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494部分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494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青州蚁贼会合北上,那我们到哪去?豫州和南阳现在都在袁术手上,兖青徐一带又密布蚁贼,急切之间我们到哪落脚?
    袁绍泰然自若地说道:“蚁贼一旦北上,我们就到扬州去。那里钱粮充足,又没有遭受战祸,而且背*江东进退自如,我们可以重整大军,积蓄力量。李弘攻入冀州后,势必要和蚁贼激战一段时间,我们就趁着这段时间迅速占据兖青徐扬四州,以便和豹子形成隔河对峙之势。”
    许攸摇头道:“此乃下策。以我看,阻止李弘攻打冀州才是上策。李弘占据了冀州,几年后他的实力就会恢复,那时如果他和董卓联手攻击我们,我们未必是对手。把李弘困在北疆才是上上之策。”
    袁绍问道:“子远有何妙策?”
    “此时和李弘结盟有点迟了,他必定漫天要价,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重新掌控局势。”许攸说道,“上次我们为了催促刘虞大人南下,给公孙瓒送了不少钱财,希望他能给我们帮帮忙,结果他收了钱,却帮了我们倒忙。不过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此人是个贪图钱财爱慕权势的人,完全可以拉拢利用。要知道,因为刘虞的关系,公孙瓒目前并不受李弘节制,而刘虞和我们关系又很不错,所以……”
    “联合公孙瓒打击李弘。”袁绍皱眉思索道,“这倒是个好主意。”
    “李弘打冀州,我们守冀州,都是为了冀州的钱粮,解决不了振兴社稷的事。”许攸继续说道,“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占据洛阳。大人坐拥天下之中后,我们南有豫州和南阳的根基,东有冀兖青徐各州的实力,然后北联李弘,西击董卓,如此则社稷可定。社稷定,则大汉兴,如此大人可行伊、霍之事,建盖世之功勋,传万世之美名。”
    袁绍苦笑,“我把朱俊大人彻底得罪了,此时取洛阳,比登天还难。”
    许攸微微一笑,“大人刚才不是说暂时不提皇统一事吗?其实,我也认为在社稷未定之前抓着皇统不放,的确不明智。”
    袁绍想了一下,说道:“子远,你立即去洛阳。说服朱大人的事,就拜托你了。”接着他指着辛评说道,“你去幽州给公孙瓒送一份礼,送一份他不得不和我们联手掣肘李弘的重礼。”
    ****
    六月下,洛阳。
    袁术把太常马日磾(di)和御史中丞皇甫嵩赶回了长安,再次封锁了通往关中的驰道。
    关中人心惶惶,粮价一日数涨,一石谷子竟然卖到了惊人的两万钱。董卓虽然给大臣和北军将士们一再追加俸禄,但大家还是买不起粮食。达官贵人们都饿肚子,更不要说城中普通的百姓了。
    董卓和大臣们商议对策。司徒王允捉出废止五铢钱,改铸小钱,以度难关。太尉赵谦和司空种拂强烈反对(五月,司空荀爽病逝,光禄大夫种拂继任司空),认为此策虽可解燃眉之急,但后患无穷。九卿诸卿等大臣们反应不一,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马日磾、蔡邕等人为了阻止此事,联合一帮反对废除五诛钱的大臣连番上奏劝谏,甚至到相国府以死相谏。
    董卓当然知道废除五诛钱的后果,但目前关中的危机如何解决?要想让大家买到粮,吃饱肚子,就要更多的钱,但上林三官铸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粮食涨价的速度,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大钱为小钱。董卓想,此时长安如果乱了,李弘趁机打进来,自己就完了,先把这阵子度过去再说吧,反正知道铸小钱危害社稷的也就是这些门阀士族和朝中的大臣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有钱,有的门阀家里还堆满了粮食,不愁吃不饱,而且这些人中间还有不少人持赞成态度。
    废止五诛钱之议就在大臣们的争论和董卓的坚持下通过了。
    六月底,天子下诏,废止五诛钱,改用小钱。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一章危机四伏第十四节
    大汉国初平元年(190年)七月。
    七月初六,龙山。
    当晨曦把金色的光芒洒满山峦时,龙山缓缓张开了慵懒的眼睛,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突然,雄浑的战鼓和嘹亮的号角同时响了起来。欢快而密集的声音霎时传遍了大山,龙山吓了一跳,急忙收起了盖在身上轻薄而朦胧的雾霭,露出了秀丽挺拔的身姿。
    龙泉人流涌动,热闹非凡。
    公主挽着小雨和风雪,一边匆匆往马车而去,一边兴奋地对跟在身后的蔡琰喊道:“文姬,快点,快点,我们要走了。”
    蔡琰抿嘴笑道:“殿下,大将军和诸位大人还没有出府,急什么?”
