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唐诗鉴赏大典 >

第41部分

唐诗鉴赏大典-第41部分

小说: 唐诗鉴赏大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捎谒辉盖鞣钊ü蠛艹な奔湮幢簧爸赜茫唤龌孟肫泼穑衣涞搅恕笆曜骼艏衣趴铡钡慕峁虼怂舜枪俟橐乃枷搿!奥逖粜凶印敝赋抡赂ΑK巢挪挥觯陨缁崾赖啦宦治蘖Ω谋洌坏每兆蕴鞠⒍选U饬骄洌闯隽怂嵌韵质凳筒宦墓餐纳!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以谒问透露出世态炎凉,反映了李颀与陈章甫之间的深厚友谊,不因陈的被罢官而有所减损。就全篇而言,诗人的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送刘昱 
  李颀 
  八月寒苇花, 
  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 
  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 
  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 
  试听沙边有雁声。 
  李颀诗鉴赏 
  刘昱是李颀的朋友。李颀曾经奉使行役到江南一带,《送刘昱》,就是他在宦游江南时所作。全诗共八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以写景起兴,抒写离情别绪;后四句是第二部分,在设想的景况中,寄寓一腔深情厚谊。以临风寒苇轻点别绪,以秋江白浪,抒发豪情。描写肃杀而又雄壮的分别场景和离别氛围。尤其是“谁是浔阳客”一问,意在言外,由读者去发挥联想。李颀在临别之际,既不写黯然神伤之景,也不抒魂销肠断之愁,却着意摹写江边雄浑壮阔的景色。以昂扬奔放的情绪和笔调来抒写离情,送别而不消沉,这正是李颀豪放的个性特色。 
  诗的第二部分,是诗人对友人的祝愿与叮咛,是别后境况的推测。他祈愿天气由雨转晴,航船乘潮而行,友人的旅途能够顺利。“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是对天时地利的形象描绘。“行舟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汉书·苏武传》有雁足传书之说,后世诗人常以鸿雁象征书信。李颀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鸿雁写得富有情趣。那守候在行舟边的鸿雁,不时地鸣叫,似乎在催促友人快些写信,以便早日一解诗人的牵挂和思念。尤为传神的是“试听” 
  两字。似乎诗人先听到了沙洲上的雁鸣,继而劝友人也来倾听。难怪沈德潜称赞说:“不须著力,自足神韵。”以新颖而奇异的构思把难以名状的离情别绪化为生动的形象,是李颀送别诗的特点和强项。 
  《送刘昱》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的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    
  望秦川 
  李颀 
  秦川朝望迥, 
  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 
  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 
  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 
  凄其霜露浓。 
  李颀诗鉴赏 
  这首诗,是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写的。诗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十分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不是帝都长安么!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 
  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周围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五陵”, 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照帝刘弗)。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此。这两句是说,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苍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前面的诗句在着意渲染气氛,结尾两句则是要说明写本诗的原意。诗人“望秦川”是因为“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诗人才华出众,为时人所推重,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那样的小官,而且长期不得升迁,而现在就要返乡,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有“归欤”之叹。“客”是作者自指,因为当时在外作官是作客他乡,辞官回乡叫“归”。“凄其”就是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霜露浓”是比喻官场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风霜雨露那样,萎靡不振失去生机。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对秋景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的,它不但用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心境,而且将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献在读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 
  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 
  凉州胡人为我吹。 
  旁邻闻者多叹息, 
  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 
  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 
  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 
  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 
  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 
  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 
  美酒一杯声一曲。 
  李颀诗鉴赏 
  李颀最著名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写音乐的。李颀涉及音乐的诗有三首。一首写琴(《琴歌》),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一首写觱篥,三首诗很容易雷同,李颀却作得各有千秋,各得其妙。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先说明乐器的材料与来源。选用入声韵,以板鼓开场,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从听者的反应说明(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从听者的反映说明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会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知者寥寥,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行文至此,忽然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奏出的各种声音了。觱篥之声,犹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且有的象风吹枯桑,有的象吹动老柏,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象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句正面细致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又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变沉着,后变热闹。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黄云遮天四目萧条,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仿佛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繁花似锦,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 
  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 
  “岁夜”二字点出此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美酒一杯声一曲”,写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独自来往的感慨了。末了这两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美酒一杯声一曲”,也有借酒浇愁之意,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微隐,用笔含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古意 
  李颀 
  男儿事长征, 
  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 
  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 
  鬚如蝟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 
  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 
  惯弹琵琶能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 
  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诗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用五律将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兼具,栩栩如生,浮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之地的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作铺垫。这两句统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向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太重,因此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以致敌人不敢向前。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抓住胡鬚这一细部特征来描绘主人公的仪表。“鬚如蝟毛磔”五字,说明鬚又短、又多、又硬。表现出他英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鬚髯怒张的神态,简洁、鲜明而有力地刻画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黄云陇底白云飞”,这是诗的主人公身处的情景。 
  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将主人公更衬托得勇战豪放。“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方面表现好男儿志在报国,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回故乡。另一方面,也说明远征边塞的男儿其实也有思乡的柔情。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因此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 
  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坚定果断的劲道。 
  接下去,出乎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可以联想其风韵。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辽东的少妇用边塞乐器吹出边塞之乐,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以致“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原本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但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泪如雨下。在这样人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之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 
  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麑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逸含蓄。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鬚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接着,忽现辽东小妇,“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 
  将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全诗血脉豁然贯通。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 
  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 
  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 
  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 
  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 
  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 
  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 
  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 
  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 
  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 
  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 
  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 
  日夕望君抱琴至。 
  李颀诗鉴赏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 
  因此董大是弹琴而非吹奏胡笳。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