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鹿崇祯末年 >

第217部分

逐鹿崇祯末年-第217部分

小说: 逐鹿崇祯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封。
  豪格小心翼
  信封打开,抽出里面的书信来。
  看了几行,豪格的眉头不由一挑,满脸的惊讶之色,看到后边,脸上布满了阴云和愤怒,众将看到豪格的表情,不由纷纷的凑了上来,不过豪格没有让他们看到信上的内容,将信折好,放入了信封,朝着周围的将领说:“赶紧回去。”
  众将看到豪格不说,也就不敢再问,反正山东镇已经逃掉,那就赶紧回去吧,还没有到柳条寨,送信的斥候将皇太极死亡的消息传到了。听到皇太极身死,所有的将士不由大声痛哭,皇太极在这些将士中还是非常有威望的,现在遂然听到噩耗,这帮将士那里还能够控制得住。
  豪格眼中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泉涌而下,他紧紧的握了一下拳头,狠狠地说:“多尔衮、多铎你们好狠。”
  众将不知道豪格听到皇太极的噩耗怎么会这么说,不由一个个泪眼婆娑的看着豪格,豪格觉得这个时候不是让众将看信地时机,咬了咬下唇,率领骑兵赶了回去。
  这时候大部分将领都已经回来了,皇太极的遗体摆放在柳条寨的山神庙中,外面围满了三旗地将领,豪格先是一言不发的给皇太极磕了头,然后站起身来,死死的盯着兀自痛苦地多铎身上。多铎一直在演戏,其实心中却是在为怎么夺得帝位做打算。忽然直觉告诉他有人在盯着他,他缓缓的抬起头,恰好和豪格的目光对住,豪格眼中喷射出来的怒火让多铎一惊,心颤了几颤,不过多铎马上镇定了一下心神,准备继续演戏哭下去。不过豪格根本就给他机会,大踏步地朝着多铎扑了过来,一把掐住多铎的脖子,怒声说:“都是你们害死了父汗。”话落,狠命的掐起多铎的脖子。
  多铎心中一惊,但这个时候他不可能承认,一边使劲的挣扎,一边说:“松……松开,你……你干……干什么。”
  众将看到这个场景连忙将两个人拉开,塔瞻对豪格说:“王爷,你这是做什么?陛下刚刚了,该想着如何报仇,怎么打起自己人来了。
  ”
  豪格双目含泪,指着多铎大声骂道:“就是他们害死了父汗。”
  鳌拜拉住豪格说:“陛下是死在山东镇火炮之下的,这个可是我亲眼所见。请王爷节哀顺变。”
  豪格从怀中取出刚才在尸体上得到地信,扔给塔瞻等人,大声说:“你们看看这封信。”
  塔瞻等人惑的将信展开,看了起来,刚看了没有几行,众人都惊呼出口,然后将目光投向了多铎,多铎看不到信中地内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梗着脖子说:“豪格,话不可乱说,陛下的死怎么会和我有关?”
  塔瞻看完信和周围地将领对视了一眼,这封信的内容一公布出去地话,绝对会引起大清的内乱,绝对是骇人听闻的。塔瞻看了一眼豪格说:“王爷,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这封信?”
  豪格将得到书信的情形说了一遍,众人听完后不由将目光都瞧向了多铎,多铎这时候有些心虚,他总觉得自己兄弟这个恐怕被田羽玩了,不过他脸上竭力保持着平静,伸手去取信。豪格一把将信拿在手中,大声说:“怎么,想毁掉证物?”
  多铎冷哼了一声:“我就是想看看这封信说的什么,凭什么将陛下的死赖在我的身上。”
  豪格看了大家一眼,冷声说:“你自己做事自己清楚。”
  多铎怒声说:“我不清楚,所以我要看这封信,这件事情咱们得掰扯清楚,不然这么大的黑锅我可背不起。”
  豪格突然冷笑了两声:“这封信大家都看过了,你想抵赖也抵赖不了,好,就给你看看。”说完,豪格将信撇在了多铎的脸上。
  多铎心中着急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和豪格发火,他拾起信看了起来,看完后,不由大惊,原来这封信是由田羽写的,内容很多,对多铎兄弟比较致命的便是这封信中提到了山东镇在镶白旗的帮助下,出了锦州城,里面虽然只言片语,但透露了许多双方的合作事情,末了田羽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会竭力帮助多尔'兄弟削弱镶黄旗、正蓝旗,助他们登上帝位。真话中夹杂着一些假话,让这封信看起来真实无比,多铎就是有百口也难以辩白。不过多铎哪里会承认,大声说:“这是田羽的离间计。”
  豪格冷哼了一声:“离间计?锦州城围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有人协助,他田羽的骑兵是怎么出的城?你不会说你不知道吧?”
