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生命时空 >

第50部分

生命时空-第50部分

小说: 生命时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繁就简、返朴归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变?每一个理论的出现,都会遭到外来的攻击。实际我们要放弃老的传统很容易,命理哲学是辩证思维,但不管怎么变,易的宗旨不能变; 不能脱离易理。易的变化是“不易、变易、简易”。大家都知道日月为易,也可为明。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遵循易的原则,吸取精华,删繁就简就是变易。
学习命理一定要以“易理”为指导。易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五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生克耗泄。有些理论观点,不是从自然规律角度认识易,反把周易搞得神秘化复杂化。命理以天干地支类万物、万象,以天干地支为时间的坐标来演示人生; 而天干地支的信息可大可小亦无穷无尽; 这就是周易“大无其外,小无其内”的变化。如果我们明白天干地支的组合变化,利用太极思维去理解、应用就简单多了。
太极思维…就是自然变化规律的体现,易的变化就是自然变化。只要不违背自然变化就是遵循了易理。山崩、海啸、火山喷发、洪水是大自然阴阳失衡的表现,生态环境的恶化及由此引起的气候异常、瘟疫流行等对人类的惩罚,便是人类行为违背自然平衡的结果。命理与自然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生活的行为符合自然平衡就应吉,否则就应凶。我们把宇宙看作一个太极,将人的八字看作一个小太极,如果人与自然的信息合一而达到同步,那就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我们把自然与人进行比较; 发现人与自然的信息是相同的,在自然界甲乙为树木,在人为头发胡须。在森林中生长着数以千计的动物,而我们的头发中也寄生许多微生物; 自然有大山、土地,我们人体有骨骼、肌肉; 我们有明亮的眼睛,自然有太阳、月亮。人的八字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的; 每个八字都有自己的用神,如果你生存的环境符合你八字的用神,那就是你充分利用了自然。如果你与自然相违背,那如何会应吉呢?我们学易一定要遵循自然理法,一切来源于自然,一切命理思维也应符合自然,与自然相应。我们的方法只要不违背自然,研究起来就容易多了。
周易的产生,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不是先人凭空捏造的,他来源于最基本的自然现象。先贤做易“上观天象,下察地理,觉寒暑往来,视鸟兽昆虫和四时变化”,远取象于宇宙万物,近取象于人身相配,这是何等的伟大!我们学易一定要从最基本的自然出发,回归自然,采取人与自然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只要结合自然就比较容易学。现在有些命理已违反了自然运行的规律,试想会准确吗?
在学习中,我们如果采取贴近自然的方法,学习命理就会大大开悟。有人说辰丑土为水,学易者便盲目的紧随其后说辰丑土为水。试想,在自然界有这样的现象吗?辰丑为土,八字中滴水不见,辰丑土如何以水论呢?这种不符合自然的论点不辩可知其谬也!未戌土脆金也应视其组合而灵活应用,有人说未戌土脆金的力量大于巳午火的力量,我们想一想,自然界有这样的现象吗?就是炼钢炉也应有其特定的条件才能炼钢。未戌土生金的力量固然没有辰丑土的力量大,我们可以把未戌土类化为自然界的煤炭、木炭等,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脆金,也就是,只有见巳午火时未戌土才有脆金之能。否则煤炭是煤炭,金是金,他们根本不存在脆与克的关系。未戌土脆金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他不符合自然之理。只要是脱离自然的理法就是错误的。
谈谈空亡,现在有人乱用空亡。广大易友想一想,依凭日就决定月上空亡,显然应是错误的。月令是昭示节气之“气”的深浅,以日论月令空亡只能论其字空亡,其“气”永远存在是不会空亡的。八字是由年月日时四个时空组成,各自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它们是不同的时空点,相互之间又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如果一个空亡就舍弃不用,可见其人根本不懂自然理法。老子曰:“道法自然”,可见一切都不能脱离自然之法。欲立此论,请先悟悟自然吧!
黄鉴老师说:“法外无法,法无定法,不拘古法,我心为法”,这是理解易理的最高境界。这几句话中的“法”是思维方法,运用方法,不能违反自然法则,只要不违背自然就是大法、好法,只要不违背自然之法才可称之为“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时过境迁,有许多已不适应现代社会,我们就要大胆立论,但不管怎么变,而易理不变,“法”不能变。我们结合六壬、六爻、奇门好的思路、方法,对八字预测进行修饰,不但丰富了抓象,更丰富了思路。易理相通,只要大胆实践,肯定无误,以巳火为朱雀,类爱说爱跳,口才好,爱唠叨等都很准确,这就是变通,所以我鼓励大家在学易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要不违反自然规律,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其实学习命理没有绝招,而是一种辨证思维,而这种思维不能抛弃自然,那就是自然思维,太极思维。
笔者的命理知识还很肤浅,在此只不过将我的学习思路和感悟,写出来,抛砖引玉,以便广大易学爱好者和良师益友进行交流指正,激活大家的易学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滴水相聚成大海,命学的海洋浩瀚无边,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只要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利用自然,利用逻辑思维、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等,不脱离实际,就一定能造福人类。对传统的命理; 我们不可一概否定,要吸其精华,古为今用,遵循易理,化繁就简,让人“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创造一个美好的易学世界,揭开易的神秘面纱,走出易的玄学殿堂。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为完成易学使命,只争朝夕,领悟大道,把握自然太极的精髓,真正做到“乐天知命而不忧”!

