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白话六韬 >

第15部分

白话六韬-第15部分

小说: 白话六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锋时士气开始消退,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就完全衰竭了。齐军三通鼓罢,士气丧失殆尽,而我军士气正十分旺盛,这时反击,自然能一举打败齐军。”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实力强大,不可等闲视之,因此要
  谨防其佯败设伏,引我上当。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旌旗歪斜,才知他们确实溃败,这时追击必可获胜。曹刿的这些分析,应证了本篇所言:“行阵不周,旌旗乱而相绕”,“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戎马惊奔,兵车折轴”,“此大败之征也”。 
农器第三十
  【揭示】
  本篇首先揭示了安不忘危、和不忘战这个重要命题,即“天下安宁,国家无事”之时,必须修“战攻之具”,设“守御之备”。接着进一步论述了要做到安不忘危、和不忘战,必须平战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即“越攻守御之县,尽在于人事”。因为平时的生产和生活器具,战时可转化为武器装备;平时的生产技术,战时可转化为战斗技术;平时乡里的行政组织,战时可转化为军事组织;平时的各种衣业设施,战时可转化为军事工程。“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最后指出:“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好有尺度”,这便是富国强兵之道。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天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要准备吗?防守御敌的设施。可以不要建设吗?”
  太公答道:“战时的攻战守御器材,实际上全在平时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中。耕作用的耒耜,可用作拒马、蒺藜等障碍器材;马车和牛车,可用作营垒和蔽橹等屏障器材;锄耰等农具,可用作战斗的矛戟;蓑衣、雨伞和斗笠,可用作战斗的盔甲和盾牌;钁锸斧锯杵臼,可用作攻城器械;牛马,可用来转运军粮;鸡狗,可用来报时和警戒;妇女纺织的布帛,可用于制作战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术,可用于攻城作业;春季割草除棘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战车骑兵作战的技术;夏季耘田锄草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步兵作战的技巧;秋季收割庄稼柴草,可用作备战的粮秣;冬季粮食堆满仓库,就是为战时的长期坚守作准备;同村同里的人,平时相编为伍,就是战时军队编组和管理的依据;里设长吏,官府有长,战时即可充任军队的军官;里之间修筑围墙,不得逾越,战时即是军队的驻地区分;运输粮食,收割伺料,战时就是军队的后勤储备;春秋两季修筑城郭,疏浚沟渠,如同战时修治壁垒沟壕。所以说,作战的器具,全寓于平时的生产生活之中。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无不重视农事。所以必须使人民大力繁殖六畜,开垦田地,安定住所,男子种田达到一定的亩数,妇女纺织有一定的尺度。这就是富国强兵的方法。”
  武王说:“说得好啊!”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①者,其行马蒺藜②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③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笠④者,其甲胄干盾也;䦆、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妇人织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钹⑤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⑥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⑦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⑧,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收刍⑨,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
  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耒(lěi)耜(s):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为柄,耜为铲,形状与犁相似。
  ②行马:即拒马。用以堵塞道路的障碍器材。蒺藜:一种带有尖刺的障碍物,形如蒺藜。
  ③(yōu):古代一种碎土平田的农具。
  ④蓑薛簦笠:蓑薛,草编的雨衣:簦,古时有柄的笠,即雨伞,笠,斗笠,戴在头上。它们都是遮雨的器具。
  ⑤:古农具,似镰,用于割草。
  ⑥耨:耘田除草。
  ⑦符信:凭证。
  ⑧周垣:即为四周的墙垣。
  ⑨刍:喂饲牛马的草料。
  【例证】
  富国强兵是我国传统的国防政策。这种主张出现于春秋时期,而流行于战国时代。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和民众组织诸条件的集中反映,要加强国防力量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发展。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巩固政 131 权,扩张势力,竭力提倡发展生产,把富国看作强兵之本,国不富不可以养兵,更谈不上强兵。同时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更不能立国,中国古代表现出以农立国、以兵卫国的特点。因此,富国强兵实际上就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强调农战。秦国的商轶变法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一例。
  战国初期,秦国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国力虚弱的国家,被东方各诸侯国视为“蛮夷”之邦。秦孝公即位后,决定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变法图强,于是发布求贤令,招聘人才。商鞅就在这时候来到秦国,宣传“强国之术”,指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开始交法。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确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英勇杀敌可以得到宫爵,临阵脱逃和投降敌人的给以严惩,禁止进行私斗;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兔除徭役和赋税,对弃衣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一县,同时进行户口编制,实于连坐法,规定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中互相纠察。其中心内容是奖励耕战,即以重赏重罚来实现重农重战政策。重衣,是为了发展经济;重战,是为了鼓励民众为巩固政权而战,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经过变法,秦国面貌焕然一新。从原来的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从而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卷四 虎韬军用第三十一
  【揭示】
