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124部分

北上南下-第124部分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向文在反复考虑之后,报请领导同意,决定激活“狼毒花”,让这个长期冬眠的棋子走动起来
    狼毒花,老们还记得不少字
    抗战期间,潜伏**山东师,在策反老虎团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自从张华云及其主力被歼灭后,“狼毒花”根据组织要求,率领败逃的士兵投向了6军,经过审查后得到了赵一平军长的信任,担任警卫营的营长,去年随六军开到东北,驻扎锦州
    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乔向文曾经指示“狼毒花”暂时不要活动,争取赵一平的信任,从而为联军做出大的贡献
    此刻,面对杜雨时如此反常的举动,乔向文在火“毒狼花”取得联系后,决定再次激活这颗棋子
    “狼毒花”为终于得到组织的启用感到高兴,他表示会用接近赵一平的机会,努力争取不让杜雨时撤出盛阳而靠近锦州
    一山不容二虎嘛,最好的借口
    与此同时,乔向文主动和纵队领导研究敌情,分析敌我力量对比,最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瞒天过海”方案
    内容究竟是啥,敌军就会被你瞒住?
    第二百零四章 激活“狼毒()
第二百零五章瞒天过海
第二百零五章瞒天过海
    第二百零五章 瞒天过海
    情报,一直是乔向文和战友们的擅长,或提前掌握情报,争取军事对抗中的主动,或派发烟雾弹,打乱敌人的情报部署
    这一回,他们却要玩一次以假乱真
    作战会议上,乔向文提出了一个极其震撼的方案:
    通过假情报,联军主动撤退,让杜雨时安心扎营,不再急于转移,之后我军在秘密迂回包围的同时,请来一纵配合,实施合围后一举围歼7军
    说过嘛,干掉敌军的有生力量,这是价真货实的胜利,一城一池的得失,何足挂齿
    方案一提出,立刻遭到了参谋长的质疑
    参谋长嘛,管作战方案,官兵力部署
    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杜雨时一向警觉,会把假情报当成真情报?
    参加会议的人,刷地把眼睛都投向了一贯稳健的乔向文
    乔向文早有准备,当即把高阳叫进来,让他把情况汇报一下
    原来,就在前阵子,社会部破获了7军在我后方的一部电台,俘虏了敌电台小组,这是杜雨时耍手腕布置的潜伏电台,重点搜集独立纵队和附近根据地的情报兵定时发送
    由于政策攻心、工作到位,电报小组很快交代了全部事实
    电台组长经过教育后表示愿意投诚,为联军效力,他还主动交出了电台密码本
    让乔向文最有兴趣的是,杜雨时并不该电台已被解放军破获
    组长戴罪立功,几天来,按照预先的约定,高阳每次给他一些情报发回大本营,那边深信不疑
    众人暗暗叫好
    一招险棋,一旦成功了,效果不可估量
    参谋长没话了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此刻,只要能干掉7军,样都行
    经过研究,纵队决定,将计就计,利用这部敌人的电台向杜雨时军部发报,,用假情报迷惑麻痹敌人,以达到拖往故人、麻痹敌人、从而掩护掩护我军战略行动的目的
    此次战役的目地分成三步走,缺一不可:
    第一步,不让杜雨时搬家到锦州,到嘴的肉包子绝不能飞掉;
    第二步,通过瞒天过海的换防,增援部队迂回包抄;
    第三部,集中优势兵力,消灭7军
    乔向文根据会议精神,亲自拟了一份电文,内容大意为:
    联军独立支队主力一部,多系鲁人,对东北水土不服,连续作战有又极为疲惫,伤病员甚多,厌战情绪较浓,而且121师投共后,纪律管制亦出现问题,联总要求近期将其以上两部分人调往白山休整,不许其近期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所遗防区一部由白山军分区派部队暂时接管
    这份电报由高阳处长亲自监督敌电台组长拍发
    杜雨时收到电报后,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最担心的是,独立纵队这支家门口的雄狮,虽然人数不如,配备比稍微差一点,但是那种作战精神和士气是的部队远远不能相比的,让经常吃睡不香
    去年冬天很多纵队的士兵因为水土不服,脱军装当逃兵,杜雨时不是没有耳闻,今年以来,连续打了几次仗,伤亡很大,适当修整也纯属应当
    看样子,暂时没有必要跑去锦州
    他昨天接到了赵军长的,对他有意前往表示欢迎,里说,锦州目前后勤保证有一点难度,如果7军去,要他务必设法筹足粮草
    “狼毒花”再次发挥了巨大的卧底作用
