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白话六韬 >

第27部分

白话六韬-第27部分

小说: 白话六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少数民族,向北方开疆拓土上千里。到赵武灵王去世时,赵国一跃为七雄中的强国之一,在战国后期一度成为与秦抗衡的军事强国。
  “胡服骑射”标志着汉族历史上第一支独立的、庞大的骑兵部队的诞生。这是继步卒勃兴取代车兵甲士的传统主导地位后,在春秋战国军事史上发生的第二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由于轻装骑兵速度迅捷、运动灵活、攻击性强、特别适宜于在内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区作战等优点,于是被其他诸侯国纷纷仿效,大规模地组建骑兵,从而使骑兵成为整个封建时代的重要兵种之一。 
战车第五十人
  【提示】
  本篇论述了车兵作战的十种不利地形和八种有利战机。首先指出了车、骑、步兵的战术特点:“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接着具体论述了车战的“十死之地”、“八胜之地”。最后指出,将领如果能“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战车的作战方法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步兵作战贵在熟悉情况变化,战车作战贵在熟悉地形状况,骑兵作战贵在熟悉别道捷径。车、步、骑都是作战部队,只是用法有所不同。战车作战有十种死地,也有八种有利的情况。”
  武王问:“十死之地是哪些?”
  太公答道:“可以前进而不能退回的,就是战车的死地;逾越险阻、长途追逐敌人的,就是战车的竭地;前面平坦易行,后面险阻难通的,就是战车的困地;陷于险阻而难以出来的,就是战车的绝地;毁塌积水的黏泥地带,就是战车的劳地;左面险阻有面平坦,还要向上爬坡的,就是战车的逆地;盛草遍地,还要渡过深水的,就是战车的拂地;战车数量少,地形平坦,战车与步兵又配合不当的,就是战车的败地;后面有沟渠,左面有深水,右面有高坡,就是战车的坏地;昼夜大雨,连日不停,道路毁坏,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的,就是战车的陷地。这十种地形都是战车的死地。所以愚将由于不了解这十种死地的危害而失败被擒,智将由于能避开这十种死地而取得胜利。”
  武王问:“八种有利的情况是哪些?”
  太公答道:“敌人的前后行阵尚未布定,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旌旗紊乱,人马不断调动,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士卒有的向前,有的退后,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阵势不稳,士兵在前后相互观望,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前进则犹疑不定。后退时恐惧害怕,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全军突然惊乱,挤成一团,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在平坦地形上与我交战,至日暮时还未结束战斗,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长途行军,至大黑才宿营,三军恐惧不安,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这八种情况都对战车作战有利。将帅知道了上述战车作战的十种死地和八种有利情况,即使敌人把我四面包围,用千乘万骑向我正面进攻,两侧突击,我也能每战心胜。”
  武王说:“好啊!”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①,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②有十,其胜地③有八。”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
  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圮下渐泽④、黑上黏植⑤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⑥者,车之逆地也;殷⑦草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白话六韬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
  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陈未定,即陷之;族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十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陈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别径奇道:岔路捷径。
  ②死地:不利的地形。
  ③胜地:有利的情况、处境。
  ④圮下渐泽:毁塌积水的地带。圮(pǐ),毁坏。下,低下,渐,浸水。泽,洼地,池沼。
  ⑤黏埴:泥泞的粘土。
  ⑥仰阪:迎着山坡。阪,山坡。
  ⑦殷:茂盛。
  ⑧拂:违背。引申为不利。
  【例证】
  战车的主要特点是有较强的攻防能力,但车战方式比较呆板,须列成整齐的车阵,施行正面冲击。由于比较笨重,车战受地形限制大,不适宜于山林险阻和江河水泽地区,只适宜于在平原旷野作战,因此,地形的险隘、地势的高低、道路的好坏等地形地貌因素,直接影响到作战的胜负。朱元璋就是利用车战的这一弱点围城打援夺取婺州的。
  至正十八年(1358 年)十二月,朱元璋命令胡大海率军进攻婺州(今浙江金华市).胡大海攻城受挫,朱元璋遂亲率大军前往增援。军至兰溪(令浙江兰溪县),朱元璋先命手下儒生王宗显前去婺州侦探敌情。王宗显来到距离婺州只有几里地的老朋友吴世杰家,通过他了解到城中元军的虚实,”得知城中守将“画疆分守”、“各自为心”等重要情况。朱元璋听到报告后,感到婺州易得,唯一让人担心的是敌处州(今浙江丽水县)援军赶来,会使自己腹背受敌。恰在这时侦骑来报,处州元将胡深率领由一百多辆战车组成的部队前往增援婺州,已进至松溪一带。朱元璋立即召集诸将,对他们说:“婺州之所以不肯投降而坚守至今,是因为有处州做它的后盾,只要断绝处州对它的援助,婺州不日可下。现在处州派来援助的部队己到松溪。松溪山多路狭,战车通行困难,只要充分发挥我军机动灵一活的优势,必可将敌车兵消灭。现胡深在松溪扎营,观望不前。我军情锐可先在山间路们埋伏,然
  后派一将率军诱敌人伏,即可大获全胜,全歼来敌!”
