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白话六韬 >

第9部分

白话六韬-第9部分

小说: 白话六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军队,远征高丽。隋军先头部队三十余万在进攻平壤时,惨遭失败,退回辽东城的只剩下二千七百人。炀帝不甘心失败,接着又两次远征高丽,耗费人力物力难以估计。
  隋炀帝的劳民,扰民,害民,虐民,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为建宫室,“丁夫多死,疲顿颠仆,推填坑坎”;为开河修渠,男丁不足,“始役妇人”;为远征高丽,造舟巡游,“役丁死者什三四”;赶运武器粮秣,往还在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青壮劳力服摇役而脱离生产,造成“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广大民众“煮土而食”,甚至某些地区出现了“人乃相食”的惨象。
  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无可忍,被迫起而反抗。公元 611年,山东农民王薄在今山东邹平南的长白山首举义旗,拉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各地民众群起响应,到公元 613 年底,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面对不可收拾的危局,炀帝逃往江都:公元 618 年 3 月的一个晚上,部将发动政变,将炀帝活活勒死。临死前炀帝问:“我有负于百姓,但给你们荣禄却极厚,为何要谋反呢!今天之事谁是首谋?”一人厉声答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隋炀帝“害天下”、“杀天下”、“穷天下”、“危天下”,终于落了个“天下贼之”、“天下仇之”、“天下灾之”的可耻下场。 
三疑第十七
  【提示】
  本篇论述了攻强、离亲、散众的策略:攻强以强,离亲以
  亲,散众以众。具体说来,就是因之、慎谋、用财。因之,就是因势利导,对强敌“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助长敌人的气焰,这样,最终敌人就会“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慎谋就是慎用谋略,离间敌君亲信。用财就是舍得使用财物,收买敌国臣民。这样就能够达到攻强、离亲、散众的目的。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建功立业,但有三点疑虑:恐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进攻强敌,恐怕不能离问敌君的亲信,恐怕不能瓦解敌国的军队。您看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首先是因势利导,其次是慎用计谋,再次是使用钱财。进攻强敌,一定要怂恿他,使其恃强骄横;放任他,使其猖狂自大。敌人过于强横。必遭折挫;过于狂妄,必致失误。要进攻强大的敌人,必先助长它的强暴;要离间敌人的亲信,必先收买敌人的心腹;要瓦解敌人的军队,必先争取敌国的民心。
  运用计谋,以周密最为重要。许诺给敌人一些好处,给予敌人一些利益,敌人内部必然发生争夺。要想离间敌国君臣,应根据他们的爱好,给予他所宠爱的佞臣一些好处,送给他们所想得到的东西,许给他们丰厚的利益,使他们疏远君主,让他们不能有所作为。他们因为得到我们给予的好处而非常高兴,就不会对我们的图谋产生疑虑了。
  一般进攻强大敌人的方法是,首先蒙蔽敌国君主的耳目,然后再进攻他强大的军队,摧毁他庞大的国家,以解除民众的痛苦。而蒙蔽敌君耳目的方法是:用女色腐蚀他,用厚利引诱他,用美味娇养他,用淫乐迷乱他。
  既已离间了他的亲信,还须使他疏远自己的民众。不要让他识破我们的计谋,引诱他进人我的圈套,而他还没有觉察我的意图,然后就可以成就大事了。
  恩惠施于民众,不要吝借财物。民众如同牛马,经常喂养他们,他们就会顺从和亲近自己。心灵可以产生智慧,智慧可以产生财富,财富可以养育民众,民众中可以涌现贤才。大批贤才涌现,就可以辅佐君主统治天下。”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①,为之奈何?”
