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470部分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70部分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盟?
    “给皇帝的回信我来写。”宝鼎说道,“你们给赵高和甘罗等人写信,务必把这一计策的关键之处解说清楚。”
    唐仰和琴珪连声答应。
    =
    始皇帝看到宝鼎的回信,不禁拍案叫好。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宝鼎竟然在此刻掀起如此大的bō澜,此计若成,“集权”步伐当真是越来越快了。
    李斯、赵亥等大臣被急召进宫,众人闻知此策,也是jī动不已。他们jī动的不是这个计策的本身作用,而是武烈王对“集权”的支持,假如没有武烈王的支持,韩非子的学术思想即便想推广天下也是困难重重。
    甘罗和赵高随即进宫见驾。
    两人尚未接到宝鼎的书信,但听到此策来自武烈王,当然是鼎力支持。两位财政大臣异口同声,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样本,请始皇帝审阅,然后向天下郡县发行推广。
    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始皇帝与几位大臣约定,在《韩非子》一书没有正式下诏推行之前,不得有丝毫泄漏。
    既然武烈王拿出了逆转乾坤的计策,始皇帝当然要为实施此策铺平道路。
    始皇帝急书太尉méng武、驷车庶长公子腾,询问调解情况。考虑到匈奴人已经撤军,北疆局势渐趋稳定,北军内部的这场危机急需处置,必须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另外,始皇帝在信中告诉méng武和公子腾,护军中尉张唐年事已高,自今冬病倒,至今尚未痊愈。张唐已经上奏,请辞归乡。始皇帝征询méng武和公子腾的意见,由何人继任护军中尉一职为好。
    始皇帝的意思很清楚,王贲必须离开北疆,离开北军,以便在化解北军内部危机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维持北军的稳定。
    méng武和公子腾都没有想到始皇帝竟然如此坚定地支持武烈王,难道目前咸阳朝堂上对武烈王议和匈奴策略的一致指责没有动摇始皇帝对武烈王的信任?抑或,武烈王又向始皇帝做出了什么妥协?
    王贲接受了这个事实。虽然在这场博弈中输了,但无论是始皇帝还是武烈王,都没有痛下杀手,这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王贲上奏请罪,愿意承担北军爆发内部危机的所有责任。
    始皇帝下诏,同意张唐请辞归乡,其护军中尉一职由通武侯王贲继任。免去王贲北军右副率一职,即刻回京。
    虽然始皇帝在诏书中没有问责王贲,但朝堂上下都清楚,王贲在这场博弈中输了,老秦人终究还是没有夺到北军的控制权,而且损失惨重。
    紧接着,始皇帝对北军统率人选做了一系列调整。
    司马尚出任北军右副率,坐镇代北。辛胜出任北军左副率,坐镇离石要塞,主持北军大行辕日常军政事务。章邯调任东行辕统率坐镇东北疆,曝布调任西行辕统率坐镇西北疆,李信则调任北行辕统率。因为司马尚坐镇代北,李信这位北行辕统率实际上是个摆设,他被架空了。
    这番人事调整让咸阳目瞪口呆。谁也没想到,武烈王竟然在这场博弈中大获全胜,北军被其彻底控制,整个北部疆域都成了武烈王的势力范围,武烈王的实力再度增涨。
    始皇帝和武烈王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约定?难道始皇帝为了十万大军回镇京师,不惜血本把整个北军、北疆都交给了武烈王?
