爪牙根天不念天, 
  天若准拟错准拟。 
  北方寒龟被蛇缚, 
  藏头如壳如入狱, 
  蛇筋束紧束破壳。 
  寒龟夏鳖一种味, 
  且当以其肉充月霍。 
  死壳没信处, 
  唯堪支床脚, 
  不堪钻灼为天卜。 
  岁星主福德, 
  官爵奉董秦。 
  忍使黔娄生, 
  覆尸无衣巾。 
  天失眼不吊, 
  岁星胡其仁? 
  荧惑矍铄翁, 
  执法大不中。 
  月明无罪过, 
  不纠蚀月虫。 
  年年十月朝太微, 
  支卢谪罚何灾凶。 
  土星与士性相背, 
  反养福德生祸害。 
  到人头上死破败, 
  今夜月蚀安可会? 
  太白真将军, 
  怒激锋芒生。 
  恒州阵斩郦定进, 
  项骨脆甚春蔓菁。 
  天唯两眼失一眼, 
  将军何处行天兵? 
  辰星任廷尉, 
  天律自主持。 
  人命在盆底, 
  固应乐见天盲时。 
  天若不肯信, 
  试唤皋陶鬼一问。 
  如今宜,三台文昌宫。 
  作上天纪纲。 
  环天二十八宿, 
  磊磊尚书郎, 
  整顿排班行。 
  剑握他人将, 
  一四太阳侧, 
  一四天市傍。 
  操斧代大匠, 
  两手不怕伤。 
  弧矢引满反射人, 
  天狼呀啄明煌煌。 
  痴牛与騃女, 
  不肯勤农桑, 
  徒劳含淫思, 
  旦夕遥相望。 
  蚩尤簸旗弄旬朔, 
  始搥天鼓鸣琅。 
  枉矢能蛇行, 
  眊毛森森张。 
  天狗下舐地, 
  血流何滂滂。 
  谲险万万党, 
  架挘Ш慰傻保俊
  眯目衅成就, 
  害我光明王。 
  请留北斗一星相北极, 
  指麾万国悬中央。 
  此外尽拂除, 
  堆积如山岗, 
  故月蚀不见收。 
  予命唐天,口食唐土。 
  唐礼过三,唐乐过五。 
  小犹不说,大不可数。 
  灾珍无有小大瘉, 
  安得引衰周, 
  研覈其可否? 
  日分昼,月分夜, 
  辨寒暑; 
  一主刑,一主德, 
  政乃举。 
  孰为人面上, 
  一目偏可去? 
  愿天完两目, 
  照下万方土。 
  万古更不瞽, 
  万万古。 
  更不瞽,照万古。 
  卢仝诗鉴赏 
  月食是一种天文现象,早在骨骨文中已有记录,但作为诗歌题材则并不多见。卢仝的《月蚀诗》用一千七百多字描述了在浩瀚广阔的天体中发生的一次月全食现象和过程,诡异万状,纵横捭阖,连同它的篇名都无疑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新。难怪这首诗很快便得到了韩愈的赞叹,极“称其工”(《新唐书·卢仝传》),多有仿效之作。 
  不过,卢仝的《月蚀诗》并不是天文现象的简单记载,而是借题发挥,以比体的形式,“托事于物”,有所讽喻。关于这首诗写作的历史背景和意图,《新唐书·卢仝传》有“讥切元和逆党”的说法。史称“元和逆党”,是指宦官陈弘志弑宪宗之乱,事在元和十五年(820)。但从诗中“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及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斗插子指冬至,黄钟指十一月)看,可知卢仝《月蚀诗》为元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月食而发,与陈弘志之乱相距尚十年,不可能预卜而“讥切”之。况且自古有“日君象,月臣象”,“一主德,一主刑”的说法,把“月蚀”同弑君拉扯在一起,牵强附会。因此要考察《月蚀诗》的政治背景得回溯到元和五年(810)前后去。 
  元和四年,成德节度使(领恒、冀、深、赵四州) 
  王士真死,长子王承宗自为留后(河北三镇相沿以嫡长为副大使,父死便称留后),待朝廷任命后,正式称节度使。唐宪宗想革除藩镇世袭制,准备用兵,这当然是合理的。但他不顾群臣“自古无中贵人为兵马统帅者”(《旧唐书·宦官传》)的反对,任用自己最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为统帅,结果威令不振,士无斗志。各道统兵将校受宦官指挥深以为羞耻,不肯齐心竭力,战势完全陷于被动,号为“骁将”的神策大将郦定进被叛军所杀,诗中“恒州阵斩郦定进”云云即指此。整个战事损失惨重,期年无功。第二年,唐宪宗迫不得已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吐突班师而返,仍为禁军中尉。段平仲等极论吐突承璀轻谋弊赋,请斩之以谢天下,宪宗只降其为军器使,旋又因罪出令监淮南军,但不久又诏回京师,官复原职。唐朝自玄宗后期始,宦官的势力慢慢滋长,元和之际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唐宪宗在位十五年,始终宠信宦官,最终身死阉竖之手。当时有识之士,诸如白居易、独孤郁、李绛等朝臣,对宦官弄权的危害,都看得清楚,屡有书谏。诗人卢仝则以独特的艺术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忧惧和警告,并且不幸而言中:“人养虎,被虎啮;天媚蟆,被蟆瞎。”卢诗可以说因月食而发,联及“恒州兵事”。但是,正像能用“月食”的天文现象来包容本诗的全部内容一样,也不能用“恒州兵事”的历史事实来直解本诗的丰富内蕴。即不能囿于“本事”。 
  卢诗有云:“岁星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董者董贤,西汉哀帝幸臣;秦者秦宫,东汉将军梁冀之嬖奴,皆以善媚取宠,显赫一时。黔娄生者,春秋时齐国高士,因为不求仕进,死时穷得连遮体的衾被都没有。诗人把董秦和黔娄生的际遇作鲜明的对比,用意是深远的,使人想到诸葛亮《出师表》上的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总之,我们可以说卢仝的这首诗,乃是借虾蟆食月的神话讽刺宦官弄权,“讥切”所至,切中中唐政治之弊。 
  全诗可以分作五段。第一段和第四段描述了诗人所看到的日全食过程。第一段从“有物吞食来”到“当天一搭如煤炲”,描写月食的初亏、食既和食甚。 
  皎洁的月光消失了:“平地埋寒灰”(《尔雅·释名》: 
  “月死为灰。”灰,晦也)。原本“火龙珠”似的月球,被某种怪物吞食了,整个天地象煤炭一般漆黑。第四段,描写月食的生光、复圆:“ 初露半个璧,渐吐满轮魄。”这两段诗,描述了日食的全过程及其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