  太公曰:“因之②,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③,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欲,示之所利。因以疏之,无使得志。彼贪利甚喜,遗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攻其强,毁其大④,除民之害。淫之以色,啖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
  既离其亲,必使远民,勿使知谋,扶而纳之⑤,莫觉其意,然后可成。
  惠施于民,必无爱财,民如牛马,数■食之,从而爱之。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
  【注释】
  ①散众:指分化瓦解敌国的军队。
  ②因:顺应,利用。因之,意为因势利导。
  ③张:嚣张。此处比喻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④大:此处指庞大的国家机器。
  ⑤扶而纳之:指用各种手段引诱敌人人我之圈套。
  【例证】
  “攻强以强”,因势利导,对强敌“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助长敌人的气焰,这样,敌人就会“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冒顿就是运用这一策略而灭亡强敌东胡的。
  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有一个称为匈奴的少数民族,特别强悍,经常骚扰中原。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匈奴战败,势力衰弱,远徙北方。秦朝末期,中原地区内乱,无暇顾及塞外,匈奴死灰复燃,又逐渐强大起来。当时匈奴单于名叫头曼,因偏爱后妻阏氏所生的儿子,想废掉太子冒顿。冒顿富有谋略胆识,在一次打猎途中,射杀父亲头曼,然后率众把后母和少弟以及不服从他的大臣统统杀光,自立为单于。
  匈奴的东边与另一强盛的少数民族东胡为邻。东胡首领听说冒顿弑父自立,便派使者前来索要头曼的乘骑千里马。冒顿向群臣询问对策,群臣都认为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能交出。冒顿摇摇头说:“我怎能为了一匹马而破坏与强邻的友谊呢?”于是将千里马交与来使带回。不久,东朝又派使者前来:“我们大王想要单于的阏氏为妾。”冒顿又询问群臣,大家义愤填膺:“东胡无礼已极,竟敢要让大王的妻子给他当妾,请出兵消灭它!”冒顿还是摇摇头说:“我怎能为了一个女人而破坏与强邻的友谊呢?”于是将阏氏交与来使带回。东胡首领两次无理索求都轻易得手,认为冒顿胆怯,匈奴势弱,越发骄傲起来,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方圆千里的土地无人居住。东胡又派人前来:“我们想独占这块土地。”冒顿依旧询问众臣,一些人因前例在先,认为冒顿这次还会答应,于是赞成交给东胡。哪知冒顿闻言勃然大怒:“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能轻易送人!”立即将那些人同来使一起推出处死。然后集合兵马,突袭东胡。
  东胡国王得到匈奴的良马美人之后,整日淫佚,认为冒顿畏惧东胡势力强大,不足为虑,因此毫不戒备。冒顿骤然率军来到,东胡措手不及,被冒顿轻而易举消灭。冒顿乘胜转兵西向,西征月氏,南并楼烦,侵掠燕代,全部收复了秦时被蒙恬所夺去的匈奴故地,并不时进一步南下中原,对刚建立的汉王朝构成了极大威胁。 
卷三 龙韬王翼第十八
  【提示】
  本篇论述了军队统帅部的构成。首先阐明“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接着指出任命股肱羽翼的办法:“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最后说明了股肱羽翼应有七十二人组成,包括腹心、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伏旗鼓、股肢、通才、权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术士、方士、法算等各方面人才,分管作战、宣传、间谍、天文、通信、工程、医务、军需等方面的工作。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主统率军队,必须有得力的辅佐之人,以造成非凡的威势,这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凡举兵兴师,都以将帅掌握军队的命运。要掌握好全军的命运,最重要的是通晓和了解各方面情况,而无需专精某项技术。因此,应该量才授职,用其所长,灵活掌握,并使其成为一项制度。所以将帅需要辅佐人员七十二人,以便顺应天道,应付各种情况。按照这种方法设置助手,就是掌握了作将帅的道理。发挥各种特殊人才的奇异才能,就可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武王问:“请问这方面的细节是怎样的?”