    很多时候,秘密战线一仗,胜于正面对抗多少战
    挂了,杜雨时大骂了一声,老狐狸
    不就是不让我去吗,还找了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此刻,想着这些,杜雨时近似眼镜下面的那双小眼睛,转得飞快
    但他终究不敢大意,立刻让参谋长安排侦察一下,共军那里是否有移动的迹象
    说起这杜雨时,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生于江西向塘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三个哥哥,两个,是六个当中年纪最小的,就读省立一中
    十八岁时考取黄埔军校第6期,1933年分配到国防部陈诚的门下
    由于陈诚的欣赏,思维敏捷、善于见风使舵的杜雨时;很快得到重用
    在陈诚刻意关照下,他先是担任陈诚主力、国民党王牌军18军少校副官、2师副营长、副团长先后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围剿抗战爆发后;随十八军参加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1939年结婚时,陈成亲自到场祝贺
    之后,回到陈诚的大本营,任军政部上校副处长、国防部三厅厅副处长、处长,在这个主管作战的核心部门呆了一年多后,1947年任7军军长,中将军衔在陈诚主政东北后如鱼得水
    纵队实施的瞒天过海战术,很快启动
    场面很大,121师官兵打包裹、收武器,整个营房忙的不可开交,一片换防前的气象
    其他部队的一些伤员也全部动员了起来
    得到特务连侦查来的情报后,杜雨时彻底放了心,他回电要求电报小组随时监测,异动随时报告
    乔向文调集社会部、侦察连,并要求沿线民兵,迅对经过区域进行一次清查,任何可疑人员立即清理审查,确保“换防”不发生任何情报外泄
    纵队司令部要求:
    白山开的接访部队,必须要计算好,提前出发,吸引敌人视线,为南下部队做好掩护;
    而佯撤部队需选择傍晚时撤防,离开盛阳时要明旗亮鼓,大张声势;但在夜间时要立刻偃旗息鼓,经偏远乡村往回,迂回至盛阳之南;
    121师动身后,乔向文立刻向那名组长下令发出情报:
    白山共匪一个旅已经拔营,向独立纵队方向移动
    之后, 又陆续发电,“报告”了我军的出发、行军路线和宿营地点
    杜雨时手下的参谋人员,有人建议趁共军换防之际,人员混乱,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杜雨时想来想去,还是觉得风险较大,目前能稳住盛阳城的形势,已属不易,轻易出击,万一不成功,后果很严重
    不求有功,但求过,东北乱局险象环生,谁不首取自保?()
第二百零六章老大突然来信
第二百零六章老大突然来信
    第二百零六章老大突然来信
    月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一付惊心动魄的战争车轮,在这片黑土地上迅疾而隐秘地转动着
    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孰胜孰负,很多时候并不单单取决于敌对的两支部队
    121师原本驻防于盛阳附近,对这一带地形比较熟悉,当卫戍师大张旗鼓出发时,他们立即开拔,声势很大
    告别仪式,欢送仪式,锣鼓震天,鞭炮连连,之后,队伍集结一路北上
    杜雨时不断接到电报,121师北上到达何处,宿营何处,等等,情报周全,毫不遗漏
    看得杜雨时定定心心,提着的一颗心总算得以安放
    实际上,发报人员一直坐在独立纵队的敌工部电码室,门都没出去过
    所有口径都是按照乔向文的要求拟定,高阳亲自监督,丝毫差
    121师行军十多里后,趁着夜色,转身钻进了预先踩点好的乡村小道
    瞒天过海,乾坤挪移
    方案策划者乔向文一刻也没有空着,密集关注着来自敌我双方的每一条信息
    就在此时,一封来信让他很是纠结,内心非常复杂
    信是他哥哥写来的
    那么多年逃婚离家,乔向文和哥哥乔向武从未有过联系
    一方面是因为从事的特殊工作,身份一旦暴露,不但对于的安全,对于工作,就是对于家中的父母,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哥哥当年帮着日本人办厂,让他心里难以亲近
    离家之后,两人彼此音讯全
    没想到的是,乔向武此刻也来到了东北,而且,还和弟弟是两个阵营里的人
    原来,老大乔向武在弟弟离家后不久,也离开了日本人的工厂
    国难当头,他走了另一条路,先是参加了国民党办在青岛的一个特训班,之后逐渐走上仕途,文凭加才识,干得风生水起
    抗战后期,担任国民党六军装甲旅的副旅长,随远征军主力赴缅甸作战,其间屡立战功,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后提任少将旅长