  于是令大将常遇春、胡大海各自率兵埋伏在山路两侧,又令胡德济率兵诱敌,只许失败不许胜利。
  第二天,胡德济依计领兵向胡深发起攻击,边打边返,胡白话六韬深不知是计,率军尾随追击。在山顶观阵的朱元璋见元军己全部进入伏击圈,一声令下,常遇春、胡大海所部由两侧杀出,胡德济也返身杀回。胡深此时始知中计,但为时己晚,战车在山间小道上行动困难,只能被动挨打,没有还手之力。不到半个时辰,所有战车全被毁坏,驾车的士兵非死即伤,胡深见大势己去;乘乱逃走。
  援军失败后,婺州城年的元军惊慌失措。他们本来就同床异梦,这时更是各怀异心。防守东门的元军开门投伶,朱元璋顺利进入婪州城。守城元军四散而逃,主将石抹厚孙逃跑不及,当了俘虏,朱元璋很顺利地夺下了婺州。 
战骑第五十九
  【提示】
  本篇论述了骑兵作战的十种战机和九种不利地形。十种战机包括“敌人始至,行陈未定,前后不属”、“敌人行陈不固,士卒不斗”、“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敌人奔走,士卒散乱”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骑兵冲击,即可取胜。九种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形是:败地、围地、死地、没地、竭地、艰地、困地、患地、陷地。最后指出:“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暗将之所以陷败也。”
  【译文】
  战骑第五十九
  武王问大公说:“骑兵的战法应该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骑兵作战有十胜九败。”
  武王问:“十胜是哪些?”
  太公答道:“敌人刚到,行列阵势还未稳定,前后不相衔结,我立即用骑兵击破敌先头骑兵部队,夹击其两翼,敌人必然溃逃;敌人行列阵势整齐坚固,士兵斗志高昂,我骑兵应缠住敌人两翼不放,时而奔驰过去,时而奔驰回来,快捷如风,猛烈如雷,从白天战至黄昏,不断更换旗帜,改变服装,使敌人惊恐疑惑,就能够打败敌人;敌人行阵不坚固,士卒没有斗志,就用骑兵进逼敌人的正面和后方,袭击其左右,夹击其两翼,敌人必然震恐;敌人日暮回营,军心恐惧,就用骑兵夹击其两翼,急速袭击其后尾,逼近其营垒的出入口,阻止其进入营垒,敌人必然失败;敌人没有险阻地形可以固守,我骑兵应长驱深入,切断敌人粮道,敌人必然陷入饥饿;敌人处于平坦地形,四面都易遭受攻击,我用骑兵协同战车攻击它,敌人必然溃乱;敌人败逃,士卒散乱,我骑兵或从两翼夹击,或从前后袭击,敌军将帅就可以被擒获;敌人日暮返回营垒,部队众多,队形一定混乱,就令我骑兵十人为一队,百人为一屯,战车五辆为一聚,十辆为一群,多插旗帜,配备强弩,或扫击其两翼,或断绝其前后,敌人将帅就可以被俘虏。上述这些,就是骑兵作战十种取胜的战机。”
  武王问:“九败是哪些?”