  太公回答说:“腹心一人,主管参赞谋划。应付突然事变,观测天象,消除祸患,总揽军政大计,保全民众生命;
  谋士五人,主管筹划安危大事,考虑形势的发展变化,鉴别将士的品德才能,申明军纪,授予官职,决断疑难问题,裁定事情可否;
  天文三人,主管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测度风向气候,推算时日吉凶,考察吉凶征兆,核查灾异现象,观察人心的向背;
  地利三人,主管察明军队行军和驻止的地形状况,分析利弊得失的变化,观察距离远近,地形险易,江河水情和山势险阻等,确保军队作战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管探讨敌我形势的异同,分析作战胜负的原因,检查点验作战时的兵器,检举揭发各种违法行为;
  通粮四人,主管筹划给养,筹备储存,保证粮道畅通,征集军需粮秣,确保军队供给不发生困难;
  奋威四人,主管选拔有才能的勇士,配发优良的武器装备,组织突击部队风驰电掣般行动,迅猛快速地打击敌人;
  伏鼓旗三人,主管军队的旗鼓,明确视听信号,制造假符节,发布假命令以迷惑敌人,忽来忽往,神出鬼没;
  股肱四人,主管担负重要使命,从事艰巨任务,挖掘沟堑,构筑壁垒,以备守御;
  通材三人,主管完善将帅的不足,弥补将帅的过失。接待宾客,讨论问题,消除祸患,排解纠纷;权十三人,主管实施诡诈奇谋,设置绝术异技,不让敌人识破,进行无穷变化;
  耳目七人,主管通过与外界交往,听风声,观动静,查明天下形势,了
  解敌军情况;
  爪牙五人,主管宣扬我军军威,激励三军斗志,使他们敢于冒险犯难,攻坚摧锐而无所疑惧;
  羽翼四人,主管宣扬将帅的威名声誉,以震骇远方、动摇邻国,削弱敌军斗志;
  游士八人,主管察明敌方奸佞,刺探敌国变乱,操纵敌国民心,观察敌人意图,进行间谍活动;
  术士二人,主管使用诡诈,借助鬼神,迷惑士众,稳定军心。
  方士二人,主管各种药物,治疗创伤,医治疾病;法算二人,主管计算军队营垒、粮食和财用的收支情况。”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①,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受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②。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武王曰:“请问其目?”
  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潜谋应卒③,揆天消变④,总揽计谋,保全民命;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⑤,候风⑥,推时日,考符验⑦,校灾异,知天心⑧去就之机;
  地利三人,主三军行止形势⑨,利害消息,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
  通粮四人,主度饮食,备蓄积,通粮道,致五谷,令三军不困乏;
  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伏鼓旗三人,主伏鼓旗,明耳目,诡符节⑾,谬号令,暗忽⑿往来,出入若神;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偶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
  权士三人,主行奇谲⒀,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变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事,军中之情;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无所疑虑;
  羽翼四人,主扬名誉,震远方,摇动四境,以弱敌心: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⒁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法算二人,主计会三军营壁、粮食、财用出入。”
  【注释】
  ①股肱羽翼:比喻帝王左右得力的辅佐大臣。股,大腿。肱(gōng),手臂从时到腕的部分。羽翼,翅膀。
  ②天道:天象,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分一年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根据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候的变化。这是所谓的天道之一。“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就是以七十二人应七十二候。
  ③卒:同“猝”,突然。此处指突然发生的事变。
  ④揍天:测度天象,窥知天意。揆,测度。变,灾变。
  ⑤星历:星象历数。历法与天文有关,所以星历并称。
  ⑥候风气:观测风向及时气的变化。
  ⑦符验:指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符合应验。
  ⑧天心:天意。古时人多迷信,认为天有意志。
  ⑨形势:地形地势。
  ⑩论兵革:选用各种武器装备。论,同“抡”,选择、挑选之意。兵革:武器装备。
  ⑾符节;古代传达命令或征用军队的凭证。
  ⑿暗忽:忽来忽往,模糊不清。
  ⒀奇谲(jué):诡诈,奇谋权谲。
  ⒁开阖(hé):或张或闭,任由控制、操纵。阖,关闭。
  【例证】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智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众人之智无穷。即“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公元俞 206 年,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浪潮的冲击下灭亡了。农民起义领袖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拚杀,结果以项羽的失败和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勇敢善战,世罕其匹,战争开始时又握有几十万精锐大军,处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