  多铎脖子一梗:“我就是不知道。”
  豪格双目几乎喷出了火,大声说:“你还抵赖,我杀了你。”说完就拔出佩剑又朝着多铎冲了过去,多铎也不让份,拔出宝剑也冲了过来,众将真不知道该帮助谁。
第二百五十九章 用计需连环
  秘尸体当然是由田羽布下的圈套,使得豪格怀多造成鞑子内部分裂。那具尸体不过是刚刚战死的一名山东镇骑兵,加上游击印和一封书信,让豪格种下了猜的种子。豪格和多铎在柳条寨虽然在众将的劝说下没有打起来,但豪格已经认定多铎兄弟的做法使得皇太极才最终命丧山东镇火炮之下,过了两日,豪格率领正蓝旗终于和镶白旗火拼。双方损失了大量的精兵,最后在代善等亲王的阻止下才息兵。
  豪格除了那封信外,没有其他的证据,也使得多尔衮兄弟逃过了大劫,不过国内谣言四起,一切都不利于多尔衮兄弟,多尔衮兄弟不知道谣言从何而起,虽然暴怒但是也没有任何办法,正黄旗和镶白旗的将领大多数支持豪格,代善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算是中立,多尔'兄弟和豪格的实力不相上下,谁也奈何不了谁。豪格一面联络正、镶黄旗的将领,一面收集多尔衮谋逆的证据。
  在代善的主持下,皇太极的尸体被运往盛京,大军距离盛京还有二百里的时候,盛京爆发了骚扰,这个骚乱当然是由韩邦德等人组织起来的,不过用的却是多尔衮的名号。韩邦德在田羽的授意下,拉拢了一些在盛京的贝勒、贝子,包括多罗郡王阿达礼,固山贝子硕。阿达礼和硕都是多尔'的心腹,一直希望多尔衮能够登上大位,眼见着多尔'兄弟受到猜疑,两个人有些坐不住了,在韩邦德的鼓动下,两个人决定在大军回到盛京之前,发动叛变,夺取皇宫,杀皇太极子,迎立多尔'为帝。
  阿达礼、硕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他们只是一心想让多尔'登上帝位,没有想到结果却给多尔衮兄弟带来了杀身之祸。阿达礼和硕虽然集结了近万的兵士,但是阴谋却不知道为什么提早败露,被固守盛京的正黄旗侦知并做了相应的部署。阿达礼和硕最终兵败自杀,韩邦德将多尔衮阴谋夺位的一些证据故意让正黄旗得到,而自己则连夜失踪。其实,韩邦德早就在“暗”字营的帮助下,逃到了城外,继续关注着盛京的变化。
  阿达礼和硕的做法将多尔衮兄弟推上了险地,而韩邦德弄地证据完全将多尔衮兄弟推下了深渊。当然田羽不希望豪格一家独大,因此派人将消息透露给了多尔衮,多尔衮得知自己的阴谋暴露,没有办法之下只好偷袭豪格大军。
  多尔'已经放弃了用计谋夺取皇位,而是采用了武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他的名声已经臭了,如果不使用武力的话,很难登上帝位,只要能够消灭豪格的力量,优柔寡断的代善不足虑,而济尔哈朗一直是摇摆不定,他恐怕打的是谁地实力大,就投靠谁的主意。至于两黄旗倒是对皇太极非常忠心,但没有了豪格,他们也难免要屈服于自己地实力之下,因此多尔'才下了决心。
  豪格对多尔衮兄弟早就怀有戒心,因此多尔衮的偷袭并不成功,两白旗虽然给了正蓝旗很大的打击,但没有伤到豪格一丝毫毛。多尔'的行动终于使得鞑子的矛盾公开化,到了武力对决地地步。
  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效忠于豪格,两白旗效忠多尔衮兄弟,代善和罗洛浑的两红旗声明支持豪格,但并没有参与到武力斗争去,而济尔哈朗地镶蓝旗则态度暧昧,没有公开表示到底支持谁。八旗中有五旗支持豪格,好像豪格的实力要超过多尔衮兄弟。但多尔'兄弟连年征战,在蒙古和汉军旗中占有的支持率大大的超过豪格,而代善虽然表示支持豪格,但没有参与武力斗争,因此双方的实力还是不分伯仲,要是说起来还是能征善战的多尔衮兄弟略胜一筹。不过在舆论上多尔'陷于被动,历代以来,舆论在帝位地斗争中产生的影响根本就不能和实力相提并论。何况多尔'兄弟在朝中地声望远远超过豪格,有这些人的摇旗呐喊,豪格不敢轻视。豪格在政治上有优势,因为他控制住了盛京,凡是多尔衮派系地人都遭到了打击,盛京一片乱世景象,每天都有被斩头抄家的大臣。
  多尔衮兄弟占据了原来地都城辽阳与豪格分庭抗礼,双方有数次接战,各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样一来,整个大清国开始分裂,有忠于豪格的,有忠于多尔'兄弟的,也有中立的,也有观望风色的,一时之间,根本就无暇他顾。田羽趁着多尔衮和豪格内斗的机会,将目光投向了关内。
  李自成这时候已经击败洪承畴,占领了西安,洪承畴在西安攻防战中受了重伤,被王六
  死命救出。退往大同。这一役使得陕西大明兵力遭+地打击。投降地投降。全军覆没地全军覆没。唯一例外地便是王六。王六虽然损失了三分之二地兵力。但最终却救出了洪承畴。保住了大同。也算是一个亮点吧。
  李自成占领西安后。兵分三路。一路由刘芳亮率领攻击延安地高杰。高杰自知不敌。逃亡蒲州。田见秀率领骑兵追歼高汝利。高汝利无法之下只好逃往四川。田见秀紧追不舍。高汝利最后只好投降。刘宗敏率领大军横扫陕西。左光先、马、梁甫等纷纷投降。这样一来。陕西全境全部沦陷于流寇之手。崇祯在十六年年底才明确地知道了这些消息。京师地百姓正忙着筹备过年。崇祯却一筹莫展。