  本篇首先指出了“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乏大威也”。接着,以出兵万人为例,详细罗列了陷坚阵、败强敌所需兵器的种类、数量、编配和运用;陷坚阵、败步骑所需兵器的种类、数量,编配和运用;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所需兵器的种类、数量、编配和运用;军队拒守、越堑、渡河、结营等所需器材的种类、数量、编配和运用。最后总结指出甲士万人,需用强弩六千,戟盾二千,矛盾二千,同时还需配备整治维修各种器材的工匠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兴兵作战,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攻守器械,其种类的区分和数量的多少,难道有一定的标准吗?”
  太公答道:“您问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啊!攻守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各有不同,这是关系到军队威力强弱的大问题。”
  武王说:“我想听听详细内容。”
  太公说:“凡是用兵作战,武器装备有个大概的标准。统率甲士万人,所需武器装备的标准是:名为武冲大扶胥的战车三十六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在两旁护卫,每车用二十四人推行。其车轮的高度为八尺,车上竖旗立鼓。兵法上把这种战车叫做震骇,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武翼大橹矛戟扶胥的战车七十二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为两翼护卫。其车轮高五尺,并附设用绞车发射的连弩,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提翼小橹扶胥的战车一百四十辆,附设用绞车发射的连弩。这种车装有独轮,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大黄参连弯大扶肯的战车三十六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在两旁护卫,附设称作飞凫和电影的两种旗帜。飞凫用红色的竿、白色的羽,用铜做旗竿头;电影用青色的竿、红色的羽,用铁做旗竿头。白天甩大红色的绢作旗子,其长六尺,宽六寸,名叫光耀;夜间用白色的绢作旗子,其长六尺,宽六寸,名叫流星。这种战车可用来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大扶胥冲车的战车三十六辆,车上载乘称作螳螂的武士,可以用来纵横冲击,击败强敌。
  名为辎车寇骑的战车,也叫电车。兵法上称为电击。可以用来攻破坚阵,击败敌人步骑。
  敌人乘黑夜前来突袭,宜用名为矛戟扶胥轻车的战车一百六十辆,每车上载乘称作螳螂的武士三人。兵法上称为霆击,可用来攻破坚阵,击败敌人步骑。
  名为方首铁棓维朌的铁棒,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共 134 置一千二百把,这种武器也叫天棓。名为大柯斧的长柄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共置一千二百把,这种武器也叫天钺。方首铁槌,重八斤,柄长
  五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也叫天槌。这些武器都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
  飞钩,长八寸,钩尖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枚,可以用来投掷钩伤敌人。
  军队防守时,应使用一种名为木螳螂剑刃扶胥的战具,每具宽两丈,共一百二十具,也叫行马。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上,步兵可以用它来阻碍敌车骑的行动。
  木蒺藜,设置时要高于地面二尺五寸,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来阻碍敌步骑行动,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名为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的战车一百二十辆,黄帝曾用以打败蚩尤。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在隘路、小道上,可以布设铁蒺藜。铁蒺藜刺长四寸,宽八寸,每具长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具,可用来阻碍敌人步骑行动。
  敌人乘着黑夜突然前来逼战,白刃相接,这时应张设地罗,布置两镞蒺藜和名为参连织女的障碍物,每具芒尖相距二寸,共一万二千具。在旷野深草地区作战,应设置名为方胸铤矛的障碍物共一千二百具。布设铤矛的方法,是使它高出地面一尺五寸。以上这些器具,可以用来击败敌人步骑,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在隘路、小道和低洼的地形上,可以张设名为铁械锁参连的障碍物,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阻碍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守卫营门,用矛、戟、小橹十二具,并附设绞车连弩。军队进行守御时,应设置名为天罗虎落锁连的障碍物,每部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一百二十具。并设置名为虎落剑刃扶胥的战车,每部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五百二十具。
  渡越沟堑,要设置飞桥,每间宽为一丈五尺,长两丈以上,飞桥上装备转关辘轳,共八具,用铁环和长绳架设。横渡江河,要使用名为飞江的浮桥,宽一丈五尺,长两丈以上,共八具,用铁环和长绳把它们联结起来。名为天浮的渡水器材有叫做铁螳螂的铁锚,内呈圆形,外径四尺以上,并用铁环和绳索联结,共三十二具。用天浮架设飞江,可以横渡大河。这种渡河工具叫做天潢,也叫天舡。
  军队在山林旷野地区扎营,应用木材结成名叫虎落柴营的栅寨。用铁环长绳锁连,每条长两丈以上,共需一千二百条。带铁环的粗大绳索,铁环大四寸,绳长四丈以上,共六百条。带铁环的中等绳索,铁环大两寸,绳长四丈以上,共三百条;小号绳索,每条长两丈以上,共一万二千条。
  天下雨时,辎重车要盖与车顶板,板上契刻齿槽,使它与车子吻合,每付木板宽四尺,长四丈以上,每辆车配置一付并用名为铁杙的钉子加以固定。
  砍伐树木用的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棨钁的大锄,刃宽六寸,柄长五尺以上,共三百把;名叫铜筑固的大锤,长五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鹰爪方胸的铁耙,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方胸铁叉的叉竿,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
  剪除草本用的大镰,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大橹刃的割草工具,重八斤,柄长六尺,共三百把;带环的铁橛,长三尺以上,共三百个;钉橛用的大铁槌,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共一百二十把。
  军队万人,需要装备强弩六千张,戟和大盾两千套,矛和盾两千套,以
  及修理作战器具和制造兵器的能工巧匠共三百人。以上就是兴兵作战按一万人计算所需要的装备器材的大致数目。”
  武王说:“的确是这样!”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①众寡,岂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问也。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冲大扶胥②三十六乘,材十强弩矛戟为翼③,一车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车轮,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陈,败强敌。武翼大橹矛戟扶胥④七十二具,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弩⑤自副,陷坚陈,败强敌。
  提翼小橹扶胥⑥一百四十四具,绞车连弩自副,以鹿车轮,陷坚陈,败强敌。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⑦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⑧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