                                易学的发展前景

《易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们的荣耀,得到这颗明珠的照耀是我们的自豪。易学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史,与儒、释、道共同影响着中华民族,而易学又比其它学说早很多年,在几千年的改朝换代与历史兴衰之中,人们从没有间断过对易学的研究应用。她是一门文化,蕴藏着深邃的思想和价值理念。易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粹; 影响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伦理、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国易学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改朝换代、历史兴衰的际遇中,都能看到易的影子。三国的诸葛亮,明代的刘伯温,唐代的徐茂公都在当时以易为本,安抚天下,救苍生于水火。在今天科技高速发展、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时代,更能体现易的神奇。易可以用于企业经营决策,预测产品的发展前景,避免投资失误。易也可以指导生活前途,规范人生、开发智力,尽显预测神奇。新时代的易学文化已走出国门,现在国外很多名牌大学都在研究我们的民族文化,并且有许多的科研成果都是在易的启迪下获得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易学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这是不容置疑的。
一、冷静对待易学热
从20世纪80年代末,邵伟华老师的《周易与预测学》、《四柱预测学》点燃沉寂多年的易学火炬开始,迎来了新的易学春天,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易学文化被广大民众认识学习到为我所用,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所没有的,是易学史上的一次辉煌,给传统文化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古人的鲜花上又结硕果。但在这种情况下却有不少人利用易学大发横财,他们打着独创的大旗,改词造句,篡改易学名词,蒙骗易学爱好者,而其应用的易理早已脱离易的本源,失去原本阴阳五行对立的条件。大家可以想一想,古贤创易源于自然,如果应用的易理脱离了自然法则能准确吗?说明他本人都没有把易理搞通搞懂。易理是以时空网络为基点,通过阴阳五行的辩证关系来推理演绎人生,而错误的基点已经失去易的根本原则和阴阳对立,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清易的概念,试想他的理论能成立吗?自己的东西连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学习者又怎么能学会呢?无非是打着易学大旗发广大易学爱好者之财。现在学习通知、易学杂志纷纷而至,有的发表几期都没有自己的一篇文章;有的见异思迁,跳槽另起炉灶,一家公司变成几家公司;有的打着祖传和世外高人高徒的名号;招摇撞骗。试想,你的祖传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你说世外高人,但到现在都不知是谁?这些无非是自抬身价,蒙骗一些金钱罢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易学研究者,是从自然之法中“悟道”,未必是祖传、世外高人。易学是“悟”天地之道,这些人连最基本的易理都不懂,却总喜欢弄出一些古怪的名字,连自己写的东西都无法解释,还在易学界招摇过市。自己规定的东西,有时用有时不用,足可以证明是在套用。这些人在易学的改革时期,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以易养易是对的,有付出就有回报,我们都需要生活,但原则是绝对不能变的,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搞得面目全非,还指手划脚自吹天下第一。无论怎样,能让易学爱好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准的才是好东西,才能体现易的灵魂——“大道至简”,云里雾里让大家学不会,说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新时代的易学文化,应该结束过去那种江湖式闹剧,走现代化之路。