  太公答道:“凡是用骑兵攻击敌人而不能攻破敌阵,敌人假装逃跑而用战车和骑兵攻我后方,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败地;追击败逃之敌,越过险阻,长驱深入而不停止,敌人埋伏在我白话六韬左右两旁,又断绝我的后路,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围地;前进后不能退回,进入后不能出来,这叫做陷入天井之内,困于地穴之中,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死地;前进的道路狭隘,退归的道路迂远,敌人可以弱击强,以少击多,这就是骑兵的没地;大涧深谷,林木茂盛,活动困难,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竭地;左右两边有水,前面有大山,后面有高岭,我军在两水之间同敌作战,敌人内守山险,外居水要,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艰地;敌人断我后方粮道,我军只能前进而没有退路,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困地;低洼泥泞,沼泽遍布,进退困难,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患地;左有深沟,右有坑坎,高低不平,看似平地,进退都会招致敌人袭击,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陷地。上述九种情况都是骑兵作战的死地,明智
  的将帅所要竭力避开的地方,昏庸的将帅所以陷于失败的原因。”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骑奈何?”
  太公曰:“骑有十胜九败①。”
  武王曰:“十胜奈何?”
  太公曰:“敌人始至,行陈未定,前后不属,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敌人行陈整齐坚固,士卒欲斗,吾骑翼而勿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如昏,数更旌旗,变易衣服,其军可克;敌人行陈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②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翼其两旁,疾击其后,薄其垒口③,无使得人,敌人必败;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绝其粮路,敌人必饥;地平而易,四面见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敌人奔走,土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将可擒;敌人暮返,其兵甚众,其行陈必乱,令我骑十而为队④,百而为屯,车五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施旗,杂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敌将可虏。此骑之十胜也。”
  武王曰:“九败奈何?”
  太公曰:“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陈,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北逾险,长驱不止,敌人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围地也;往而无以返,人而无以出,是谓陷于天井,顿于地穴⑤,此骑之死地也;所从人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大涧深谷,蓊秽林木,此骑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间,敌居表里⑥,此骑之艰地也;敌人绝我粮道,往而无以返,此骑之困地也;污下沮泽⑦,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左有深沟,右有坑阜⑧,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将之所以陷败也。”
  【注释】
  ①十胜:十种制胜的战机。原文只有八胜,疑有脱简。九败:九种致败的地形。
  ②猎:打猎,此处指袭击。
  ③垒口:营垒的人口。
  ④队:与下文的屯、聚、群,均为古代骑兵部队的战斗编组。
  ⑤地穴:地之下陷者为地穴。
  ⑥表里:内外有利的地形。
  ⑦沮泽:水草所聚的地方,即沼泽地。
  ⑧坑阜:指地形高低凹凸不平,坑,凹陷地。阜,土山。
  【例证】
  骑兵的主要特点是快速机动,有着强大而猛烈的突击力,尤其利于平原旷野和一般山地、丘陵机动作战。在进行迂回、奇袭、断其后路、袭扰敌人后方时,常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骑兵作战不适于险隘水泽之地,不利于攻城夺塞。这是它的弱点。柏乡之战中,晋军取得胜利的结果表明上
  述原则的正确。
  五代初,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晋王李存勋之间为扩展各自的势力,互相争夺成德(今河北正定)、义武(今河北定县)、卢龙(今北京)三藩镇。朱全忠怀疑成德节度使王镕与李存勋相通,深恐其日后势强难以控制。开平四年(910 年)十一用,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发兵至涤水(今属河北),欲攻占定州,朱全忠佯称助王镕拒刘守光,派兵企图乘机消灭成德、义武两镇势力。王镕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向晋阳(今太原)求救,共推李存勋为盟主,联合抗梁。李存勋派总管周德威率部屯赵州(今河北赵县),朱全忠命部将王景仁率兵八万向柏乡(今河北柏乡)进军,王镕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