    =
    初春,武烈王下令,执行始皇帝的命令,调十万北军回镇京师。从命令抵达之日起,凡回镇京师的军队,即刻起程,若有延误抗令者,斩。
    四月初,武烈王和匈奴左贤王在岱海会面,双方的和谈进入实质xìng阶段。
    这次会面,武烈王向匈奴人承诺,在北地的乌水、上郡的白于山、雁门的苍头河、岱海和上谷郡的无穷之门开设市榷,让南北商贾自由回易。
    匈奴人希望获得大秦官方的贸易,获得中土的盐铁等战略物资,但武烈王坚持要以战马做为交换,而且开价极高。战马是匈奴人生存的本钱,这一条件在单于庭遭遇到巨大阻力,而武烈王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获得咸阳给予的与匈奴人议和结盟的授权,所以双方在触及到对方的底线后,均感觉难度太大,于是主动避开了官方贸易。
    武烈王的骄横跋扈和独断专行在咸阳引起了“公愤”,先是御史上奏弹劾,接着丞相隗状和太尉méng恬等公卿大臣也上奏弹劾,最后关东博士集团不但集体上奏弹劾,甚至还威胁始皇帝,如果再不阻止武烈王在北疆的恣意妄为,他们要集体辞职了。
    始皇帝无法保持沉默,于是虚于委蛇,说一些含糊不清的话。匈奴人既然停战了,北疆又太穷,适当放开边境回易也还是可以的,这既能各取所需,又能给边境带来短暂的和平,而且又没有给中土带来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如果弊端太大,再下诏禁止也来得及嘛。
    就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纷纷弹劾武烈王之际,一个小道消息在咸阳悄然传开,少府的某个秘密作坊正在用一种神奇的方式刻制韩非子的书籍。
    =
    =
    =
    '  '
第451章 这就是陷阱
    第451章这就是陷阱
    这一年的盛夏,十万北军长途跋涉,陆续从北部边疆抵达京畿蓝田大营。
    从始皇帝命令十万北军回镇京师始,到十万北军全部集结于蓝田大营毕,前后历时近九个月,其中之艰辛困苦,让始皇帝感慨不已。
    始皇帝亲赴蓝田大营巡阅十万将士,赐以重赏,并准许将士们依次返乡探亲。
    十万将士高呼“万岁……”,谢皇帝圣恩。
    始皇帝在将士们的高呼声中意气风发,更加坚定了在其有生之年完成中央集权的宏图大愿。
    站在皇帝身后的公卿大臣们却是各有心思。
    十万北军回镇京师了,大秦京畿及其本土更加稳固了,始皇帝和中央权威越来越大了,而随着“与民休养、轻赋辨”之策的全面实施,关东各地的形势渐趋稳定,尤其是山东、两淮和江东等地的暴民,更是随着赋税徭役的大范围减免而销声匿迹,叛乱之危渐渐消弥于无形。
    中央财政虽然锐减,但随着北疆局势的缓解,北军规模的减小,随着大秦和北虏停战开市,北疆镇戍所需军资急骤减少之后,中央财政正在摆脱沉重的负担,危机正在得以缓解。
    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两三年之后中央财政随着中土国力的恢复,随着大秦总财富的增长,在“触底反弹”之后必将迎来一个爆发期,由此彻底摆脱危机,而中央权威将随之达到一个新高度。
    然而,这一新形势在促进中土稳定,在促进中央稳固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势力的发展,也就是说,未来,中央和地方在权力和财富上的争夺将越来越jī烈,而这种争夺必将危害到中土的稳定,危及到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十万北军之所以回镇京师,北疆武力之所以削减,是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极力阻碍“分封”贵族集团全力推行休养生息之策的结果。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以对军权的集中来抵御“分封”贵族集团利用休养生息之策来加速地方势力的发展,来控遏地方势力掠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继而达到压制“分封”的目的。
    中土刚刚开始的大好形势之下蕴藏着巨大的危机,这一危机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心知肚明,但迫于中央财政危机,迫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软弱,他们只能在妥协中先行稳固中央权威和确保对大秦本土的控制,然后在中央财政危机解决之后,再想方设法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最终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分封”贵族集团对这一危机同样清楚。他们控制着地方势力,而地方势力在被征服地区有个立足和发展的过程。秦人若想在被征服地区立足,不仅仅需要武力,更需要给被征服地区的国民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这就需要中央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的政策不仅仅可以让被征服地区的国民吃饱穿暖,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让以秦人为主的新的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壮大,继而与中央形成抗衡,夺取更大更多的权力和财富,最终实现“分封”。
    从这一最终目的出发,“分封”贵族当然要竭尽全力阻扰中央权威的增长,加剧中央财政的危机,进一步削弱中央对军权的集中,然而,做为大秦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政治势力的武烈王和北疆武力,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支持始皇帝和中央,不但毅然中止了北伐,延缓了北疆发展的步伐,还削减了北军兵力,把十万老秦将士的控制权交给了中央,导致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占据了先机。
    “分封”贵族集团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肯定要“反击”,他们正在耐心地寻找“反击”的机会。
    =
    盛夏,武烈王公子宝鼎出塞,巡视了苍头河和岱海两地的边市,并在金河山与匈奴左贤王、左谷蠡王等左方诸王会面。
    这时候的匈奴人在四个方向都有敌人,漠北有丁令、浑庾、屈射等部落,东面有东胡诸种,西面有河西大月氏和乌孙、楼兰等西域诸国,南面则有统一中土后的大秦,而在其内部松散大联盟中也有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很多部落王为了确保自己在联盟中的地位和实力,不惜引入外敌来打击对手,这导致联盟内部时刻都有分裂的危机。
    单于庭实际上也是内忧外患,选择与中土大秦议和也是迫不得已。
    匈奴左贤王骏稽代表大单于和单于庭与秦人谈判。
    左贤王骏稽是大单于头曼的弟弟,单于庭的储副,也就是匈奴人未来的大单于。
    当年宝鼎出塞,在河西借助大月氏的配合袭杀了匈奴人的左贤王。虽然对匈奴人来说这是个打击,是个耻辱,但从单于庭内部来说,却有不少人击掌相贺。假如那位左贤王不死,骏稽能在jī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问鼎单于庭的储副?