    公主立即转头看向站在附近的魏断,娇声说道:“魏大人,快去催催,快点啊。”
    魏断笑呵呵地躬身而去。
    “虎头将军的两位夫人呢?为什么还没看到?”公主走近马车,四处张望着问道。
    小雨轻声回道:“殿下,颜大人的两位夫人上了另外一驾马车,她们……”
    “快去请,快去请……”公主笑道,“从这里到晋阳要很长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多好。”
    风姿卓越的筱岚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公主高兴地欢呼一声迎了上去,“朱大人姗姗来迟了。”
    筱岚恭敬地行了一礼,笑着说道:“殿下,当初小雨姐姐到王先生家请期的时候,应孩把迎亲的日子定在今天。”
    “为什么?”公主好奇地问道。
    “殿下三天后才能看到庞大人娶亲,是不是很着急?”
    风雪和蔡琰掩嘴偷笑,公主白晳的面孔微微有点涨红。小雨乐不可支地说道:“迎亲的日子是许劭许大人亲自占卜测算的,我哪敢随便定。”
    大帐内,北疆诸府大员齐聚一堂,欢声笑语。
    骠骑大将军府的李玮、朱穆、杨凤、孙亲、华雄,河东的徐荣、张白骑、谢明,晋中的麴义、文丑、张郃,常山的张燕、赵戬,上郡的赵云,塞外的左彦、唐放、卫峻(胡子),上谷的阎柔、李溯,大漠的燕无畏、姜舞,胡族诸王中的刘豹、刘冥、射墨赐、鹿破风、裂狂风,这些人平时天南地北难得一见,有的甚至一年多没有音讯了,这次能重聚龙山把臂言欢,当然是异常的欣喜。
    燕无畏和姜舞是最后赶到龙山的,他们以为北疆有重大征伐,所以一路上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人都跑瘦了。等到了龙山,李弘的话让他们哭笑不得。李弘说,谁说要打仗?羽行兄(鲜于辅)对你们说的?请你们来,没有别的事,就是喝喜酒。庞德要娶亲了。
    燕无畏苦笑道:“大将军,那你也打声招呼,让我们心里有个底。我们心急火燎的,一人带五匹马,一口气赶了三千多里路,都要累死了。”
    李弘笑着解释了一遍。因为当前形势一变再变,对北疆越来越不利,北疆不得不连续修改应对之策。现在北疆打算在京畿和董卓、袁术形成三方制衡之势,在京畿之外和袁绍、韩馥形成结盟之局,而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冀州、豫州和荆州三地得到粮食。
    此策是李玮提出来的,实现的难度非常大,后来我们商量了很久,最后由田畴拟订了个具体的实施之策。田畴建议以北疆重吏的突然调动和频繁聚焦来营造大战一触即发的假象,从而逼迫董卓、袁术和袁绍三方各自做出有利于我们的反应。
    目前,董卓以为我们要打长安,和我们关系紧张,而袁术迫于形势,和我们走得越来越近。听说他的长史李业马上就要到晋阳来,显然他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承诺。现在三方处于一种很微妙的状态,隐约有北疆和袁术联手制衡董卓之势,而这正是我们所要的效果。我不能让董卓恢复实力再次危害社稷。
    因为我们成功制造了破釜沉舟殊死一搏的假象,再加上我们的某些将领和黑山黄巾军有特殊的关系,所以袁绍和韩馥担心我们要打冀州,不得不退让一步。郑演回书说,他和陈琳将很快到达晋阳,结盟之事十拿九稳。
    如此一来,四方制衡之势总算勉强成功了。此制衡以洛阳为中心,利用对关中的封锁逐步削弱董卓的实力,把他死死地压制在关中;利用董卓的威胁和袁阀的分裂,掣肘和削弱袁术的实力,把他牢牢地控制在豫州和南阳一带;利用冀兖青徐四州蚁贼的暴乱和我们北疆危机的逐步缓解,削弱和钳制袁绍、韩馥,逐步打击和分裂讨董大军,把他们悄无声息地全部扼杀。将来社稷稳定了,时机成熟了,我们就打进长安击杀董卓,先勤王,后兴国。
    这次我们借助庞德娶亲的机会,把北疆大吏陆续召集到晋阳,频频调动各部大军,看上去就是欲盖弥彰的样子,这必定能引起各方的恐慌和猜测,不怕他们不上当。
    “你们一人五骑,拼命地往回赶,让大战一触即发的气氛越来越浓,这很好啊。”李弘笑着说道,“我如果对你们说,你们两个到晋阳来玩玩,喝唱酒,你们两个还这么玩命地赶路吗?恐怕现在还在路上悠哉游哉吧?”