现在好多人还在搞什么入室弟子,收为门人的老一套。新时代要不拘一格,来找你学习的都是学生,要一视同仁,没有区别,不要再搞磕头拜师、故弄玄虚,糊弄世人学者了。我们易学界首先要规范自己,才能让别人承认我们、接受我们。再有,搞钓鱼式的教学,分出初级、中级、高级无非是想多挣点钱。新时代的易学应推陈出新,首先应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别人才能接受你。当今易学界可以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许多大师从出山到现在没有见到他一篇象样的文章,学员的电话不敢接一个,信不回一封,你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呼吗?大家应该知道,易学是讲道理的,不是唯我独尊。不论是古法还是新论,都应是以易理为宗旨,以自然为依托。如果你的新发现新思维脱离自然,又怎么能与来源于自然的“易”相结合呢?又怎么能和时空网络与五行相对应而趋吉避凶呢?要想发展易学,就要依理辩法,不要无根据的胡编乱造,连自己都糊里糊涂,怎么去教别人呢?对于古贤的智能结晶,要辨证学习,既不要照搬照套; 也不可随意摒弃。易学界最好不要象硝烟弥漫的战场,大家无非是想学点东西,别人好的东西我们要吸取,并融合各家之长,这样才能发展、突破,固步自封怎么会有发展呢?作为一个易学老师要用易理规范自己,开拓思路,指导实战。 
二、理论与实战并重 
从古至今,在易学领域有两大派别——理论派和实践派。就拿命理著作《滴天髓》的评注者任铁樵与徐乐吾相比较,任的评注是以实践论命为主,而徐氏是以理论见长。大家可以从徐氏著的《滴天髓补注》、《子平真诠评注》、《造化元钥论》(即《穷通宝鉴》)中发现,徐氏评注的例题命理与任氏相差甚远,因为任氏是以一生实践为依托,理法并行,而徐氏是以理论为基础,从书中可以发现徐氏对天干地支的作用关系与大运流年的断命技巧基本不懂,动则加上格局调候之类。再有,当今台湾的命理著作较多,但大多还没有脱离传统命理的框框,还是停留在命理的研究阶段。但理论派往往都是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人,实践很少。易理最终要以实践来验证,光说不练,是不能服人的,要用人格、学识、技术去征服别人,让别人信服。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先有理论再去求证,不要搞纸上谈兵,象战国时期的赵括使赵军长平一战全军覆没,40 万大军活活被埋。光有理论不行,理论必须要用实践去证实,而没有理论的预测,只能是碰,靠一时运气。 
易学靠的是理、象、数。其中理是向导,是最基础的出发点。如果没有理,我们就失去对比的参照,就不会知道元贞利亨、吉凶悔吝。象是由理通过阴阳五行而推得的实际结果,是变化的轨迹。数是永恒于世界的数与质,它都可以由数变象而得理,又代表人事量的概念,是有形的无形。 
八字命理以阴阳五行为基础,通过十神五行的生克作用来分析日主的吉凶寿夭,但最终难逃“数”的范围。由此可知“易理”是哲学性的,“象、数”是现实性的,而理、象、数之间的连带关系就是预测,由预测将它们连在一根线上。万事万物有象就有数,象数并存。易学是生命的科学,宇宙的真理,文化的结晶,智能的源泉。占卜是易的真实体现,易言“易不能教人趋吉避凶,圣人作易何用”,总之易学发展必须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大胆假设,精心求证,参天地之奥秘,测造化之幽微,推得失之玄妙,听空谷之传声。 
三、易学发展前景 
易学要发展,应取百家之长融于一身,推陈出新。自古易学门派林立、各执一端,并相互攻击,固执己见,封闭保守。其中不乏各取所需,望文生义者。面对众多的易学门派,许多相互矛盾的论点,使学者无所适从。再有许多人自封大师、易学家等,给自己戴上一顶易学桂冠,实际胸无点墨。有人学习时,完全照搬别人的东西,自己不探求新思路,怎么能前进呢?易学在几千年来被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所利用,难免有许多糟粕,不适应现在的经济社会,我们要改变旧的模式、旧的观念,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易的三大规律是“不易,变易,简易”。揭示宇宙永恒运动的基本规律不变,是不易,“以不变应万变”;天地万事万物随时处于变化之中,永不停息,是变易。而易“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广虚,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