    骏稽需要更多的胜利来保证自己储副位置的稳固,但他在南下征伐过程中屡屡受挫,由此必然影响到他在单于庭中的地位。好在匈奴人这几年不管在南面战场上还是在西面战场上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只有在东面战场上有所建树,而攻打东胡的主力就是左贤王所统率的军队,这使得他的储副地位暂时没有受到严重威胁。
    这一次谈判能否成功对左贤王骏稽来说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他巩固自己在单于庭中的地位。
    单于庭迫于形势,不得不改变策略,主动与南面强敌大秦人议和,转而集中力量先行征伐东西北三个方向的敌人。
    漠北算是匈奴人的大后方,当然需要稳固。东胡在饶乐水一线遭到重创,短期内不会对匈奴人形成实质xìng的威胁。这样一来,河西大月氏就成为近期匈奴人的主要攻击目标。河西虽然不能与中土相比,但对匈奴人来说却是富饶之地,更重要的是,它为匈奴人进军西域打开了通道。
    大漠已经在匈奴人的掌控之中,匈奴人要拓展疆域,只有南下和西进,至于遥远的北方和东方,因为地理条件过于恶劣,对匈奴人的吸引力不大。南下就是中土,但中土有长城为阻,还有一支强大的镇戍军队,再加上中土内部的hún战已经结束,统一后的中土对大漠已经形成了威胁。西进就是西域,连同大漠和西域的最佳通道就是河西,只要拿下河西,西域二十六国必将是匈奴人的囊中之物。
    匈奴人一旦拿下河西,进军西域,其实力飞速增长,足以与中土大秦一争高下。
    单于庭与中土议和,其目的就是为了打河西,但大秦与匈奴人议和之后,绝不会就此放弃河西,而是要继续与河西大月氏联手阻止匈奴人拓展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左贤王骏稽这一次与武烈王宝鼎会面,就是试探中土大秦人在其西北疆域的攻防策略,以便为攻打河西制定相应对策。
    =
    骏稽重提昔年旧事,把上任左贤王之死归咎于大月氏。
    匈奴人的意思很明显,我不再追究你袭杀本部储副之事,昔年的恩怨我们一笔勾销,但我要打大月氏,如果你继续与大月氏结盟,并帮助大月氏阻御我们的攻击,那我们之间的停战约定就不再有效。
    宝鼎故作沉吟,然后也是旧事重提。大月氏和我大秦有几十年的盟约关系,大月氏的公主还是我皇帝陛下的后妃,正是因为这种亲密关系,当年我才出使河西,并与大月氏王联手击退了你们的攻击。
    宝鼎的回复让左贤王骏稽大为羞恼。很明显,大秦绝不会因为与匈奴人停战就废弃与大月氏的盟约关系,更不会任由匈奴人攻击大月氏。换言之,匈奴人必须给大秦以足够的利益做为交换,否则大秦就不会放弃河西。
    骏稽倒是爽快,直接问,你需要什么条件才会放弃对河西的支援。
    宝鼎想了一下,毫不客气地问道,“左贤王能否代表大单于做出承诺?”
    骏稽不假思索地做出了肯定的答复。
    宝鼎目lù迟疑之sè,权衡自己接下来的话能否打动骏稽。
    在他的记忆里,méng恬北伐的时候,匈奴人的大单于还是头曼,也就在这前后,大月氏也击败了匈奴人,迫使头曼把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河西做为人质。随后冒顿逃出了河西,并在数年后杀死头曼,夺取了大单于之位。
    按照大漠上的继承法则,兄死弟继,冒顿实际上没有继承大单于的资格,所以冒顿若想成为大单于,不但要杀死他的父亲头曼,还要杀死头曼的一帮兄弟,尤其是储副左贤王更是必杀之人。
    匈奴人的历史会不会因为中土历史的改变而改变?野心勃勃的冒顿是否如历史上一样杀死他的父亲头曼,夺取大单于之位?如果匈奴人的历史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冒顿还是以血腥而残忍的手段夺取了大单于之位,那么眼前这位左贤王还能活多少年?
    宝鼎张开五指,“五年时间,在未来五年之内,你们的战马不允许靠近我边塞百里之内。”
    左贤王骏稽愣了一下,随即面lù凝重之sè。
    停战五年,这个条件太简单了。正是因为太简单了,左贤王骏稽才不得不思考这个条件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