    46年初,六军奉命运抵东北剿共
    乔向武率装甲旅先后参加了辽东战役、本溪争夺战、四平争夺战、开岭战役、临江进攻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的反坦克能力那是很差的,很少专门的反坦克武器按理说,老蒋从美国购进的装甲武器应该是大显神通的但是,由于兵员素质,后勤保障,道路交通等装甲作战的构成要件先天不足,大大限制了限制了战术的使用和战力的发挥,尤其老蒋的部队派系多,斗心眼,为了进行平衡,坦克这样的现代化重装武器,总是被分散使用,每个部队分一点,大家平衡,结果弄得不伦不类,法形成强大火力
    后来,老蒋二在德国慕尼黑军官学校学习,痴迷于现代装甲技术,成为**最早的懂得装甲作战的军官之一,并担任装甲兵参谋长和副司令
    官二代,你懂的,不管他挂的职务是啥,谁不,装甲兵就是蒋二,管你司令是谁
    在这种情况下,乔向文的装甲旅,才有了真正的发挥之处,也正因如此,他与蒋二的关系也走得比较近
    乔向武是在意间听到了弟弟乔向文的消息
    那天军部在讨论匪情,制定剿匪计划时,有人提到了共军的策反工作确实厉害,把121师连锅带走
    司令部情报人员提供的背景是,这是以乔向文为首的联军独立纵队敌工部所为
    当时还有人跟他开玩笑,是不是你家投奔了共党,名字就差了一个字
    他连称误会,纯属姓名巧合
    但他心里还是一惊,又喜又忧
    会后,他让旅情报部门手下要来联军的资料、独立纵队的历史,最终依稀觉得,这个乔向文正是的亲弟弟
    整支山东北上而来,主要骨干都是山东子弟,长期在鲁中南地区抗日,综合这些因素,一分析,妥了
    向武来信不长,只是告诉弟弟向文,父母年岁渐老,不时惦记他,目前两军对垒,法相见,让他有机会也给家里写写信,告慰一下父母
    收到信的一刹那,贫穷的陈家集、满目的山楂树、蒙山、沂水,还有那个再音讯的颜家大,突然涌上乔向文的心头
    很长,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如果说,离家十年,忘记了家乡的模样,家里的人,那是假的,时不刻,乔向文不在牵挂父母、牵挂那顽皮淘气的,可是,抗日期间,老家是敌占区,的身份一出现,既容易暴露,又会给父母带去大的麻烦
    抗战胜利后呢,一天都没有停留,带着独立支队,星夜兼程赶往东北,连战至今
    向武在信里说,父亲身体不大不如从前,母亲的眼睛也慢慢看不清,一直念着下落不明的老2
    令他惊喜的是,小妹星竹,现在和老大在一起,担任装甲旅的中尉机要员
    信中还提起,当年的颜家大,在他逃婚离家后也离开了家乡,去向不明
    一封信,看得硬汉子乔向文几个晚上没睡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翻了上来
    许大哥、吴琴,文静、杨司令一个个离去的身影在他眼前晃动
    反复考虑后,认为这既是家事,又不只是家事,尤其是两军对峙的时候
    乔向文很快向司令员、政委和政治部蒋主任汇报了这个情况,并且出示了信件
    政委鼓励他和兄妹保持联系,在适当的时候不妨见个面,既是叙叙亲情,也可以见机行事,看有没有开展策反的可能
    乔向文点点头,答应了
    其实这些他不是没想过,也算是策反专家了,不管在山东八路军,还是在在民主联军内部,可谓名气不小,可是,此刻面对的是的亲哥哥、亲啊
    成功还好,如果不成功,这份亲情还能走多远呢?
    策反与其他任何工作的不同,就是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成功,或者失败
    再第三种可能()
第二百零七章四面楚歌里的杜雨时
第二百零七章四面楚歌里的杜雨时
    第二百零七章四面楚歌里的杜雨时
    基于亲情的策反,向来为秘密战线慎之又慎
    于公,成则皆大欢喜,败则落下大大的骂名,于私,一旦不成,则亲人反目成仇,亲情顿失
    反复权衡后,乔向文给大哥回了封信,慎重起见,他把信留了一份底稿
    作为密战高手,他,风险绝不仅仅来自于工作本身,这个行业有着太多的规则和潜规则工作需要,很多事情保持绝对秘密,但是对于领导而言,任何一个特工,你个人拥有的秘密越多,一定程度上对你的戒备越大,呵呵,很多时候,特工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正在于此
    前面说过,**第一特工潘汉年,第一女谍关露,一个比一个下场悲惨,前者不就是因为毛伟人的一句话,立刻从上海副市长的位置拉下来投入监狱,慢慢折磨致死,死了许久才被平反,后者的遭遇是挫折,临终前的病榻上,才被昭雪,而之前漫长的几十年,也一样在**的监狱和软禁里度过
    掌握机密太多的人,大体皆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