    此事知道的人不多,李弘嘱咐他们严守机密,如果一些诸府官吏门阀商贾旁敲侧击,你们就故作神秘,吞吞吐吐,务必要把北疆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发起攻击的消息传出去。
    刘豹等五人赶到龙山半个多月了,他们在朱穆,牵招等人的陪同下,到处游历,晋阳大学堂,晋阳军械作坊,晋阳大市,甚至还被晋阳门阀邀请到家中做客,日子过得不错。但心里不踏实,至今不知道李弘请他们来干什么。当真象公主说的,就是请他们来玩玩?看看最近回到龙山的北疆大吏越来越多,刘豹等人心里沉甸甸的,在这些欢声笑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杀机,看似幽静而美丽的龙山上其实已经风起云动,山雨欲来了。那种大战将临的感觉越来越近,越来越真实。
    李弘看到魏断和祭锋一起走进大帐,知道公主又在催了,他站起来大声问道:“都到齐了吗?到齐了我们就随公主到晋阳去。”
    刘豹、刘冥和赵云一边谈笑着,一边大步向外走去。出了大帐,刘冥抬头看看拥挤的人群和满天的旌旗,不由地感慨道:“令明(庞德)娶亲,竟然有这么大的场面,实在让人惊叹。大将军亲自到场恭贺也就罢了,现在连公主都要亲自去,隆重之致啊。”接着他看看赵云,笑问道,“子龙何时娶亲?你娶亲的时候我们再来,一定会比今天更热闹。”
    赵云摇手笑道:“这是令明的福分,在北疆也是难逢的一次,别人想都不要想。”
    刘豹眼里疑色重重,他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子龙,北疆是不是要打仗了?”
    赵云笑而不语。
    刘冥拍拍他的肩膀,不满地埋怨道:“子龙,我们也不能说?你就透露一点吧。我们绝不乱说。”
    赵云叹道:“北疆的现状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这仗怎么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两位兄弟放心,大将军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征调大漠诸部的铁骑,更不会轻易放弃大漠。”
    刘豹和刘冥面面相觑,疑色更重。
    “子龙,去年我们受灾了,虽然得到了大将军的赈济,但情况依旧非常糟糕。这场雪灾太大了,这么大的雪灾我还是小时候遇见过一次。由于牲畜死得太多,没有几年时间我们翻不了身。”刘豹边走边说道,“机会合适的时候,麻烦你再对大将军说说,大漠急需休养生息啊。”
    赵云点点头,伸手搂住两人的肩膀道:“大家都是兄弟,相信我。”
    下午,公主的车驾到了晋阳。赵岐、王邑、许劭、杨奇等晋阳诸府官吏出城相迎。
    李弘进城后,在王柔等人的陪同下,立即赶到了晋阳大市。大市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晋阳大市位于城西,方三百步,市楼重屋林立,已经颇具规模。经过三年多的重建,晋阳大市逐渐恢复,但距离繁华还差之甚远。李弘每次进城都要来看看,这已经成了惯例了。晋阳还有东、南、中三市,但规模要小得多。晋阳令杨智介绍说,从去年下半年朝廷颁布告缗令开始,晋阳商贾暴增,四市人满为患,尤其是晋阳大市,更是商客云集。
    “这两年灾民、流民虽然很多,但由于北疆诸府大力安抚和疏导,晋阳一直没有受到很大冲击,所以大市发展很快。”王柔说道,“如果象过去一样,让灾民流民一拥而入,这大市旦夕之间也就变成废墟。河东安邑的大市今年就遭到了流民的哄抢,直到上个月才勉强开市,而且还是十天一开,元气大伤啊。”
    “晋阳大市现在多少天一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商贾纷纷逃到晋阳避祸,大市得以迅猛发展,许劭大人应诸多商贾的要求,递下令三天一开。如果碰到喜庆的日子,还连续开市数天。”
    李弘笑道:“为什么不天天开市?这样我们可以多收税钱。”
    王柔解释道:“物资匮乏,百姓穷困,一个没有货物卖,一个没有钱买,天天开市有什么用?”
    李弘想起北疆的诸般困窘,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
    大市里的商贾、百姓看到一群人前呼后拥地走过来,纷纷注目观看。晋阳大市由于名气很大,北疆大吏到了晋阳后,都要来看看,所以这里的人早已习以为常。象赵岐,许劭这样的名士高官到了大市,刚刚开始还能引起轰动,后来大家见多了,也就不以为奇了,看到后也就站起来拜拜,然后该干啥干啥,没人围观起哄了。
    认识李弘的人很少。大市里的人看到只有王阀的家主王柔和晋阳令杨智左右相陪,心想这肯定不是什么大官。两千石以上的大官来了,护田中郎将赵岐老大人和太守许劭一般都亲自作陪。既然不是大官,大家看了一眼后,也就各自去忙了。一个卖皮褥的胡商甚至举手招呼道:“大人,你要买鹿皮褥子吗?”
    李弘看看那位秃顶大胡子的商人,转身问杨智道:“杨大人,那是乌丸人还是鲜卑人?”
    杨智扫了一眼,回道:“那是西域人,西域乌孙人。”
    李弘大为惊讶,“西域人?怪不得我怎么看他都不象是乌丸人和鲜卑人。这人大汉话说得非常流利,到我大汉许多年了?”
    “这人过去在洛阳、长安经商,还在洛阳购置了宅院田产。”杨智说道,“告缗令一颁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