  崇祯原本有两支强军。一支洪承畴率领地陕西兵。一支田羽率领地山东兵。洪承畴地陕西兵在李自成强大地实力下灰飞烟灭。而山东兵则是败在崇祯地猜疑之下。崇祯到了这个时候。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要兵没有兵。要饷没有饷。就是有饷。又哪里能那么快募集大军抵挡流寇呢。
  崇祯十七年地春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来了。正月初一日。北京城大风震屋、飞沙走石。咫尺不见人。日无光。这样地景象更使得自崇祯到大臣心如压大石。当时地官员都非常迷信地。认为这是不详之兆。占卜之后。更加确实了这种预感:“风从乾起。主暴兵破城。臣民无福。”
  崇祯虽然大幅地减少了过年地用度。但有些礼仪还不能费。大清早。大臣们便来朝贺。崇祯地心情非常不好。议事草草结束。崇祯将大臣们都留了下来议事。
  阁臣们说:“国库空虚。久饷不至。现在边事日衰。恐怕只有依仗陛下地内帑了。”
  崇祯没有说话,良久才叹息说:“今日内难以告先生。”言下之意,内帑所剩无几,不要对内再报什么希望了。
  阁臣们听到崇祯的话不由都沉默了下来,没有饷没有兵这个仗还怎么打,难道让阁臣们拿着烧火棍上战场?崇祯知道这样的商议也丝毫没有营养,叹息了几声,挥了挥手,让大臣们退了下去。
  虽然大幅减少过年的用度,大内仍被打扫一新,到处都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太监、宫女们也是喜气洋洋,但崇祯心中却苦涩不已,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感受新年。他快步回到了乾清宫东暖阁,将疏本一个个又拿起来细看,希望能够找出办法拯救大明。但是所有的疏本没有一个好消息,让崇祯气闷不已,他突然烦躁的站起身来,低声自言自语说:“难道天亡我大明?”
  崇祯不经意的抬了一下头,发现王承恩在暖阁外探头探脑,便说道:“王伴伴有事?”
  王承恩看到崇祯已经看到自己,忙跪下说:“关外有急报。”
  崇祯眉头一皱,这段时间他将所有的主意力都放在了流寇身上,关外的事情到放在了一边,因为相比于李自成,皇太极不过侵犯一城一池而已,不像李自成那般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攻打到京师,关外的情况他也很了解,范志完根本就是皇太极的对手,因此听到有急报,他自然而然朝着不好的方面想去。因此崇祯叹了一口气说:“拿过来吧。”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将急报递给崇祯,这个急报是由崇祯秘密安插在辽西的厂卫发来的,因此阁臣们并不知道。崇祯展开急报,看了起来,原本阴沉的脸上现出一丝高兴之色,看完后,拍着御案说:“快哉,快哉。
  真乃上天助我大明。”
  王承恩很久都没有看到过崇祯如此痛快,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关外……”
  崇祯击节叫好说:“皇太极一死,关外心病已除。”
  王承恩张了张嘴,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皇……皇太极死……死了。”
  崇祯点了点头说:“不错,皇太极在腊月十六被山东……山东镇击杀于柳条寨。”崇祯说道山东镇的时候不由停顿了一下,又是山东镇,山东镇击杀皇太极,那么以前自己的猜……
  王承恩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崇祯脸色的变化,大声说:“这个田羽可可是咱们大明的救星,每到艰难的时候,他总能够给咱们大明带来希望……”说到这,王承恩方才注意到崇祯脸色有些尴尬,忙住了嘴。
  崇祯叹息了一声说:“王伴伴,看来我又做了一件大错事。”
第二百六十章 大顺永昌
  自成在襄阳建立了政权,用的是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攻下了西安后,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李自成称王,改国号为大顺,年号为永昌。将崇祯十七年改为永昌元年,正式表明取代明朝的勃勃雄心。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只留下文官和李双喜守卫西安,自己率领大军倾巢而出。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由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由平阳攻太原、宁武、大同、宣府、居庸关,一路由刘芳亮率领,沿黄河北岸攻击怀庆、安、卫辉、保定,两路人马对北京形成夹击之势。
  崇祯听说李自成两路朝着京师攻击,不由慌了手脚,连忙召见大臣商讨对策。他对大臣叹息说:“朕非亡国之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